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備皮帶變速器(皮帶式轉換器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上述腳踏起動裝置,有的是同軸配置在腳踏起動裝置主軸上的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與同軸配置在曲軸的一側的從動軸相嚙合,隨著踏下腳踏起動踏板,腳踏起動裝置主軸旋轉,因此,從動軸旋轉,而且該從動軸與曲軸結合,直接使該曲軸旋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報特公平2-8145號但是,上述現(xiàn)有結構,腳踏起動裝置主軸的配置容易受到限制,有時在完整車的狀態(tài)下,腳踏起動裝置主軸偏離開對乘員而言的最佳起動位置。另外,由于從動軸等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配置在皮帶變速器箱體內,所以,不能供給發(fā)動機油,在其潤滑方面很不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配置在最佳的腳踏位置、且能良好地潤滑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
作為上述課題的解決手段,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fā)明,是一種通過將V形皮帶(例如實施例的V形皮帶103)卷繞在主動皮帶輪(例如實施例的主動皮帶輪101)和從動皮帶輪(例如實施例的從動皮帶輪102)上而構成的皮帶式無級變速器(例如實施例的皮帶式轉換器100)傳遞發(fā)動機本體(例如實施例的發(fā)動機本體30)的曲軸(例如實施例的曲軸44)的旋轉動力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例如實施例的發(fā)動機E)的腳踏起動裝置(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35),其特征是在上述曲軸和腳踏起動裝置主軸(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與上述從動皮帶輪同軸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
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是將包含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78)配置在上述發(fā)動機本體內。
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是將上述皮帶式無級變速器設置在上述發(fā)動機本體一側,而且,在該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下方設置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
技術方案4所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是使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與上述曲軸和主動皮帶輪軸(例如實施例的主動皮帶輪軸109)之間的減速機構(例如實施例的第一減速機構60)相嚙合。
技術方案5所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是在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和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與上述從動皮帶輪和發(fā)動機輸出部(例如實施例的主動鏈輪18)之間的第二減速機構(例如實施例的第二減速機構66)上的中間軸(例如實施例的中間軸68)同軸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
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是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是將兩個齒輪(例如實施例的大直徑和小直徑從動齒輪77a、77b)設計成一體的母子齒輪。
技術方案7所記載的發(fā)明,是一種通過將V形皮帶(例如實施例的V形皮帶103)卷繞在主動皮帶輪(例如實施例的主動皮帶輪101)和從動皮帶輪(例如實施例的從動皮帶輪102)上而構成的皮帶式無級變速器(例如實施例的皮帶式轉換器100)傳遞發(fā)動機本體(例如實施例的發(fā)動機本體30)的曲軸(例如實施例的曲軸44)的旋轉動力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例如實施例的發(fā)動機E)的腳踏起動裝置(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35),其特征是通過上述從動皮帶輪和發(fā)動機輸出部(例如實施例的主動鏈輪18)之間的減速機構(例如實施例的第二減速機構66)上的中間軸(例如實施例的中間軸68)、以及從動皮帶輪軸(例如實施例的從動皮帶輪軸110)的曲軸箱(例如實施例的曲軸箱31)的一側,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旋轉動力傳遞到上述曲軸。
