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接頭,特別涉及四通軟管接頭。
背景技術:
管接頭通常用作各種類型的流體系統(tǒng)的轉接件,作為其基本形狀,管接頭是一小段管子,其兩端適合于連接流體系統(tǒng)內的其它部件或其它管道,四通接頭是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管接頭。
公告號為CN201259061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四通軟管接頭,包括接頭座和具有內孔的四個接頭,內孔在接頭座的內部溝通,接頭座為正六棱柱,四個接頭中的三個接頭分別可拆式連接在接頭座六個側面的相隔三個側面上,另外一個接頭可拆式連接在接頭座的一個端面上。
上述的四通軟管接頭由于其中一個接頭位于接頭座的一個端面,因此該接頭突出于接頭座的端面,大大增加了占用空間,不利于運輸,而且在運輸過程中,該接頭的端部更易與外物碰撞,大大增加了損壞的機率,因此還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四通軟管接頭,能夠減小接頭的占用空間,同時接頭的端部不易發(fā)生碰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四通軟管接頭,包括直通管,所述直通管的兩端均設有主軟管接頭,所述直通管的外周面上設有兩個呈間隔設置的副軟管接頭,所述副軟管接頭與直通管相連通,兩個所述副軟管接頭均位于直通管的同側且開口的朝向一致。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副軟管接頭能夠與主軟管接頭處于同一平面上,進而減小整個四通軟管接頭的占用空間,同時主軟管接頭與副軟管接頭的端部不會直接朝外突起,從而避免主軟管接頭或者副軟管接頭的端部受到損壞。
作為優(yōu)選,所述副軟管接頭的內徑小于主軟管接頭的內徑。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在水流相同的情況下,副軟管接頭內的水壓能夠高于主軟管接頭內的水壓,從而保證副軟管接頭內的水流能夠被穩(wěn)定地送往高處。
作為優(yōu)選,所述副軟管接頭的兩側并于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均設有限位塊。
采用上述方案,當軟管套設于副軟管接頭上時,限位塊能夠有效限定其軸向位置,避免軟管推進的距離過大而導致軟管的開口擴大,進而影響其密封效果。
作為優(yōu)選,所有限位塊均沿著直通管的長度方向排列。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限位塊既能起限位作用,又能收納于直通管的外周面上,從而減小了占用空間,同時更加美觀。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主軟管接頭與副軟管接頭的外周面上均疊加有多個錐形體。
采用上述方案,能夠增大安裝軟管與主軟管接頭以及副軟管接頭之間的摩擦,從而提升軟管安裝時的牢固性以及穩(wěn)定性。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主軟管接頭的端部設有主防護套,所述主防護套包括套設于主軟管接頭的外周面上的主套筒和設置于主套筒的一端并用于密封主套筒開口的主密封蓋。
采用上述方案,若四通軟管接頭放置于施工安裝現(xiàn)場,現(xiàn)場的水泥灰等雜質容易通過主軟管接頭進入到直通管內,若遇到潮濕天氣,這些雜質容易粘附于直通管的管壁內,導致流經直通管的水流不干凈,甚至造成直通管堵塞,而安裝人員往往無法及時察覺直通管內的雜質;通過主防護套能夠有效避免外界雜質進入到直通管內,進而防止直通管內的水流不衛(wèi)生或者堵塞直通管。
作為優(yōu)選,兩個所述副軟管接頭的端部均設有副防護套,所述副防護套包括套設于副軟管接頭的外周面上的副套筒和設置于副套筒的一端并用于密封副套筒開口的副密封蓋。
采用上述方案,副防護套能夠有效避免雜物通過副軟管接頭進入到直通管內,從而防止直通管內的水流不衛(wèi)生或者堵塞直通管。
作為優(yōu)選,兩個所述副密封蓋之間連接有柔性連接件。
采用上述方案,通過柔性連接件能夠將兩個副防護套綁定在一起,使得柔性連接件能夠起“提手”作用,從而便于將兩個副防護套同時從兩個副軟管接頭上取下,提升了操作效率以及便利性。
作為優(yōu)選,所述直通管的外周面上并于兩個副軟管接頭之間的位置周向開設有環(huán)形槽,所述環(huán)形槽內卡接有支撐夾,所述支撐夾的開口朝向副軟管接頭的端部,所述支撐夾于遠離其開口的一側固定有承托板。
采用上述方案,承托板便于手心進行著力,從而便于將軟管的開口套入至副軟管接頭上,支撐夾與環(huán)形槽之間的卡接配合便于承托板進行拆裝,同時環(huán)形槽能夠有效限定支撐夾在直通管上的軸向位置,避免承托板發(fā)生位置偏移。
