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轉閥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多通道旋轉閥。
背景技術:
組織脫水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使用不同種類的試劑對生物組織樣品進行浸泡以達到脫水的效果,一般脫水機的浸泡試劑的種類有4-5種,每種試劑需要若干不同的或者相同的濃度進行輪流浸泡,常見的脫水機的試劑通道有10-14種,還需要包括2-3個清洗試劑通道,因此流道的數量較多,如果采用電磁閥進行通道切換控制,電磁閥的數量會很多,一方面會導致脫水機體積龐大,另一方面器件數量多會增加故障風險,降低系統(tǒng)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體積小可靠性高的多通道旋轉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通道旋轉閥,包括驅動電機、上閥片、下閥片和閥基座,所述驅動電機通過軸聯機構連接于上閥片的一側表面,所述上閥片的另一側表面與所述下閥片的一側表面接觸,所述上閥片可相對所述下閥片旋轉,所述閥基座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容置腔,所述上閥片和所述下閥片可拆卸的設置于閥基座的容置腔內;
所述上閥片的另一側表面由中心到邊緣沿徑向設有導流槽;
所述下閥片的內部設有若干聯通下閥片的一側表面和另一側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沿圓周方向圍繞圓心設置,所述下閥片的中心設有中心通孔;
所述閥基座的內部設有與所述下閥片的通孔適配的若干流道,所述閥基座的容置腔底面一一對應流道設有內流道孔,所述閥基座的外側一一對應流道設有外流道孔。
進一步的,所述下閥片與閥基座設有對應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設有可拆卸的定位銷。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電機安裝于電機安裝板,所述電機安裝板通過支撐柱連接有彈性件壓板,所述彈性件壓板和上閥片之間還包括依次設置的彈性組件和推力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上閥片和所述下閥片的材料均為陶瓷。
進一步的,上閥片與下閥片相接觸的一面均為光滑平面。
進一步的,上閥片與下閥片相接觸面的側面套接有環(huán)狀密封圈。
進一步的,所述下閥片與所述閥基座接觸的一側表面的通孔均設有獨立的下閥片密封圈。
進一步的,所述閥基座設有溫度傳感器安裝孔。
進一步的,所述閥基座設有加熱器件安裝孔。
進一步的,多通道旋轉閥設有角度傳感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驅動電機帶動上閥片轉動,通過上閥片的另一側表面的導流槽將下閥片的一側表面圓周上的任一通孔與中心通孔聯通,使閥基座引入的流道與閥基座的中心流道接通,實現了單個器件切換多種試劑供給的功能,降低了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提高了可靠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整體裝配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上閥片的一側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上閥片的另一側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驅動電機與上閥片局部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角度傳感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下閥片的一側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下閥片的另一側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閥基座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旋轉閥的閥基座側面結構示意圖;
1-驅動電機;2-上閥片;3-下閥片;4-閥基座;
11-電機安裝板;12-支撐柱;13-彈性件壓板;14-緩沖墊;15-板卡;16-軸聯器;
21-軸聯槽;22-導流槽;23-波簧;24-推力軸承;25-環(huán)狀密封圈;26-光耦檢測器;27-光耦擋片;
31-通孔;32-下閥片密封圈;33-定位槽;34-中心通孔;
41-內流道孔;42-接頭;43-定位銷;44-溫度傳感器安裝孔;45-加熱器件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10,一種多通道旋轉閥,包括驅動電機1、上閥片2、下閥片3和閥基座4,所述驅動電機1通過軸聯機構連接于上閥片2的一側表面,所述上閥片2的另一側表面與所述下閥片3的一側表面接觸,所述上閥片2可相對所述下閥片3旋轉,所述閥基座4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容置腔,所述上閥片2和下閥片3可拆卸的設置于閥基座4的容置腔內;
