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型滑行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小型滑行艇,該小型滑行艇在艇體的中央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跨座式的座位,在該座位的前方設置有操作柄,在艇底的中央設置弧狀的龍骨。
該小型滑行艇在艇底的中央具有朝前后延伸的龍骨(從船首延伸到船尾的龍骨)。
圖8示出現有小型滑行艇的斷面圖。小型滑行艇100通過在下方以凸條形成龍骨101,從而從艇底102的中央朝下方凸出較大地構成龍骨101。
通過朝下方較大地凸出龍骨101,可適當地保持推進小型滑行艇100時的直進性。
然而,當使龍骨101朝下方較大地凸出時,例如在小型滑行艇100的滑行過程中,當小型滑行艇100接受橫波時,龍骨101易受到橫波的影響。這樣,龍骨101接受橫波的影響,而使小型滑行艇100朝左右擺動。
作為不受橫波的影響的小型滑行艇,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公平6-96397號公報“小型噴射推進艇”。下面,在下圖再次示出該公報所示
圖1和圖4(A)(但符號重新標記),詳細說明小型滑行艇。
圖9為現有小型滑行艇的再另一例的斷面圖。小型滑行艇110通過平坦地形成龍骨111,形成為不使龍骨111從艇底112朝下方凸出的構成。
按照該小型滑行艇110,即使在小型滑行艇110的滑行過程中受到橫波,龍骨111也很少受到橫波的影響。為此,小型滑行艇110不會朝左右擺動。
圖10為示出現有小型滑行艇的再另一例的平面圖。小型滑行艇110的乘坐人員115通過如箭頭b那樣對操作柄116進行操作,可使艇體后部117的轉向噴嘴(圖中未示出)搖動。
這樣,從轉向噴嘴噴射的水射流118如箭頭c那樣朝著傾斜的方向使小型滑行艇110如箭頭那樣旋轉。
然而,如不受到橫波的影響地將龍骨111形成為平坦狀,則當使小型滑行艇110旋轉時,艇體從橫向被推向水,存在向內側傾斜的傾向,但如艇底形成為平坦狀,則在艇體開始傾斜時平坦面成為阻力而不易傾斜。
為此,希望使這樣的小型滑行艇110實用化,該小型滑行艇110在因旋轉而開始傾斜時易于傾斜,例如可按機動二輪車那樣的自然的感覺從直進狀態(tài)轉移到旋轉狀態(tài)。
為了達到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小型滑行艇在艇體的甲板中央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跨座式的座位,在該座位的前方設置有操作柄,在所述座位的兩側形成擱腳甲板,在所述艇體的艇底中央設置從船首延伸到船尾的龍骨,該龍骨形成為圓弧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艇體的中心的后方部位,使沿所述艇體前后方向延伸的龍骨的圓弧中心與艇體的重心位置的高度大體一致。
通過在艇體中心的后方部位使龍骨的圓弧中心大體與艇體的重心位置的高度一致,可將龍骨的圓弧半徑設定得較大。通過增大龍骨的圓弧半徑,可使龍骨不從艇底朝下方凸出過大。這樣,通過抑制龍骨的凸出量,可使得不易向龍骨施加橫波的影響,防止由橫波的影響使艇體朝左右擺動。
另外,通過使龍骨的圓弧中心大體與艇體的重心位置的高度一致,當乘坐人員進行轉向操作時,艇體從直進方向改變到旋轉方向,從橫向被水推壓,當艇體開始朝旋轉中心側傾斜時,可使艇體以重心位置的高度為中心傾斜,所以,艇體易于傾斜。
這樣,由于可由自然動作使小型滑行艇平穩(wěn)地朝旋轉中心側傾斜,所以,可由與機動二輪車的操作感覺相同的感覺,使小型滑行艇從直進時的直立姿勢轉移到旋轉時的傾斜姿勢。
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艇體中心的前方的部位使龍骨的圓弧半徑朝前方逐漸減小。
通過在艇體的中心的前方部位使龍骨的圓弧半徑朝前方逐漸減小,可從艇底使艇體中心的前方的部位的龍骨凸出得較大。
