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使用到各種各樣的線圈部件,如變壓器及電感磁芯等電子產品,尤其是變壓器,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非常的廣泛,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其上所繞制的線圈的圈數(shù)及繞線方式等來改變傳輸過程中的電壓、電流及阻抗等,使得其具備電壓變換、電流變換、阻抗變換、隔離或穩(wěn)壓等功能,以方便將合適的電輸送至客戶端供使用。
然而,現(xiàn)有的繞線包膠一體機,如專利號為2014200513027,公告號為203760317U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繞線包膠機,其雖然能夠做到全自動繞線及全自動包膠,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
具體來說,一方面,其包膠機構中,所使用的壓帶裝置為壓帶輪,相應的壓帶輪為固定設置且不易拆卸,即相應的壓帶輪的寬度不易更改,使得只能適配壓一定寬度的膠帶,換言之,相應的全自動繞線包膠機只能適配對所需要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進行一定寬度膠帶的包膠,再換言之,當更換骨架來料時,即對所更換的骨架來料包其他寬度的膠帶時,此種全自動繞線包膠機則就顯得不實用,在更換骨架來料時,則需要拆卸相應的壓帶輪,再更換其他寬度的壓帶輪,如此,即使得操作麻煩,且費時費力,另一方面,其相應的膠帶放卷輪均是水平貼合的固定在相應的支架上,結合其附圖所示,由于其相鄰的兩膠帶放卷輪之間的間隙很小,使得每個膠帶放卷輪上只能固定一定厚度的膠帶,如此,相應的膠帶即會很快用完,使得需要經(jīng)常手動添置新的膠帶供使用,手動添置新膠帶的頻率越多,就越影響工作效率及工作進程。
藉此,類似上述所述的全自動繞線包膠機,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用以對需要繞線及需要包膠的骨架來料進行繞線包膠,包括控制箱及設置于控制箱內的主控制器,它還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固設于所述控制箱的上端面;
三維移動臺,所述三維移動臺包括固設于所述基座上端面的坐板、第一滑塊、驅動所述第一滑塊沿左右方向滑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一伺服電機、第二滑塊、驅動所述第二滑塊沿前后方向滑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二伺服電機、第三滑塊及驅動所述第三滑塊沿豎向方向滑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三伺服電機;所述坐板的上端面沿左右方向設有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滑塊的底部可滑動的卡設于所述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滑塊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設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塊的底部可滑動的卡設于所述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塊的前端面沿豎向方向設有第三滑軌,所述第三滑塊的內端面可滑動的卡設于所述第三滑軌;
排線支架,所述排線支架固設于所述第三滑塊外,與所述第三滑塊相貼合;
導線機構,所述導線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排線支架上端的用以導引銅線的張力器及設置于所述排線支架下端的用以輸送銅線的導針;
繞線機構,所述繞線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基座內的繞線電機、沿前后方向固設于所述基座前端面的繞線軸及設置于所述繞線軸前端的用以固定骨架來料的治具頭;所述基座的前端面開設有軸孔A,所述繞線軸的連接端穿入所述軸孔A并與所述繞線電機前端的轉軸連接;所述繞線電機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所述繞線軸的轉動,以使將經(jīng)過所述導針輸送的銅線纏繞至所述治具頭上所固定的骨架來料上;
夾線機構,所述夾線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控制箱內的傳動電機、沿前后方向固設于所述控制箱前端面的夾爪軸及設置于所述夾爪軸前上端的夾爪;所述基座的前端面開設有軸孔B,所述夾爪軸的連接端穿入所述軸孔B并與所述傳動電機的轉軸連接;所述傳動電機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所述夾爪軸的轉動,以使所述夾爪對從所述導針輸出的銅線進行夾緊、斷線及甩線;
包膠支架,所述包膠支架設置于所述排線支架的正前方,所述包膠支架外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膠帶固定輪及膠帶轉向桿;所述膠帶固定輪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包膠支架相平行,所述膠帶轉向桿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的前端面;
包膠機構,所述包膠機構包括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中下端的過膠帶棒,固設于所述過膠帶棒外的兩膠帶限位圈、設置于所述包膠支架下端且位于所述過膠帶棒下方的擋帶裝置、用以壓合膠帶至與所述擋帶裝置緊貼的膠帶固定塊及用以剪切膠帶的切刀裝置;所述膠帶固定塊的與所述擋帶裝置相對的一面固設有一魔術貼。
下面對以上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