所述上閥片2和下閥片3均呈圓柱形,所述閥基座4的容置腔為與上閥片2和下閥片3適配的圓柱形容置腔;
所述上閥片2的另一側表面由中心到邊緣沿徑向設有導流槽22,所述導流槽2為封閉式設計,其長度與下閥片3的通孔31分布的圓周半徑相同;
所述下閥片3的內部設有若干聯通下閥片3的一側表面和另一側表面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沿圓周方向圍繞圓心平均間隔地設置,所述下閥片3的中心設有中心通孔34;
所述閥基座4的內部設有與所述下閥片的通孔適配的若干流道,所述閥基座4的容置腔底面一一對應流道設有內流道孔41,所述閥基座的外側一一對應流道設有外流道孔。
從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驅動電機帶動上閥片轉動,通過上閥片的另一側表面的導流槽將下閥片的一側表面圓周上的任一通孔與中心通孔聯通,使閥基座引入的流道與閥基座的中心流道接通,實現了單個器件切換多種試劑供給的功能,降低了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提高了可靠性。
實施示例
本實施例中的旋轉閥為16通道旋轉閥,用于生物脫水機,包括驅動電機1、上閥片2、下閥片3和閥基座4,其中閥基座4的材料為不銹鋼或鐵氟龍的一種,閥基座4外側的外流道孔的孔壁加工有螺紋,用于安裝連接管道的接頭42,所述接頭可以為卡套式接頭、快插接頭和倒鉤式接頭等,旋轉閥的16個流體通道由接頭引出,分別對應連接脫水機上的16個試劑瓶;驅動電機1的轉軸連接片狀的軸聯器16,所述上閥片2的一側表面設有適配的軸聯槽21,工作時,驅動電機1通過軸聯機構帶動上閥片2旋轉,使上閥片2的另一側表面的導流槽22將下閥片3的一側表面的圓周的一個通孔31與中心通孔34聯通,驅動電機1停止工作,脫水機中相應通道的試劑泵工作,將藥水從試劑瓶中通過旋轉閥泵入與中心通道34連接的脫水缸,經過預設時間后,驅動電機1再次旋轉帶動上閥片2旋轉,使上閥片2的導流槽將下閥片3的另一通孔31與中心通孔34聯通,驅動電機1再次停止工作,脫水機中相應通道的試劑泵工作,將藥水從另一試劑瓶中通過旋轉閥泵入與中心通道34連接的脫水缸,如此以往,將16個通道的試劑泵入或泵出脫水缸,完成對生物組織樣品的脫水。
其中,所述驅動電機1的轉軸與上閥片2、下閥片3和閥基座4的中心軸同軸設置。
實施例1
所述下閥片3與閥基座4設有對應的定位槽33,所述定位槽33內設有可拆卸的定位銷43。
用于固定下閥片和閥基座不會相對旋轉,且保證下閥片的通孔與閥基座的內流道孔對應聯通。
實施例2
請參閱圖1以及圖5,所述驅動電機1安裝于電機安裝板,所述電機安裝板通過支撐柱12連接有彈性件壓板13,所述彈性件壓板13和上閥片2之間還包括依次設置的彈性組件23和推力軸承24。
由上可知,電機通過緩沖結構和電機安裝板安裝于閥基座的頂部,電機安裝板與彈性件壓板保持平行;上閥片設有軸聯機構的一側設有圓柱臺,圓柱臺中間設有方形的軸聯槽,用于與電機的軸聯器適配安裝;上閥片沿圓柱臺外側的表面設有環(huán)形凹槽,用于定位推力軸承和波簧的安裝,所述彈性件壓板依次將三個彈性組件和推力軸承壓在上閥片上,并通過螺絲將彈性件壓板鎖緊于閥基座上;彈性組件用于對上閥片和下閥片之間施加壓力使兩個閥片緊密貼合,彈性組件為波簧、彈簧或蝶形彈簧其中的一種;推力軸承安裝于上閥片的環(huán)形凹槽與波簧之間,可以減輕上閥片在轉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實施例3
所述上閥片2和所述下閥片3的材料均為陶瓷。
陶瓷材質的上閥片和下閥片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蝕性。
實施例4
上閥片2與下閥片3相接觸的一面均為光滑平面。
上閥片的光滑平面與下閥片的光滑平面緊密貼合,形成平面密封結構,使試劑不會從上閥片與下閥片之間的縫隙泄露出去。
實施例5
上閥片2與下閥片3相接觸面的側面套接有環(huán)狀密封圈25。
環(huán)狀密封圈將上閥片和下閥片之間的縫隙與外界隔離開,可以防止試劑通過上閥片與下閥片之間的縫隙蒸發(fā)泄露到大氣中。
實施例6
所述下閥片3與所述閥基座4接觸的一側表面的通孔31均設有獨立的下閥片密封圈32。
每個通孔設置獨立的“O”型密封圈可以進一步提高下閥片的通孔與閥基座的流道之間的密封效果。
實施例7
所述閥基座4設有溫度傳感器安裝孔44。
在閥基座內安裝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旋轉閥的溫度,可以將溫度數據反饋給脫水機,使脫水機對及時調整加熱器件的輸出功率來控制旋轉閥的溫度。
實施例8
所述閥基座4設有加熱器件安裝孔45。
在閥基座內安裝發(fā)熱器件,可以保證需要保持高溫的試劑(如石蠟)能順利通過旋轉閥。
實施例9
多通道旋轉閥設有角度傳感裝置。
本實施例中,角度傳感裝置為光耦檢測器26和對應的光耦擋片27,其中,光耦擋片設置于上閥片2,光耦檢測器設置于旋轉閥的彈性件壓板13上,當電機帶動上閥片轉動時,光耦擋片旋轉到光耦檢測器的位置,光耦檢測器檢測到遮擋信號后,電機停止工作,標記該角度位置為上閥片的初始角度位置,確定初始角度位置之后,上閥片每旋轉預設的角度,都能使上閥片的導流槽將下閥片的中心通孔和對應角度的圓周通孔聯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