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器、貫流風機及其蝸殼結構。
背景技術:
風道噪音普遍來源于氣流在風道中對壁面的沖擊及風葉旋轉過程中氣流渦旋的產生及擴散,尤其在與風機的出風側對應設置的出口蝸殼區(qū)域,氣流流經過風葉出風后,速度及湍流、渦旋能量較大,因此,產生的噪音較大。
目前,消除該位置的噪音一般是使出流氣流流向均勻。如專利公開號為CN203642432U,實用新型名稱為降噪柜機蝸殼及空調柜機的專利文件中,蝸殼的氣流出風口處設置弧形導流板,導流板上設置有導流凹孔。但是,導流板需要相對于蝸殼固定,因此,為了固定該導流板,需要設置連接該導流板的實體結構(如凸起筋),該實體結構不可避免的會削弱風量且增大功耗,無法保證出風風量。
因此,如何降低噪音,保證出風風量,是本技術領域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蝸殼結構,以降低噪音,保證出風風量。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貫流風機及空調器。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蝸殼結構,具有用于與風葉的出風側對應設置的出口蝸殼區(qū)域,所述出口蝸殼區(qū)域具有位于其內側面與外側面之間的密封空腔,所述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具有連通所述密封空腔與所述蝸殼內腔的通孔。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還包括密封連接板,所述密封連接板與所述蝸殼結構的蝸殼本體連接形成所述密封空腔。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所述密封連接板位于所述蝸殼本體的外側。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所述密封連接板與所述蝸殼本體等間距設置。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所述通孔垂直于所述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所述通孔的數量為多個且呈交錯陣列排布。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d1≤d2;
其中,d1為相鄰兩排所述通孔之間的最小距離;
d2為相間兩排所述通孔之間的最小距離。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所述通孔具有向所述密封空腔內部延伸的延伸結構。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Φ≤h1≤2Φ;
其中,Φ為所述通孔的直徑,
h1為所述延伸結構的長度。
優(yōu)選地,上述蝸殼結構中,所述通孔的端部與其所在實體結構的表面齊平。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貫流風機,包括蝸殼結構及風葉,所述蝸殼結構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蝸殼結構。
優(yōu)選地,上述貫流風機中,β<α;
其中,α為所述風葉的進口角度;
β為所述風葉與所述出口蝸殼區(qū)域對應設置的出風角度。
優(yōu)選地,上述貫流風機中,β=α-40°。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貫流風機,所述貫流風機為如上所述的貫流風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蝸殼結構,密封空腔位于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與外側面之間,并在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設置連通密封空腔與蝸殼內腔的通孔,使得出口蝸殼區(qū)域形成了亥姆霍茲消聲器結構。氣流在經過風葉做功后,最大渦街出現(xiàn)在風葉的出風側,并隨著氣流的流動逐步擴散,擴散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湍流,當氣流流至出口蝸殼區(qū)域時,氣流的湍流動能會穿過通孔傳遞到密封空腔中,在密封空腔中產生共振及吸收作用,使湍流動能降低,進而削弱甚至消除該部分噪音,有效降低了噪音;并且,沒有多余的實體結構阻礙氣流流動,密封空腔為密封的空間,其內時刻存在靜止氣流,出風氣流在通過通孔時,由于密封空腔的內部靜壓微大于外部,使出風氣流無法進入密封空腔,并在蝸殼結構的結構引導下,由蝸殼結構的出風口流出,保證了出風風量。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蝸殼結構的貫流風機及空調器。由于上述蝸殼結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蝸殼結構的貫流風機及空調器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詳細介紹。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貫流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蝸殼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左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通孔的分布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通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蝸殼結構,以降低噪音,保證出風風量。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貫流風機及空調器。