這樣,當使小型滑行艇直進時可提高龍骨的切波性,所以,在小型滑行艇的滑行過程中,當艇體受到較大的波時,可減小艇體受到的沖擊,提高舒適性。
圖2為示出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要部的要部放大圖。
圖3為說明構成本發(fā)明小型滑行艇的龍骨形狀的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圖3的斷面圖。
圖5為使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直進地滑行時的作用說明圖。
圖6為使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旋轉時的第一作用說明圖。
圖7為使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旋轉時的第二作用說明圖。
圖8為示出現有小型滑行艇的斷面圖。
圖9為現有小型滑行艇的再另一例的斷面圖。
圖10為示出現有小型滑行艇的再另一例的平面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的側面圖。
小型滑行艇10為水噴射推進艇,在艇體11的甲板中央12a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跨座式的座位14,在該座位14的前方具有操作柄15,在座位14的兩側形成左右的擱腳甲板13、13(參照圖4),在艇體11的內部安裝燃料箱17,在該燃料箱17的后方設置發(fā)動機18,在該發(fā)動機18的后方設置噴射推進室19,在該噴射推進室19設置水噴射推進器20,在該水噴射推進器20的后方設置轉向噴嘴21,由操作柄15控制該轉向噴嘴21的方向。
按照該小型滑行艇10,乘坐人員跨在座位14,左右的腳分別載置于左右的擱腳甲板13、13,由左右的手握住操作柄15,從而操縱小型滑行艇。
乘坐人員在握住操作柄15的狀態(tài)下,驅動小型滑行艇10的發(fā)動機18,從而將發(fā)動機18的回轉通過驅動軸22傳遞到葉輪23,可使葉輪23回轉。
通過使葉輪23回轉,從艇底30的吸入口24吸入水,從轉向噴嘴21將吸入的水作為水射流朝后方噴射。通過從轉向噴嘴21朝后方噴射水射流,從而可推進小型滑行艇10。
圖2為示出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的要部的要部放大圖。
小型滑行艇10在艇體11的船底(即艇底)3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具有從船首31延伸到船尾32的龍骨33,朝艇體的寬度方向將龍骨33形成為圓弧狀,同時,包括左右的傾斜面35、37和左右的壁面41、43(右壁面43示于圖4),該左右的傾斜面35、37從該龍骨33的左右側33a、33b朝寬度方向外側延伸,該左右的壁面41、43從左右的傾斜面35、37的外側35a、37a大體鉛直地延伸。
龍骨33在船尾32側具有吸入口24,在該吸入口24設置多個格子構件25…(…表示多個),在這些格子構件25…的后方設置騎板26。
通過由該騎板26覆蓋艇底30的開口30a,可堵塞噴射推進室19下方。在該噴射推進室19具有水噴射推進器20(示于圖1),在水噴射推進器20的(后端部)噴嘴20a可自由擺動地安裝轉向噴嘴21
對于在龍骨33的左右側33a、33b設置的左右的傾斜面35、37,在這些傾斜面35、37的內側(即龍骨的左右側)33a、33b分別形成左右的內側舭緣線(棱線)45、45,另外,在左右的傾斜面35、37的中央分別形成左右的中央舭緣線46、46,另外,在左右的傾斜面35、37的外側35a、37a分別形成左右的外側舭緣線47、47。
在左右的傾斜面35、37的外側35a、37a分別大體鉛直地形成左右的壁面41、43,在左右的壁面41、43后部分別設置左右的外伸凸起42、44。
左右的外伸凸起42、44在艇體11旋轉過程中當艇體11傾斜到規(guī)定角度時成為阻力,起到防止艇體11進一步傾斜的作用,同時,起到防止由旋轉時的離心力使艇體11朝外側滑動的作用。
