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儲存器和其中使用儲存器的冷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儲存器,其適于用在冷卻裝置中、并且利用它提高了呈液相的制冷劑與呈氣相的制冷劑的分離的效能,并且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其中使用儲存器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冷卻裝置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膨脹構件、蒸發(fā)器和在蒸發(fā)器與壓縮機之間的儲存器。借助于這些構件,實現(xiàn)了制冷循環(huán)的制冷步驟。在制冷循環(huán)中持續(xù)地流動的制冷劑在某些區(qū)域中以兩相狀態(tài)流動。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在彼此內分散。在制冷循環(huán)的大部分階段中,這兩相一起移動,并且希望增加進入蒸發(fā)器的呈液相的制冷劑的量和進入壓縮機的呈氣相的制冷劑的量。呈液相的制冷劑進入壓縮機不利地影響了冷卻裝置的效率。同樣,呈氣相的制冷劑進入蒸發(fā)器不利地影響了制冷效率。在冷卻裝置中使用了儲存器以便提高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的分離效能,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一起流動、并且在制冷循環(huán)中從彼此一個在另一個上方而流動,并且因此,以便提高制冷的效能和積蓄大量呈液相的制冷劑。在現(xiàn)有技術德國專利N0.DE19502996中,描述了一種儲存器,其位于蒸發(fā)器出口和壓縮機入口處、并且朝向入口通道側壁而彎曲。在現(xiàn)有技術美國專利文獻N0.US636742中,描述了一種具有T形入口通道的儲存器。在現(xiàn)有技術美國專利N0.US6223555中,描述了一種用于制冷循環(huán)中的儲存器。描述了一種管和一種在儲存器中安置于管端部前方的引導件,管提供離開蒸發(fā)器的制冷劑到儲存器內的供應,這是通過使制冷劑穿過儲存器入口通道到達儲存器而實現(xiàn)的。在美國專利申請N0.US3563053中,描述了一種引導件,其位于入口管中并且在入口管壁上,穿過入口管,安置于側壁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一種儲存器和一種其中使用所述儲存器的冷卻裝置,利用儲存器,提高了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彼此分離的效能。為了達成在第一權利要求和其相應權利要求中所說明的本發(fā)明目的的儲存器和其中使用儲存器的冷卻裝置在附屬權利要求中被解釋。用于將呈液和氣相的制冷劑分離成液相和氣相的儲存器包括主體,至少一種入口和至少一種出口,制冷劑通過出口離開主體。本發(fā)明的儲存器包括一種管,具有至少一個開口,和在豎直軸線中在開口高度附近、或者在與開口相同高度處在主體側壁上所安置的至少一個突起,至少一個開口從入口朝向主體內側延伸,面向主體側壁并且提供制冷劑進入主體。開口與突起很靠近地定位成幾乎相對但不彼此接觸從而使得在它們之間留有空間,并且它們定位成相對于彼此在幾乎相同的高度,或者開口位于突起高度附近。通過借助于這個位置來限制制冷劑的流動,提供離開該開口的制冷劑對突起更快的沖擊。從主體的基底上的入口朝向主體內側遞送制冷劑的管在安置有開口的部分中彎曲以便朝向主體的側壁而延伸,或者以相對于豎直軸線的特定傾斜而安置于主體中。雖然離開開口的制冷劑沖擊著突起、并且呈液相的制冷劑在重力效果下行進到主體的基部,呈氣相的制冷劑行進到安置于主體的頂蓋上的出口。突起提供了液滴貼著主體側壁上上的表面積。因而,更大量的制冷劑被分離成液相和氣相。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突起被定位于豎直軸線上以便從開口的高度略上方面向所述開口。離開開口的制冷劑當其被導向至主體的基底時沖擊所述突起。因而,由于沖擊所述主體側壁而被分離成多相的制冷劑通過相對于開口從位于底部處的突起的表面滴落而積聚在主體的基底中。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中,突起被定位于豎直軸線上以便從開口的高度略下方面向所述開口。制冷劑的一部分被導向至主體的基部,并且,面向著主體基底的所述突起的表面通過充當一種屏障而防止了呈液相的制冷劑被導向至主體的頂蓋。由于朝向出口上升的制冷劑沖擊所述突起,則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彼此分離。因而,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在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中,在豎直軸線中幾乎在相同高度附近一個在另一個上方,一個接一個地安置的兩個突起被安置于主體的側壁上。開口位于豎直軸線上,幾乎與一個在另一個上方而安置的兩個突起之間的中點相對準。借助于兩個突起,呈液相的制冷劑的液滴所貼著的表面積更多地增加,并且實現(xiàn)了一種兩階段相分離操作。因而,在不同高程處定位的突起和開口形成了各自用于相分離的臺階。在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中,開口被定位成面向突起并且與突起大致對準,該突起為在豎直軸線上安置于彼此不同高程處的兩個突起之一并且其為位于上方、靠近于主體的頂蓋的,以便將制冷劑噴射到突起。