技術方案8所記載的發(fā)明,是一種通過將V形皮帶(例如實施例的V形皮帶103)卷繞在主動皮帶輪(例如實施例的主動皮帶輪101)和從動皮帶輪(例如實施例的從動皮帶輪102)上而構成的皮帶式無級變速器(例如實施例的皮帶式轉換器100)傳遞發(fā)動機本體(例如實施例的發(fā)動機本體30)的曲軸(例如實施例的曲軸44)的旋轉動力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例如實施例的發(fā)動機E)的腳踏起動裝置(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35),其特征是在腳踏起動裝置主軸(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和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例如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將該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配置在曲軸箱(例如實施例的曲軸箱31)和皮帶變速器箱體(例如實施例的皮帶變速器箱體104)之間。
根據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fā)明,由于能利用從動皮帶輪軸支承中繼齒輪—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所以,除了限制發(fā)動機的成本之外,還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配置在最佳的起動位置上。
根據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發(fā)明,由于能用發(fā)動機油良好地對腳踏起動裝置主軸和曲軸之間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進行潤滑,所以,能提高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的耐用性。
根據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發(fā)明,成為腳踏起動裝置主軸配置在騎在車體上的乘員容易起動的位置上,能提高腳踏起動裝置的使用便利性。
根據技術方案4所記載的發(fā)明,能有效利用曲軸和主動皮帶輪軸之間的減速機構,將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的旋轉動力傳遞到曲軸。
根據技術方案5所記載的發(fā)明,由于能利用第二減速機構上的中間軸支承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所以,除了限制發(fā)動機的成本之外,還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配置在最佳的起動位置。另外,由于與第二減速機構的減速齒輪組同軸配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所以,能有效利用發(fā)動機內的空間。
根據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發(fā)明,由于減少了部件的個數,所以便于降低腳踏起動裝置的成本以及提高可靠性。另外,由于用大小兩個同軸齒輪對腳踏起動裝置主軸的旋轉力進行加減速,所以,能提高發(fā)動機起動性能。
根據技術方案7所記載的發(fā)明,由于能利用減速機構的中間軸和從動皮帶輪軸傳遞腳踏起動裝置主軸的旋轉動力,所以,除了限制發(fā)動機的成本之外,還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配置在最佳的起動位置上。
根據技術方案8所記載的發(fā)明,僅僅將皮帶變速器箱體從發(fā)動機本體上卸下來就能使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露出到外部,能提高可維修性。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摩托車的左視圖。
圖2是上述摩托車的發(fā)動機周邊的右視圖。
圖3是上述發(fā)動機的右視圖。
圖4是上述發(fā)動機的發(fā)動機本體的展開剖視圖。
圖5是上述發(fā)動機的皮帶式轉換器的展開剖視圖。
圖6是從上述發(fā)動機上卸下皮帶式轉換器時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說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如果未對其作特別說明則與車輛上的方向相同。另外,圖中箭頭FR表示車輛前方,箭頭LH表示車輛左方,箭頭UP表示車輛上方。
圖1所示的摩托車(車輛)1,在位于車架10的前端部的頭管11上通過軸桿12a鉸支有能轉向的支承前輪WF的左右一對前叉12。在軸桿12a的上部安裝有轉向用的操縱手柄13。
車架10為所謂低地板脊梁式車架,即使一根主車架10a傾斜著從頭管11向后下方延伸,將頭管11和駕駛員用的座椅23之間作為低地板部,以提高易騎性。在主車架10a的后端部連接有樞軸板10b,支承后輪WR的擺臂15的前端部能擺動地鉸支在該樞軸板10b上。
從車體側面看呈向后上方的曲拐狀的左右一對座椅架10c的前端部連接在主車架10a的后部上。在左右座椅架10c和擺臂15的左右臂之間配置有左右一對后減振器16。
在車架10的中央下部內側(上述低地板部內側)搭載有摩托車1的原動機—發(fā)動機E。
同時參照圖2、3,發(fā)動機E一體地將皮帶式轉換器(皮帶式無級變速器,以下有時簡單地稱為皮帶變速器)100設置在發(fā)動機本體30的右側。發(fā)動機本體30是具有順著車寬方向(左右方向)的曲軸的空冷單缸發(fā)動機,在其曲軸箱31的前端部,使順著稍稍向前下方的軸線的氣缸32突出到前方。在安裝在氣缸32的頂端(前端)的缸蓋33的上方配置有節(jié)流閥體TH,在該節(jié)流閥體TH的上方配置有空氣濾清器殼AC。從缸蓋33的下部延伸的排氣管EX,在向后方彎曲延伸到車體后部左側之后,與位于后輪WR的左側的消音器SL連接。
向車架10上搭載發(fā)動機E是這樣完成的曲軸箱31后端部的上下后安裝件31a、31b支承在樞軸板10a上,曲軸箱31上端部的上安裝件31c支承在從主車架10a延伸過來的吊掛板10d上。
發(fā)動機E的旋轉動力,在通過上述皮帶變速器100等輸出到發(fā)動機本體30后部左側的主動鏈輪(發(fā)動機輸出部)18之后,通過驅動鏈條17傳遞到后輪WR左側的被動鏈輪19。