作為優(yōu)選,所述環(huán)形槽的底面并于兩個副軟管接頭之間的位置設有卡接于支撐夾的開口以限定支撐夾周向位置的限位凸塊。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凸塊能夠有效限定支撐夾在直通管上的周向位置,避免承托板發(fā)生角度偏移,進一步提升承托板的穩(wěn)定性與牢固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得副軟管接頭能夠與主軟管接頭處于同一平面上,進而減小整個四通軟管接頭的占用空間,同時主軟管接頭與副軟管接頭的端部不會直接朝外突起,從而避免主軟管接頭或者副軟管接頭的端部受到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中:1、直通管;2、主軟管接頭;3、副軟管接頭;4、限位塊;5、錐形體;6、主防護套;7、主套筒;8、主密封蓋;9、副防護套;10、副套筒;11、副密封蓋;12、柔性連接件;13、環(huán)形槽;14、支撐夾;15、承托板;16、限位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本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四通軟管接頭,如圖1所示,包括直通管1,直通管1的兩端均設有主軟管接頭2,主軟管接頭2與直通管1相連通。直通管1的外周面上設有兩個呈間隔設置的副軟管接頭3,副軟管接頭3與直通管1相連通,并垂直于直通管1。兩個副軟管接頭3均位于直通管1的同側位置且開口的朝向保持一致。副軟管接頭3的內徑小于主軟管接頭2的內徑。
主軟管接頭2與副軟管接頭3的外周面上均疊加有多個錐形體5,并且錐形體5上尺寸較大的一端朝向直通管1,使得軟管能夠更加方便地套設于主軟管接頭2或者副軟管接頭3上,同時不易將其拔出。
副軟管接頭3的兩側并于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均設有限位塊4。所有限位塊4均沿著直通管1的長度方向排列。且限位塊4的上端面與直通管1的外周面相平齊。
主軟管接頭2的端部設有主防護套6,主防護套6包括套設于主軟管接頭2的外周面上的主套筒7和設置于主套筒7的一端并用于密封主套筒7開口的主密封蓋8。主套筒7與主密封蓋8的材料均優(yōu)選為橡膠,且主套筒7的內徑等于或者略小于主軟管接頭2的外徑,以使主防護套6能夠牢固地套設于主軟管接頭2上。
兩個副軟管接頭3的端部均設有副防護套9,副防護套9包括套設于副軟管接頭3的外周面上的副套筒10和設置于副套筒10的一端并用于密封副套筒10開口的副密封蓋11。副套筒10與副密封蓋11的材料均優(yōu)選為橡膠,且副套筒10的內徑等于或者略小于副軟管接頭3的外徑,以使副防護套9能夠牢固地套設于副軟管接頭3上。
兩個副密封蓋11之間連接有柔性連接件12,柔性連接件12優(yōu)選為塑料繩,其成本低,且具有較佳的拉扯性能。
直通管1的外周面上并于兩個副軟管接頭3之間的位置周向開設有環(huán)形槽13,環(huán)形槽13內卡接有支撐夾14,該支撐夾14為半圓卡接環(huán),其寬度與環(huán)形槽13的寬度一致,以使卡接于環(huán)形槽13內的支撐夾14不會發(fā)生軸向位置偏移。且支撐夾14的材料優(yōu)選為彈性塑料,以使支撐夾14具有更好的彈性。
支撐夾14的開口朝向副軟管接頭3的端部,支撐夾14于遠離其開口的一側固定有承托板15,即承托板15的板面與支撐夾14的外周面相固定。
環(huán)形槽13的底面并于兩個副軟管接頭3之間的位置設有卡接于支撐夾14的開口以限定支撐夾14周向位置的限位凸塊16,該限位凸塊16的形狀適應于支撐夾14的開口形狀。
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由于副軟管接頭3與主軟管接頭2處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該四通軟管接頭上不會有端口突出,既減小了占用空間,又能有效避免主軟管接頭2或者副軟管接頭3被磨損的概率。
在主軟管接頭2上安裝軟管時,先將套設于主軟管接頭2上的主防護套6取下,然后將軟管的開口沿著錐形體5套入到主軟管接頭2的外周面上,以完成軟管的安裝。
在副軟管接頭3上安裝軟管時,先通過柔性連接件12將兩個副防護套9分別同時從兩個副軟管接頭3上取下,然后將支撐夾14卡接于環(huán)形槽13內,并使限位凸塊16抵接于支撐夾14的兩個斷面上,以限定支撐夾14的周向位置,同時讓承托板15位于直通管1上遠離副軟管接頭3的一側。然后一只手的手心托住承托板15,另一只手便能更加容易地將軟管套入到副軟管接頭3上,直至軟管的端部與限位塊4相抵接。當副軟管接頭3上的軟管安裝完成后,便可將支撐夾14從環(huán)形槽13內拆卸下來,以將承托板15從直通管1上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