因而,制冷劑并不分散到兩個突起之間,并且有效地實現(xiàn)了相分離。在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中,大致Y形的管被分成多于一個臂,這些臂在彼此不同的高程處在相反方向上彎曲,并且其中的每一個具有設置于其端部上的開口。突起位于開口的高度附近,并且就在開口的高度略下方。由于在開口之間的高程差,則在管中流動的制冷劑流中,觸發(fā)該流動的壓力值減小。因而,容易地執(zhí)行了相分離。在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中,大致T形管被分成在相同高度處的兩個臂,并且使得臂處于相反方向上,并且兩個突起被安置于臂的端部處的所述開口附近,在開口的高度略下方。借助于兩個開口和兩個突起,兩次執(zhí)行了相分離。因而增加了在單位時間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的彼此分離的量。在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例中,延伸到出口的管在每個臺階處分成在相反方向上的兩個臂以便形成一種用于相分離的臺階。在豎直軸線上,相對于彼此而相對著地定位,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并且一個接一個的突起,被安置在與開口大致對準的點的略上方。開口的數(shù)量等于突起的數(shù)量。因而,通過限制制冷劑的流動而提高了相分離效能。管被分成在相反方向上的臂處的高度中的每一個高度用作用于相分離的臺階。由于臺階的數(shù)量增加,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
在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例中,基底位于主體側壁上的突起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形式。借助于本發(fā)明,得到了一種用于冷卻裝置中的儲存器,冷卻裝置利用具有液相和氣相的制冷循環(huán),且該儲存器包括用于提高這兩相分離效能的結構。此外,借助于提高了相分離效能的所述儲存器,減小了呈液相的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的風險。
為了達成本發(fā)明的目的而實現(xiàn)的儲存器和其中使用所述儲存器的冷卻裝置在附圖中不出,在附圖中:
1.為制冷循環(huán)的示意圖。2.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3.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4.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5.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6.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7.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8.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9.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例的儲存器的示意圖。在附圖中所示的元件如下來標記:
1.儲存器
2.冷卻裝置
3.主體
4.入口
5.出口
6.管
7.107.開口
8.108.突起
9.蒸發(fā)器
10.壓縮機
11.膨脹構件
12.冷凝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借助于本發(fā)明的儲存器(I),提供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以待彼此相分離開,本發(fā)明的儲存器(I)適于用在其中通過在制冷循環(huán)中循環(huán)制冷劑來執(zhí)行制冷過程的冷卻裝置(2)中。本發(fā)明的儲存器⑴包括 -主體⑶;
-至少一個入口(4);
-至少一個出口(5),所述制冷劑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出口(5)離開所述主體(3); -至少一個管(6),包括從入口(4)延伸到主體(3)內側的至少一個開口(7),開口(7)面朝向主體(3)的側壁并且其提供制冷劑以進入所述主體(3),
以及
至少一個突起(8),其延伸到主體(3)內側并且其位于主體(3)側壁上在開口(7)的相同高度處、或者在豎直軸線上在開口(7)的高度附近以便面向所述開口(7)。突起(8)和開口(7)定位成大致相對著,但不彼此接觸。借助于突起(8)和開口(7),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突起(8)和開口(7)被定位成使得在它們之間留有空間并且它們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樣彼此很靠近。突起⑶朝向主體(3)內側的開口(7)延伸。借助于至少一個突起⑶來導向和/或限制制冷劑的移動,制冷劑在離開開口(7)時沖擊主體(3)側壁。借助于安置于豎直軸線上在彼此高度處或附近的開口(7)和突起(8),限制了制冷劑在主體(3)內側的移動(圖2),制冷劑離開所述開口(7)并且沖擊主體(3)側壁。并不允許制冷劑在主體(3)內分散,并且提供制冷劑以流經一種限制區(qū)。