在后輪WR的上方配置有油箱20,在該油箱20的前方配置有雜物箱21。油箱20以及雜物箱21位于座椅23的下方,該座椅23通過其前端下部的鉸鏈打開或關閉,因此可以向油箱20以及雜物箱21存入或取出。圖中符號MS表示以直立狀態(tài)支承車體的主支架,符號SS表示以向左側傾斜的立起狀態(tài)支承車體的側支架,符號S1表示駕駛員用的腳托,符號S2表示后部同乘者用的腳托。
車架10的前部、發(fā)動機E的氣缸32和缸蓋33、以及節(jié)流閥體TH和空氣濾清器殼AC等由合成樹脂制的前部車體罩24所覆蓋。前部車體罩24構成保護駕駛員的腳部免受來自前方的風吹襲等的腳護罩。
另外,車架10的后部、雜物箱21、和油箱20等,同樣由合成樹脂制的后部車體罩25所覆蓋。該后部車體罩25與座椅架10c一起支承著座椅23。
如圖3所示,皮帶式轉換器100是將V型皮帶103卷繞在主動鏈輪101和被動鏈輪102上構成的,隨著發(fā)動機本體30上的曲軸的旋轉速度的變化,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無級地改變其相對旋轉動力的減速比。該皮帶式轉換器100以收容在從發(fā)動機側面看呈前后長的橢圓狀的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內的狀態(tài)安裝在曲軸箱31右側。
從動鏈輪102位于主動鏈輪101的后方稍稍向上的位置,且直徑比主動鏈輪101稍稍大一點,配置成該從動鏈輪102的前端和主動鏈輪101的后端相互靠近。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皮帶輪收容部,其前后端部的側視圖形狀呈沿兩皮帶輪101、102的外形稍稍向后上方且稍稍擴大后部的上下寬度的橢圓形。
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皮帶輪收容部上的稍稍向后上方的下緣部,位于曲軸箱31上的大致水平的下緣部的上方,在這兩下緣部之間,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下部右側壁34朝向右側。在該下部右側壁34的后端部配置有發(fā)動機E的腳踏起動裝置35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配置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皮帶輪收容部的側視圖為圓弧狀的后端部的緊下方,即有效利用下部右側壁34向后上方擴大的范圍。
同時參照圖2,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在車體側視圖中,位于駕駛員用左腳托S1的后方稍稍向下的位置,而且,配置在下方遠離座椅23的駕駛員用乘坐部。
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前端部從下部右側壁34向右側突出來,腳踏起動踏板37的基端部安裝在該前端部上。折疊式的踏板本體37a安裝在從腳踏起動踏板37上的基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臂的前端部上。
踏板本體37a在車體側視圖中,在下方適當地離開座椅23的駕駛員用乘坐部,在騎在摩托車1上的駕駛員踏下該踏板本體37a時,該踏板本體37a沿以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為中心的圓弧大致移動到下方。因此,騎在摩托車1上的駕駛員能自然地踏下腳踏起動踏板37。
發(fā)動機E還具備自起動器38,該自起動器38的起動馬達39配置在曲軸箱31的上部前側。另外,在曲軸箱31的下部右側壁34的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緊前方設有發(fā)動機油用的檢查窗34a。
如圖4所示,在發(fā)動機本體30的氣缸32內嵌裝有沿其軸線滑動的活塞40。連桿42的小端部通過左右方向延伸的活塞銷41能自如擺動地連接在活塞40上,該連桿42的大端部通過左右方向延伸的曲軸銷43能自如旋轉地連接在曲軸44上。曲軸44在支承曲軸銷43的左右曲軸垂直壁45的緊外側具有軸頸46,該兩軸頸46通過球軸承47自如旋轉地支承在曲軸箱31的左右前側壁63a、64a上。曲軸44為通過曲軸銷43將左右分離體結合成一體的組合式。
左軸頸46的外側部向左側延伸出的比較大,與氣缸32外側相比位于其左右外側的發(fā)電機48的外轉子48a同軸固定在其前端部上。在曲軸箱31的左前側壁63a的外側安裝有向右側敞口的杯狀的發(fā)電機罩49,發(fā)電機48的定子線圈48b支承在該發(fā)電機罩49的內側,該定子線圈48b配置在上述外轉子48a內。而且,與上述起動馬達39連接的起動器從動齒輪39a通過單向超越離合器安裝在外轉子48a的右側。
支承在缸蓋33上的氣門傳動機構50用的驅動鏈輪51同軸固定在左軸頸46的左側,同時,直徑比驅動鏈輪51大的被動鏈輪53同軸固定在氣門傳動機構50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輪軸52的左端,由于凸輪鏈條54卷繞在這兩個鏈輪上,所以,由曲軸的旋轉動力驅動氣門傳動機構50。在氣缸32的左側設有使凸輪鏈條54通過的凸輪鏈條室55。
同時參照圖6,氣門傳動機構50由于凸輪軸52的旋轉而使分別與該凸輪軸52上的吸排氣用凸輪滑動連接的兩個搖桿56a、56b擺動,它們分別使吸排氣氣門57a、57b動作,開關缸蓋33的吸排氣孔。
右軸頸46的外側部向右側伸出的比較小,一級主動齒輪58同軸固定在該伸出部上。一級主動齒輪58能輸出曲軸44的旋轉動力,而且,能將來自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旋轉動力輸入到曲軸44。一級主動齒輪58與后述的一級從動齒輪59一起構成第一減速機構60,曲軸44的旋轉動力通過該第一減速機構60、皮帶式轉換器100、以及后述的第二減速機構66輸出到上述主動鏈輪18。
曲軸箱31是用螺栓等將左右箱半體結合成一體構成的,這些左右箱半體分別形成支承左右軸頸46的上述左右前側壁63a、64a、以及相對它們偏向左側的左右后側壁63b、64b。左前后側壁63a、64a以及右前后側壁64a、64b分別連成一體,它們形成箱體左壁63和箱體右壁64。在箱體右壁64的右側配置有上述皮帶式轉換器100,箱體右壁64被收容該皮帶式轉換器100的皮帶變速器箱體104覆蓋。
