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靜電集塵裝置及其包括該靜電集塵裝置的空調(diào)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96217閱讀:234來源:國知局
靜電集塵裝置及其包括該靜電集塵裝置的空調(diào)機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靜電集塵裝置及其包括該靜電集塵裝置的空調(diào)機,所述靜電集塵裝置包括生成用于捕獲帶電灰塵顆粒的電場的多個薄膜和保持多個所述薄膜之間間隔的結(jié)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空調(diào)機分為控制溫度的制冷機或制熱器、清除空氣中的異物用于保持潔凈度的空氣凈化器、向空氣中提供水分的加濕器、去除空氣中的水分的除濕器等。

靜電集塵裝置是獨立地或者安裝于空調(diào)機,使空氣中包含的灰塵顆粒帶電來集塵的裝置。

廣義上,靜電集塵裝置包括:帶電部,用于形成電場;集塵部,對通過帶電部帶電的灰塵顆粒進行集塵。在空氣經(jīng)由帶電部后經(jīng)過集塵部的過程中,空氣中的灰塵被捕獲到集塵部。

帶電部包括放電電極和配置成與放電電極平行的相對電極,并且通過相互相對的放電電極和相對電極之間的電暈放電使灰塵帶電。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在所述薄膜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均配置有多個所述凸起結(jié)構(gòu),所述兩端部中一端部的凸起結(jié)構(gòu)固定在所述一端側(cè)的第一結(jié)構(gòu)物,另一端部的凸起結(jié)構(gòu)固定于所述另一端側(cè)的第二結(jié)構(gòu)物,所述第一結(jié)構(gòu)物和第二結(jié)構(gòu)物與薄膜在相互組裝時為使所述薄膜的兩端部均能夠與所述凸起結(jié)構(gòu)對準而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和要求精密度。第一課題用于解決這些問題。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為保持薄膜(高電位電極和低點位電極)之間的間隔沿著所述薄膜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排列的多個凸起結(jié)構(gòu)配置成沿著所述薄膜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排列,因離所述支撐點遠的所述薄膜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地點彎曲等原因而難以保持相鄰的薄膜間的恒定間隔,形成的電場不均勻且效率低。第二課題用于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課題提供一種保持多個薄膜之間的間隔,并易于組裝的間隔保持結(jié)構(gòu)。

本發(fā)明的靜電集塵裝置包括:集塵部,集塵帶電的灰塵顆粒;以及集塵殼體,在內(nèi)部容納所述集塵部。

為解決所述課題,所述集塵部包括:多個薄膜,產(chǎn)生電場;以及固定部,將多個所述薄膜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內(nèi)部。多個所述薄膜分別為長度方向尺寸大于寬度方向尺寸的帶狀,彼此面對面地配置并形成縫隙。所述固定部包括間隔保持部,所述間隔保持部配置在多個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兩側(cè)中的至少一側(cè)并保持所述縫隙。所述間隔保持部包括多個垂直條,多個所述垂直條分別從多個所述薄膜的所述一側(cè)向所述縫隙插入。

所述間隔保持部可沿所述薄膜長度方向隔開配置有多個。多個所述薄膜可相對配置成一列。

所述垂直條可形成有朝所述薄膜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該凸起減小所述薄膜的間隔。

在多個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兩側(cè)可配置一對所述間隔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縫隙。所述間隔保持部可包括:下部(base)間隔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一側(cè);以及上部(roof)間隔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另一側(cè)。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多個第一垂直條,多個所述第一垂直條分別從多個所述薄膜的所述一側(cè)向所述縫隙插入。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多個第二垂直條,多個所述第二垂直條分別從多個所述薄膜的所述另一側(cè)向所述縫隙插入。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和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以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的中央部為基準相互對稱地配置。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和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形成為互相相同的形狀。

所述第一垂直條和所述第二垂直條可形成有朝所述薄膜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該凸起減小所述薄膜的間隔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第一間隔保持主體,所述第一間隔保持主體包圍多個所述薄膜的排列組的排列方向的兩端和所述一側(cè)并支撐所述第一垂直條的始端,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第二間隔保持主體,所述第二間隔保持主體包圍多個所述薄膜的排列組的排列方向的兩端和所述另一側(cè)并支撐所述第二垂直條的始端。

所述第一間隔保持主體可包括第一兩端支撐部,所述第一兩端支撐部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的兩端并與所述集塵殼體結(jié)合,所述第二間隔保持主體可包括第二兩端支撐部,所述第二兩端支撐部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的兩端并與所述集塵殼體結(jié)合。

所述第一間隔保持主體可包括第一水平條,所述第一水平條與多個所述薄膜的排列組接觸并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延長,所述第二間隔保持主體可包括第二水平條,所述第二水平條與多個所述薄膜的排列組接觸并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延長。

所述第一間隔保持主體可包括第一緊固部,所述第一結(jié)合部將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所述第二間隔保持主體可包括第二緊固部,所述第二結(jié)合部將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所述集塵殼體可包括鉤(hook),所述鉤使所述第一緊固部和第二緊固部以相互接觸的狀態(tài)卡住。

多個所述垂直條可插入所述縫隙并越過所述薄膜寬度的中央位置。

所述間隔保持部可包括:下部間隔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的一側(cè);上部間隔保持部,配置在所述薄膜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另一側(cè);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多個下部垂直條,多個所述下部垂直條分別從所述寬度方向一側(cè)向所述縫隙插入。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多個上部垂直條,多個所述上部垂直條分別從所述寬度方向的另一側(cè)向所述縫隙插入。多個所述下部垂直條和多個所述上部垂直條可插入所述縫隙并越過所述薄膜寬度的中央位置。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和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可設置有多個。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和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沿所述薄膜的長度方向交替且隔開間隔地配置。

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上部主體,所述上部主體包圍多個所述薄膜的排列組的排列方向的兩端和所述另一側(cè)并支撐多個所述上部垂直條的始端。

所述間隔保持部可包括上部間隔保持部,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配置在多個所述薄膜的排列組的所述寬度方向兩側(cè)中遠離所述集塵殼體的內(nèi)側(cè)面的一側(cè)。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可包括上部主體,所述上部主體包圍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的兩端和遠離的所述一側(cè)。

所述上部主體可包括兩端支撐部,所述兩端支撐部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的兩端并與所述集塵殼體結(jié)合。所述上部主體可包括上部條,所述上部條與所述排列組接觸并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延長。所述上部條可至少包括一個厚度比其他部分厚的截面擴張部。

所述固定部可包括成型部(moulding),所述成型部在多個所述薄膜的一部分浸在規(guī)定的漿體的狀態(tài)下,通過固化所述規(guī)定的漿體而使多個所述薄膜固定。

通過恒定保持所述縫隙,從而使在多個所述薄膜間的縫隙產(chǎn)生的電場均勻。

通過所述擱置肋、成型部及間隔保持部,起到既能方便制造又能準確迅速地制造的效果。

通過所述間隔保持部結(jié)構(gòu),能夠起到在不妨礙通過流出口的空氣流動的情況下穩(wěn)定地保持薄膜之間間隔的效果。

通過所述固定部結(jié)構(gòu),能夠起到不僅在薄膜邊緣而且在薄膜中央部分也能夠恒定地保持相鄰薄膜和所述縫隙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空調(diào)機的立體圖。

圖2是分離圖1的加濕裝置200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1的空調(diào)機的縱剖面圖。

圖4是示出僅分離圖1的主體130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分離圖4的主體130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示出與圖1的主體130可拆卸的過濾器組件10的立體圖。

圖7是圖6的過濾器組件10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過濾器組件10的縱剖面圖。

圖9是圖7的過濾器組件10的分解立體圖。

圖10是示出圖9的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內(nèi)部中帶電部510的立體圖。

圖11是俯視帶電部510的內(nèi)部俯視圖。

圖12是示出圖9的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內(nèi)部中集塵部540的立體圖。

圖13是分離圖12的集塵殼體502、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多個薄膜540a及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分解立體圖。

圖14是示出圖13的多個薄膜540a的排列方向x剖面的剖面概要圖。

圖15是俯視圖13的多個薄膜540a并添加電路圖的俯視概要圖。

圖16是示出圖12的第一薄膜541結(jié)構(gòu)的立體圖。

圖17是示出圖12的第二薄膜542結(jié)構(gòu)的立體圖。

圖18是放大圖12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和上部間隔保持部566與多個薄膜540a和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的立體圖。

圖19是圖18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20是將圖18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以薄膜排列方向x截斷的局部剖面圖。

圖21是圖18的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22是將圖18的上部間隔保持部566以薄膜排列方向x截斷的局部剖面圖。

圖23是放大圖12的多個薄膜540a擱置在擱置肋572的結(jié)構(gòu)的局部立體圖。

圖24是以薄膜長度方向y截斷圖12的集塵部540的剖面圖。

圖25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靜電集塵裝置2500的俯視圖。

圖26是以圖25的a-a’截斷的剖面圖。

圖27是以圖25的b-b’截斷的剖面圖。

圖28是放大圖27的e1部分的圖。

圖29是在圖25的靜電集塵裝置2500中去除帶電部510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30是放大圖29的e2部分的圖。