優(yōu)選地,兩所述膠帶限位圈可活動的套設于所述過膠帶棒外,以使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可調;所述魔術貼可拆卸的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的與所述擋帶裝置相對的一面,且所述魔術貼的寬度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相適配。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壓線機構,所述壓線機構包括沿前后方向設置于所述基座兩側端面的第四驅動氣缸、固設于所述基座前端面的與所述治具頭相鄰近設置的壓線長板及固定于所述壓線長板上的用以對從所述導針輸出的銅線進行間斷性壓線作業(yè)的壓頭;所述壓線長板的兩端對應與兩所述第四驅動氣缸前端的氣缸桿相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導線機構、繞線機構、包膠機構及所述壓頭對應設置有N個,所述夾線機構設置有N+1個,其中,N為正整數(shù),N個所述繞線機構則對應位于相鄰的兩所述夾線機構的中上方。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
上下料機構,所述上下料機構設置于所述控制箱的前方,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用以對需要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進行上料及對繞線包膠后的骨架來料進行下料;
上下料移動機構,所述上下料移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上下料機構底部的托板及控制所述托板前后移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五驅動氣缸;所述第五驅動氣缸固設于所述控制箱內;所述第五驅動氣缸的氣缸桿伸出至所述控制箱的前端面外并連接至所述托板。
優(yōu)選地,所述上下料移動機構還包括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機構上下移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六驅動氣缸及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機構左右移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七驅動氣缸;
所述第六驅動氣缸豎向固設于所述托板上,且所述第六驅動氣缸的氣缸桿的頂部固設有一支撐板;所述第七驅動氣缸沿左右方向固設于所述支撐板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七驅動氣缸的氣缸桿與所述上下料機構的側端面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上下料機構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有N個與需要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形狀相適配的骨架放置槽,N個所述骨架放置槽的位置與N個所述治具頭的位置一一對應,且每個所述骨架放置槽均具有一朝向所述包膠支架的上料口,相鄰的兩所述骨架放置槽之間均設有一骨架下料槽,每個所述骨架下料槽均具有一與所述上料口相背對的出料口。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
下料盒,所述下料盒固設于所述上下料機構的前端,且所述下料盒的上端敞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料口的高度。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
上料盒,所述上料盒通過一支撐架固設于所述控制箱的前端,且所述上料盒位于所述下料盒的前方。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
機殼,所述機殼蓋合于所述三維移動臺外,且所述機殼的右端面固設有一用以容置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觸摸顯示屏的顯示屏固定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在實施時,一方面,所設置的包膠機構包括過膠帶棒、固設于所述過膠帶棒外的兩膠帶限位圈及用以壓合膠帶至與所述擋帶裝置緊貼的膠帶固定塊;而兩所述膠帶限位圈可活動的套設于所述過膠帶棒外,以使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可調;所述魔術貼可拆卸的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的與所述擋帶裝置相對的一面,換言之,所述魔術貼的寬度則做成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相適配,即所述魔術貼的寬度可根據(jù)實際包膠過程中相應的膠帶來料的寬度而自由裁剪并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上,從而,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擋帶裝置、膠帶固定塊及所述魔術貼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壓帶輪,使得可適配對不同的骨架來料包不同寬度的膠帶,另一方面,在對不同的骨架來料包不同寬度的膠帶時,只需手動調整好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之間的導帶寬度及簡易拆卸所述魔術貼,并更換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之間的調整好的導帶寬度相適配的寬度的魔術貼即可,在更換方便,更換不需要任何工具的同時,也使得操作省時省力,并且,兩所述膠帶限位圈也使得能很好的對所經(jīng)過的膠帶進行限位,以避免相應的膠帶滑出并移位,進而,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適應性強,使用可靠性好,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膠帶固定輪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包膠支架相平行,所述膠帶轉向桿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的前端面,換言之,本實用新型將傳統(tǒng)的平置于相應的包膠支架上的膠帶固定輪改為側立放置,使得相鄰的兩所述包膠支架之間不受限于間隙窄的困擾,使得每個所述膠帶固定輪上均可裝置卷數(shù)更多的膠帶及寬度更寬的膠帶,進而,本實用新型在繞線包膠過程中,添置新膠帶的周期變長,使得減少本實用新型停頓次數(shù),使得在單位時間內,本實用新型的繞線包膠的工作進程及繞線包膠放入工作速率能得到大大提高。