同時參照圖5,皮帶變速器箱體104與曲軸箱31同樣是用螺栓等將左右箱半體連接成一體構成的,其左箱體半體覆蓋曲軸箱31的右側部。具體地說,左箱體半體形成與右箱體半體上的側視圖為橢圓形的箱體外壁108對置的箱體內壁107,而且,在該箱體內壁107的下方一體地形成上述下部右側壁34,用該下部右側壁34以及箱體內壁107封閉曲軸箱31的右側開口。
另外,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左箱體半體和曲軸箱31之間形成的空間K1與曲軸箱31連通、構成油室Y,在該油室Y內存有規(guī)定量的發(fā)動機油。即,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內是油室Y外部。
而且,在發(fā)動機本體30驅動時,由于后述的油泵80的作用,能將上述發(fā)動機油供給到上述油室Y內以及缸蓋33內的各部。供給到缸蓋33內的發(fā)動機油穿過上述凸輪鏈條室55以及發(fā)電機罩49內部返回到油室Y內。
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內,在其前部配置有主動鏈輪101,在后部配置有從動鏈輪102,它們分別支承在從其中央部穿過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動皮帶輪軸109和從動皮帶輪軸110上。
主動皮帶輪軸109相對曲軸44(軸頸46)偏向前方(氣缸32一側)進行設置,從發(fā)動機側面看,位于曲軸44和氣缸32的基端(后端)之間。換句話說,從發(fā)動機側面看,曲軸44位于主動皮帶輪軸109和從動皮帶輪軸110之間。再換句話說,主動皮帶輪軸109中間隔著曲軸44偏向與從動皮帶輪軸110相反的一側。
而且,隨著向主動皮帶輪軸109的前方(氣缸32一側)的偏移,主動皮帶輪101向前方移動,因此,能使從動皮帶輪102向前方移動,因而能使整個皮帶變速器100向前方移動。因此,從發(fā)動機側面看,能將皮帶式轉換器100(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后端位置設定在與發(fā)動機本體30的后端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參照圖3)。
另外,由于主動皮帶輪101向前方移動,從發(fā)動機的側面看,其前端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前端部)與氣缸32的基部(后部)重疊(參照圖3)。在氣缸32的外周(以及缸蓋33外周的一部分)立設有多個冷卻葉片32a,在上述重疊部分,氣缸32的冷卻葉片32a的前端側被切下,因而,確保有氣缸32和皮帶變速器箱體104之間的空氣流通用空間K2。
主動皮帶輪軸109的右端部通過外側球軸承109a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箱體外壁108的前部(以下有時稱為外前側壁108a)上。另外,主動皮帶輪軸109的左側部,貫通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箱體內壁107的前部(以下有時稱為內前側壁107a),而且通過內側球軸承109b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該箱體內壁107上,而且,其左端部通過滾針軸承109c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曲軸箱31的右前側壁64a上。主動皮帶輪軸109的左端部位于右前側壁64a上的曲軸44支承用的右側球軸承47的緊前方。
與曲軸44的一級主動齒輪58嚙合的一級從動齒輪59同軸固定在主動皮帶輪軸109的左端部的緊右側。一級從動齒輪59直徑比一級主動齒輪58的大,由這兩齒輪58、59構成上述第一減速機構60,通過該第一減速機構60,曲軸44的旋轉動力被減速且傳遞到主動皮帶輪軸109。
另一方面,從動皮帶輪軸110位于主動皮帶輪軸109后側且稍稍向上的位置上,其右端部通過外側球軸承110a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箱體外壁108的后部(以下有時稱為外后側壁108b)上。另外,從動皮帶輪軸110的左側部在貫通箱體內壁107的后部(以下有時稱內后側壁107b)之后,穿過曲軸箱31的右后側壁64b,同時通過內側球軸承110b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該右后側壁64b上,而且,其左端部通過左球軸承110c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曲軸箱31的左后側壁63b上。
主動皮帶輪101設計成能與主動皮帶輪軸109一體旋轉,將相對主動皮帶輪軸109固定的固定皮帶輪半體101a配置在左側,將能相對主動皮帶輪109軸向移動的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配置在右側。各皮帶輪半體101a、101b呈杯狀,配置成使它們的下端相互對置,因此,在兩皮帶輪半體101a、101b之間形成周向截面呈外周側寬的“V”字形的V形槽101c。
另一方面,從動皮帶輪102設計成通過插在從動皮帶輪軸110上的套筒111能相對該從動皮帶輪軸110相對旋轉,將相對套筒111固定的固定皮帶輪半體102a配置在右側,將能相對套筒111軸向移動的活動皮帶輪半體102b配置在左側。各皮帶輪半體102a、102b呈杯狀,配置成使它們的下端相互對,因此,在兩皮帶輪半體102a、102b之間形成周向截面呈外周側寬的“V”字形的V形槽102c。
而且,與其傾斜面相適應的環(huán)狀V形皮帶103以規(guī)定的張力纏繞在這兩皮帶輪101、102的V形槽101c、102c內。
