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密封圈12與上部接頭11的內(nèi)壁密封連接。
[0037]下部接頭21的下端通過外螺紋連接有外通閥罩22以便于在在所述栗筒的下端設置所述游動閥和所述固定閥,其中,外通閥罩22呈筒形,所述固定閥與外通閥罩22的下端連接,所述游動閥位于外通閥罩22內(nèi),外通閥罩22和所述外管之間形成上環(huán)形空腔,所述上環(huán)形空腔與所述流體通道連通。如圖5所示,外通閥罩22的側壁內(nèi)設置有連通所述游動閥的出口端和所述環(huán)形空腔的斜通孔221,外通閥罩22的側壁內(nèi)還設置連通所述游動閥的入口端和所述栗筒的內(nèi)部的直通孔222。
[0038]具體的是,所述游動閥包括游動閥罩23、游動閥球24、游動閥座25和游動接頭26。如圖6所示,游動閥罩23的上部一體成型有定位塊231,定位塊231設置有4個沿周向均勻排布的軸向貫通的通孔232,游動接頭26為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倒U型通槽的管狀結構,游動閥罩23固定設置于外通閥罩22的下端,游動接頭26固定于游動閥罩23的下端,游動閥座25頂?shù)钟谟蝿娱y罩23和游動接頭26之間,游動閥球24位于定位塊231和游動閥座25之間,且游動閥座25設有與游動閥球24匹配的流道。由于外通閥罩22對所述游動閥的保護作用,解決了游動閥罩23薄弱易斷的問題;而定位塊231對游動閥球24的限位作用,使游動閥球24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及時開啟和關閉,解決了所述游動閥漏失的問題。
[0039]所述固定閥和所述外管之間形成下環(huán)形空腔,所述下環(huán)形空腔與所述上環(huán)形空腔連通,所述固定閥的出口端與所述游動閥的入口端連通,所述固定閥包括固定閥罩27、固定閥球28和固定閥座29。如圖7所示,固定閥罩27的上部一體成型有定位塊271,定位塊271設置有4個沿周向均勻排布的軸向貫通的通孔272,固定閥罩27固定設置于外通閥罩22的下端,固定閥罩27的下端設置有固定接頭30,固定閥座29頂?shù)钟诠潭ㄩy罩27和固定接頭30之間,固定閥球28位于定位塊271和固定閥座29之間,且固定閥座29設有與固定閥球28匹配的通道。
[0040]所述外管的下端設置有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下部接頭31、沉砂短節(jié)33和絲堵34,所述固定閥的入口端通過筒形的固定接頭30與下部接頭31連接固定。如圖8所示,下部接頭31的側壁內(nèi)設有連通下部接頭31外部和固定接頭30內(nèi)部的進油孔311,下部接頭31的側壁內(nèi)還設置有軸向通孔312,軸向通孔312的上端與所述下環(huán)形空腔連通,軸向通孔312的下端與沉砂短節(jié)33的內(nèi)腔連通。進油孔311由下部接頭31的外壁向下部接頭31的內(nèi)腔傾斜向上設置,下部接頭31外設有篩網(wǎng)32,篩網(wǎng)32的位置與進油孔311的位置相對應。
[0041]本實用新型的防偏磨深抽栗在所述外管的下端設置了沉砂結構,帶著砂粒等機械雜物的液體經(jīng)過篩網(wǎng)32的過濾后,自進油孔311進入下部接頭31,從而避免了由于油井出砂、結垢等機械雜物進入栗筒造成的卡栗問題;液體中殘留的砂粒等機械雜質(zhì)部分隨液體排除到地面,部分沉積下來經(jīng)上部接頭11的第二流道豎直通孔112和所述下部栗筒與所述下部外管之間的下流體通道落入沉砂短節(jié)33及沉砂尾管和絲堵34內(nèi),從而有效防止液體中的砂粒等機械雜質(zhì)進入栗筒卡住或埋住所述柱塞。
[0042]下面以圖1至圖8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為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防偏磨深抽栗的工作過程。
[0043]下井:將栗上接箍2與油管柱連接后下入井內(nèi),將抽油桿接頭I與抽油桿連接后將所述柱塞下入所述栗筒內(nèi),所述柱塞隨所述抽油桿一起上下運動,所述栗筒與所述外管不動。
[0044]上沖程:所述柱塞隨所述抽油桿上行過程中,游動閥球24在自重作用下關閉游動閥座25,上柱塞3在上栗筒6內(nèi)、下柱塞17在下栗筒16內(nèi)隨所述抽油桿一起上行;在沉沒壓力的作用下,固定閥球28打開,液體經(jīng)過篩網(wǎng)32進入下部接頭31,并依次流經(jīng)固定接頭30、固定閥座29、固定閥罩27,通過外通閥罩22的直通孔222,進入下部加長管20和流入下栗筒16內(nèi),完成進液。
[0045]下沖程:所述柱塞隨所述抽油桿下行過程中,固定閥球28在自重作用下關閉固定閥座29,上柱塞3在上栗筒6的上方、下柱塞17在下栗筒16的上方隨所述抽油桿一起下行;在液壓作用下,游動閥球24上行打開,所述游動閥下方的液體依次流經(jīng)游動接頭26、游動閥座25、游動閥罩23,然后通過外通閥罩22的斜通孔221,進入所述上環(huán)形空腔、所述下環(huán)形空腔和所述下部栗筒與所述下部外管之間的下流體通道,完成排液,所述上環(huán)形空腔、所述下環(huán)形空腔和所述下流體通道內(nèi)的液體中殘留的砂粒會通過軸向通孔312沉積落入沉砂短節(jié)33及沉砂尾管和絲堵34內(nèi)。
[004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各組成部分并不僅限于上述整體應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描述的各技術特征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一項單獨采用或選擇多項組合起來使用,因此,本實用新型理所應當?shù)睾w了與本案創(chuàng)新點有關的其他組合及具體應用。
【主權項】