其三、在本實施例中,一方面,所述夾線機構設置有N+1個,N個所述繞線機構則對應位于相鄰的兩所述夾線機構的中上方,換言之,在實際繞線的過程當中,位于本實用新型的靠近左邊的N個夾線機構或位于本實用新型的靠近右邊的N個夾線機構均可對應對繞至相應治具頭上的骨架來料上的銅線進行夾緊、斷線及甩線作業(yè),從而,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夾線機構的使用更加具有選擇性,另一方面,通過在相對應的繞線軸上固定相同的或不同的治具頭,即可對安裝于相應治具頭上的骨架來料進行全自動的繞線及全自動的包膠,并且,通過所述上下料機構即可實現(xiàn)骨架來料的自動上下料,使得本實用新型能滿足大批量的生產需求,從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在去掉所述機殼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包膠支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的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排線支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上下料機構及所述下料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標號:
控制箱10;
基座20;
三維移動臺30;
坐板301;第一滑軌3011;第一滑塊302;第二滑軌3021;第三滑軌3022;第一伺服電機303;第二滑塊304;第二伺服電機305;第三滑塊306;第三伺服電機307;
排線支架40;
張力器50;
導針60;
繞線機構70;
繞線軸701;治具頭702;
夾線機構80;
夾爪軸801;夾爪802;
包膠支架90;
膠帶固定輪901;膠帶轉向桿902;
包膠機構100;
過膠帶棒1001;膠帶限位圈1002;擋帶裝置1003;膠帶固定塊1004;切刀裝置1005;
壓線機構110;
第四驅動氣缸1101;壓線長板1102;壓頭1103;
上下料機構120;
骨架放置槽1201;骨架下料槽1202;
上下料移動機構130;
托板1301;第五驅動氣缸1302;第六驅動氣缸1303;第七驅動氣缸1304;支撐板1305;
下料盒140;
上料盒150;
機殼160;
顯示屏固定座1601;
支撐腳17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觀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實質。
結合圖1、及圖2、及圖3、及圖4、及圖5所示;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用以對需要繞線及需要包膠的骨架來料進行繞線包膠,包括控制箱10及設置于控制箱10內的主控制器,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于,它還包括:
基座20,所述基座20固設于所述控制箱10的上端面;
三維移動臺30,所述三維移動臺30包括固設于所述基座20上端面的坐板301、第一滑塊302、驅動所述第一滑塊302沿左右方向滑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一伺服電機303、第二滑塊304、驅動所述第二滑塊304沿前后方向滑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二伺服電機305、第三滑塊306及驅動所述第三滑塊306沿豎向方向滑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三伺服電機307;所述坐板301的上端面沿左右方向設有第一滑軌3011,所述第一滑塊302的底部可滑動的卡設于所述第一滑軌3011;所述第一滑塊302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設有第二滑軌3021,所述第二滑塊304的底部可滑動的卡設于所述第二滑軌3021;所述第二滑塊304的前端面沿豎向方向設有第三滑軌3022,所述第三滑塊306的內端面可滑動的卡設于所述第三滑軌3022;
排線支架40,所述排線支架40固設于所述第三滑塊306外,與所述第三滑塊306相貼合;
基于此,通過上述所述可知,通過所述第一伺服電機303驅動所述第一滑塊302沿所述第一滑軌3011滑動,即實現(xiàn)操控所述排線支架40左右移動;通過所述第二伺服電機305驅動所述第二滑塊304沿所述第二滑軌3021滑動,即實現(xiàn)操控所述排線支架40前后移動;通過所述第三伺服電機307驅動所述第三滑塊306沿可所述第三滑軌3022滑動,即實現(xiàn)操控所述排線支架40上下移動。
導線機構,所述導線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排線支架40上端的用以導引銅線的張力器50及設置于所述排線支架40下端的用以輸送銅線的導針60;
繞線機構70,所述繞線機構70包括設置于所述基座20內的繞線電機、沿前后方向固設于所述基座20前端面的繞線軸701及設置于所述繞線軸701前端的用以固定骨架來料的治具頭702;所述基座20的前端面開設有軸孔A,所述繞線軸701的連接端穿入所述軸孔A并與所述繞線電機前端的轉軸連接;所述繞線電機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所述繞線軸701的轉動,以使將經(jīng)過所述導針60輸送的銅線纏繞至所述治具頭702上所固定的骨架來料上;
夾線機構80,所述夾線機構80包括設置于所述控制箱10內的傳動電機、沿前后方向固設于所述控制箱10前端面的夾爪軸801及設置于所述夾爪軸801前上端的夾爪802;所述基座20的前端面開設有軸孔B,所述夾爪軸801的連接端穿入所述軸孔B并與所述傳動電機的轉軸連接;所述傳動電機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所述夾爪軸801的轉動,以使所述夾爪802對從所述導針60輸出的銅線進行夾緊、斷線及甩線;
