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電氣電控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發(fā)動機的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簡稱為ECU)針對噴油系統(tǒng)的控制邏輯雖有細微差別,但總體方案相似,ECU對噴油系統(tǒng)的控制邏輯如圖1所示,具體工作流程如下:
步驟1:當鑰匙撥到“ON”檔時,ECU控制主繼電器吸合,1-4缸噴油嘴的線圈正極均得電12V+,同時油泵繼電器86腳得電12V+;
步驟2:當鑰匙撥到“ST”檔時,在ECU檢測到曲軸位置傳感器信號后控制06腳輸出低電平,則油泵繼電器的線圈得電12V吸合,因油泵繼電器的87腳常接蓄電池12V+,油泵的一端常接地線,油泵得電12V開始工作并建立油壓向噴油嘴輸送燃油;
步驟3:當ECU的06腳輸出低電平后,ECU控制噴油嘴線圈引腳01-04分別輸出間隙性低電平,實現1-4缸噴油時刻、噴油持續(xù)時間、不噴油持續(xù)時間的邏輯控制。
國內現有的汽車噴油系統(tǒng)的測試系統(tǒng)的廠家有很多,產品類型不盡相同,但其實現方案均有明顯的共性特點,即仍以圖1所示的汽車發(fā)動機的ECU對噴油系統(tǒng)的控制原理為主體方案,測試系統(tǒng)采用與實車一致的發(fā)動機ECU、點火與噴油控制邏輯、噴油系統(tǒng)零部件,與實車唯一區(qū)別在于取消發(fā)動機總成,通過采用模擬曲軸位置傳感器信號(信號可調,即可模擬發(fā)動機轉速快慢)的輸出方式替代真實曲軸位置傳感器。
因此,可以得出現有的汽車噴油系統(tǒng)的測試系統(tǒng)必須依賴于汽車發(fā)動機的ECU,否則無法實現測試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以解決現有的汽車噴油系統(tǒng)的測試系統(tǒng)必須依賴ECU進行測試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適用于兩氣缸以上的發(fā)動機,具體包括:一個直流電源、一個油泵、至少兩個噴油嘴、與噴油嘴數量相同的定時器、與噴油嘴數量相同的固態(tài)繼電器、與噴油嘴數量相同的常開開關和可變電阻器;其中,
直流電源的正極與可變電阻器的固定端連接,可變電阻器的可變端與油泵連接,油泵還與直流電源的負極連接;以及,
直流電源的正極與負極還分別與每個定時器的輸入端連接,每個定時器的輸出端均與一個固態(tài)繼電器的輸入端連接,每個固態(tài)繼電器的一個輸出端均與一個常開開關的一端連接,每個固態(tài)繼電器的另一個輸出端均與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每個常開開關的另一端均與一個噴油嘴的線圈正極連接,每個噴油嘴的線圈負極均與直流電源的負極連接。
另外,有些優(yōu)選的方案是,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還包括與噴油嘴數量相同的計數器,每個計數器均與一個定時器的輸出端連接,每個計數器還分別與直流電源的正極、負極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與現有的測試系統(tǒng)相比,無需考慮轉速傳感器信號模擬輸入ECU,無需要考慮點火邏輯,無需考慮實車與ECU有關的其他電器件,因此,可以擺脫測試系統(tǒng)對ECU的依賴,節(jié)省不必要的線束,占用空間小。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說明,并且隨著對本實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結果將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圖中: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汽車噴油系統(tǒng)的電氣控制原理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的電路邏輯結構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氣缸的噴油鏈路的控制原理圖;
圖4為定時器的輸出信號特性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為:直流電源DC、計數器C1-C4、定時器TM1-TM4、固態(tài)繼電器KM1-KM4、常開開關S1-S4、噴油嘴1-4、油泵5、可變電阻器R。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適用于兩氣缸以上的發(fā)動機,本實用新型以四缸發(fā)動機為例對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的結構及原理進行說明,其它缸數的發(fā)動機同理適用。
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的電路邏輯結構。
如圖2所示,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包括:直流電源DC、計數器C1-C4、定時器TM1-TM4、固態(tài)繼電器KM1-KM4、常開開關S1-S4、噴油嘴1-4、可變電阻器R和油泵5;其中,直流電源DC的正極與可變電阻器R的固定端連接,可變電阻器R的可變端與油泵5連接,油泵5還與直流電源DC的負極連接,相當于直流電源DC、可變電阻器R與油泵5構成一個串聯電路,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器R的阻值來實現油泵5供電電壓的變化,從而實現油泵5出口油壓的變化。