1.一種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磨深抽栗包括栗筒和滑動設置于所述栗筒內(nèi)的柱塞,所述栗筒外固定套設有外管,所述栗筒與所述外管之間設置有流體通道,所述栗筒的下端連接有能夠使液體進入所述流體通道的游動閥,所述游動閥的下方設置有能夠使液體進入所述栗筒的固定閥,所述固定閥全部位于所述外管內(nèi)。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包括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上柱塞(3)、抽油桿短節(jié)(9)和下柱塞(17),抽油桿短節(jié)(9)與所述栗筒之間形成環(huán)形空間,上柱塞(3)的上端能拆卸地連接有用于連接抽油桿的抽油桿接頭(I)。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栗筒包括上部栗筒和下部栗筒,所述外管包括上部外管和下部外管,所述上部栗筒和所述下部栗筒之間通過筒形的上部接頭(11)固定連接,所述上部外管和所述下部外管之間也通過上部接頭(11)固定連接,設于所述上部栗筒與所述上部外管之間的所述流體通道為上流體通道,設于所述下部栗筒與所述下部外管之間的所述流體通道為下流體通道;上部接頭(11)的側壁內(nèi)設置有彼此隔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連通所述環(huán)形空間和所述防偏磨深抽栗的外側,所述第二流道連通所述上流體通道和所述下流體通道。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為設置在上部接頭(11)的側壁內(nèi)的斜通孔(111),斜通孔(111)位于上部接頭(11)的中部;所述第二流道為設置在上部接頭(11)的側壁內(nèi)沿軸向貫通的豎直通孔(112)。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外管包括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上外管(5)和過渡接頭(10),所述下部外管包括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吊卡接頭(13)、提升短節(jié)(14)、變扣接頭(15)和下外管(19),上外管(5)的上部設有栗上接箍(2); 所述上部栗筒包括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上栗筒¢)、上扶正接頭(7)和上部加長管(8),所述下部栗筒包括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下栗筒(16)、下扶正接頭(18)、下部加長管(20)和下部接頭(21),上扶正接頭(7)和下扶正接頭(18)均為外壁上設置有扶正塊的管狀接頭,上栗筒(6)的外壁上設置有與上外管(5)相匹配的栗筒扶正塊(4),下栗筒(16)通過“O”形密封圈(12)與上部接頭(11)的內(nèi)壁密封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栗筒的下端連接有外通閥罩(22),所述固定閥與外通閥罩(22)的下端連接,所述游動閥位于外通閥罩(22)內(nèi),外通閥罩(22)和所述外管之間形成上環(huán)形空腔,所述上環(huán)形空腔與所述流體通道連通,外通閥罩(22)的側壁內(nèi)設置有連通所述游動閥的出口端和所述環(huán)形空腔的斜通孔(221),外通閥罩(22)的側壁內(nèi)還設置連通所述游動閥的入口端和所述栗筒的內(nèi)部的直通孔(222)。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動閥包括游動閥罩(23)、游動閥球(24)、游動閥座(25)和游動接頭(26) ο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閥和所述外管之間形成下環(huán)形空腔,所述下環(huán)形空腔與所述上環(huán)形空腔連通,所述固定閥的出口端與所述游動閥的入口端連通,所述固定閥包括固定閥罩(27)、固定閥球(28)和固定閥座(29)。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下端設置有由上至下順序連接的下部接頭(31)、沉砂短節(jié)(33)和絲堵(34),所述固定閥的入口端通過筒形的固定接頭(30)與下部接頭(31)連接固定,下部接頭(31)的側壁內(nèi)設有連通下部接頭(31)的外側和固定接頭(30)的內(nèi)部的進油孔(311),下部接頭(31)的側壁內(nèi)還設置有軸向通孔(312),軸向通孔(312)的上端與所述下環(huán)形空腔連通,軸向通孔(312)的下端與沉砂短節(jié)(33)的內(nèi)腔連通。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偏磨深抽栗,其特征在于,下部接頭(31)外設有篩網(wǎng)(32),篩網(wǎng)(32)的位置與進油孔(311)的位置相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偏磨深抽泵,包括泵筒和滑動設置于所述泵筒內(nèi)的柱塞,所述泵筒外固定套設有外管,所述泵筒與所述外管之間設置有流體通道,所述泵筒的下端連接有能夠使液體進入所述流體通道的游動閥,所述游動閥的下方設置有能夠使液體進入所述泵筒的固定閥,所述固定閥全部位于所述外管內(nèi)。本實用新型的防偏磨深抽泵在所述泵筒的扶正作用下,利用柱塞反饋力推動所述柱塞下行,避免了抽油桿在下行時因受阻力失穩(wěn)而造成彎曲,解決了桿柱失穩(wěn)彎曲造成桿管偏磨的問題。
【IPC分類】F04B53/20, F04B53/10, F04B53/16, F04B47/00
【公開號】CN204805079
【申請?zhí)枴緾N201520465461
【發(fā)明人】蔣生健, 李勇, 蔣孟岑, 李思洋, 蔣勇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