圖3(a)、(b)為說明構成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的龍骨的形狀的圖,(a)為說明龍骨33的圓弧中心的圖。另外,(b)為說明龍骨33的圓弧半徑R的圖,縱軸為龍骨的圓弧半徑R,橫軸為艇體的長度,由圖g1示出龍骨的圓弧半徑R。小型滑行艇10的重心位置G示出包含乘坐人員的重心位置。
龍骨33為從船首31以帶狀延伸到船尾32并且在寬度方向形成為圓弧狀的構件(一并參照圖2)。
對于該龍骨33,在艇體1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C的后方部位(即艇體的后半部分)11a,使龍骨33的圓弧中心34大體與艇體11的重心位置G的高度一致,在艇體11的中心C的前方的部位(即艇體的前半部分)11b,使龍骨33的圓弧半徑R(以下將前半部分11b側的龍骨的圓弧半徑作為“R2”說明)朝前方逐漸減小。
在艇體11的后半部分11a中,使龍骨33的圓弧半徑R(以下將后半部分11a側的龍骨的圓弧半徑作為“R1”說明)的中心34與艇體11的重心位置G的高度大體一致。這樣,可將龍骨33的圓弧半徑R1的中心設定到較高的位置,所以,可增大圓弧半徑R1。
通過增大后半部分11a的龍骨33的圓弧半徑R1,可使龍骨33不從艇底30朝下方凸出過大。通過抑制龍骨33的凸出量,可使得橫波的影響不波及到龍骨33,可防止艇體11由于橫波的影響朝左右擺動。
另外,使龍骨33不從艇底30朝下方凸出很多,同時,使龍骨33的圓弧中心34大體與小型滑行艇10的重心位置G的高度一致。因此,乘坐人員50(參照圖5)對操作柄15進行轉向操作時,艇體11從直進方向改變到旋轉方向,從橫向被水推壓,當艇體11開始朝旋轉中心側傾斜時,可使艇體11以重心位置的高度為中心傾斜,所以艇體11易于傾斜。
這樣,由于可由自然動作使小型滑行艇10平穩(wěn)地朝旋轉中心側傾斜,所以,可由與機動二輪車的操作感覺相同的感覺使小型滑行艇10從直進時的直立姿勢轉移到旋轉時的傾斜姿勢。
在艇體11的中心C前方的部位(即艇體的前半部分)11b,隨著龍骨33的圓弧半徑R2朝向前方而逐漸減小地設定。這樣,可從艇底30使前半部分11b的龍骨33凸出得較大,所以,當小型滑行艇10直進時,可提高龍骨33的切波性。
圖4(a)、(b)為本發(fā)明的圖3的斷面圖,(a)為a-a線斷面圖,(b)為b-b線斷面圖。
(a)示出艇體11的后半部分11a。該艇體11由船殼28構成下半部分,由甲板12構成上半部分。
船殼28由龍骨33形成艇底30的中央,在該龍骨33的背面設置浮體(發(fā)泡材料)49,從龍骨33的左右側33a、33b連續(xù)地朝艇體11的外側分別以朝上坡度延伸左右的傾斜面35、37,在各傾斜面35、37的背面設置浮體(發(fā)泡材料)49…,從左右的傾斜面35、37的外側35a、37a分別大體鉛直地延伸左右的壁面41、43,在各壁面41、43的背面設置浮體(發(fā)泡材料)49、49。
在艇體的中央部的后半部分11a,使龍骨33的圓弧半徑R1的中心34與艇體11的重心位置G的高度大體一致。這樣,可使龍骨33的圓弧半徑R1的中心34處于較高的位置,所以,可將圓弧半徑R1設定得較大。
通過將龍骨33的圓弧半徑R1設定得較大,與圓弧半徑小的龍骨55(由點劃線示出)相比可將龍骨33從艇體11朝下方凸出的凸出量抑制得較小。
另外,使龍骨33的圓弧中心34與艇體11的重心位置G的高度大體一致。這樣,當乘坐人員50(參照圖5)對操作柄15進行轉向操作時,艇體11從直進方向改變到旋轉方向,從橫向被水推壓,當艇體11開始朝旋轉中心側傾斜時,可通過使艇體11以重心位置的高度為中心傾斜而使艇體11易于傾斜。
(b)示出在艇體11的前半部分11b朝艇體11的中心C(示于圖3)的前方逐漸減小地設定的龍骨33的圓弧半徑R2。通過隨著朝前方逐漸減小地設定龍骨33的圓弧半徑R2,可使前半部分11b的龍骨33從艇底30凸出較大。這樣,當以直進使小型滑行艇10滑行時,可提高龍骨33的切波性。
下面,根據圖5說明小型滑行艇10的直進時的作用。