包膠支架90,所述包膠支架90設置于所述排線支架40的正前方,所述包膠支架90外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膠帶固定輪901及膠帶轉向桿902;所述膠帶固定輪901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包膠支架90相平行,所述膠帶轉向桿902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90的前端面;
包膠機構100,所述包膠機構100包括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90中下端的過膠帶棒1001,固設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外的兩膠帶限位圈1002、設置于所述包膠支架90下端且位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下方的擋帶裝置1003、用以壓合膠帶至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緊貼的膠帶固定塊1004及用以剪切膠帶的切刀裝置1005;所述膠帶固定塊1004的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相對的一面固設有一魔術貼(未圖示)。
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可活動的套設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外,以使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可調;所述魔術貼(未圖示)可拆卸的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1004的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相對的一面,且所述魔術貼(未圖示)的寬度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相適配。
針對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在實施時,一方面,所設置的包膠機構100包括過膠帶棒1001、固設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外的兩膠帶限位圈1002及用以壓合膠帶至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緊貼的膠帶固定塊1004;而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可活動的套設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外,以使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可調;所述魔術貼(未圖示)可拆卸的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1004的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相對的一面,換言之,所述魔術貼(未圖示)的寬度則做成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相適配,即所述魔術貼(未圖示)的寬度可根據(jù)實際包膠過程中相應的膠帶來料的寬度而自由裁剪并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1004上,從而,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擋帶裝置1003、膠帶固定塊1004及所述魔術貼(未圖示)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壓帶輪來對膠帶來料進行壓帶,使得可適配對不同的骨架來料包不同寬度的膠帶。
另一方面,在對不同的骨架來料包不同寬度的膠帶時,只需手動調整好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的導帶寬度及簡易拆卸所述魔術貼(未圖示),并更換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的調整好的導帶寬度相適配的寬度的魔術貼(未圖示)即可,在更換方便,更換不需要任何工具的同時,也使得操作省時省力,并且,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也使得能很好的對所經(jīng)過的膠帶進行限位,以避免相應的膠帶滑出并移位。
進而,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適應性強,使用可靠性好,使用效果好。
此處,還可補充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因所述膠帶固定輪901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包膠支架90相平行,所述膠帶轉向桿902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90的前端面。
換言之,本實用新型將傳統(tǒng)的平置于相應的包膠支架90上的膠帶固定輪901改為側立放置,使得相鄰的兩所述包膠支架90之間不受限于間隙窄的困擾,使得每個所述膠帶固定輪901上均可裝置卷數(shù)更多的膠帶及寬度更寬的膠帶。
進而,本實用新型在繞線包膠過程中,添置新膠帶的周期變長,使得減少本實用新型停頓次數(shù),使得在單位時間內,本實用新型的繞線包膠的工作進程及繞線包膠放入工作速率能得到大大提高。
需要強調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還包括:
壓線機構110;所述壓線機構110包括沿前后方向設置于所述基座20兩側端面的第四驅動氣缸1101、固設于所述基座20前端面的與所述治具頭702相鄰近設置的壓線長板1102及固定于所述壓線長板1102上的用以對從所述導針60輸出的銅線進行間斷性壓線作業(yè)的壓頭1103;所述壓線長板1102的兩端對應與兩所述第四驅動氣缸1101前端的氣缸桿相連接。
