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打磨機中的驅(qū)動葉輪組件。
背景技術:
:
篩環(huán)式打磨機是將刨花打磨成細刨花,作為刨花板的表面用料。它由機座、磨篩環(huán)、葉輪、振動給料器、磁選、重物分離器等部分組成,將大刨花打磨成符合一定工藝要求的細小刨花?,F(xiàn)有的打磨機中的主軸與帶輪之間通過鍵連接,帶輪在主軸上的軸向限位是通過銷軸來實現(xiàn),該種方向定位效果差,長時間使用后,帶輪容易發(fā)生偏移打滑現(xiàn)象,影響使用效果,且打磨機中的葉輪在固定刀片時,刀片安裝板在葉輪上沒有定位,因此刀片安裝后,存在較大的誤差,影響后期的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打磨機中的驅(qū)動葉輪組件。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打磨機中的驅(qū)動葉輪組件,包括主軸、帶輪、脹套和葉輪,所述帶輪通過脹套連接在主軸上,帶輪與脹套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主軸與脹套之間鍵連接,葉輪套設于主軸上,且葉輪與主軸之間鍵連接;
所述帶輪的軸心方向上設有固定孔和錐孔,所述固定孔和錐孔相貫通,在固定孔內(nèi)設有螺紋孔;
所述脹套的外圓周壁為錐面結構,在脹套的軸向方向設有收緊槽,脹套的外壁上設有臺階部,該臺階部上設有沉頭孔;
所述葉輪包括輪轂、葉輪后板、分料板和錐體,所述葉輪后板同軸心固定于輪轂上,錐體與輪轂同軸設置,且錐體的一端葉輪后板固定連接,一端與輪轂固定連接,兩分料板對稱固定連接在錐體上,且分料板與葉輪后板相平行;
所述葉輪后板圓周壁上均布有若干安裝槽,在安裝槽的底部設有定位槽。
進一步地,所述脹套的軸心方向上設有軸孔,在軸孔的內(nèi)壁上設有鍵槽。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槽的底面為平面狀,定位槽的底面為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寬度是安裝槽寬度的一半。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緊固效果好,連接可靠,帶輪不會發(fā)生打滑現(xiàn)象;
2)本發(fā)明中的定位槽能夠有效地對刀片安裝板進行定位,便于安裝,減少誤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帶輪的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脹套主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脹套左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葉輪的主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葉輪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6,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打磨機中的驅(qū)動葉輪組件,包括主軸11、帶輪12、脹套13和葉輪4,帶輪12通過脹套13連接在主軸11上,帶輪12與脹套13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主軸11與脹套13之間鍵連接。葉輪4套設于主軸11上,且葉輪4與主軸11之間鍵連接。
在帶輪12的軸心方向上設有固定孔121和錐孔122,固定孔121和錐孔122相貫通,在固定孔121內(nèi)設有螺紋孔123。
脹套13的外圓周壁為錐面結構,脹套13的錐面錐度與錐孔122的錐度相適配。在脹套13的軸向方向設有收緊槽131,脹套13的外壁上設有臺階部132,該臺階部132上設有沉頭孔133。
在脹套13的軸心方向上設有軸孔130,在軸孔130的內(nèi)壁上設有鍵槽134。
在帶輪12的外圓周壁上設有若干皮帶槽。
將主軸11穿接于脹套13的軸孔130內(nèi),且主軸11與脹套13之間鍵連接。將脹套13置于帶輪12的錐孔122內(nèi),并使得脹套13的臺階部132抵觸于固定孔121的底面上,螺釘穿過沉頭孔133并螺紋連接在螺紋孔123內(nèi)。脹套13的錐面與錐孔122錐面相配合,使得脹套13收緊并緊固于主軸11上。
本發(fā)明中的葉輪4包括輪轂41、葉輪后板42、分料板43和錐體44,葉輪后板42同軸心焊接于輪轂41上,錐體44與輪轂41同軸設置,且錐體44的一端葉輪后板42相焊接,另一端與輪轂41相焊接,兩分料板43對稱固定連接在錐體44上,且分料板43與葉輪后板42相平行。
在葉輪后板42圓周壁上均布有若干安裝槽420,在安裝槽420的底部設有定位槽421。
安裝槽420的底面為平面狀,定位槽421的底面為圓弧狀。定位槽421的寬度是安裝槽420寬度的一半。
在使用時,刀片固定于刀片安裝板上,將刀片安裝板置于安裝槽420內(nèi),且刀片安裝板的底端定位槽421內(nèi),刀片置于安裝槽420內(nèi),且刀片的刃口伸于安裝槽420外。刀片安裝板與定位槽421焊接裝配。定位槽421能夠有效地對刀片安裝板進行定位,便于安裝,減少誤差。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