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工機械設備,特別涉及絞線牽引設備用六檔變速器。
背景技術:
絞線牽引設備使用時,采用普通的減速電機直接驅動,由于未配置相應的變速器,不能進行換檔輸出,無法滿足不同線纜的牽引,適用范圍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申請人進行研究及設計,提供一種絞線牽引設備用六檔變速器,采用分區(qū)變檔,結構緊湊,使用方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絞線牽引設備用六檔變速器,包括箱體、輸入軸、輸出軸、換檔器及內置于箱體中的齒輪組件,所述箱體中安裝有從下至上依次錯開設置的輸入軸、第一傳動軸、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第二傳動軸、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第三傳動軸及輸出軸;
所述齒輪組件包括安裝于輸入軸上的第一傳動齒輪組、安裝于第一傳動軸上的第二傳動齒輪組、安裝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上的第三傳動齒輪組及三檔變速齒輪組、安裝于第二傳動軸上的第四傳動齒輪組、安裝于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上的兩檔變速齒輪組及第五傳動齒輪組、安裝于第三傳動軸上的第六傳動齒輪組及安裝于輸出軸上的第七傳動齒輪組;
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組包括兩組齒輪,分別為軸向固定于輸入軸上的正傳動齒輪及反傳動齒輪,兩組齒輪之間的輸入軸上安裝有滑移套,所述滑移套可于所述輸入軸上滑動并通過花鍵結構與所述正傳動齒輪或反傳動齒輪連接;
所述第二傳動齒輪組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第一傳動軸上的第一傳動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與正傳動齒輪嚙合;
所述第三傳動齒輪組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上的、分別與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及反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及第三傳動齒輪,所述第三傳動齒輪組還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上的、位于第二傳動齒輪及第三傳動齒輪之間的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五傳動齒輪;
所述三檔變速齒輪組包括位于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五傳動齒輪之間的、可于所述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滑動的第一變速齒輪,所述第一變速齒輪與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五傳動齒輪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組包括軸向間隔固定于第二傳動軸上的第六傳動齒輪、第七傳動齒輪及分別與所述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五傳動齒輪嚙合的第八傳動軸及第九傳動軸,所述第七傳動齒輪可與第一變速齒輪嚙合;
所述第五傳動齒輪組包括軸向間隔固定于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上的第十傳動齒輪及第十一傳動齒輪,所述第十傳動齒輪與所述第六傳動齒輪嚙合;
所述兩檔變速齒輪組包括位于第十傳動齒輪及第十一傳動齒輪之間的、可于所述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上滑動的第二變速齒輪,所述第二變速齒輪與第十傳動齒輪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所述第六傳動齒輪組包括軸向間隔固定安裝于第三傳動軸上的第十二傳動齒輪及第十三傳動齒輪,所述第十三傳動齒輪與所述第十一傳動齒輪嚙合;
所述第七傳動齒輪組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輸出軸上的、與所述第十二傳動齒輪嚙合的第十四傳動齒輪。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換檔器包括三組分別控制滑移套、第一變速齒輪及第二變速齒輪軸向位置的正反換向組件、第一換檔組件及第二換檔組件,所述正反換向組件、第一換檔組件及第二換檔組件端部均安裝有換檔手柄。
所述換檔手柄包括搖臂及安裝于搖臂端部的手柄,箱體上設有與所述換檔手柄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手柄的下端可插置于所述定位孔中實現所述搖臂的轉向定位;所述手柄包括螺旋固定于搖臂端部的螺紋套、套置于螺紋套上端的手柄套及軸向滑動安裝于所述螺紋套中的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軸肩處套置有彈簧,定位銷的下端伸出螺紋套下端外并可插置于所述定位孔中,定位銷的上端伸出所述螺紋套的上端外并借助彈性圓柱銷與手柄套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六檔變速器,用于絞線牽引設備中,采用六檔變速,完全滿足牽引設備的要求,其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并且齒輪控制速度精確,換檔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變速器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變速器的傳動比簡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手柄的結構圖。
圖4為手柄的剖視圖。
