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酸霧回收利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產(chǎn)聚合氯化鋁用反應釜的酸霧回收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聚合氯化鋁是一種凈水材料,無機高分子混凝劑,又被簡稱為聚鋁,英文縮寫為pac,由于氫氧根離子的架橋作用和多價陰離子的聚合作用而生產(chǎn)的分子量較大、電荷較高的無機高分子水處理藥劑。在形態(tài)上又可以分為固體和液體兩種。固體按顏色不同又分為棕褐色、米黃色、金黃色和白色,液體可以呈現(xiàn)為無色透明、微黃色、淺黃色至黃褐色。不同顏色的聚合氯化鋁在應用及生產(chǎn)技術上也有較大的區(qū)別。
聚合氯化鋁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不管使用何種物料,都要在在物料中加入鹽酸,因此反應過程中會產(chǎn)生酸霧,酸霧如果直接排放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目前大部分酸霧吸收塔內液體噴頭都是設置在吸收塔的頂部,且噴頭只有一個,酸霧從吸收塔底部進入吸收塔后由于噴頭覆蓋面所限,酸霧的吸收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科學合理酸霧吸收效果好的一種生產(chǎn)聚合氯化鋁用反應釜的酸霧回收利用裝置。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產(chǎn)聚合氯化鋁用反應釜的酸霧回收利用裝置,包括酸霧吸收塔、引風機和噴淋系統(tǒng),所述引風機一端連接到聚合氯化鋁反應釜的出氣口,另一端連接酸霧吸收塔的進氣口;所述進氣口位于酸霧吸收塔側壁底部;所述酸霧吸收塔內還設有內筒,所述噴淋系統(tǒng)包括進水管、布水管和出水噴頭,所述布水管置于內筒與側壁之間,內筒上均勻分布出水噴頭,所述出水噴頭與布水管連接,所述布水管與進水管連接;所述酸霧吸收塔底部還設有儲液池,儲液池底部設有出料口。
作為優(yōu)選,所述酸霧吸收塔頂部還設有煙囪,酸霧吸收塔與煙囪之間設有填料。
作為優(yōu)選,所述酸霧吸收塔與儲液池之間也設有填料。
作為優(yōu)選,所述酸霧吸收塔側壁、內筒和儲液池均涂覆防酸防腐涂層。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本酸霧回收裝置將噴頭設置在酸霧吸收塔的內側壁,進氣口位于酸霧吸收塔側壁底部,進氣口將氣體送入酸霧吸收塔后,在整個酸霧吸收塔的高度內,均受到噴淋系統(tǒng)噴頭的噴淋,能夠很好的吸收酸霧氣體,同時吸收酸霧氣體產(chǎn)生的酸性溶液經(jīng)過填料層存儲在儲液池內,可以再利用,而酸霧吸收塔頂部也設有填料,將排出氣體再次進行吸收,確保酸性氣體完全被吸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酸霧吸收塔、1.1是進氣口、1.2是內筒、2是引風機、3是噴淋系統(tǒng)、3.1進水管、3.2是布水管、3.3是出水噴頭、4是儲液池、4.1是出料口、5是煙囪、6是填料。
具體實施例
一種生產(chǎn)聚合氯化鋁用反應釜的酸霧回收利用裝置,包括酸霧吸收塔1、引風機2和噴淋系統(tǒng)3,所述引風機2一端連接到聚合氯化鋁反應釜的出氣口(圖中未標出),另一端連接酸霧吸收塔1的進氣口1.1;所述進氣口1.1位于酸霧吸收塔1側壁底部;所述酸霧吸收塔1內還設有內筒1.2,所述噴淋系統(tǒng)3包括進水管3.1、布水管3.2和出水噴頭3.3,所述布水管3.2置于內筒1.2與側壁之間,內筒1.2上均勻分布出水噴頭3.3,所述出水噴頭3.3與布水管3.2連接,所述布水管3.2與進水管3.1連接;所述酸霧吸收塔1底部還設有儲液池4,儲液池4底部設有出料口4.1,所述酸霧吸收塔1頂部還設有煙囪5,酸霧吸收塔1與煙囪5之間設有填料6,所述酸霧吸收塔1與儲液池4之間也設有填料6,所述酸霧吸收塔1側壁、內筒1.2和儲液池4均涂覆防酸防腐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