圖31是圖29所示的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保持部2561、2562的立體圖。

圖32是放大圖31的e3部分的圖。

圖33是圖31的間隔保持部2561、2562的主視圖。

圖34是放大圖33的e4部分的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過濾器組件100:空氣凈化裝置

130:主體135:灰塵傳感器

200:加濕裝置

300:篩網(wǎng)過濾器400:抽屜

500:靜電集塵裝置600︰光觸媒過濾器

501:帶電殼體502、2502:集塵殼體

510:帶電部521:金屬絲放電極

523:相對電極板524:電極板連接部

525:火花防止部540:集塵部

540a:薄膜540b:固定部

541:第一薄膜542:第二薄膜

551a、551b:導電層552a、552b:絕緣層

555:卡鉤556:卡槽

557:露出部、高電位連接部558:露出部、低電位連接部

560、2560:間隔保持部561、2561:下部間隔保持部

562:下部條563:下部間隔保持部的緊固部

564:下部垂直條565:下部垂直條的凸起

566、2566:上部間隔保持部567:上部主體

5671:上部條5671a:截面擴張部

5672:上部間隔保持部的兩端支撐部5673:上部間隔保持部的緊固部

568:上部垂直條569:上部垂直條的凸起

2567:間隔保持主體2567a:水平條

2567b:間隔保持主體的兩端支撐部2567c:間隔保持主體的緊固部

2568:垂直條2569:垂直條的凸起

571:導電體容納部578:電極連接部

579:防水材料581:電壓源

582:接地584:第一導線

583:第二導線

x:薄膜排列方向y:薄膜長度方向

z:薄膜寬度方向s:多個薄膜之間縫隙

具體實施例

本發(fā)明的靜電集塵裝置可用作制冷制暖裝置、空氣凈化裝置、加濕裝置等的局部裝置,也可用作集塵的獨立裝置。本實施例以安裝在結(jié)合有空氣凈化裝置100和加濕裝置200的空調(diào)機的靜電集塵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但不限于此。

對整個本說明書及附圖中表示的基準方向進行說明如下。x軸方向是指后述的集塵部的多個薄膜540a交替排列的方向,y軸方向是指多個薄膜540a的長度方向,z軸方向是指多個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本實施例中以x軸方向、y軸方向及z軸方向互相垂直為準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中以z軸方向為上下方向(具體來講z軸箭頭方向為上方,與z軸箭頭相反的方向為下方)為準進行說明,但是x軸方向或者y軸方向有可能成為上下方向或者因傾斜上下方向不垂直。

以下表示的“電位”是指電勢能。以下表示的“電壓”是指兩點的電位差的數(shù)值。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空調(diào)機的立體圖,圖2是分離圖1的加濕裝置200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1的空調(diào)機的縱剖面圖,圖4是示出僅分離圖1的主體130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分離圖4的主體130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參照圖1至圖5,一實施例的空調(diào)機包括空氣凈化裝置100和擱置在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上側(cè)的加濕裝置200??諝鈨艋b置100擱置在底面上,所述加濕裝置200擱置在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上。

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吸入外部空氣后過濾,向所述加濕裝置200提供過濾空氣。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向加濕裝置200排出去除流入的外部空氣中包含的異物并除臭的凈化的空氣。所述加濕裝置200對供給的所述過濾空氣實施提供水分的加濕,向外部排出加濕空氣。

加濕裝置200與空氣凈化裝置100可相互分離。用戶可將所述加濕裝置200與空氣凈化裝置100相互分離后進行清掃。用戶可將所述加濕裝置200從空氣凈化裝置100分離后向配置在內(nèi)部的水槽30供給水。用戶也可以在所述加濕裝置200層疊在空氣凈化裝置100的狀態(tài)下供給水。

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形成有吸入流路101和過濾流路102,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外部空氣,所述過濾流路102對所述吸入空氣實施過濾。

在所述加濕裝置200層疊到空氣凈化裝置100時形成用于接受過濾空氣的連接流路103。將形成在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側(cè)的連接流路稱為凈化連接流路104,將形成在所述加濕裝置200側(cè)的連接流路稱為加濕連接流路105。

所述凈化連接流路104或者加濕連接流路105可制作成具有單獨的空間。在本實施例中在加濕裝置200擱置在空氣凈化裝置100時,在所述加濕裝置200與空氣凈化裝置100之間形成連接流路103,替代所述凈化連接流路104或者加濕連接流路105具有的單獨的空間。

所述加濕裝置200形成有加濕流路106,所述加濕流路106對通過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的過濾空氣實施加濕。所述過濾空氣通過加濕流路106時獲得水分而加濕。在加濕流路106的下游側(cè)形成有排出流路107,引導經(jīng)過空氣凈化裝置100及加濕裝置200處理的空氣向外部排出。

本實施例的空氣凈化裝置100及加濕裝置200的內(nèi)部有局部阻擋空氣的流動方向的部分,但是整體上保持從下向上的空氣流動方向a。

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包括主體130、過濾器組件10及送風單元20,所述主體130將通過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外部空氣導向所述加濕裝置200,所述過濾器組件10與所述主體130可分離的設置并對所述吸入的外部空氣實施過濾,所述送風單元20設置在所述主體130內(nèi)部,對流動的空氣提供壓力。

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設置在下部112,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與下部112隔開形成所述吸入流路101。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由于與下部112隔開設置,因此能夠通過寬的整個下側(cè)面吸入外部空氣。所述空氣凈化裝置100使從下側(cè)面吸入的外部空氣朝垂直方向的上側(cè)移動。

所述主體130形成空氣凈化裝置100的外形。

所述主體130可設置有向用戶顯示加濕凈化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的顯示模塊160。

所述主體130的橫剖面形成為圓形。所述主體130形成有把手129。

過濾器組件10與所述主體130可拆卸的結(jié)合。所述過濾器組件10能夠從主體130朝水平方向分離。所述過濾器組件10的多個過濾器水平設置,多個過濾器沿上下方向?qū)盈B。此后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在所述主體130設置過濾器殼體140容納可拆卸的所述過濾器組件10。所述過濾器殼體140固定配置在所述主體130的內(nèi)部。

過濾器殼體140與過濾器組件10在結(jié)合的狀態(tài)下形成有過濾流路102。過濾流路102的上游側(cè)與吸入流路101連接。過濾流路102的下游側(cè)與連接流路103連接,具體地與凈化連接流路104連接。

在所述主體130的一側(cè)形成有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所述過濾器組件10通過所述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插入所述過濾器殼體140內(nèi)部。所述過濾器組件10包括遮擋所述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的過濾器蓋子413。

所述主體130內(nèi)部設置有送風殼體150,所述送風殼體150將從所述送風單元20排出的空氣導向所述加濕裝置200。所述送風殼體150位于所述過濾器殼體140的上側(cè)。所述送風殼體150緊固在所述過濾器殼體140。

在所述過濾器殼體140與送風殼體150之間設置送風單元20。所述送風單元20提供使空氣流動的壓力。

外部空氣通過所述吸入流路101被360度全方位吸入。為使所述下部112及主體130隔開,在所述主體130與下部112之間設置橋架115。所述橋架115使所述下部112和主體130結(jié)合,支撐所述主體130。

外部空氣經(jīng)過所述橋架115向吸入口111流動。所述橋架115在上下形成有多個橋114。所述橋114的數(shù)量優(yōu)選緊密配置使用戶的手指不能進入吸入口111。如果只考慮空氣阻力方面,則所述橋114的數(shù)量優(yōu)選最小化。

所述過濾器組件10配置成與空氣的流動垂直。所述過濾器組件10配置成與過濾流路102交叉。所述過濾流路102形成為上下方向,所述過濾器組件10設置成水平方向。所述過濾器組件10與所述過濾流路102交叉設置時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

所述過濾流路102從下側(cè)向上側(cè)逆向重力方向形成。不切換流動方向,最大限度以直線形成。

通過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氣經(jīng)過所述過濾器殼體140向送風單元20流動。所述送風單元20配置在過濾器殼體140的上側(cè),吸入過濾流路102的空氣向加濕裝置200排出。

所述送風單元20由送風馬達22和送風扇24構(gòu)成。本實施例中,所述送風馬達22和送風扇24都配置在送風殼體150與過濾器殼體140之間,所述送風馬達22配置在上側(cè),送風扇24配置在下側(cè)。

所述送風馬達22設置在送風殼體150,被所述送風殼體150支撐。所述送風扇24與送風馬達22組裝,接受所述送風馬達22的驅(qū)動力而旋轉(zhuǎn)。所述送風扇24配置在過濾器殼體140側(cè)。

為使設置空間最小化,所述送風馬達22能夠向送風殼體150內(nèi)部插入至少一部分,所述送風扇24能夠向過濾器殼體140內(nèi)部插入至少一部分。

所述送風扇24向中央吸入過濾空氣后,向圓周方向排出過濾空氣。本實施例的所述送風馬達22設置在送風扇24的上側(cè)使其與空氣不產(chǎn)生阻力。所述送風馬達22離開空氣的流路設置。

所述送風扇24排出的空氣沿著過濾器殼體140和送風殼體150向上側(cè)的加濕裝置200流動。

所述主體130內(nèi)部的所述送風單元20的上側(cè)配置有水槽30。所述主體130能夠從上側(cè)插入水槽30,從上側(cè)向內(nèi)部形成有凹陷的水槽插入空間。