因此,增加了制冷劑的流率和動量。因而,離開所述開口(7)的制冷劑更快地沖擊所述突起(8),并且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氣相彼此分離。具有不穩(wěn)定結構的氣體粒子由于沖擊的效果而轉變?yōu)橐合啵⑶乙蚨岣吡朔蛛x的效能。此外,入口(4)設置于主體(3)的基底上,并且出口(5)安置于主體(3)的頂蓋上。雖然呈液相的制冷劑由于重力效果而被導向至主體(3)的基底,呈氣相的制冷劑被導向至出口(5)。突起(8)增加了液滴在主體(3)側壁上貼著的表面積。因此,在制冷劑流動中,增加了從制冷劑分離的呈液相的制冷劑的量。在此實施例中,管(6)通過使開口(7)所在的其端部彎曲而朝向主體(3)側壁而延伸。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突起⑶在豎直軸線上被安置于所述開口(7)的高度略上方以便面向所述開口(7)(圖3)。因而,由于沖擊所述主體(3)側壁而分離成多相的制冷劑通過從相對于開口(7)位于底部處的突起(8)表面滴落而積聚在主體(3)的基底中。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中,突起(8)在豎直軸線上安置于開口(7)高度略下方(圖4)。因而,面向主體(3)基底的突起(8)的表面用作一種屏障,屏障防止呈液相的制冷劑被導向至主體(3)頂蓋,并且提供呈液相的制冷劑通過從主體(3)側壁滴落而導向至主體(3)的基底。因而,便利了制冷劑通過開口(7)離開并且沖擊所述主體(3)的側壁而朝向主體(3)的基底流動。另一方面,上升到主體(3)的頂蓋處的制冷劑沖擊著突起(8),并且由于沖擊效果,呈液相的制冷劑與呈氣相的制冷劑分離。因而,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在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中,主體(3)包括了在其側壁上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安置的兩個突起(8,108)。開口(7)被安置在豎直軸線上、在對應于兩個突起(8,108)之間的高度處、并且朝向所述突起(8,108)的大致中點而延伸(圖5)。兩個突起(8.108)進一步增加了液滴在主體(3)側壁上貼著的表面積。通過增加液滴貼著到的表面積,來增加了從呈氣相的制冷劑分離的呈液相的制冷劑的量。因而,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借助于兩個突起(8,108),實現(xiàn)了兩階段相分離操作。通過離開所述開口(7)而被導向至主體(3)頂蓋的制冷劑通過沖擊位于上方的第一突起(8)而分相,位于上方的第一突起(8)為一個在另一個上方的突起(8,108)之一。面向主體(3)基底的第一突起(8)的表面用作一種屏障,并且提供沖擊所述表面的液體制冷劑滴從主體(3)側壁表面導向至主體(3)基底。被定位成允許彼此跟隨的突起(8,108)用作各自用于相分離的臺階。因而,實現(xiàn)了更有效的相分離。在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中,開口(7)被定位成朝向位于上方的突起(8),位于上方的突起(8)為一個定位于另一個上方的突起(8,108)之一(圖6)。因而,提供制冷劑首先被導向至位于上方的突起(8)并且在那里分相,而不在兩個突起(8,108)之間分散。在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中,管(6)分成多于一個臂,臂中的每一個具有安置于其端部上的開口(7)(圖7)。管(6)大致為Y形。管(6)的臂并不在相同的高度處、并且管
(6)被分成兩個臂,這兩個臂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并且彼此相對著。由于開口(7,107)位于不同高程處,則減小了觸發(fā)所述管(6)中制冷劑流動的壓力。突起(8)位于豎直軸線上在每個開口(7,107)高度附近,并且在開口(7,107)高度略下方。借助于所述定位,提供液體制冷劑通過沖擊所述主體(3)側壁和突起(8)而滴落到主體(3)的基底。由于安置于不同高程處的突起(8,108),則觸發(fā)流動的壓差減小、并且因而減小了制冷劑的流率。因而,呈液相的制冷劑更易于與呈氣相的制冷劑分離開。在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中,管(6)被從相同高度分成兩個臂,從而使得臂在相反方向上(圖8)。管(6)大致為T形。在相同高度處相對地安置的開口(7,107)的附近,提供了在開口(7,107)高度略下方的兩個突起(8,108)。借助于分成兩個的臂和兩個突起(8,108),執(zhí)行兩次相分離。因而,增加了在單位時間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的分尚的量。在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例中,開口(7,107)安置成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并且在多于一個高度以便以多于一個步驟來執(zhí)行相分離。在儲存器(I)中從入口(4)到出口(5),突起(8,108)在相同高度處和在相反方向上相對著而安置。從入口(4)延伸到儲存器(I)內側的管(6)在朝向突起(8,108)的每個臺階處分成兩個臂(圖9)。臂和位于臂端部處的開口(7,107)安置于在豎直軸線上與突起(8,108)大致相同高度處的點略上方,臂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地朝向突起(8,108)延伸,并且彼此跟隨著從而使得維持了突起(8)-開口(7)對準。