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氣預分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機械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柴油機的油氣預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柴油機技術發(fā)展,環(huán)保條例對柴油機的排放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客戶對于柴油機的維護成本也越來越敏感。在柴油機的運行過程中,影響排放和維護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tǒng)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油氣分離器是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tǒng)中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柴油機開發(fā)過程中,提高油氣分離器的油粒分離效率, 是降低柴油機排放和整機維護成本的一個重要措施。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置在缸蓋罩上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將曲軸箱內(nèi)的油氣混合氣進行初步分離再導入油氣分離器進行進一步分離,進而提高柴油機曲軸強制通風系統(tǒng)的油氣分離效率,延長油氣分離器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一種油氣預分離裝置,設置在發(fā)動機的缸蓋罩內(nèi),包括有一個密封的盒狀殼體,在該殼體上設有進氣口、排氣口和回油裝置,該排氣道與發(fā)動機的油氣分離器連通,在該殼體內(nèi)設有用于吸附油粒的導流板和用于減緩混合氣流速的擋板,該導流板和擋板沿殼體長度方向相間交錯分布連接在殼體側壁之間。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包括鑄造在缸蓋罩內(nèi)表面的主殼和螺接在該主殼上的密封蓋板,該主殼為一矩形殼結構,在該主殼側壁內(nèi)表面上設有片狀的凸起,該凸起沿主殼長度方向分布有多個,所述排氣口設置在該主殼側壁上對應缸蓋罩排氣孔的位置;該密封蓋板為一板狀結構,所述進氣口和回油裝置設置在該密封蓋板上,該進氣口設在該密封蓋板上遠離排氣口的一端,該回油裝置設置在該密封蓋板上靠近排氣口的一端。優(yōu)選地,所述導流板為一板狀結構,在該導流板上設有圓孔和柵欄狀的矩形孔,在該矩形孔的上邊緣設有向外翻折的簾狀結構,在該導流板的兩端設有與主殼側壁上凸起配合的夾片,該導流板通過夾片與凸起的配合連接在主殼的側壁上。優(yōu)選地,所述擋板為鑄造在主殼內(nèi)壁之間的板狀結構或連接在主殼內(nèi)壁之間的板狀結構,該擋板底部設有缺口。優(yōu)選地,所述回油裝置包括設置在密封蓋板上的集油凹坑和回油彎管,該回油彎管固定連接在該集油凹坑底部并與其連通。優(yōu)選地,所述排氣口內(nèi)安裝有一個與缸蓋罩排氣孔相通的通氣管。 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蓋板上設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設置在缸蓋罩上,充分利用缸蓋罩內(nèi)的空間,將油氣混合氣中的大部分油粒預先分離出來再通入油氣分離器,大大延長了油氣分離器的使用壽命,同時也降低了整機潤滑油的消耗,從而降低了整機的使用維護成本,而且還能顯著提高整機強制通風系統(tǒng)的油氣分離效率,從而減少了通過混合氣進入燃燒室的機油量,進而降低了柴油機污染物的排放。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油氣預分離裝置未封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油氣預分離裝置裝好密封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流板的主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流板的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流板的左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密封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密封蓋板的B-B面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缸蓋罩,2-主殼,3-導流板,4-擋板,5-密封蓋板,6_進氣口,7_通氣管,8_集油凹坑,9-孔簾,10-夾片,11-矩形缺口,12-回油彎管,13-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功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圖1、圖2分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未安裝密封蓋板5和安裝密封蓋板5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該油氣預分離裝置為一盒狀結構,包括主殼2、密封蓋板 5、導流板3和擋板4,該主殼2為直接和缸蓋罩1鑄造為一體的矩形殼結構,該主殼2以缸蓋罩1頂面為頂面,以密封蓋板5為底面,構成一個密封的盒狀殼體,在該主殼2右端的側壁上與缸蓋罩1排氣孔對應的位置設有一個排氣口,該排氣口內(nèi)安裝有一個與缸蓋罩1排氣孔相通的通氣管7,用以將經(jīng)預分離處理的混合氣導入油氣分離器。在主殼2的側壁上還連接有三個用于吸附油粒的導流板3和三個用于減緩混合氣流速的擋板4,該導流板3和擋板4沿殼體長度方向相間交錯分布,且三個導流板3相互平行,三個擋板4也相互平行,該擋板4為與主殼2鑄造成一體的板狀結構,該擋板4的兩端分別與主殼2上下兩個側壁連為一體,該擋板4的頂端與主殼2的頂部連為一體,在該擋板 4的底部開有一個矩形的缺口(見附圖6),以使混合氣通過。在主殼2上下兩個側壁上還分別設有三個用于安裝導流板3的凸起。該密封蓋板5為一金屬板結構,由多個螺栓螺接在主殼2上作為油氣預分離裝置的底部,在該密封蓋板5的左端設有一個進氣口 6,右端設有回油裝置,用以收集分離出的機油并將其導回發(fā)動機內(nèi)部。圖3、圖4、圖5分別為導流板3的主視、俯視和左視圖,如圖中所示,該導流板3為一板狀結構,在導流板3上沖壓有五個圓形的通風窗和六個矩形的通風窗,這六個矩形通風窗呈柵欄狀分布在導流板3上,在該矩形通風窗的上邊緣設有向外翻折的類似于百葉窗