所述水槽插入空間的周圍面形成有能夠通過空氣的加濕流路入口123,所述加濕流路入口123與水槽30的內(nèi)部連通。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加濕流入入口123的內(nèi)側(cè)配置有含有水分的加濕觸媒50。

在所述水槽30的內(nèi)部設置有噴水單元40,所述噴水單元40吸入所述水槽內(nèi)部的水,將吸入的水向上側(cè)揚水,將揚到的水向外噴射。所述水槽30的下部設置有噴水單元40的動力源即噴水馬達42。所述噴水馬達42與所述送風馬達22物理上分離。所述送風馬達22和噴水馬達42能夠被獨立進行控制。

所述加濕裝置200包括可透視(visual)主體210和頂蓋組件230,所述可透視主體210可分離的層疊在空氣凈化裝置100并由可可透視的材質(zhì)形成,所述頂蓋組件230能夠與所述可透視主體210可分離的結(jié)合。本實施例中在頂蓋組件230與所述可透視主體210之間形成排出流路107。所述排出流路107與加濕流路106的下游側(cè)連接。所述連接流路103與加濕流路106的上游側(cè)連接。在所述頂蓋組件230中形成能夠從外部供水的供水流路109。

圖6是示出圖1的主體130和與其可拆卸的過濾器組件10的立體圖。圖7是圖6的過濾器組件10的立體圖。圖8是圖7的過濾器組件10的縱剖面圖。圖9是圖7的過濾器組件10的分解立體圖。

參照圖6至圖7,在主體130的外周面中一側(cè)面形成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從而過濾器殼體140的內(nèi)部空間與外部空間連通。過濾器組件10向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插入取出的方向滑動。

為引導過濾器組件10的滑動可在過濾器殼體140的內(nèi)側(cè)面的兩側(cè)形成有高低差的引導(未圖示)。所述引導至少包括一個提供支撐過濾器組件10的摩擦面的上側(cè)面,或者至少包括一個輥子或者軸承。

過濾器殼體140的左右側(cè)面(配置所述引導的側(cè)面)起到限制過濾器組件10的左右方向的移動,引導過濾器組件10僅向前后方向(插入取出的方向)移動的作用。

在過濾器殼體140的左右側(cè)面中至少一個上配置后述的向靜電集塵裝置500供給電源的電源端子(未圖示)和提供接地的接地端子(未圖示)。可分別單獨具備向后述的帶電部510供給電源的電源端子和向后述的集塵部540供給電源的電源端子??煞謩e單獨具備向后述的帶電部510提供接地的接地端子和向后述的集塵部540提供接地的接地端子。

在與所述電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對應的位置的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左右側(cè)面具備電源容納端子518、548和接地容納端子519、549。即,電源容納端子518、548和接地容納端子519、549配置成,僅在靜電集塵裝置500完全插入主體130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電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分別與電源容納端子518、548和接地容納端子519、549接觸。

電源容納端子518、548包括帶電部電源容納端子518和集塵部電源容納端子548,所述帶電部電源容納端子518將帶電部510與電源連接,所述集塵部電源容納端子548將集塵部540與電源連接。接地容納端子519、549包括帶電部接地容納端子519和集塵部接地容納端子549,所述帶電部接地容納端子519將帶電部510與接地連接,所述集塵部接地容納端子549將集塵部540與接地連接。

帶電部電源容納端子518和集塵部電源容納端子548能夠在靜電集塵裝置500的相同水平平面上對角方向互相隔開配置。帶電部接地容納端子519和集塵部接地容納端子549能夠在靜電集塵裝置500的相同水平平面上對角方向互相隔開配置。

在主體130可設置灰塵檢測傳感器135?;覊m檢測傳感器135至少包括一部分露出外部空氣的部分。灰塵檢測傳感器135檢測外部空氣的灰塵濃度。

灰塵檢測傳感器135配置在主體130的外周面。本實施例中灰塵檢測傳感器135配置在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的上側(cè),在過濾器組件10與主體130結(jié)合的狀態(tài)下配置成視覺上被過濾器殼體413遮擋。

過濾器設置開口部133的上側(cè)部分形成主體130的外周面凹陷與過濾器殼體413的厚度對應的距離的凹陷部134,灰塵檢測傳感器135配置在所述凹陷部134上,過濾器蓋子413與主體130結(jié)合時與所述凹陷部對準。

在與灰塵檢測傳感器135的位置對應的過濾器蓋子413的部分形成灰塵檢測開口部413a,使其在過濾器蓋子413遮擋灰塵檢測傳感器135的狀態(tài)下也能向灰塵檢測傳感器135供給外部空氣。本實施例中灰塵檢測開口部413a形成為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長狹縫,隔開規(guī)定間隔上下形成多個。

過濾器組件10包括從上游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篩網(wǎng)過濾器300、靜電集塵裝置500及光觸媒過濾器600。在篩網(wǎng)過濾器300中空氣通過篩網(wǎng)形的網(wǎng)眼之間時空氣中的異物被阻擋。靜電集塵裝置500使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帶電,集塵帶電灰塵顆粒,從而過濾空氣。光觸媒過濾器600在多孔性的下部上涂敷具有凈化功能的光觸媒,從而以物理方式、化學方式去除空氣中的氣味成分。本實施例中在最下部配置篩網(wǎng)過濾器300,在篩網(wǎng)過濾器300的上側(cè)配置有靜電集塵裝置500,在最上部配置光觸媒過濾器600。

過濾器組件10包括抽屜400,所述抽屜400支撐過濾器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并沿過濾器殼體140的所述引導滑動。抽屜400包括配置在前面的所述過濾器蓋子413。

過濾器蓋子413的前面中央以能夠拉拽抽屜400的方式凹陷形成有過濾器蓋子把手413b。過濾器蓋子把手413b從過濾器蓋子413的前面向后方凹陷形成,向后方凹陷而露出的左右上下的面中下側(cè)面向下凹陷形成。

本實施例中靜電集塵裝置500支撐光觸媒過濾器600,抽屜400支撐靜電集塵裝置500。篩網(wǎng)過濾器300配置在抽屜400的下側(cè),從而設置成能夠與抽屜400獨立地插入或者拉出。

篩網(wǎng)過濾器300包括篩網(wǎng)過濾器蓋子313,所述篩網(wǎng)過濾器蓋子313在與主體130和過濾器殼體413都結(jié)合的狀態(tài)下,形成與過濾器蓋子413的前面連續(xù)的面狀的外觀。在形成篩網(wǎng)過濾器蓋子313的厚度的上側(cè)面形成向下側(cè)凹陷的篩網(wǎng)過濾器蓋子把手313a。

在篩網(wǎng)過濾器300、主體130及過濾器蓋子413都結(jié)合的狀態(tài)下,形成過濾器蓋子413的下段中至少一部分凹陷的把手露出部413c,使所述篩網(wǎng)過濾器蓋子把手313a露出到外部。把手露出部413c的前面和下側(cè)面開口。把手露出部413c能夠從過濾器蓋子413的前面向后方凹陷至所述篩網(wǎng)過濾器殼體把手313a的后段。用戶可把手伸入把手露出部413c將手掛在篩網(wǎng)過濾器蓋子把手313a上。

篩網(wǎng)過濾器300包括篩網(wǎng)框架315和篩網(wǎng)輔助框架316,所述篩網(wǎng)框架315在所述過濾器蓋子313的后方的水平面上配置在所述過濾流路102的周圍,所述篩網(wǎng)輔助框架316在篩網(wǎng)框架315提供的周圍內(nèi)側(cè)分隔過濾流路102的水平剖面。篩網(wǎng)輔助框架316將過濾流路102的水平剖面分隔為多個。

篩網(wǎng)過濾器300包括篩取采集通過的空氣中的異物的篩網(wǎng)318。篩網(wǎng)318被篩網(wǎng)框架315和篩網(wǎng)輔助框架316支撐。篩網(wǎng)318與篩網(wǎng)框架315和篩網(wǎng)輔助框架316配置在相同平面上。通過將篩網(wǎng)過濾器300從主體300分離洗滌來去除篩網(wǎng)318采集的異物。

抽屜400的左右側(cè)面具備滑塊414,所述滑塊414被過濾器殼體140的所述引導支撐而滑動引導?;瑝K414可包括滑軌或者輥子。

抽屜400包括提供支撐靜電集塵裝置500的上側(cè)面的靜電集塵裝置安裝部415。靜電集塵裝置安裝部415可形成在抽屜400的左右側(cè)面。靜電集塵裝置500的下側(cè)面中一部分與高低差安裝部415的上側(cè)面接觸,從而支撐靜電集塵裝置500。

靜電集塵裝置500包括形成外觀的殼體501、502。殼體501、502形成靜電集塵裝置把手503,使靜電集塵裝置500從抽屜400分離能被抬起。靜電集塵裝置把手503可在殼體501、502的左右側(cè)面形成一對。靜電集塵裝置把手503可由殼體501、502的表面凹陷形成。

靜電集塵裝置500包括帶電部510和集塵部540,所述帶電部510使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帶電,所述集塵部540集塵在所述帶電部510帶電的灰塵顆粒。帶電部510配置在下側(cè),集電部540配置在上側(cè)。

