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石油開采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
【背景技術】
[0002]所謂潛山油藏是指油氣聚集在潛伏于地層不整合面之下的各種在古地形突起圈閉中形成的油氣藏。目前,遼河潛山油藏區(qū)塊較多且構造復雜,既有興隆臺潛山的稀油,又有邊臺-曹臺潛山的高凝油,油藏埋藏深,油藏經過多年開采,上部氣頂能量虧空嚴重,興古、馬古潛山油藏,井深2000米以上。針對該區(qū)塊油藏特點,目前采用的開采技術為“頂部注氣穩(wěn)定重力驅”,該技術被認為是有效提高這類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之一,頂部注氣穩(wěn)定重力驅是指對傾斜、垂向滲透率較高的地層,在含油氣構造的頂部注氣,利用重力分異作用保持壓力或部分保持壓力的情況下開采原油和天然氣的方式。但該技術采用注氣井與采油井分開,即采用I注氣井對應I采油井或采用I注氣井對應2采油井,前期投資及后期維護成本尚。
[0003]由此,本發(fā)明人憑借多年從事相關行業(yè)的經驗與實踐,提出一種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可補充氣頂能力,同時又可以進行采油,實現(xiàn)潛山油藏分支井注氣采油一體化工藝。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該工藝管柱設置在雙分支井結構中,該雙分支井結構具有一垂直井道、一上分支井和一下分支井,所述上分支井和下分支井分別設在所述垂直井道的上部和下部,并與垂直井道連通;所述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包括同心設置的外管柱和內管柱;所述外管柱包括一上氣密封封隔器,該上氣密封封隔器設在所述垂直井道內并位于所述上分支井與垂直井道連通處的上方;所述上氣密封封隔器下端向下依次連接第一氣密封油管、液壓滑套、第二氣密封油管、插入密封筒和第三氣密封油管;所述第三氣密封油管下端連接一變扣接頭,所述變扣接頭下端向下依次連接第四氣密封油管、一下氣密封封隔器、單流閥、篩管和絲堵;所述下氣密封封隔器位于所述上分支井與垂直井道連通處及下分支井與垂直井道連通處之間;所述內管柱包括第五氣密封油管,所述第五氣密封油管的下端連接一管式泵,該管式泵下端連接一插入密封管,插入密封管下端連接一喇叭口 ;所述插入密封管與所述插入密封筒密封插接在一起,在所述外管柱內部分隔形成位于插入密封筒上方的注氣空間及位于插入密封筒下方的抽油空間;在外管柱外部分隔形成位于上氣密封封隔器與下氣密封封隔器之間的注氣部及位于下氣密封封隔器下方的抽油部。
[0006]在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上氣密封封隔器的上端向上依次連接平式油管、加厚油管至井口 ;所述第五氣密封油管向上延伸至井口。
[0007]在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外管柱同心設置在一空心導斜器中,所述空心導斜器設置在所述垂直井道內,該空心導斜器對應所述上分支井與垂直井道連通處的位置設有與上分支井連通的開窗,空心導斜器下部連接一膨脹管懸掛器,膨脹管懸掛器下方連接一尾管,該尾管與下分支井連通;所述下氣密封封隔器位于該尾管內。
[0008]在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空心導斜器內徑為175mm,所述尾管內徑為139.7mm,所述加厚油管、平式油管、第一氣密封油管、第二氣密封油管和第三氣密封油管的內徑均為114mm,所述第四氣密封油管、第五氣密封油管內徑均為73mm。
[0009]由上所述,本發(fā)明采用同心設置的內外雙管柱結構,通過內外管柱之間的空隙向上分支井注氣補充氣頂能量,同時通過內管柱采油,實現(xiàn)潛山油藏分支井注氣采油一體化工藝,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大大提高了采油效率。
【附圖說明】
[0010]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發(fā)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其中:
[0011]圖1:為本發(fā)明工藝管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插接密封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3:為現(xiàn)有技術中液壓滑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針對潛山油藏存在的開采難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100,設置在潛山油藏雙分支井結構(該雙分支井結構為現(xiàn)有技術)中,該雙分支井結構具有一個垂直井道、一個上分支井a和一個下分支井b,上分支井a和下分支井b分別設在垂直井道的上部和下部,并與垂直井道連通,工藝管柱100設置在垂直井道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垂直井道內設有一個空心導斜器13,空心導斜器13對應上分支井a與垂直井道連通處的位置設有與上分支井a連通的開窗131,空心導斜器13下部連接一膨脹管懸掛器14,膨脹管懸掛器14下方連接一尾管15,該尾管15與下分支井b連通。該潛山油藏分支井氣頂補能工藝管柱100包括同心設置的外管柱和內管柱,由于采用同心雙管結構,管柱下入過程中不會發(fā)生纏繞,安全可靠。外管柱包括一上氣密封封隔器1,該上氣密封封隔器I設在垂直井道內并位于上分支井a與垂直井道連通處的上方,本實施方式中上氣密封封隔器I位于空心導斜器13中開窗131的上方;上氣密封封隔器I的上端向上依次螺紋連接平式油管、加厚油管(圖中未示出)至井口 ;上氣密封封隔器I的下端向下依次螺紋連接第一氣密封油管2、液壓滑套3、第二氣密封油管4、插入密封筒5和第三氣密封油管6。第三氣密封油管6下端螺紋連接一變扣接頭7,變扣接頭7下端向下依次螺紋連接第四氣密封油管8、一下氣密封封隔器9、單流閥10、篩管11和絲堵12。下氣密封封隔器9位于上分支井a與垂直井道連通處和下分支井b與垂直井道連通處之間,本實施方式中下氣密封封隔器9位于尾管15內。內管柱包括第五氣密封油管16,第五氣密封油管16向上延伸至井口,第五氣密封油管16的下端螺紋連接一管式泵17,該管式泵17下端連接一插入密封管18,插入密封管18下端連接一喇叭口(圖中未示出)。插入密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