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蝸殼結構,具有與風葉2的出風側對應設置的出口蝸殼區(qū)域,出口蝸殼區(qū)域具有位于其內側面與外側面之間的密封空腔31,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具有通孔32,通孔32連通密封空腔31與蝸殼內腔。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蝸殼結構,密封空腔31位于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與外側面之間,并在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設置連通密封空腔31與蝸殼內腔的通孔32,使得出口蝸殼區(qū)域形成了亥姆霍茲消聲器結構。氣流在經過風葉2做功后,最大渦街出現(xiàn)在風葉2的出風側,并隨著氣流的流動逐步擴散,擴散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湍流,當氣流流至出口蝸殼區(qū)域時,氣流的湍流動能會穿過通孔32傳遞到密封空腔31中,在密封空腔31中產生共振及吸收作用,使湍流動能降低,進而削弱甚至消除該部分噪音,有效降低了噪音;并且,沒有多余的實體結構阻礙氣流流動,密封空腔31為密封的空間,其內時刻存在靜止氣流,出風氣流在通過通孔32時,由于密封空腔31的內部靜壓微大于外部,使出風氣流無法進入密封空腔31,并在蝸殼結構的結構引導下,由蝸殼結構的出風口33流出,保證了出風風量。
優(yōu)選地,風葉2為貫流風葉。
可以理解的是,蝸殼結構遠離出風口33的部分(靠近換熱器1的部分)的結構無需改變,僅對出口蝸殼區(qū)域進行改變即可。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為該區(qū)域朝向風葉2的一面,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外側面為其背向風葉2的一面。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蝸殼結構中,還包括密封連接板34,密封連接板34與蝸殼結構的蝸殼本體連接形成密封空腔31。即,通過增加密封連接板34,使得密封連接板34與蝸殼結構的蝸殼本體連接,二者之間形成對應于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密封空腔31。
為了確保蝸殼結構內部風道維持原結構,密封連接板34位于蝸殼本體的外側。其中,密封連接板34背向蝸殼本體的一面為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外側面,蝸殼本體背向密封連接板34的一面為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
當然,也可以將密封連接板34位于蝸殼本體的內側。
優(yōu)選地,密封連接板34與蝸殼本體等間距設置。即,密封連接板34與蝸殼本體對應于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實體蝸殼結構的曲率相同或相近,使密封連接板34到蝸殼本體的距離相等,使得密封空腔31的厚度均勻。密封空腔31的厚度方向為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到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外側面的方向。
出于便于加工及提高消音效果的考慮,優(yōu)選使通孔32垂直于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也可以使通孔32與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內側面呈一定傾斜角度布置,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3所示,通孔32的數量為多個且呈交錯陣列排布。通過上述設置,進一步提高了消音降噪效果。
如圖4所示,d1≤d2;其中,d1為相鄰兩排通孔32之間的最小距離;d2為相間兩排通孔32之間的最小距離。通過上述設置,確保了通孔32在出口蝸殼區(qū)域的均勻分布程度。在本實施例中,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通孔32為一排,也可以按照豎直方向排列的通孔32為一排,還可以按沿傾斜方向排列的通孔32為一排,在此不再一一累述。相間兩排通孔32為兩排通孔32之間間隔一排通孔32的結構。
如圖5所示,通孔32具有向密封空腔31內部延伸的延伸結構321。通過設置延伸結構321,使得通孔32向密封空腔31內部延伸,直接影響著共振頻率和楊氏模量值的大小。其中,延伸結構321的長度越長,共振頻率越低。延伸結構321的厚度越厚,延伸結構321的楊氏模量越大,亥姆霍茲消聲器的共振頻率越趨近于延伸結構321為剛性的情況。即,通過設置延伸結構321,達到整流降噪的效果。
優(yōu)選地,Φ≤h1≤2Φ;其中,Φ為通孔32的直徑,h1為延伸結構321的長度。當然,也可以設置為其他比例,在此不再一一累述。其中,h2為通孔32的長度,h1<h2。
通孔32的端部與其所在實體結構的表面齊平。即,不設置延伸結構321,通孔32貫穿其所在的實體結構的表面,通孔32的兩端部分別位于實體結構的表面,進而使得通孔32的端部與其所在實體結構的表面齊平。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貫流風機,包括蝸殼結構1及風葉2,蝸殼結構1為如上述任一種蝸殼結構。由于上述蝸殼結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蝸殼結構的貫流風機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如圖1所示,β<α;其中,α為風葉2的進口角度;β為風葉2與出口蝸殼區(qū)域對應設置的出風角度。通過上述設置,進一步提高了降噪效果。
更進一步地,β=α-40°。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貫流風機。由于上述貫流風機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貫流風機的空調器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