殼體510、502包括帶電殼體501和集塵殼體502,所述帶電殼體501在內(nèi)部容納所述帶電部510,所述集塵殼體502在內(nèi)部容納所述集塵部540。帶電殼體501配置在下側(cè),集電殼體502配置在上側(cè)。容納帶電部510的空間和容納集塵部540的空間形成為相互連接。

在帶電殼體501的下側(cè)面上形成使空氣流入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內(nèi)部的開口的帶電殼體流入口506。在帶電殼體502的上側(cè)面上形成使空氣流入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內(nèi)部的開口的集塵殼體流入口507。

光觸媒過濾器600包括光觸媒過濾器框架603和光觸媒作用部605,所述光觸媒過濾器框架603在過濾流路102的水平剖面上形成周圍,所述光觸媒作用部605被光觸媒過濾器框架603支撐。光觸媒作用部605可通過在形成過濾流路102的一部分的具有空隙的下部部件上涂敷具有凈化功能的公知的光觸媒來制作,也可以通過在具有光觸媒性質(zhì)的部件形成空隙來制作。

本實施例中所述觸媒包括活性炭?;钚蕴坷梦锢硇愿街馕额w粒捕獲到光觸媒作用部605。也可以利用活性炭或者其他光觸媒將所述氣味顆粒通過化學結(jié)合捕獲到光觸媒作用部605。從主體130和過濾器組件10分離光觸媒過濾器600,通過將其暴露在陽光等能夠去除光觸媒作用部605中捕獲的氣味顆粒。

查看整體的空氣流動方向a如下。通過殼體吸入流路101從外部流入所述空調(diào)機內(nèi)部的空氣流入過濾流路102。流入過濾流路102的空氣通過所述篩網(wǎng)318后,通過所述帶電殼體流入口506向帶電殼體501內(nèi)部流入。向帶電殼體501內(nèi)部空間流入的空氣依次通過帶電部510和集塵部540后通過集塵殼體流出口507向上側(cè)流動。向上側(cè)流動的空氣通過光觸媒作用部650。

另一實施例中,各個結(jié)構(gòu)部件的配置有可能變更,各個結(jié)構(gòu)部件也有可能橫向配置,此時空氣流動方向設置成從帶電部510向集塵部540。

圖10是示出圖9的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內(nèi)部中帶電部510的立體圖,圖11是俯視帶電部510的內(nèi)部俯視圖。

參照圖10和圖11對本實施例的帶電部510進行說明如下。帶電部510包括施加高電壓的金屬絲放電極521和與金屬絲放電極521隔開的相對電極板523。所述高電壓為金屬絲放電極521與相對電極板523之間的電壓非常高,能夠在金屬絲放電極521產(chǎn)生放電程度的數(shù)值。

在金屬絲放電極521施加電壓時,在金屬絲放電極521與相對電極板523之間產(chǎn)生電暈放電。放電能夠使空氣中的分子離子化,能夠產(chǎn)生oh-、o-等負離子或者h+等正離子。這樣產(chǎn)生的離子使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帶電。負離子向灰塵顆粒提供電子使灰塵顆粒帶電為負極。正離子從灰塵顆粒奪取電子使灰塵顆粒帶電為正極。

相對電極板523能夠配置為多個。相對電極板523能夠隔著金屬絲放電極521相對隔開配置。

多個相對電極板523的兩端利用電極板連接部524相互連接。電極板連接部524配置在水平面上,多個相對電極板523配置在與電極板連接部524垂直的面上。

電極板連接部524和多個相對電極板523可通過將板形金屬的中央切開并彎成90度而一體成型。

即,從所述板形金屬的中央部分以與相對電極板523的一側(cè)長邊相當?shù)拈L度切開使剩下的板形金屬的兩端部成為電極板連接部524,以與相對電極板523的兩端短邊相當?shù)拈L度從所述一側(cè)長邊長度的部分的兩端分別彎曲90后切開,將所述以?字切開(切開與一側(cè)長邊長度相當?shù)牟糠趾驮谄鋬啥朔謩e彎曲90度切開)的所述板形金屬部分以90度彎曲,則彎曲的部分成為相對電極板523。

金屬絲放電極521能夠配置為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能夠配置成多個互相隔開排列。在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之間相對電極板523能夠與放電極521平行配置。

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能夠互相串聯(lián)連接。即,一個金屬絲部件能夠連續(xù)地構(gòu)成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本實施例中,金屬絲放電極521由一個金屬絲部件從一側(cè)的金屬絲支撐部522a延長至另一側(cè)金屬絲支撐部522b構(gòu)成一個金屬絲放電極521,在所述另一側(cè)金屬絲支撐部522b彎曲的所述金屬絲部件延長至與所述另一側(cè)金屬絲支撐部522b鄰接在相同側(cè)的金屬絲支撐部522b構(gòu)成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未圖示),在相同側(cè)的所述鄰接的金屬絲支撐部522b彎曲的所述金屬絲部件延長至與所述一側(cè)的金屬絲支撐部522a鄰接在相同側(cè)的金屬絲支撐部522a構(gòu)成另一個金屬絲放電極521。通過所述方式方式,以在兩側(cè)各自隔開規(guī)定間隔配置的金屬絲支撐部522a為支撐點,設置互相交替連接的金屬絲放電極521和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

金屬絲支撐部522包括朝空氣流動方向延長的垂直部件,在所述垂直部件的側(cè)面所述金屬絲部件能夠被支撐而彎曲。

本實施例中在與空氣流動方向a垂直的方向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51和多個相對電極板523被交替且隔開間隔地配置。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51和多個相對電極板523配置在所述帶電殼體流入口506的下游側(cè)。

所述電極板連接部524分別在多個相對電極板523的兩端配置一個并朝與多個相對電極板523垂直的方向延長。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分別配置在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的兩端并向與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垂直的方向延長。

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優(yōu)選設置在靠近多個相對電極板523之間的空間的上游側(cè)的位置。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與多個金屬絲放電極521配置在相同平面上。為使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和電極板連接部524相互進一步隔開,電極板連接部524優(yōu)選配置在多個相對電極板523的下游側(cè)端的平面上。因為,在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上也被施加高電壓,電極板連接部524也是與多個相對電極板523電連接的金屬材質(zhì),所以為了在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與電極板連接部524之間降低產(chǎn)生火花的概率。

金屬絲放電極521和相對電極板523固定于帶電殼體501。金屬絲放電極521的一個金屬絲部件的兩端分別在金屬絲放電極521的兩端側(cè)固定連接到帶電殼體501,通過所述固定連接的位置高電壓被施加到所述金屬絲部件。

帶電部510包括火花防止部525,所述火花防止部525支撐多個相對電極板523,固定于帶電殼體501?;鸹ǚ乐共?25固定電極板連接部524。

在多個相對電極板523的兩端部分別配置一個火花防止部525?;鸹ǚ乐共?25包括上下隔開配置的電極板連接部524和配置成擋住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之間的遮擋部件(未圖示)。所述遮擋部件可以是板形的板部件。所述遮擋部件優(yōu)選絕緣性材質(zhì)。所述遮擋部件起到降低所述金屬絲串聯(lián)連接部與電極板連接部524之間的火花發(fā)生率的作用。

火花防止部525形成插入電極板連接部524的槽。插入所述電極板連接部524的槽的凹陷方向是多個相對電極板523的長度方向。形成插入所述電極板連接部524的槽的部件包圍電極板連接部524的上側(cè)面和下側(cè)面。包圍電極板連接部524的下側(cè)面的部件能夠由所述遮擋部件構(gòu)成。

另一實施例的帶電部包括發(fā)生離子的至少一個離子發(fā)生器(未圖示)。沿與空氣流動方向a垂直的方向能夠隔開配置有多個所述離子發(fā)生器。所述離子發(fā)生器能夠使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帶電。所述顆粒發(fā)生器包括電暈放電的碳纖維電極(未圖示)。所述碳纖維電極能夠形成為刷子形狀。所述碳纖維電極能夠由多個極細的碳纖維捆成刷子束形成。

圖12是示出與圖9的靜電集塵裝置500的內(nèi)部中集塵部540的立體圖。圖13是分離圖12的集塵殼體502、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多個薄膜540a及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分解立體圖。圖14是示出圖13的多個薄膜540a的排列方向x剖面的剖面概要圖,圖15是俯視圖13的多個薄膜540a并添加電路圖的俯視概要圖。圖16是示出圖12的第一薄膜541結(jié)構(gòu)的立體圖,圖17是示出圖12的第二薄膜542結(jié)構(gòu)的立體圖。

所述集塵部540包括產(chǎn)生電場的多個薄膜540a和將所述薄膜540a固定于所述集塵殼體502內(nèi)部的固定部540b。薄膜540a能夠由導電層涂敷絕緣層形成。

所述薄膜540a能夠排列成多個。排列的多個薄膜540a組成排列組。所述固定部540b將多個所述薄膜540a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502內(nèi)部。

所述薄膜540a彼此面對面并能夠形成縫隙s。排列兩個薄膜540a則形成一個縫隙s。排列三個以上薄膜540a則形成縫隙s。多個所述薄膜540a可以是各個薄膜長度方向y比薄膜寬度方向z長的帶狀。多個所述薄膜540a能夠彼此面對面地配置并形成縫隙s。多個薄膜540a能夠配置成一列。