并且,在優(yōu)選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導線機構、繞線機構70、包膠機構100及所述壓頭1103對應設置有N個,所述夾線機構80設置有N+1個,其中,N為正整數(shù),N個所述繞線機構70則對應位于相鄰的兩所述夾線機構80的中上方。
換言之,本實用新型則為多軸繞線包膠機,使得能對多個骨架來料進行繞線機包膠。
并且,因所述夾線機構80設置有N+1個,N個所述繞線機構70則對應位于相鄰的兩所述夾線機構80的中上方,換言之,在實際繞線的過程當中,位于本實用新型的靠近左邊的N個夾線機構80或位于本實用新型的靠近右邊的N個夾線機構80均可對應對繞至相應治具頭702上的骨架來料上的銅線進行夾緊、斷線及甩線作業(yè)。
從而,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夾線機構80的使用更加具有選擇性。
同時,通過在相對應的繞線軸701上固定相同的或不同的治具頭702,即可對安裝于相應治具頭702上的骨架來料進行全自動的繞線及全自動的包膠,從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顯著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還包括:
上下料機構120,所述上下料機構120設置于所述控制箱10的前方,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用以對需要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進行上料及對繞線包膠后的骨架來料進行下料;
上下料移動機構130,所述上下料移動機構130包括設置于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底部的托板1301及控制所述托板1301前后移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五驅動氣缸1302;所述第五驅動氣缸1302固設于所述控制箱10內;所述第五驅動氣缸1302的氣缸桿伸出至所述控制箱10的前端面外并連接至所述托板1301。
具體的,所述上下料移動機構130還包括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機構120上下移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六驅動氣缸1303及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左右移動的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第七驅動氣缸1304;
所述第六驅動氣缸1303豎向固設于所述托板1301上,且所述第六驅動氣缸1303的氣缸桿的頂部固設有一支撐板1305;所述第七驅動氣缸1304沿左右方向固設于所述支撐板1305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七驅動氣缸1304的氣缸桿與所述上下料機構120的側端面固定連接。
需要闡明的是,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上下料機構120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有N個與需要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形狀相適配的骨架放置槽1201,N個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的位置與N個所述治具頭702的位置一一對應,且每個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均具有一朝向所述包膠支架90的上料口,相鄰的兩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之間均設有一骨架下料槽1202,每個所述骨架下料槽1202均具有一與所述上料口相背對的出料口。
并且,本實用新型還包括:
下料盒140,所述下料盒140固設于所述上下料機構120的前端,且所述下料盒140的上端敞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料口的高度。
上料盒150,所述上料盒150通過一支撐架固設于所述控制箱10的前端,且所述上料盒150位于所述下料盒140的前方。
機殼160,所述機殼160蓋合于所述三維移動臺30外,且所述機殼160的右端面固設有一用以容置與所述主控制器信號連接的觸摸顯示屏的顯示屏固定座1601。
如此,通過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即可實現(xiàn)骨架來料的自動上下料,使得本實用新型能滿足大批量的生產需求。
從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較佳的,所述N為12,即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為十二軸繞線包膠機。
需要補充的是,在具體實施時,所述控制箱的底部四角分別固設有一支撐腳170。
針對上述所述,以下將結合圖1-圖6,對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進一步說明。
首先,當固定于多個所述治具頭702上的骨架來料繞線包膠完畢時,人工手動上料或機械化自動上料,將待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放置于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內,依次通過所述第五驅動氣缸1302、第六驅動氣缸1303及所述第七驅動氣缸1304的控制,使得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向所述包膠支架90方向移動,再上升至與相應治具頭702齊平的位置,以使位于治具頭702上繞線包膠完畢的骨架來料剛好位于所述骨架下料槽1202內,再分別通過所述第五驅動氣缸1302、第六驅動氣缸1303及所述第七驅動氣缸1304的控制,以使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向與所述包膠支架90相反的方向移動,此時,位于多個所述治具頭702上的繞線包膠完畢的骨架來料則分別通過多個所述骨架下料槽1202的推送而卸下并下落至所述下料盒140。