4的孔簾9,在該導流板3的兩端設有與主殼2側壁上凸起配合的夾片10,安裝導流板3時, 將導流板3兩端的夾片10與主殼2側壁上的凸起對應卡住,即可將導流板3安裝在主殼2 內(nèi)。圖6是擋板4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該矩形缺口 11位于該擋板4的底部。圖7是密封蓋板5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密封蓋板5的B-B面剖視圖,如圖中所示,回油裝置包括設置在密封蓋板5右端的集油凹坑8和回油彎管12,該回油彎管12 焊接在該集油凹坑8底部并與其連通,以便將收集的機油導回發(fā)動機內(nèi)部,在密封蓋板5上還設有向外凸出的加強筋13,既能加強密封蓋板5的強度,又能起到收集機油的作用。當油氣混合氣從密封蓋板5的進氣口 6進入油氣預分離裝置后,經(jīng)過導流板3時, 部分油粒被導流板3上的孔簾9吸附,同時由于流通截面積變小,使得油氣混合氣的流速提高,在導流板3的導流引導下,混合氣向擋板4沖擊并發(fā)生回流,使得混合氣的流速在擋板 4附近突然降低,此時在重力的作用下,混合氣中的油粒便會沉積在密封蓋板5上;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油氣混合氣經(jīng)擋板4的矩形缺口 11繼續(xù)往前流動到下一個導流板3,重復上一個分離油粒的過程;最終從油氣混合氣分離出的機油匯集到密封蓋板5上的集油凹坑8,并從回油彎管12回到發(fā)動機內(nèi)部;經(jīng)過3個導流板3分離出大部分油粒的混合氣,從通氣管 7排出進入油氣分離器進行更徹底的油霧分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和附圖所示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一,并不能以此局限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髓的條件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的任何變動,都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油氣預分離裝置,設置在發(fā)動機的缸蓋罩內(nèi),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個密封的盒狀殼體,在該殼體上設有進氣口、排氣口和回油裝置,該排氣道與發(fā)動機的油氣分離器連通,在該殼體內(nèi)設有用于吸附油粒的導流板和用于減緩混合氣流速的擋板,該導流板和擋板沿殼體長度方向相間交錯分布連接在殼體側壁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鑄造在缸蓋罩內(nèi)表面的主殼和螺接在該主殼上的密封蓋板,該主殼為一矩形殼結構,在該主殼側壁內(nèi)表面上設有片狀的凸起,該凸起沿主殼長度方向分布有多個,所述排氣口設置在該主殼側壁上對應缸蓋罩排氣孔的位置;該密封蓋板為一板狀結構,所述進氣口和回油裝置設置在該密封蓋板上,該進氣口設在該密封蓋板上遠離排氣口的一端,該回油裝置設置在該密封蓋板上靠近排氣口的一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為一板狀結構,在該導流板上設有圓孔和柵欄狀的矩形孔,在該矩形孔的上邊緣設有向外翻折的簾狀結構,在該導流板的兩端設有與主殼側壁上凸起配合的夾片,該導流板通過夾片與凸起的配合連接在主殼的側壁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為鑄造在主殼內(nèi)壁之間的板狀結構或連接在主殼內(nèi)壁之間的板狀結構,該擋板底部設有缺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裝置包括設置在密封蓋板上的集油凹坑和回油彎管,該回油彎管固定連接在該集油凹坑底部并與其連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口內(nèi)安裝有一個與缸蓋罩排氣孔相通的通氣管。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油氣預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蓋板上設有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氣預分離裝置,設置在發(fā)動機的缸蓋罩內(nèi),包括有一個密封的盒狀殼體,在該殼體上設有進氣口、排氣口和回油裝置,該排氣道與發(fā)動機的油氣分離器連通,在該殼體內(nèi)設有用于吸附油粒的導流板和用于減緩混合氣流速的擋板,該導流板和擋板沿殼體長度方向相間交錯分布連接在殼體側壁之間。本實用新型將曲軸箱內(nèi)的油氣混合氣進行初步分離再導入油氣分離器進行進一步分離,進而提高柴油機曲軸強制通風系統(tǒng)的油氣分離效率,延長油氣分離器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1M13/04GK202090990SQ20112013582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張發(fā)雄, 梁保權, 覃壯革, 覃文, 黃第云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