所述固定部540b包括間隔保持部561、566,所述間隔保持部561、566配置在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寬度方向兩側(cè)中的至少一側(cè)用于保持所述間隔s。

間隔保持部561、566固定于殼體501、502內(nèi)部。本實施例中,間隔保持部561、566僅固定于集塵殼體502。間隔保持部561、566還能起到支撐多個薄膜540a的作用。

所述間隔保持部可包括上部間隔保持部566,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配置在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寬度方向z兩側(cè)中遠離所述集塵殼體502的內(nèi)側(cè)面的一側(cè)。所述間隔保持部561、566可包括配置在寬度方向z的一側(cè)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和配置在所述薄膜寬度方向z的另一側(cè)上部間隔保持部566。

本實施例中,將薄膜寬度方向z的一側(cè)方向設為空氣流動方向時,在集塵殼體502的所述一側(cè)形成通過空氣的集塵殼體流出口507,多個薄膜540a配置成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一側(cè)朝向所述流出口507。

所述固定部540b包括成型部578,所述成型部578以多個所述薄膜的一部分浸在規(guī)定的漿體的狀態(tài),通過固化所述規(guī)定的漿體而使多個所述薄膜540a固定。

多個薄膜540a可包括向?qū)щ妼?51a施加相對高電位的多個第一薄膜541和向?qū)щ妼?51a施加相對低電位的多個第二薄膜542。即,多個薄膜540a設置成分別在多個薄膜540a之間設置所述導電層的狀態(tài)下以兩側(cè)的兩個絕緣層涂敷所述導電層。

多個第一薄膜541和多個第二薄膜542相互交替配置。多個所述第一薄膜541和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面相互相對交替排列形成縫隙s。

多個薄膜540a配置成寬度方向z朝上下方向,但不限于此。多個薄膜540a能夠配置成長度方向y一致排列。沿與薄膜寬度方向z和薄膜長度方向y垂直的方向x配置多個薄膜540a形成縫隙s。本實施例中,分別交替配置約20至30個第一薄膜541和第二薄膜542。

集塵部540包括電壓源581、第二導線583及第一導線584,所述電壓源581產(chǎn)生高電位,所述第二導線583連接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和電壓源581的-極,所述第一導線584連接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和電壓源581的+極。所述第二導線583能夠連接接地582。

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與第一導線584連接,設置成對于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相對高電位。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與第二導線583連接,設置成對于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相對低電位。在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與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之間能夠包括施加7至9kv電壓的電壓源581。

參照圖16和圖17,第一薄膜541和第二薄膜542形成為帶狀。第一薄膜541和第二薄膜542的帶狀長度可約為200至250mm。第一薄膜541和第二薄膜542整體可形成為平板形狀。第一薄膜541和第二薄膜542可形成為朝兩面方向x至少一部分彎曲。

多個薄膜540a所述導電層可由碳材料形成。所述導電層的厚度可形成為10-100um。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構(gòu)成高電位電極,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構(gòu)成低點位電極。

一對絕緣層隔著導電層涂敷除所述導電層的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所述絕緣層可以是包含tio2、al2o3、sio2等納米填料的pp、pet、pen、pu等材料,其厚度可為100-1500um。

所述導電層設置成在所述一雙絕緣層中的一個面上絲網(wǎng)印刷的碳圖案,所述一雙絕緣層中的另一個覆蓋除所述碳圖案的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能夠與所述一個絕緣層接合。

所述薄膜540a包括所述導電層的一部分露出的露出部557、558。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導電層一部分向外露出,剩余部分被絕緣層包圍。

所述規(guī)定的漿體是具有導電性的導電性漿體,所述成型部578可以是具有導電性的電極連接部578。此時,成型部578除起到薄膜540的固定作用外還起到向薄膜540a的導電層施加電源的電連接線路的作用,以下將起到所述兩個作用的成型部578標注為電極連接部578。

電極連接部578以所述露出部557、558浸在所述導電體漿體的狀態(tài),固化所述導電性漿體而使所述薄膜540a固定。所述電極連接部578與電壓源581連接,從而向薄膜540a的所述導電層施加電壓。

電極連接部578包括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和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所述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構(gòu)成與所述第一導線584中的多個薄膜接觸的部分,所述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構(gòu)成與所述第二導線583中的多個薄膜540a接觸的部分。

所述露出部557、558分別形成在多個所述第一薄膜541的長度方向y的一端,分別形成在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的長度方向y的另一端。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從多個所述第一薄膜541的長度方向y的一端向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形成,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從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的長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形成。

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中沒有被絕緣層552a包圍而露出的露出部557構(gòu)成高電位連接部557。高電位連接部557與第一導線584接觸。即,高電位連接部557與構(gòu)成第一導線584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接觸。通過高電位連接部557向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施加高電位。

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中沒有被絕緣層552b包圍而露出的露出部558構(gòu)成低電位連接部558。低電位連接部558與第二導線583接觸。即,低電位連接部558與構(gòu)成第二導線583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接觸。通過低電位連接部558向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施加高電位。

向第一薄膜541的導電層551a施加相對高電位,向第二薄膜542的導電層551b施加相對低電位時,在兩個導電層551a、551b之間產(chǎn)生電場。在帶電部510帶電的灰塵顆粒根據(jù)帶電極性在電場內(nèi)受到電場力,從而粘貼到第一薄膜541的絕緣層552a或者第二薄膜542的552b。

所述薄膜540a包括在長度方向y兩端中至少一端的薄膜部分延長向?qū)挾确较騴彎曲的掛鉤555。

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薄膜540a包括在長度方向y兩端的薄膜部分延長向?qū)挾确较騴彎曲的掛鉤555。在多個第一薄膜541和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的長度方向y的兩端都可以形成掛鉤555。

所述露出部557、558形成在所述掛鉤。掛鉤555包括露出所述導電層的掛鉤555a和不露出所述導電層的掛鉤555b。多個第一薄膜541的所述露出部557形成在長度方向y的一端的所述掛鉤555a,多個第二薄膜542的所述露出部558形成在長度方向y的另一端的所述掛鉤555a。

多個第一薄膜541設置成僅在所述兩末端中一側(cè)末端的掛鉤555a上露出導電層551a,多個第二薄膜542設置成僅在所述一側(cè)末端的相反一側(cè)的另一側(cè)末端的掛鉤555a上露出導電層551b。即,包括在多個第一薄膜541的高電位連接部557僅在所述兩末端中一側(cè)形成的掛鉤555a上形成,包括在多個第二薄膜542的低電位連接部558僅在所述兩末端中另一側(cè)形成的掛鉤555a上形成。

所述薄膜540a形成有從長度方向y兩端部中至少一端部向?qū)挾确较騴凹陷的卡槽556。在本實施例中,在多個薄膜540a的長度方向y的兩端部都形成所述卡槽556。

掛鉤555的一側(cè)面能夠形成卡槽556的一側(cè)面??ú?56能夠形成為一側(cè)開口的夾縫形狀。

所述固定部540b包括擱置肋572,所述擱置肋572與所述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插入所述卡槽556。卡槽556與擱置肋572形成為相互卡止的形狀。擱置肋572是從集塵殼體502向卡槽556形成的方向凸出的肋形狀。后面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圖18是放大圖12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和上部間隔保持部566與多個薄膜540a和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的立體圖。圖19是圖18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20是將圖18的下部間隔保持部561以薄膜排列方向x截斷的局部剖面圖。圖21是圖18的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22是將圖18的上部間隔保持部566以薄膜排列方向x截斷的局部剖面圖。

參照圖18至圖22,所述間隔保持部561、566包括多個垂直條564、568,多個所述垂直條564、568從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配置有所述間隔保持部561、566的一側(cè)分別向所述縫隙s插入。多個垂直條564、568沿插入的方向形成為條(bar)狀。多個垂直條564、568將多個薄膜540a相互隔開用于保持所述縫隙s。

多個所述垂直條564、568能夠插入所述縫隙s使其越過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中央。由此,不僅在薄膜540a的邊緣而且在薄膜540a的中央部分也能恒定地保持鄰接的薄膜540a和所述縫隙s。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包括多個下部垂直條564,多個所述下部垂直條564從所述寬度方向z的一側(cè)分別向所述縫隙s插入。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包括多個上部垂直條568,多個所述上部垂直條568從所述寬度方向z的另一側(cè)分別向所述縫隙s插入。即,多個所述垂直條564、568可以包括多個下部垂直條564和多個上部垂直條568。

所述垂直條564、568可以形成向所述薄膜540a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565、569來降低所述薄膜540a的間隔。由此,能夠在多個所述垂直條564、568之間配置薄膜540a的縫隙變窄,因此能夠起到配置薄膜540a后顯著降低薄膜540a的間隔的效果。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和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中至少一個為多個。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及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可沿所述薄膜的長度方向y交替且隔開間隔地配置。此時,從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排列組的薄膜長度方向y觀察時,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一部分和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一部分在中央部相互重疊。由此,起到在薄膜540a的中央部分也能更穩(wěn)定地恒定地保持鄰接的薄膜540a和所述縫隙s的作用。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包括下部條562、多個下部垂直條564及緊固部563,所述下部條562配置在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多個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一側(cè),向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排列方向x延長,多個所述下部垂直條564從所述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一側(cè)分別向所述縫隙s插入,所述緊固部563將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固定于集塵殼體502。本實施例中所述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一側(cè)為上側(cè)方向,在多個薄膜540a的上側(cè)配置有下部條562。