定時器TM1-TM4各自的一個輸入端分別與直流電源DC的正極連接,定時器TM1-TM4各自的另一個輸入端分別與直流電源DC的負極連接,定時器TM1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固態(tài)繼電器KM1的兩個輸入端連接,定時器TM2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固態(tài)繼電器KM2的兩個輸入端連接,定時器TM3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固態(tài)繼電器KM3的兩個輸入端連接,定時器TM4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固態(tài)繼電器KM4的兩個輸入端連接。
固態(tài)繼電器KM1的一個輸出端與常開開關S1的一端連接,固態(tài)繼電器KM2的一個輸出端與常開開關S2的一端連接,固態(tài)繼電器KM3的一個輸出端與常開開關S3的一端連接,固態(tài)繼電器KM4的一個輸出端與常開開關S4的一端連接;固態(tài)繼電器KM1-KM4各自的另一個輸出端分別與直流電源DC的正極連接。
常開開關S1的另一端與噴油嘴1的線圈正極連接,常開開關S2的另一端與噴油嘴2的線圈正極連接,常開開關S3的另一端與噴油嘴3的線圈正極連接,常開開關S4的另一端與噴油嘴4的線圈正極連接;噴油嘴1-4各自的線圈負極分別與直流電源DC的負極連接。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定時器TM1、固態(tài)繼電器KM1、常開開關S1和噴油嘴1形成第一氣缸的噴油鏈路,定時器TM1、固態(tài)繼電器KM1、常開開關S1和噴油嘴1形成第一氣缸的噴油鏈路,定時器TM2、固態(tài)繼電器KM2、常開開關S2和噴油嘴2形成第二氣缸的噴油鏈路,定時器TM3、固態(tài)繼電器KM3、常開開關S3和噴油嘴3形成第三氣缸的噴油鏈路,定時器TM4、固態(tài)繼電器KM4、常開開關S4和噴油嘴4形成第四氣缸的噴油鏈路。
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是通過四個定時器分別控制各自對應的固態(tài)繼電器的斷開或閉合,從而控制四個噴油嘴噴油的持續(xù)時間和噴油間隙時間。
上述內容詳細說明了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下面根據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對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的控制原理作出說明,以第一氣缸的噴油鏈路為例進行說明,其它氣缸的噴油鏈路同理可知。
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氣缸的噴油鏈路的控制原理。
如圖3所示,首先,將與噴油嘴1連接的常開開關S1閉合,當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通電后,定時器TM1的輸入端獲得12V電壓,定時器TM1可將其獲得的12V電壓通過內部通電、斷電時間設定功能轉化為12V方波信號的上升沿t1和下降沿t2(如圖4所示)進行輸出,控制固態(tài)繼電器KM1的斷開或閉合,從而實現噴油嘴1的噴油持續(xù)時間、間隙時間的任意設定。
由于定時器TM1的輸出為12V方波信號,不能帶動負載,因此,采用定時器TM1觸發(fā)固態(tài)繼電器KM1動作,當定時器TM1輸出的12V方波信號處于下降沿t2時,固態(tài)繼電器KM1的2引腳和5引腳無12V電壓,1引腳和4引腳接通,1引腳無輸出,噴油嘴1關閉;當定時器TM1輸出的12V方波信號處于上升沿t1時,固態(tài)繼電器KM1的2引腳和5引腳獲得12V電壓,1引腳和3引腳接通,因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通電后,固態(tài)繼電器KM1的3引腳獲得12V電壓,噴油嘴1常接低電平,則噴油嘴1獲得12V電壓后打開。如此通過定時器TM1的信號輸出實現噴油嘴1的開或關,即實現無發(fā)動機ECU時,仍可通過電氣方案精確控制噴油嘴按照任意噴油狀態(tài)工作。同理,第二氣缸至第四氣缸的噴油嘴亦可根據需要任意設定時器的通電、斷電時間,且四個氣缸的測試獨立互不相干,也可實現不同氣缸的噴油狀態(tài)不同的測試分析。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汽車噴油測試系統(tǒng)包括四個計數器,參考圖1,四個計數器分別為C1-C4,計數器C1與定時器TM1的輸出端連接,計數器C2與定時器TM2的輸出端連接,計數器C3與定時器TM3的輸出端連接,計數器C4與定時器TM4的輸出端連接,計數器C1-C4還分別與直流電源DC的正極、負極連接。噴油嘴噴一次油計數器記一次數,在噴油嘴噴油時,定時器必然輸出的是上升沿信號,因此,將計數器與定時器連接,通過統(tǒng)計定時器輸出的上升沿的次數就可以獲知噴油嘴噴油的次數。
當發(fā)動機為兩缸發(fā)動機時,具有兩個噴油嘴、兩個定時器、兩個計數器、兩個常開開關、兩個固態(tài)繼電器,也就是說,噴油嘴、定時器、計數器、常開開關與固態(tài)繼電器的數量均與發(fā)動機的氣缸數量相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