圖中:1、箱體;10、第一傳動齒輪組;101、正傳動齒輪;102、反傳動齒輪;11、第二傳動齒輪組;111、第一傳動齒輪;12、第三傳動齒輪組;121、第二傳動齒輪;122、第三傳動齒輪;123、第四傳動齒輪;124、第五傳動齒輪;13、三檔變速齒輪組;131、第一變速齒輪;14、第四傳動齒輪組;141、第六傳動齒輪;142、第七傳動齒輪;143、第八傳動軸;144、第九傳動軸;15、兩檔變速齒輪組;151、第二變速齒輪;16、第五傳動齒輪組;161、第十傳動齒輪;162、第十一傳動齒輪;17、第六傳動齒輪組;171、第十二傳動齒輪;172、第十三傳動齒輪;18、第七傳動齒輪組;181、第十四傳動齒輪;19、滑移套;2、輸入軸;20、正反換向組件;21、第一換檔組件;22、第二換檔組件;23、換檔手柄;231、搖臂;232、手柄;233、螺紋套;234、手柄套;235、定位銷;236、彈簧;237、彈性圓柱銷;3、輸出軸;4、第一傳動軸;5、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6、第二傳動軸;7、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8、第三傳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絞線牽引設備用六檔變速器,包括箱體1、輸入軸2、輸出軸3、換檔器及內置于箱體1中的齒輪組件,箱體1中安裝有從下至上依次錯開設置的輸入軸2、第一傳動軸4、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第二傳動軸6、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7、第三傳動軸8及輸出軸3;齒輪組件包括安裝于輸入軸2上的第一傳動齒輪組10、安裝于第一傳動軸4上的第二傳動齒輪組11、安裝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上的第三傳動齒輪組12及三檔變速齒輪組13、安裝于第二傳動軸6上的第四傳動齒輪組14、安裝于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7上的兩檔變速齒輪組15及第五傳動齒輪組16、安裝于第三傳動軸8上的第六傳動齒輪組17及安裝于輸出軸3上的第七傳動齒輪組18。
如圖2所示,第一傳動齒輪組10包括兩組齒輪,分別為軸向固定于輸入軸2上的正傳動齒輪101及反傳動齒輪102,兩組齒輪之間的輸入軸2上安裝有滑移套19,滑移套19可于輸入軸2上滑動并通過花鍵結構與正傳動齒輪101或反傳動齒輪102連接。
如圖2所示,第二傳動齒輪組11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第一傳動軸4上的第一傳動齒輪111,第一傳動齒輪111與正傳動齒輪101嚙合。
如圖2所示,第三傳動齒輪組12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上的、分別與第一傳動齒輪111及反傳動齒輪102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121及第三傳動齒輪122,第三傳動齒輪組12還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上的、位于第二傳動齒輪121及第三傳動齒輪122之間的第四傳動齒輪123及第五傳動齒輪124。
如圖2所示,三檔變速齒輪組13包括位于第四傳動齒輪123及第五傳動齒輪124之間的、可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滑動的第一變速齒輪131,第一變速齒輪131與第四傳動齒輪123及第五傳動齒輪124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如圖2所示,第四傳動齒輪組14包括軸向間隔固定于第二傳動軸6上的第六傳動齒輪141、第七傳動齒輪142及分別與第四傳動齒輪123及第五傳動齒輪124嚙合的第八傳動軸143及第九傳動軸144,第七傳動齒輪142可與第一變速齒輪131嚙合。
如圖2所示,第五傳動齒輪組16包括軸向間隔固定于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7上的第十傳動齒輪161及第十一傳動齒輪162,第十傳動齒輪161與第六傳動齒輪141嚙合。
如圖2所示,兩檔變速齒輪組15包括位于第十傳動齒輪161及第十一傳動齒輪162之間的、可于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7上滑動的第二變速齒輪151,第二變速齒輪151與第十傳動齒輪161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如圖2所示,第六傳動齒輪組17包括軸向間隔固定安裝于第三傳動軸8上的第十二傳動齒輪171及第十三傳動齒輪172,第十三傳動齒輪172與第十一傳動齒輪162嚙合。
如圖2所示,第七傳動齒輪組18包括軸向固定安裝于輸出軸3上的、與第十二傳動齒輪171嚙合的第十四傳動齒輪181。
如圖1、圖3所示,換檔器包括三組分別控制滑移套19、第一變速齒輪131及第二變速齒輪151軸向位置的正反換向組件20、第一換檔組件21及第二換檔組件22,正反換向組件20、第一換檔組件21及第二換檔組件22端部均安裝有換檔手柄23。
如圖1、圖3及圖4所示,換檔手柄23包括搖臂231及安裝于搖臂231端部的手柄232,箱體1上設有與換檔手柄23配合的定位孔,手柄232的下端可插置于定位孔中實現搖臂231的轉向定位;手柄232包括螺旋固定于搖臂231端部的螺紋套233、套置于螺紋套233上端的手柄套234及軸向滑動安裝于螺紋套233中的定位銷235,定位銷235的軸肩處套置有彈簧236,定位銷235的下端伸出螺紋套233下端外并可插置于定位孔中,定位銷235的上端伸出螺紋套233的上端外并借助彈性圓柱銷237與手柄套234連接。換檔時,向上拉動換檔手柄23的手柄套234,手柄套234帶動定位銷235,定位銷235提起后脫離定位孔,轉動搖臂231變換檔位,松開手柄套234后,定位銷235在彈簧236的作用下復位插入定位孔中。
本實用新型中,利用正反換向組件20推動滑移套19,滑移套19與正傳動齒輪101及反傳動齒輪102利用側面的花鍵連接,實現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的正轉及反轉;利用第一換檔組件21推動第一變速齒輪131于第一變速齒輪支撐軸5上左右滑動,實現三檔變速;利用第二換檔組件22推動第二變速齒輪151于第二變速齒輪支撐軸7上左右滑動,實現二擋變速;從而實現六檔變速。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