下部條562支撐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始端。

下部條562能夠配置成分隔所述集塵殼體流出口507。下部條562的薄膜寬度方向z一側(cè)朝向從所述縫隙s流出的空氣流動的方向,下部條562的薄膜寬度方向z的另一側(cè)能夠與多個所述薄膜540a接觸。

下部條562可由棒形部件構(gòu)成。下部條562是沿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的部件。

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的所述一側(cè)可形成插入一部分下部條562能夠被卡住的槽。此時,下部條562起到直接固定薄膜540a的作用。

本實施例中下部條562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端分別形成緊固部563。

緊固部563和集塵殼體502中的至少一方具備緊固用結(jié)構(gòu),另一個具備與所述緊固用結(jié)構(gòu)對應的結(jié)構(gòu)。本實施例中在形成集塵殼體502的流出口507的方向的內(nèi)側(cè)面上形成下部用鉤503a。

所述緊固部563具備在緊固板563b形成的插入所述下部用鉤503a而卡住的緊固槽563a。緊固板563b配置在水平平面上與集塵殼體502的內(nèi)側(cè)面貼合。緊固板563b能夠與下部條562配置在相同平面上。

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始端分別與下部條562結(jié)合而成。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終端形成為自由端。

多個下部垂直條564能夠形成為互相相同的長度。下部垂直條564的水平剖面可分別為薄膜長度方向y的長度大于薄膜排列方向x長度的矩形形狀。

多個所述下部垂直條564插入所述縫隙s使其越過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中央。即,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長度大于多個薄膜540a的寬度長度的一半。此外,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長度設為小于或等于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

各個下部垂直條564與各個薄膜540a交替配置。在一個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形成的鄰接的兩個下部垂直條564之間配置一個薄膜540a。只是,多個薄膜540a中薄膜排列方向x的兩端的薄膜540a配置成只在一側(cè)面方向設置下部垂直條564,另一側(cè)面方向未設置下部垂直條564。

多個下部垂直條564可形成有朝所述薄膜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565來降低所述薄膜的間隔。

本實施例中凸起565可以為半球形凸出的形狀,但不限于此。

凸起565可以只從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中的一側(cè)面凸出形成,也可以從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都凸出形成。在后一種情況時,薄膜540a配置在從與凸起565鄰接的下部垂直條564向另一方向凸出的凸起565之間,所述凸起565從任一個下部垂直條564向一方向凸出。

可具備設置在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的長度中央部的方式形成的凸起565。凸起565可在多個下部垂直條564上沿多個薄膜的寬度方向z隔開配置。

圖20示出多個凸起565中的一部分。本實施例中包括凸起565a、565b、565c和凸起565d、565e、565f,所述凸起565a、565b、565c從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中的一側(cè)面凸出,所述凸起565d、565e、565f從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中的另一側(cè)面凸出。在多個下部垂直條564的始端部形成的凸起565c、565d和,在中央部形成的凸起565b、565e和,在終端部形成的凸起565a、565f沿薄膜的寬度方向z互相隔開配置。

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可包括上部主體567,所述上部主體567將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排列方向x兩端和所述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另一側(cè)?字形包圍。此外,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可包括上部主體567,所述上部主體567將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排列方向x兩端和遠離所述集塵殼體的內(nèi)側(cè)面的一側(cè)?字形包圍。本實施例中所述另一側(cè)或者所述遠離一側(cè)為下側(cè)方向,在多個薄膜540a的下側(cè)配置有上部主體567。

上部主體567和集塵殼體502之間的空間配置所述排列組,所述排列組的輪廓的上部主體567起到約束所述排列組從而保持所述排列組地整體形狀的效果。

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包括多個上部垂直條568,多個所述上部垂直條568從所述上部主體567分別向所述縫隙s插入。

上部主體567支撐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始端。

上部主體567包括上部條5671,所述上部條5671與所述排列組接觸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延長。上部條5671支撐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始端。

上部條5671配置在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排列組與多個所述相對電極板523之間。上部條5671的薄膜寬度方向z一側(cè)能夠與多個所述薄膜540a接觸,上部條5671的薄膜寬度方向z的另一側(cè)能夠與多個所述相對電極板523接觸。多個所述薄膜540a排列組與多個所述相對電極板523隔開與上部條5671的薄膜寬度方向z的厚度對應的距離配置。上部條5671配置在多個薄膜540a與相對電極板523之間,能夠使多個薄膜540a與相對電極板523隔開規(guī)定距離并保持。

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的所述另一側(cè)可形成上部條5671的一部分被插入而卡住的槽。此時,上部條5671起到直接固定薄膜540a的作用。

上部條5671可由棒形部件構(gòu)成。上部條5671是沿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的部件。

所述上部條5671可包括至少一個厚度比其他部分厚的截面擴張部5671a。在均分上部條5671的位置分別設置一個截面擴張部5671a。截面擴張部5671a加強上部條5671的抗彎強度。

截面擴張部5671a可設為薄膜寬度方向z厚度與上部條5671的其他部分薄膜寬度方向z厚度實質(zhì)上相同,薄膜長度方向y厚度大于上部條5671的其他部分薄膜長度方向y厚度。在薄膜寬度方向z多個相對電極板523與上部條5671接觸,對于上部條5671的薄膜寬度方向z的抗彎力多個相對電極板523能夠降低上部條5671的變形。此外,對于上部條5671的薄膜長度方向y的抗彎力可通過增加截面擴張部5671a的薄膜長度方向y長度來降低上部條5671的變形。

截面擴張部5671a可以為連接上部條5671的分離部件的接入部,但不限于此。為便于組裝工序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分離成多個,能夠通過互相組裝上部條5671的分斷部分來完成組裝,此時能夠通過將分斷的多個上部條5671部件中任一部件的凸出部插入另一個部件的槽來組裝。此時,在上部間隔保持部566整體被組裝的狀態(tài)下,可使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槽的結(jié)合部分的剖面相對大于上部條5671的其他部分剖面,從而構(gòu)成截面擴張部5671a。

上部主體567包括兩端支撐部5672,所述兩端支撐部5672配置在所述薄膜排列方向x兩端與所述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兩端支撐部5672起到約束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的兩端,并使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固定于集塵殼體502的作用。

兩端支撐部5672與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支撐上部5671。

在上部條5671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端分別配置1個兩端支撐部5672。兩端支撐部5672與上部條5671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端結(jié)合并向薄膜寬度方向z延長,能夠與薄膜540a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兩端接觸。

兩端支撐部5672可包括與上部條5671的一端結(jié)合的第一支撐部(未圖示)和與上部條的另一端結(jié)合的第二支撐部(未圖示)。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可分別為向薄膜寬度方向z延伸的棒部件。

將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沿水平方向截斷的剖面可為薄膜長度方向y大于薄膜排列方向x長度的形狀,實質(zhì)上可為矩形形狀。將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沿水平方向截斷的剖面的薄膜長度方向y長度優(yōu)選大于上部條5671的薄膜長度方向y厚度,大于上部垂直條568的薄膜長度方向y厚度。

所述兩端支撐部5672的所述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一側(cè)末端與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所述兩端支撐部5672的所述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一側(cè)末端設置緊固部5673。

在緊固部5673和集塵殼體502中的至少一方設置緊固用結(jié)構(gòu),在另一個設置與所述緊固用結(jié)構(gòu)對應的結(jié)構(gòu)。本實施例中在形成集塵殼體502的流出口507的方向的內(nèi)側(cè)面上形成上部用鉤503b。

所述緊固部5673設置在緊固板5673b形成的插入所述下部用鉤503b而卡住的緊固槽5673a。緊固板5673b配置在水平平面上與集塵殼體502的內(nèi)側(cè)面貼合。

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始端分別與上部條5671結(jié)合而成。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終端形成為自由端。

多個上部垂直條568能夠形成為互相相同的長度。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水平剖面可以分別是薄膜長度方向y的長度大于薄膜排列方向x長度的矩形形狀。

多個上部垂直條568插入所述縫隙s使其越過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中央。即,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長度大于多個薄膜540a的寬度長度的一半。此外,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長度設為小于或等于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

各個多個上部垂直條568與各個薄膜540a交替配置。在一個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形成的鄰接的兩個上部垂直條568之間配置一個薄膜540a。只是,多個上部垂直條568中配置在薄膜排列方向x的兩端的上部垂直條568與鄰接的兩端支撐部5672之間形成縫隙,能夠在所述縫隙配置一個薄膜540a。

多個上部垂直條568可形成有朝所述薄膜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569來降低所述薄膜的間隔。

本實施例中凸起569可以是半球形凸出的形狀,但不限于此。

凸起569可以只凸出形成在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中的一個,也可以在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都形成。在后一種情況時,薄膜540a配置在從任一個上部垂直條568向一方向凸出的凸起569與從鄰接的上部垂直條568向另一方向凸出的凸起569之間。

可以具有設置在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長度中央部的方式形成的凸起569。凸起569可以在多個上部垂直條568上沿多個薄膜的寬度方向z隔開配置。