主動皮帶輪101的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具有向右側即向離開固定皮帶輪半體101a一側運動的趨勢,而且,在該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的內側(右側)配設有多個彈子112,在該主動皮帶輪軸101停止旋轉時(曲軸44停止旋轉時),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離開固定皮帶輪半體101a,擴大V形槽101c的左右寬度,將V形皮帶103卷繞在該V形槽101c的內周側,而且,各彈子112順著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的形狀,被引導到內周側。
而且,在主動皮帶輪101旋轉時(曲軸44旋轉時),當其旋轉速度達到規(guī)定值以上時,由于作用在各彈子112上的離心力的增加,它們漸漸地向外周側移動,同時,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反抗賦勢力,漸漸地向左側移動,在縮小V形槽101c的左右寬度的同時,使V形皮帶103的卷繞位置向主動皮帶輪101的外周側變化。如果主動皮帶輪101的旋轉速度減小,為了要返回到上述停止旋轉時的位置,各彈子112漸漸向內周側移動,同時,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漸漸向右側移動,擴大V形槽101c的左右寬度,使V形皮帶103的卷繞位置向內周側變化。
另一方面,從動皮帶輪102的活動皮帶輪半體102b具有向右側即向接近固定皮帶輪半體102a一側運動的趨勢,在該從動皮帶輪102停止旋轉時(主動皮帶輪101停止旋轉時),活動皮帶輪半體102b靠近固定皮帶輪半體102a,縮小V形槽102c的左右寬度,同時,順著兩皮帶輪半體102a、102b的形狀被引導到外周側的V形皮帶103卷繞在V形槽102c的外周側。
而且,在從動皮帶輪102旋轉時(主動皮帶輪101旋轉時),如以上所述,若主動皮帶輪101上的V形皮帶103的卷繞位置向外周側變化,由于V形皮帶103的長度是一定的,所以,該V形皮帶103為了擴大從動皮帶輪102的V形槽102c的左右寬度,反抗賦勢力使活動皮帶輪半體102b漸漸向左側移動,而且,使其卷繞位置向內周側變化。如果從動皮帶輪102的旋轉速度減小,為了要返回到上述停止旋轉時的位置,活動皮帶輪半體102b漸漸向右側移動,縮小V形槽102c的左右寬度,使V形皮帶103的卷繞位置向內周側變化。
這樣一來,由于隨著曲軸44的旋轉速度即隨著發(fā)動機本體30的轉速的增減,主動皮帶輪101上的V形皮帶103的卷繞半徑與從動皮帶輪102上的V形皮帶103的卷繞半徑成反比,并漸漸變化,所以,能自動且連續(xù)地改變相對曲軸44的旋轉動力的減速比,能與發(fā)動機轉速相對應地平穩(wěn)地進行無級變速。
在主動皮帶輪101的固定皮帶輪半體101a的內側形成有冷卻葉片113,該冷卻葉片113與主動皮帶輪101一起旋轉,因此,能從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前部上側的吸氣口113a(參照圖3)將外氣導入到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內,能強制冷卻配置在該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內的皮帶式轉換器100等。
在從動皮帶輪102的左側設有斷開或連接套筒111和從動皮帶輪軸110之間的動力傳遞的離心離合器114。離心離合器114具有與活動皮帶輪半體102對置配置、同軸固定在從動皮帶輪軸110上的杯狀的離合器外環(huán)114a;配置在該離合器外環(huán)114a內的底部一側(左側)、同軸固定在套筒111上的圓板狀的內板114b;安裝在該內板114b的外周部右側的、能做擴大直徑動作的多個閘瓦(shoe)114c。
由于各閘瓦114c具有向縮小半徑的方向運動的趨勢,它們在從動皮帶輪102的旋轉速度小于規(guī)定值的場合,離開離合器外環(huán)114a,所以,使內板114b和離合器外環(huán)114a能相對旋轉,切斷套筒111和從動皮帶輪軸110之間的動力傳遞。而且,在從動皮帶輪102的旋轉速度超過規(guī)定值的場合,由于作用在各閘瓦114c上的離心力的增加,它們做擴大半徑運動,與離合器外環(huán)114a摩擦結合,使內板114b和離合器外環(huán)114a能一體旋轉,使得能在套筒111和從動皮帶輪軸110之間進行動力傳遞,驅動從動皮帶輪軸110。
離開曲軸箱31的右前側壁64a規(guī)定距離設置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內前壁107a,是為了能在其左側配置第一減速機構60以及后述的油泵80用的驅動齒輪81。在此,第一減速機構60以及油泵驅動齒輪81位于曲軸箱31的右前側壁64a的外側(左側),不左右分割曲軸箱31,僅卸下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就能使其露出到外部。
另外,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內后側壁107b,為了能在其右側配置離心離合器114,使其向左側鼓出形成凸的杯狀。內后側壁107b的杯形狀是與離心離合器114的離合器外環(huán)114a的底部形狀相對應的。由于曲軸箱31的右后側壁64b偏向左側,因此,可以設計成該右后側壁64b和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內后側壁107b離開規(guī)定量。
這樣一來,由于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箱體內壁107和曲軸箱31的箱體右壁64適當離開,所以能形成上述空間K1。
后方的外后側壁108b制成大致是平的,與此相對應,為了確保主動皮帶輪101上的活動皮帶輪半體101b的移動量,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外前側壁108a制成向右側鼓出成凸的半球狀。
傳遞到從動皮帶輪軸110的旋轉動力在通過第二減速機構66再次減速之后,傳遞到發(fā)動機E的輸出軸。
第二減速機構66由在兩個軸上分布的多個減速齒輪組構成,它們分別貫通支承在從動皮帶輪軸110的左側部-主軸67、以及配置在該主軸67的斜后下方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間軸68上。
