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池盒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車用可旋轉式防水電池盒結構。
背景技術:
電動車由于其價格便宜、環(huán)保無污染、車速快、騎行方便而獲得很多人士的青睞。一般電動車的電池盒都是以螺釘緊固的方式安裝在車架上的,此種安裝方式雖然非常牢固,但在實際使用時,電池盒由于安裝角度的問題在向其中取放電池時會不方便;此外由于電動車的電池盒一般都是裸露在外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的,因此當處于雨季時,需要對電池盒特別關注,防止因進水而造成其內部電池的損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動車用可旋轉式防水電池盒結構,該電池盒結構呈旋轉式固定在電動車車架上,旋轉過程中穩(wěn)定且具有防水功能。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動車用可旋轉式防水電池盒結構,定位設置于車架上,包括由電池盒主體和電池底座組成的電池組,電池底座插設于電池盒主體的連接端面上,以使用方向為基準,所述電池 底座由外殼和內殼組成,該內殼固設于外殼內部并與外殼形成封閉的空腔,連接端面的上緣形成有一檐邊,所述外殼頂部的上緣伸入并抵緊于該檐邊的下表面;該內殼朝向連接端面的一側靠近內殼頂部處形成有一弧形凸起臺階,該弧形凸起臺階的兩端低于中間,所述連接端面上形成有一凹面,所述弧形凸起臺階朝向連接端面的一側抵靠于所述凹面上;設有一電池盒導板,該電池盒導板的一端旋轉式固定于車架上表面,電池盒導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于車架上表面,所述電池組固設于電池盒導板上并隨電池盒導板旋轉。
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連接端面的上緣朝外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斜面構成所述檐邊。
所述外殼的外表面沿與第一斜面的接觸點斜向下構成第二斜面。
所述弧形凸起臺階的下表面形成內凹弧面,且所述凹面的下方形成與該內凹弧面匹配的外凸弧面,內凹弧面與外凸弧面恰匹配貼緊。
所述外殼的底部延伸至電池盒主體的底部外緣處。
該電池盒導板的一端旋轉式固定于車架上表面的結構是:所述車架上表面的一端固設有一旋轉固定柱,該旋轉固定柱上套設有一軸承,所述電池盒導板的一端套設于該軸承上,設有一固定螺絲,該固定螺絲的上端固定于電池底座的下表面上,且該固定螺絲的下端依次穿設過電池盒導板、軸承和旋轉固定柱并定位于車架上。
所述車架上表面的一端靠近旋轉固定柱處固設有一旋轉 限位柱。
電池盒導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于車架上表面的結構是:所述車架上表面的另一端上固設有一鎖固定取付,所述電池盒導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設于該鎖固定取付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該電動車用可旋轉式防水電池盒結構,在電池盒主體上加設一電池底座,將電池底座外殼頂部的上緣伸入并抵緊于電池盒主體檐邊的下表面,使得雨水落在電池底座的外殼上時直接沿外殼流下,不會進入到檐邊下方的區(qū)域中;此外在內殼朝向連接端面的一側設一兩邊低于中間弧形凸起臺階,這樣萬一有少量雨水進入其中時,雨水恰好落在該弧形凸起臺階上,雨水被引導至弧形凸起臺階的兩端流出,而不會相應到電池底座和電池盒主體之間的電連接部位,有效提高了安全性;此外通過設置可旋轉的電池盒導板,并在該旋轉機構中增設軸承,不僅方便了電池組的旋轉且整個電池盒在旋轉過程中不會晃動,大大提高了機構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電池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電池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電池盒的側面剖視圖;
圖4為圖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旋轉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旋轉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其中:
1-車架; 2-電池盒主體;
201-連接端面; 202-檐邊;
203-凹面; 204-外凸弧面;
3-電池底座; 301-外殼;
302-內殼; 303-弧形凸起臺階;
304-第二斜面; 305-內凹弧面;
4-電池盒導板; 5-旋轉固定柱;
6-軸承; 7-固定螺絲;
8-旋轉限位柱; 9-鎖固定取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圖1至圖6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電動車用可旋轉式防水電池盒結構,定位設置于車架1上,包括由電池盒主體2和電池底座3組成的電池組,電池底座3插設于電池盒主體2的連接端面201上,以使用方向為基準,電池底座3由外殼301和內殼302組成,該內殼固設于外殼內部并與外殼形成封閉的空腔,外殼與內殼之間形成封閉空腔,是為了防止水進入到空腔內而影響電路。連接端面201的上緣形成有一檐邊202,具體為,連接端面的上緣朝外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斜面構成所述檐邊202,所述外殼頂部的上緣伸入并抵緊于該檐邊的下表面,此外所述外殼301的外表面沿與第一斜面的接觸點斜向下構成第二斜面304。這樣,當有雨水的時候,雨水從電池盒主體的上部沿檐邊202處的第一斜面向下流動,然后經外殼301的外表面與第一斜面的接觸點流向第二斜面,由于第二斜面也是斜向下的且外殼頂部上緣在檐邊 下方,因此雨水不會進入到檐邊下方的區(qū)域中,而是直接沿第二斜面向下流動。此外外殼301的底部延伸至電池盒主體2的底部外緣處,這樣當雨水沿外殼流到外殼底部時,也不會反滲回殼體內。
內殼302朝向連接端面201的一側靠近內殼頂部處形成有一弧形凸起臺階303,該弧形凸起臺階的兩端低于中間,且該弧形凸起臺階的下表面形成內凹弧面305;所述連接端面上形成有一凹面203,所述弧形凸起臺階朝向連接端面的一側抵靠于所述凹面上,且所述凹面203的下方形成與該內凹弧面匹配的外凸弧面204,內凹弧面305與外凸弧面204恰匹配貼緊。這樣萬一外殼頂部的上緣與該檐邊的下表面之間沒有抵緊而讓少量雨水進入到電池底座和電池盒主體之間時,雨水恰好落在該弧形凸起臺階上,由于弧形凸起臺階中間高于兩端,因此雨水被引導至弧形凸起臺階的兩端流出,而不會相應到電池底座和電池盒主體之間的電連接部位,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設有一電池盒導板4,該電池盒導板的一端旋轉式固定于車架上表面,其具體結構為:所述車架1上表面的一端固設有一旋轉固定柱5,該旋轉固定柱上套設有一軸承6,所述電池盒導板4的一端套設于該軸承上,設有一固定螺絲7,該固定螺絲的上端固定于電池底座3的下表面上,且該固定螺絲的下端依次穿設過電池盒導板、軸承和旋轉固定柱并定位于車架上;電池盒導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于車架上表面,其具體結構為:所述車架上表面的另一端上固設有一鎖固定取付9,所述電池盒導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設于該鎖固定取付上;所述電池組固設于電池盒導板上并隨電池盒導板旋轉。由于在上 述旋轉機構中增加了軸承,使得電池盒在旋轉過程中不會晃動,大大提高了機構的旋轉穩(wěn)定性。此外在車架1上表面的一端靠近旋轉固定柱5處固設有一旋轉限位柱8,該旋轉限位柱8可對旋轉中電池組進行限位,防止電池組旋轉角度過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均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