圖22示出多個凸起569中的一部分。本實施例中具備從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面中一個凸出的凸起569a、569b、569c和從另一個凸出的凸起569d、569e、569f。在多個上部垂直條568的始端部形成的凸起569a、569f和,在中央部形成的凸起569b、569e和,在終端部形成的凸起569c、565d沿薄膜的寬度方向z互相隔開配置。

下部用鉤503a和上部用鉤503b在所述流出口507的薄膜排列方向x兩側(cè)端部沿薄膜長度方向y多個互相交替隔開設置。

圖23是放大圖12的多個薄膜540a擱置在擱置肋572的結(jié)構(gòu)的局部立體圖。圖24是以薄膜長度方向y截斷圖12的集塵部540的剖面圖。

所述固定部540b包括擱置肋572,所述擱置肋572與集塵殼體502結(jié)合,并插入所述卡槽556。

擱置肋572沿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形成。即,擱置肋572沿與薄膜540a垂直的方向延長。

擱置肋572可包括兩個肋,所述兩個肋在薄膜長度方向y兩端分別沿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形成。擱置肋572包括第一擱置肋572a和第二擱置肋572b,所述第一擱置肋572a配置在薄膜長度方向y兩端部中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擱置肋572b配置在薄膜長度方向y兩端部中的另一端部。

固定部540b包括形成裝所述規(guī)定漿體的容納空間576的導電體容納部571。向容納空間576內(nèi)部插入多個所述掛鉤555的末端,多個所述掛鉤555的末端沿所述排列組的薄膜長度方向y兩端朝薄膜排列方向x排列配置。

導電體容納部571沿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形成。導電體容納部571可包括兩個容納空間576,所述兩個容納空間在薄膜長度方向y兩端分別沿薄膜排列方向x延長形成。導電體容納部571包括第一導電體容納部571a和第二導電體容納部571b,所述第一導電體容納部571a形成裝所述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的容納空間576,所述第二導電體容納部571b形成裝所述第二電極連接部578a的容納空間576。

所述掛鉤555向薄膜寬度方向z彎曲形成,插入所述容納空間576被成型部578固定。所述擱置肋572插入卡槽556支撐多個薄膜540a,可構(gòu)成整體上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通過成型部578或者擱置肋/卡槽556,所述間隔保持部560無需支撐多個薄膜540a的自重而僅起到間隔保持作用,能夠使間隔保持部60的結(jié)構(gòu)輕量化或者最小化。

所述導電體容納部571可形成開口部使所述規(guī)定的漿體能夠注入所述容納空間576,可形成開口部使所述露出部557、558能夠插入所述容納空間,所述兩種開口部可分別單獨形成,也可用一個開口部同時起到兩種作用。本實施例為后一種情況。

在導電體容納部571形成的所述開口部能夠在導電體容納部571的薄膜寬度方向z中的一側(cè)形成,在本實施例中朝帶電部510的方向形成。導電體容納部571中的一側(cè)開口并凹陷形成所述容納空間576。

導電體容納部571包括底面573、兩個橫側(cè)面(未圖示)及兩個縱側(cè)面572、574,所述底面573構(gòu)成容納空間576的下側(cè)面,兩個所述橫側(cè)面(未圖示)構(gòu)成容納空間576的薄膜排列方向x的兩側(cè)面,兩個所述縱側(cè)面572、574構(gòu)成容納空間576的薄膜長度方向y的兩側(cè)面。

所述擱置肋572能夠構(gòu)成劃分所述容納空間576的一面。即,所述擱置肋572能夠構(gòu)成導電體容納部571的一面。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縱側(cè)面中隔著卡槽556的縱側(cè)面572為所述擱置肋572。所述第一擱置肋572a構(gòu)成第一導電體容納部571a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擱置肋572b構(gòu)成第二導電體容納部571b的一部分。

所述兩個縱側(cè)面中與擱置肋572相反一側(cè)的面574設置成向薄膜寬度方向z傾斜,容納空間576的大小設置成朝薄膜寬度方向z的所述另一側(cè)逐漸變大。

所述成型部578以規(guī)定的漿體形式裝在所述兩個容納空間576,通過固化使多個所述掛鉤555固定。以比薄膜540a整體面積或者寬度小的面積或者寬度凸出的掛鉤555為易于浸在成型部578的結(jié)構(gòu),成型部578能夠起到有效固定薄膜540a的作用。

雖然以下本實施例中,將成型部578限定于所述電極連接部578進行說明,但是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成型部顯然也可由沒有導電性的材質(zhì)構(gòu)成。

所述電極連接部578優(yōu)選設置成將在多個所述第一薄膜541和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中的任一多個薄膜分別形成的所述露出部(557或558中任一個)相互連接。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設置成將在多個所述第一薄膜分別形成的所述露出部557相互連接,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設置成將在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分別形成的所述露出部558互連接。即,所述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將多個所述高電位連接部557都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將多個所述低電位連接部558都電連接。

所述電極連接部578固定所述掛鉤555。

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固定形成在多個所述第一薄膜541和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的長度方向y的一端的所述掛鉤555并一體成形。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固定形成在多個所述第一薄膜541和多個所述第二薄膜542的長度方向y的另一端的所述掛鉤555并一體成形。

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固定設置多個第一薄膜541的高電位連接部557的掛鉤555a和不設置多個第二薄膜542的低點位連接部558的所述掛鉤555。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固定不設置多個第一薄膜541的高電位連接部557的所述掛鉤555b和設置多個第二薄膜542的低點位連接部558的掛鉤555。由此,第一電極連接部578a能夠僅在第一薄膜的導電層551a施加相對的高電壓,第二電極連接部578b能夠僅在第二薄膜的導電層551b施加相對的低電壓。

電極連接部578通過固化所述導電體漿體來形成。由此,將掛鉤555穩(wěn)定固定,電極連接部578與高電位連接部557和低點位連接部558緊貼接合,從而使接觸電阻最小化,阻斷高電位連接部557和低點位連接部558與空氣接觸,能夠防止接觸位置產(chǎn)生火花。

所述導電性漿體能夠由導電體粉末和有機溶劑(organicsolvent)與高分子(macromolecule)樹脂混合而成。所述導電性漿體在固化前為具有流動性的半固體狀態(tài),固化后為固體狀態(tài)。

所述導電體粉末是指具有導電性的固體細碎成小顆粒。具有導電性的固體優(yōu)選為碳、銅、銀等金屬成分。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電體粉末為碳黑粉末。

所述有機溶劑在常溫下為液體狀態(tài)?;烊胨鰧щ婓w漿體的所述有機溶劑根據(jù)干燥條件蒸發(fā),使所述導電體漿體固化成固體。

所述高分子樹脂為粉末形狀。所述導電性粉末和所述高分子樹脂成為在所述導電體漿體固化之后還剩下的成分。所述導電體粉末和所述高分子樹脂是混在一起的,而不是化學性結(jié)合的。在所述導電性漿體固化后所述導電體粉末的顆粒成為互相連接的狀態(tài),固化的所述導電體漿體具有導電性。

所述導電體漿體的成分組成比可構(gòu)成為30%左右的所述導電體粉末,約50%的所述有機溶劑,約20%的所述高分子樹脂,但不限于此。

電極連接部578嚴密圍繞配置。一實施例中可以在電極連接部578中露出在外部空氣的面涂敷防水材料579。防水材料579可含有環(huán)氧樹脂或者聚氨酯樹脂等材質(zhì),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涂敷后能夠固化即可。

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水材料由主要材料和固化劑混合而成,所述主要材料含有雙酚a型環(huán)氧(bisphenolaepoxy)樹脂和阻燃性填充劑和其他添加劑成分,所述固化劑為改性脂肪族胺固化劑。

所述防水材料579涂敷在所述電極連接部578中從導電體容納部571的所述開口部露出的面。所述防水材料579配置成在容納空間576裝有所述導電體漿體的狀態(tài)下導電體漿體覆蓋露出外部空氣的面。電極連接部578配置成被導電體容納部571和防水材料579包圍。

一實施例中可以在電極連接部578中露出外部空氣的面配置蓋部件(未圖示)。所述蓋部件能夠配置成覆蓋容納空間576的上面。電極連接部578配置成被導電體容納部571和所述蓋部件包圍。

參照圖13,對利用所述導電體漿體的制造所述靜電集塵裝置的方法進行說明如下。所述規(guī)定漿體可分為具有導電性的所述導電體漿體和不具有導電性的規(guī)定的漿體,后一種情況時在以下說明中可以理解為以“所述規(guī)定的漿體”替代了“所述導電體漿體”。

制造所述靜電集塵裝置的方法包括:a步驟,將所述薄膜540a配置在規(guī)定位置;b步驟,注入所述導電體漿體而使所述露出部557、558浸沒;c步驟,將注入的所述導電體漿體根據(jù)規(guī)定干燥條件進行固化;d步驟,在固化的所述導電體漿體中露出外部空氣的面涂敷防水材料;以及e階段,將涂敷的防水材料根據(jù)規(guī)定干燥條件進行固化。

在所述a步驟優(yōu)選首先進行殼體擱置步驟,將形成有集塵殼體502的流出口507的面配置成接觸底面,使集塵殼體502的內(nèi)部空間朝向上側(cè)。

之后,進行下部間隔保持部配置步驟,在集塵殼體502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配置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561使下部垂直條564向上側(cè)凸出。下部間隔保持部561的緊固部563與對應位置的下部用鉤503a結(jié)合,下部間隔保持部561固定于集塵殼體502。