中間軸68其兩側部貫通曲軸箱31的左右后側壁63b、64b,而且,通過左右球軸承68a、68b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該左右后側壁63b、64b上。中間軸68的左端部突出到曲軸箱31的外部,構成上述輸出軸,在該中間軸68的左端部安裝有上述主動鏈輪18。
第二減速機構66由以下部分構成同軸固定在主軸67(從動皮帶輪軸110)上的左球軸承110c的緊右方的第一齒輪69;同軸且能相對自如旋轉地支承在中間軸68上的左球軸承68a的緊右方的第二齒輪70;同軸且能相對自如旋轉地支承在主軸67上的第一齒輪69和內球軸承110b之間的第三齒輪71;同軸固定在中間軸68上的第二齒輪70和右球軸承68b之間的第四齒輪72。
第二齒輪70為將直徑比第一齒輪69的大且與其嚙合的大直徑第二齒輪70a和與其右側鄰接的直徑比較小的小直徑第二齒輪70b設計成一體的母子齒輪,另外,第三齒輪71為將直徑比小直徑第二齒輪70b的大且與其嚙合的大直徑第三齒輪71a和與其右側鄰接的直徑比較小的小直徑第三齒輪71b設計成一體的母子齒輪。小直徑第三齒輪71b與直徑比它大的第四齒輪72相嚙合,傳遞到主軸67的旋轉動力依次在各齒輪69~72之間減速且傳遞到中間軸68。即,體積比較小的第二減速機構66能設定較大的減速比。
在主動皮帶輪軸109上的一級從動齒輪59和內球軸承109b之間同軸地固定有油泵80用的驅動齒輪81。
驅動齒輪81直徑比一級從動齒輪59的小,與位于第一減速機構60的下方的油泵80的旋轉軸上的被動齒輪82相嚙合,隨著主動皮帶輪軸109的旋轉,驅動油泵80。在驅動油泵80時,貯存在油室Y內的下部的發(fā)動機油通過過濾器被吸進來,而且,該發(fā)動機油穿過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內前側壁107a上形成的油道以及與其連通的在曲軸44上形成的油道等,被壓送到發(fā)動機本體30內,如以上所述,適宜地在發(fā)動機本體30內循環(huán)。
在曲軸箱31的下部右側壁34的后端部形成有支承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右側部的軸轂部36a。軸轂部36a大致在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后端部的正下方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述腳踏起動踏板37的基端部安裝在從該軸轂部36a突出到右方的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前端部(右端部)上。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左側部,其中間部支承在曲軸箱31上的中支承壁36b上,而且,左端部支承在曲軸箱31上的左支承壁36c上。在中支承壁36b和軸轂部36a之間配置有使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穿過的回位彈簧74,在中支承壁36b和左支承壁36c之間配置有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同軸的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以及嚙合機構75a。
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僅在隨著踏下腳踏起動踏板37、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向一個方向相對旋轉時,由于嚙合機構75a的動作而不能相對旋轉地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結合。另外,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在腳踏起動踏板37返回時或發(fā)動機起動后等、向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上述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對旋轉時,能相對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自如旋轉。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嚙合機構75a、以及回位彈簧74、各支承壁36b、36c以及軸轂部36a和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滑動部,面向曲軸箱31的油室Y的內部。
而且,由于踏下腳踏起動踏板37而在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上產生的旋轉動力,通過嚙合機構75a以及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以及一級主動齒輪58傳遞到曲軸44。
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制成直徑比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的大,與其相嚙合,在上述空間K1內與第二減速機構66的中間軸68同軸配置,能相對自如旋轉地支承在該中間軸68上的從曲軸箱31的右后側壁64b突出到右方的右端部上。
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為將直徑比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的小且與其嚙合的小直徑從動齒輪77a和直徑比該小直徑從動齒輪77a的大且與一級主動齒輪58相嚙合的大直徑從動齒輪77b設計成一體的母子齒輪,在上述空間K1內與第二減速機構66的主軸67同軸配置,能相對自如旋轉地由它支承著。小直徑從動齒輪77a位于主軸67支承用的內球軸承110b的緊右側,大直徑從動齒輪77b與該小直徑從動齒輪77a的右側鄰接,設置成一體。