其次,再通過所述第七驅動氣缸1304的控制,以使得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向右移動一段距離,使得多個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分別與多個所述治具頭702位置相對應。
再次,再通過所述第五驅動氣缸1302的控制,以使得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向所述包膠支架90所在方向移動一定距離,以使得位于多個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內的待繞線包膠的骨架來料分別被套設于多個所述治具頭702上。
如此,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即完成了一輪骨架來料的上下料作業(yè),此后,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則再通過所述第五驅動氣缸1302、第六驅動氣缸1303及所述第七驅動氣缸1304的控制,則下降至初始狀態(tài),以待下一輪的上下料作業(yè)。
再者,在骨架來料上料完畢后,即可通過所述導線機構對所需要使用的銅線進行輸送,通過所述繞線機構70對相應的骨架來料進行繞線,通過所述夾線機構80對繞至于相應骨架來料上的銅線進行夾緊、斷線及甩線,通過所述包膠機構100對繞好銅線的相應骨架來料進行包膠,相應的導線過程、繞線過程及包膠過程等,均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做詳細說明。
其他實施例等,在此,也不做詳細說明。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良型的多軸繞線包膠機,在實施時,一方面,所設置的包膠機構100包括過膠帶棒1001、固設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外的兩膠帶限位圈1002及用以壓合膠帶至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緊貼的膠帶固定塊1004;而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可活動的套設于所述過膠帶棒1001外,以使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可調;所述魔術貼可拆卸的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1004的與所述擋帶裝置1003相對的一面,換言之,所述魔術貼的寬度則做成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所形成的導帶寬度相適配,即所述魔術貼的寬度可根據(jù)實際包膠過程中相應的膠帶來料的寬度而自由裁剪并固設于所述膠帶固定塊1004上,從而,本實用新型采用所述擋帶裝置1003、膠帶固定塊1004及所述魔術貼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壓帶輪,使得可適配對不同的骨架來料包不同寬度的膠帶,另一方面,在對不同的骨架來料包不同寬度的膠帶時,只需手動調整好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的導帶寬度及簡易拆卸所述魔術貼,并更換與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之間的調整好的導帶寬度相適配的寬度的魔術貼即可,在更換方便,更換不需要任何工具的同時,也使得操作省時省力,并且,兩所述膠帶限位圈1002也使得能很好的對所經(jīng)過的膠帶進行限位,以避免相應的膠帶滑出并移位,進而,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適應性強,使用可靠性好,使用效果好。
此外,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膠帶固定輪901的軸線方向與所述包膠支架90相平行,所述膠帶轉向桿902垂直固設于所述包膠支架90的前端面,換言之,本實用新型將傳統(tǒng)的平置于相應的包膠支架90上的膠帶固定輪901改為側立放置,使得相鄰的兩所述包膠支架90之間不受限于間隙窄的困擾,使得每個所述膠帶固定輪901上均可裝置卷數(shù)更多的膠帶及寬度更寬的膠帶,進而,本實用新型在繞線包膠過程中,添置新膠帶的周期變長,使得減少本實用新型停頓次數(shù),使得在單位時間內,本實用新型的繞線包膠的工作進程及繞線包膠放入工作速率能得到大大提高。
再次,在本實施例中,一方面,所述夾線機構80設置有N+1個,N個所述繞線機構70則對應位于相鄰的兩所述夾線機構80的中上方,換言之,在實際繞線的過程當中,位于本實用新型的靠近左邊的N個夾線機構80或位于本實用新型的靠近右邊的N個夾線機構80均可對應對繞至相應治具頭702上的骨架來料上的銅線進行夾緊、斷線及甩線作業(yè),從而,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夾線機構80的使用更加具有選擇性,另一方面,通過在相對應的繞線軸701上固定相同的或不同的治具頭702,即可對安裝于相應治具頭702上的骨架來料進行全自動的繞線及全自動的包膠,并且,通過所述上下料機構120即可實現(xiàn)骨架來料的自動上下料,使得本實用新型能滿足大批量的生產需求,從而,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相應的,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簡單,易實施,易操作,實用性強,專用性強,制造成本低,在結構的改進及技術的改進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實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價值,本實用新型會非常的受歡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的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