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文丘里沖擊式脫硫除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用于燃煤鍋爐煙氣高效凈化的脫硫除塵裝置。采用鋼筋混凝土或花崗巖復合結構。
目前,我國燃煤鍋爐、爐窯煙氣脫硫除塵裝置基本為濕式帶臥式文丘里管的主、副筒花崗巖砌筑結構或鋼制焊接結構。傳統花崗巖結構體積龐大,更主要的是氣液傳質與氣液分離結構不盡合理,不能滿足更高排放標準的要求;鋼制結構由于運行過程中的弱酸腐蝕和沖刷磨損又常常導致設備腐蝕穿孔,嚴重影響運行可靠性,不能保證產品性能的使用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務是針對上述產品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文丘里沖擊式脫硫除塵裝置,采用鋼筋混凝土或花崗巖復合結構,將高效脫硫與除塵集于一體,對氣液分離、分流給予高度重視并提出相應技術措施。本裝置尤其適用于≥20t/h燃煤鍋爐高效脫硫除塵,既減小傳統花崗巖水膜除塵器的較大體積和占地面積,又能保證多年的使用壽命周期不會因腐蝕問題影響運行可靠性;并且可配置易于調整的脫硫自動控制系統,有效提高脫硫除塵效率,滿足更高排放標準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脫硫除塵裝置基本結構由兩部分組成由一帶有進口矩形文丘里管(4)的方型箱體(1)和旋風脫水筒(17)組成本體,其后配置豎直脫水煙道(14)。從燃燒設備中排出的含塵與二氧化硫煙氣由進風口(2)進入方型箱體,首先與矩形文丘里管(4)上部布液管(3)排出的吸收液強烈混合,煙氣增濕增重后向箱體底部液面沖擊。煙塵與脫硫生成物被捕集后在排灰槽(5)底部沉降;尚含微細粉塵與霧滴的煙氣在通過隔板水膜狹縫后擴容、轉折,隨即經切向進口(8)進入旋風脫水筒(17),在穩(wěn)流柱(9)制導作用下向筒壁濃縮、聚集,由于筒體中部設置的凸沿擋水槽(18)與出口擋水沿(15)阻擋聚集液流隨著煙氣旋轉上升,只能下泄至底部由水封排灰管(11)排出。初步凈化煙氣由聯接管(16)引入豎直脫水煙道(14)。
豎直脫水煙道中部裝設旋流板(12),下部一側裝配出風管(13),出風管的進口斷面為斜向,利于經旋流板高效除霧脫水后的氣、液分離。豎直脫水煙道傾斜底部同樣設置水封排灰管(11),分離灰水進入水封槽(10),滿足密封排水要求。前側排灰槽(5)底部裝有水力清灰機構(7)或刮板排灰機構,脫硫除塵沉降物定時排出沉淀。在排灰槽上部,安裝溢流管(6),保證液位準確。布液管的進水由耐腐蝕泵從箱體下部吸收液或另設沉淀、循環(huán)水池抽取,閉式循環(huán)。
本實用新型可配置pH值監(jiān)測和自動加堿裝置,能夠滿足不同脫硫效率及較高脫硫排放要求的場合。
如圖所示,(1)為方型箱體,(2)為進風口,(3)為布液管,(4)為矩形文丘里管,(5)為排灰槽,(6)為溢流管,(7)為水力排灰機構,(8)為切向進口,(9)為穩(wěn)流柱,(10)為水封槽,(11)為水封排灰管,(12)為除霧脫水旋流板,(13)為出風口,(14)為豎直脫水煙道,(15)為擋水沿,(16)為聯接煙道,(17)為旋風脫水筒,(18)為旋風脫水筒擋水槽。
本裝置較之其它花崗巖除塵器結構更緊湊,占地更小,制作成本更低;集高效脫硫除塵功能于一體,具有更好的氣液分離、分流技術措施,因此具有更好的運行可靠性。
權利要求1.一種文丘里沖擊式脫硫除塵裝置,鋼筋混凝土或花崗巖復合結構,包含矩形文丘里管(4)、排灰槽(5)、旋風脫水筒(17)組成的方型箱體(1)和一個豎直脫水煙道(14)其特征是(1)、箱體(1)前部設置排灰槽(5)、矩形文丘里管(4),其后設置旋風脫水筒(17);(2)、矩形文丘里管(4)進口周圍設置布液管(3);(3)、旋風脫水筒(17)進口(8)為切向,筒體中部設置3~5道凸沿擋水槽(18),上部出口有擋水沿(1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文丘里沖擊式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是前側排灰槽(5)底部裝有水力清灰機構(7)或刮板排灰機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文丘里沖擊式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是箱體(1)之后配有中部裝設旋流板(12)和斜向斷面出風管(13)的豎直脫水煙道(14),由聯接管(16)密封聯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文丘里沖擊式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旋風脫水筒(17)與豎直脫水煙道(14)底部均裝有水封排灰管(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應用于燃煤鍋爐、爐窯煙氣脫硫除塵的新型裝置,采用鋼筋混凝土或花崗巖復合結構。方型箱體內設有排灰槽、矩形文丘里管與旋風脫水簡;旋風脫水筒為切向進口,內部設置穩(wěn)流柱、兩重擋水結構;前側排灰槽底部裝設排灰機構。其后配置豎直脫水煙道,內部裝有除霧脫水旋流板。旋風脫水筒與豎直脫水煙道底部均裝設水封排灰管。本裝置高效脫硫除塵一體化完成,并可實現定時排灰及pH值自動控制。本裝置較之其它花崗巖除塵器結構更緊湊,占地更小,集高效脫硫除塵功能于一體,具有更好的運行可靠性。應用于較大噸位燃煤鍋爐煙氣凈化,具有突出的技術經濟優(yōu)勢。
文檔編號B01D47/00GK2656000SQ20032010339
公開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劉幼林 申請人:劉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