大直徑從動齒輪77b為了擴大與小直徑從動齒輪77a的外徑差,以較大的齒輪構成。這樣的大直徑從動齒輪77b呈順著皮帶變速器箱體104的內后側壁107b的杯狀,高效地配置在上述空間K1內。
在各齒輪75、76、77、78之間,來自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旋轉動力反復地進行加減速,且最終以加速的狀態(tài)傳遞到曲軸44。
由腳踏起動裝置主動齒輪75、嚙合機構75a、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以及一級主動齒輪58構成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78配置在曲軸箱31的油室Y內,所以,能用發(fā)動機油進行潤滑,而且,與第一減速機構60同樣,僅僅卸下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就能使其露出到外部。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上述實施例的腳踏起動裝置35,適用于通過將V形皮帶103卷繞在主動皮帶輪101和從動皮帶輪102上而構成的皮帶式轉換器100傳遞發(fā)動機本體30的曲軸44的旋轉動力的發(fā)動機E,是在上述曲軸44和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與上述從動皮帶輪102同軸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的腳踏起動裝置。
根據該結構,由于能利用從動皮帶輪軸110支承中繼齒輪—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因此,除了能抑制發(fā)動機E的成本之外,還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配置在最適當的起動位置上。
另外,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將包含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78配置在上述發(fā)動機本體30內,所以,能良好地用發(fā)動機油對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和曲軸44之間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78進行潤滑,因此能提高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78的耐用性。
再有,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將上述皮帶式轉換器100設置在上述發(fā)動機本體30的右側,而且,在該皮帶式轉換器100的下方設置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因此,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配置在騎在車體上的乘員容易起動的位置上,能提高腳踏起動裝置35的使用便利性。
再有,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使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與上述曲軸44和主動皮帶輪軸109之間的第一減速機構60相嚙合,所以,能有效利用曲軸44和主動皮帶輪軸109之間的第一減速機構60,將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的旋轉力傳遞到曲軸44。
另外,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在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和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與上述從動皮帶輪102和主動鏈輪18之間的第二減速機構66上的中間軸68同軸地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所以,能利用第二減速機構66上的中間軸68支承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因此,除了能抑制發(fā)動機E的成本之外,還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配置在最適當的起動位置上。另外,由于與第二減速機構66的減速齒輪組同軸配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所以能有效利用發(fā)動機E內的空間。
而且,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是將兩個大直徑和小直徑從動齒輪77a、77b設計成一體的母子齒輪,所以,由于減少了部件個數,便于降低腳踏起動裝置35的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另外,由于用大小兩個同軸齒輪對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旋轉力進行加減速,所以能提高發(fā)動機的起動性能。
再有,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通過上述從動皮帶輪102和主動鏈輪18之間的第二減速機構66上的中間軸68以及從動皮帶輪軸110的曲軸箱31一側(即第二減速機構66的主軸67)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旋轉動力傳遞到上述曲軸44,所以,能利用中間軸68和從動皮帶輪軸110傳遞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的旋轉動力,因此,除了能抑制發(fā)動機E的成本之外,還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配置在最適當的起動位置上。