圖5(a)、(b)為使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直進地滑行時的作用說明圖。下面將二人乘坐的小型滑行艇10作為一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不限于二人乘坐的艇。
在(a)中,乘坐人員50、50跨在座位14,將左右的腳50a…分別載置到左右的擱腳甲板13、13,由左右的手50b…握住操作柄15操縱小型滑行艇10。
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將操作柄15保持為直進狀態(tài),從安裝于水噴射推進器20(示于圖1)的后端的轉向噴嘴21如箭頭①所示那樣向后方噴射水射流51。通過噴射該水射流51如箭頭所示那樣使小型滑行艇10直進地滑行。
在(b)中,通過增大龍骨33的圓弧半徑R1、減小龍骨33的凸出量,可不對龍骨33產生橫波的影響。這樣,可防止小型滑行艇10由橫波的影響朝左右擺動。
小型滑行艇按直進提高速度時,成為滑行狀態(tài),僅艇體11后半部分與水面接觸,艇體11的前半部分成為從水面離開的狀態(tài)。
當在水面產生較小的波時,僅艇體11后半部分與波接觸,但當在水面產生較大的波時,波也接觸到艇體11的前部。艇體11的前半部分隨著朝向前方而逐漸減小龍骨的圓弧半徑,所以,對于大的波,越是前半部分切波性越好,可減小從大的波受到的沖擊,提高乘坐舒適性。
下面,根據圖6-圖7說明小型滑行艇10旋轉時的作用。
圖6(a)、(b)為使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旋轉時的第一作用說明圖。
在(a)中,乘坐人員50、50跨在座位14,將左右的腳50a…分別載置到左右的擱腳甲板13、13,由左右的手50b、50b握住操作柄15操縱小型滑行艇10。
此時,乘坐人員50如箭頭②所示那樣操作操作柄15,從而使轉向噴嘴21擺動移動。這樣,使從轉向噴嘴21噴射的水射流的方向如箭頭③所示那樣傾斜。
在(b)中,使從轉向噴嘴21噴射的水射流的方向如箭頭③(示于(a))所示那樣傾斜,同時,乘坐人員50(參照圖5)將操作柄15轉向操作成旋轉狀態(tài)。
在這里,由于龍骨33的圓弧中心34與艇體11的重心位置G的高度大體一致,所以,小型滑行艇10以重心位置G為中心如箭頭④那樣傾斜。
圖7(a)、(b)為使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旋轉時的第二作用說明圖。
在(a)中,以重心位置G為中心使小型滑行艇10如箭頭④(示于圖6(b))所示那樣傾斜,將小型滑行艇10保持為傾斜規(guī)定角度θ1的狀態(tài),從而可適當地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
(b)為示出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時的小型滑行艇10的傾斜時間的圖。由該圖g1可知,小型滑行艇10從傾斜開始時間(t1)到傾斜結束時間(t2)需要某一程度的時間Δt,以使小型滑行艇10傾斜。
這表示,為了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乘坐人員50進行轉向操作,艇體11改變方向,從艇體11的橫向由水推壓,艇體11開始傾斜的動作早,此后,從龍骨33的左右側33a、33b連續(xù)地朝向艇體11外側直線延伸的左右傾斜面35、37成為阻力,所以,可用某一程度的時間Δt使小型滑行艇10傾斜。
這樣,可對應于乘坐人員50的轉向狀態(tài)使小型滑行艇10傾斜,所以,可由自然的動作使小型滑行艇10平穩(wěn)地朝旋轉中心側傾斜。
因此,可按與機動二輪車的操作感覺相同的感覺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可提高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時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艇底形成由圖4(a)中點劃線所示龍骨55的場合,龍骨55從艇底102的中央朝下方較大地凸出。這樣,為了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當乘坐人員50操作操作柄15時,小型滑行艇10的艇體11開始傾斜的動作晚,開始傾斜時急劇地向旋轉中心側傾斜。