之后,進行薄膜插入步驟,所述擱置肋572插入多個薄膜540a的所述卡槽556,多個薄膜540a分別插入下部間隔保持部561的多個下部垂直條564之間,從而使多個所述薄膜540a配置在所述規(guī)定位置。在所述規(guī)定位置配置多個所述薄膜540a時,多個所述掛鉤555的末端都被插入所述容納空間576內(nèi)部。

優(yōu)選之后進行上部間隔保持部配置步驟,將上部間隔保持部566配置在集塵殼體502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使多個薄膜540a分別插入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上部垂直條568之間。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緊固部5673與對應位置的上部用鉤503b結(jié)合,上部間隔保持部566固定于集塵殼體502。

在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配置步驟中,上部間隔保持部566被上部條5671的所述接入部(截面擴張部)分離成多個時,首先臨時配置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各個分節(jié)部分,使多個薄膜540a分別插入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各個分節(jié)部分的上部垂直條568之間,將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所述各個分節(jié)部分互相組裝,將整個上部間隔保持部566配置在所述規(guī)定的位置。在整個上部間隔保持部566的上部垂直條568之間分別插入多個薄膜540a的工序需要細心留意,但是通過所述步驟能夠使所述工序變得更容易更方便。

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配置步驟也可以在所述b步驟或者c步驟期間或者之后進行,但是優(yōu)選在b步驟之前進行,在注入所述導電體漿體之前能夠?qū)⒍鄠€薄膜540a更準確地配置。

之后,進行所述b步驟。在所述b步驟中,向所述容納空間576內(nèi)部注入所述導電體漿體,使多個所述掛鉤555的末端全部浸在所述導電體漿體。即,注入所述導電體漿體而使所述露出部557、558全部浸在導電體漿體。

之后,進行所述c步驟。在所述c步驟中,將注入的所述導電體漿體根據(jù)規(guī)定干燥條件的漿體干燥溫度和漿體干燥時間進行固化。所述漿體干燥溫度和漿體干燥時間可根據(jù)所述導電體漿體的具體組成物及混合比等不同,但是為防止多個薄膜540a變形,優(yōu)選所述漿體干燥溫度為攝氏75度以下,所述漿體干燥時間為180分鐘以下。

之后,進行所述d步驟。對固化的所述導電體漿體中露出外部空氣的面的容納空間576的開口面涂敷防水材料。

之后,進行所述e步驟。在所述e步驟中,將涂敷的所述防水材料根據(jù)規(guī)定干燥條件的防水材料干燥溫度和防水材料干燥時間進行固化。所述防水材料干燥溫度和防水材料干燥時間可根據(jù)所述防水材料的具體組成物及混合比等不同,但是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水材料的干燥溫度為攝氏60度以下,所述防水材料的干燥時間為180分鐘以下。

以下,參照圖25至圖34對另一實施例的靜電集塵裝置2500進行說明如下。對與所述一實施例的靜電集塵裝置500相同的事項,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說明。

另一實施例的靜電集塵裝置2500包括帶電部510、集塵部540及集塵殼體2502,所述帶電部510使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帶電;所述集塵部540集塵在所述帶電部帶電的灰塵顆粒;所述集塵殼體2502在內(nèi)部容納所述集塵部540。

所述集塵部540包括薄膜540a和固定部540b,所述薄膜540a以絕緣層552a、552b涂敷導電層551a、551b,所述固定部540b將多個薄膜540a固定于所述集塵殼體2502內(nèi)部。另一實施例的薄膜540a的掛鉤2555a、2555b能夠形成為朝薄膜540a的長度方向y凸出比薄膜540a的寬度小的寬度。

多個所述薄膜540a是長度方向y大于寬度方向z的長帶形狀,彼此面對面地并形成縫隙s,配置成一例組成排列組。

所述固定部540b包括另一實施例的間隔保持部2560,所述間隔保持部2560在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寬度方向z的兩側(cè)配置有一對并保持所述縫隙。

所述間隔保持部2560包括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和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配置在所述薄膜540的所述寬度方向z的一側(cè),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配置在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寬度方向z的另一側(cè)。

所述間隔保持部2560包括多個垂直條2568,多個所述垂直條568分別從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一側(cè)向所述縫隙s插入。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包括多個第一垂直條2568-1,多個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1分別從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一側(cè)向所述縫隙s插入。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包括多個第一垂直條2568-2,多個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2分別從多個所述薄膜540a的所述另一側(cè)向所述縫隙s插入。

垂直條2568能夠插入到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的中央部。多個第一垂直條2568-1能夠插入到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的中央部,多個第一垂直條2568-2能夠插入到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的中央部。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及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能夠以所述薄膜540的所述寬度方向中央部為基準能夠相互對稱地配置。參照圖28,另一實施例的第一薄膜2541和第二薄膜2542在相同剖面上寬度方向z的兩端能夠分別與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和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接觸。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及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可形成為互相相同的形狀。以下,假設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及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具有相同形狀進行說明,參照圖31至34示出的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及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但不限于此。

所述垂直條2568可形成向所述薄膜540a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該凸起減小所述薄膜540a的間隔。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1和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2可形成向所述薄膜540a的面方向凸出的凸起,該凸起減小所述薄膜540a的間隔。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1形成第一凸起2569-1,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2形成第二凸起2569-2。

從一個垂直條2568,向一側(cè)方向凸出的凸起2569a、2569b能夠互相隔開形成多個,向另一側(cè)方向凸出的凸起2569c、2569d能夠互相隔開形成多個。從一個垂直條2568,向互為相反的方向凸出的兩個凸起2569a、2569d和凸起2569b、2569c可互相錯開配置。

所述間隔保持部2560可沿所述薄膜540a的長度方向y隔開配置有多個。

所述間隔保持部2560包括間隔保持主體2567,所述間隔保持主體2567包圍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的兩端和所述一側(cè),支撐所述垂直條2568的始端。

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包括第一間隔保持主體2567,所述第一間隔保持主體2567包圍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的兩端和所述一側(cè),支撐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1的始端。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包括第二間隔保持主體2567,所述第二間隔保持主體2567包圍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的兩端和所述另一側(cè),支撐所述第一垂直條2568-2的始端。

間隔保持主體2567可包括兩端支撐部2567b、水平條2567a及緊固部2567c,所述兩端支撐部2567b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x的兩端并與所述集塵殼體結(jié)合;所述水平條2567a與所述排列組接觸并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延長;所述緊固部2567c將所述間隔保持部2560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2502。

參照圖28,第一間隔保持主體2567可包括第一兩端支撐部2567b-1、第一水平條2567a-1及第一緊固部2567c-1,所述第一兩端支撐部2567b-1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x的兩端并與所述集塵殼體結(jié)合;所述第一水平條2567a-1與所述排列組接觸并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延長;所述第一緊固部2567c-1將所述下部間隔保持部2561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2502。

參照圖28,第二間隔保持主體2567可包括第二兩端支撐部2567b-2、第二水平條2567a-2及第二緊固部2567c-2,所述第二兩端支撐部2567b-2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x的兩端并與所述集塵殼體結(jié)合;所述第二水平條2567a-2與所述排列組接觸并向所述排列組的排列方向x延長;所述第二緊固部2567c-2將所述上部間隔保持部2566固定在所述集塵殼體2502。

所述集塵殼體2502包括鉤2503,所述鉤2503使所述第一緊固部2567c-1和所述第二緊固部2567c-2以接觸的狀態(tài)與所述鉤卡住。第一緊固部2567c-1和第二緊固部2567c-2以一起接觸的狀態(tài)緊固于一個鉤2503。

所述緊固部2567c包括形成與其他緊固部2567c接觸的板的緊固板2567c1,所述緊固板2567c1形成所述鉤2503被插入卡住的鉤槽2567c2。

所述第一緊固部2567c-1包括形成與第二緊固部2567c-2接觸的板的第一緊固板2567c1-1,所述第一緊固板2567c1-1形成所述鉤2503被插入卡住的鉤槽2567c2-1。

所述第二緊固部2567c-2包括形成與第一緊固部2567c-1接觸的板的第二緊固板2567c1-2,所述第二緊固板2567c1-2形成所述鉤2503被插入卡住的鉤槽2567c2-2。

所述集塵殼體2502包括鉤固定桿2504,所述鉤固定桿2504支撐并固定所述鉤2503。鉤固定桿2504的一側(cè)端固定于集塵殼體2502,鉤固定桿的另一側(cè)端凸出至所述薄膜540a的寬度方向z的中央部并與所述鉤2503連接。

所述集塵殼體2502包括固定板2503,所述固定板2503在所述鉤2503與所述鉤固定桿2504之間形成支撐所述緊固部2567c并與之接觸的高低差。參照圖28,本實施例的固定板2503形成與第一緊固部2567c-1接觸的高低差。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說明,本發(fā)明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特定實施例,本發(fā)明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能夠在不脫離權(quán)利要求書中請求的本發(fā)明的思想的情況下,顯然能夠?qū)嵤┒鄻拥淖兏@些變更不應理解為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思想或展望。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