再有,上述腳踏起動裝置35,由于在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和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將該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配置在曲軸箱31和皮帶變速器箱體104之間,所以,僅僅將皮帶變速器箱體104從發(fā)動機本體30上卸下來就能使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76露出到外部,能提高可維修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通過將V形皮帶卷繞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上而構成的皮帶式無級變速器傳遞發(fā)動機本體的曲軸的旋轉動力,其特征是在上述曲軸和腳踏起動裝置主軸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與上述從動皮帶輪同軸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
2.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其特征是將包含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的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配置在上述發(fā)動機本體內。
3.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其特征是將上述皮帶式無級變速器設置在上述發(fā)動機本體的一側,而且,在該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下方設置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
4.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的任意一項所記載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其特征是使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與上述曲軸和主動皮帶輪軸之間的減速機構相嚙合。
5.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4的任意一項所記載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其特征是在上述腳踏起動裝置主軸和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與上述從動皮帶輪和發(fā)動機輸出部之間的第二減速機構上的中間軸同軸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
6.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的任意一項所記載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其特征是上述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是將兩個齒輪設計成一體的母子齒輪。
7.一種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通過將V形皮帶卷繞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上而構成的皮帶式無級變速器傳遞發(fā)動機本體的曲軸的旋轉動力,其特征是通過上述從動皮帶輪和發(fā)動機輸出部之間的減速機構上的中間軸、以及從動皮帶輪軸的曲軸箱側,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的旋轉動力傳遞到上述曲軸。
8.一種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通過將V形皮帶卷繞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上而構成的皮帶式無級變速器傳遞發(fā)動機本體的曲軸的旋轉動力,其特征是在腳踏起動裝置主軸和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將該腳踏起動裝置中間齒輪配置在曲軸箱和皮帶變速器箱體之間。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能將腳踏起動裝置主軸配置在最佳的起動位置上,而且,能良好地對腳踏起動裝置傳動機構進行潤滑的具備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通過將V形皮帶(103)卷繞在主動皮帶輪(101)和從動皮帶輪(102)上構成的皮帶式轉換器(100)傳遞發(fā)動機本體(30)的曲軸(44)的旋轉動力的發(fā)動機的腳踏起動裝置,在上述曲軸(44)和腳踏起動裝置主軸(36)之間設置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與上述從動皮帶輪(102)同軸配置該腳踏起動裝置從動齒輪(77)。
文檔編號F02N3/04GK1975149SQ200610162440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瀧口親司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