這樣,在乘坐人員50的轉向與艇體11的傾斜動作產生偏差,所以,不能以自然的動作使小型滑行艇10平穩(wěn)地朝旋轉中心側傾斜。
因此,難以按與機動二輪車的操作感覺相同的感覺使小型滑行艇10旋轉。
在所述實施形式中,說明了二人乘坐的小型滑行艇10,但不限于此,一人乘坐和三人乘坐等的小型滑行艇也可獲得同樣的效果。
另外,在所述實施形式中,舉例說明了作為小型滑行艇10由水噴射推進器推進的水噴射推進,但小型艇的推進裝置不限于此。
本發(fā)明可由所述構成發(fā)揮以下效果。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在艇體的中心的后方的部位使龍骨的圓弧中心與艇體的重心位置高度大體一致,從而可將龍骨的圓弧半徑設定得較大。通過增大龍骨的圓弧半徑,可使龍骨不從艇底朝下方凸出過大。
這樣,通過抑制龍骨的凸出量,可不向龍骨施加橫波的影響,防止由于橫波的影響使艇體朝左右擺動。
另外,使龍骨不從艇底朝下方凸出太大,同時,使龍骨的圓弧中心與艇體的重心位置的高度大體一致,所以,當旋轉時乘坐人員進行轉向操作,可對應于該轉向操作狀態(tài)使艇體朝旋轉中心側傾斜。
這樣,可由自然的動作使艇體平穩(wěn)地朝旋轉中心側傾斜,所以,可按與機動二輪車的操作感覺相同的自然的感覺使小型滑行艇旋轉。
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在艇體的中心的前方的部位使龍骨的圓弧半徑朝前方逐漸減小,從而可從艇底使艇體中心的前方部位的龍骨凸出得較大。
這樣,當使小型滑行艇直進時可提高龍骨的切波性,所以,在小型滑行艇的滑行過程中,當在艇體接受較大的波時,可抑制艇體接受的沖擊,提高乘坐舒適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滑行艇,在艇體的甲板中央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跨座式的座位,在該座位的前方設置有操作柄,在所述座位的兩側形成擱腳甲板,在所述艇體的艇底中央設置從船首延伸到船尾的龍骨,該龍骨形成為圓弧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艇體的中心的后方的部位,使沿所述艇體前后方向延伸的龍骨的圓弧中心與艇體重心位置的高度大體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滑行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艇體的中心的前方的部位,使所述龍骨的圓弧半徑朝前方逐漸減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小型滑行艇可適當地確保小型滑行艇的直進性,同時,可使其不受橫波的影響,并對應旋轉時的轉向操作狀態(tài)使艇體朝旋轉中心側傾斜。小型滑行艇(10)具有在艇體(11)的艇底(30)的寬度方向中央從船首(31)延伸到船尾(32)的龍骨(33),同時,朝艇體的寬度方向將龍骨(33)形成為圓弧狀。對于龍骨(33),在艇體(11)的后半部分(11a)使龍骨(33)的圓弧中心(34)與艇體(11)的重心位置(G)大體一致,在艇體(11)的前半部分(11b)使龍骨(33)的圓弧半徑(R2)朝前方逐漸減小。
文檔編號F02B61/04GK1432508SQ0215267
公開日2003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月14日
發(fā)明者高地隆夫, 阿部俱久, 比爾·奧爾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