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干燥器,特別涉及空氣干燥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業(yè)上對壓縮空氣的干燥處理通常采用吸附法,即由干燥劑吸收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和部分油分,使得濕空氣變成干空氣。由于水分和這些干燥劑之間并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因此其干燥劑的量并沒有減少,所以平常無需額外添加干燥劑,但使用時間一長,隨著吸附的水分日漸增多,長此以往便會失去干燥的功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空氣干燥器,可對壓縮空氣進行很好的干燥處理,長時間使用后只要電加熱一段時間又可正常地吸附壓縮空氣中的水分。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空氣干燥器,包括容器,在,容器內中心處固定有中導風板,在中導風板兩側分別設有前導風板和后導風板,在前導風板和中導風板之間填充有干燥劑a,在中導風板和后導風板之間填充有干燥劑b,容器中心處沿圓周表面設有凹槽,凹槽內嵌有電熱圈,電熱圈外層由固定器固定,在固定器外套有絕熱體,絕熱體安裝于控制箱內,控制箱上設有電源開關,在控制箱一側引出有電源插頭,容器出氣端口處連接有單項閥。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中導風板在圓周方向呈圓心對稱開設有2個缺口,在中導風板上均勻分布有中導風孔,在前導風板上均勻分布有前導風孔,在后導風板上均勻分布有后導風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干燥劑a和干燥劑b的雙重吸附作用,使得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吸收干燥更徹底。
2、使用時間一長,當干燥劑a和干燥劑b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后,通過電加熱電熱圈發(fā)熱,以蒸發(fā)其吸附的水分,即可恢復干燥劑a和干燥劑b的吸附功能。
3、通過在其出氣端口處連接單項閥,防止了干燥后的壓縮空氣進行回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電熱圈在容器上固定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中導風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前、后導風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容器1、中導風板21、中導風孔211、前導風板22、前導風孔221、后導風板23、后導風孔231、干燥劑a、干燥劑b、凹槽3、電熱圈4、固定器5、絕熱體6、控制箱7、電源開關8、電源插頭9、單項閥10、缺口1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空氣干燥器,包括容器1,在容器1內中心處固定有中導風板21,在中導風板21兩側分別設有前導風板22和后導風板23,在前導風板22和中導風板21之間填充有干燥劑a,在中導風板21和后導風板23之間填充有干燥劑b,容器1中心處沿圓周表面設有凹槽3,凹槽3內嵌有電熱圈4,電熱圈4外層由固定器5固定,在固定器5外套有絕熱體6,以防止熱量向外散發(fā),絕熱體6安裝于控制箱7內,控制箱7上設有電源開關8,在控制箱7一側引出有電源插頭9,容器1出氣端口處連接有單項閥10。
中導風板21在圓周方向呈圓心對稱開設有2個缺口11,在中導風板21上均勻分布有中導風孔211,在前導風板22上均勻分布有前導風孔221,在后導風板23上均勻分布有后導風孔231。
本發(fā)明使用時,壓縮空氣經過前導風板22中的前導風孔221后,先由干燥劑a對其進行吸附干燥,再經中導風板21的中導風孔211后,通過干燥劑b對壓縮空氣進行再一次吸附干燥處理,從而使得對壓縮空氣中水分吸收更徹底。
當使用時間一長,干燥劑a和干燥劑b在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后,插上電源插頭9,按下電源開關8,通過電加熱電熱圈4發(fā)熱,以蒸發(fā)吸附在干燥劑a和干燥劑b內的水分,即可恢復其原先的吸附干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