安置于主體(3)中的管(6)通過分成臂而向出口(5)延伸、直到很靠近出口(5)的一點,并且從而使得管(6)并不覆蓋出口(5)。因而,顯著地限制了制冷劑流動的路徑。因而,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中,基底位于主體(3)側壁上的突起(8)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形式。因而,所述突起(8)呈大致圓錐形式(圖2和圖3)。其中使用本發(fā)明的儲存器⑴的冷卻裝置⑵包括:壓縮機(10),其通過將制冷劑的壓力升高到更高水平來提供制冷劑的壓縮;冷凝器(12),其提供制冷劑,制冷劑以高溫和高壓作為過熱蒸氣離開壓縮機(10),通過冷凝而變成液-氣相;膨脹構件(11),安置于冷凝器(12)后方并且其提供制冷劑的膨脹并變成液相;蒸發(fā)器(9),冷凝的制冷劑遞送到蒸發(fā)器(9)內并且其通過吸收內熱而實現(xiàn)了制冷以便將經冷凝的制冷劑變成氣相;并且本發(fā)明的儲存器⑴安置于蒸發(fā)器(9)與壓縮機(10)之間。借助于本發(fā)明的儲存器(I),提供具有液相和氣相的制冷劑以最少量的呈液相的制冷劑而從蒸發(fā)器(9)遞送到壓縮機(10)。開口(7)和突起(8)在大致相同的高度處靠近地/緊密地定位并且彼此不接觸。遞送到主體(3)內的制冷劑流過的截面積受到管(6)和突起(8)的形狀限制。因而,通過增加了制冷劑的流動動量而提高了相分離的效能。突起
(8)用作相分離中的一種屏障,并且也增加了呈液相的液滴貼著的表面。
應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受到上文所公開的實施例限制,且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易于引入不同的實施例。這些應認為在由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書所設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儲存器(I),適用于冷卻裝置(2)的制冷系統(tǒng)中、并且用于將所述制冷系統(tǒng)中的制冷劑分成液相和氣相,包括: -主體⑶; -至少一個入口(4); -至少一個出口(5),所述制冷劑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出口(5)離開所述主體(3), -一個管(6),包括從所述入口(4)延伸到所述主體(3)內側的至少一個開口(7),所述開口(7)朝向所述主體(3)的側壁并且其提供制冷劑進入所述主體(3),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突起(8),其延伸到所述主體(3)內側、并且其位于所述主體(3)側壁上在豎直軸線上在所述開口(7)的相同高度處或者所述開口(7)高度附近以便面向所述開口(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7)和所述突起(8)定位成大致彼此(7,8)相對著,并且彼此不接觸(7,8)。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安置于所述主體(3)基底上的至少一個入口(4)和設置于所述主體(3)頂蓋上的至少一個出口(5)。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一種管¢),在其端部處安置開口(7)并且其通過彎曲和/或形成相對于所述豎直軸線的傾斜而朝向所述主體(3)的所述側壁延伸。
5.根據(jù)權利 要求1至4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豎直軸線上安置于所述開口(7)高度略上方的所述突起(8)。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豎直軸線上安置于所述開口(7)高度略下方的所述突起(8)。
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一個安置于另一個上方的所述兩個突起(8,108)。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儲存器(7),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豎直軸線上,在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安置的所述兩個突起(8,108)的大致中點高度處的開口(7)。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儲存器(7),其特征在于,安置在與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突起(8)相同高度處的所述開口(7),所述位于上方的第一突起(8)為一個在另一上方的所述突起(8,108)之一。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其分成多于一個臂,所述臂中的每一個具有安置于其端部處的開口(7,107)、和在豎直軸線上安置于每個開口(7)高度大致下方的突起(8,108)。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其分成在相同高度處的兩個臂從而使得所述臂在相反方向上,開口(7,107)在彼此(7,107)相反方向上和相同高度處安置于每個臂端部上,且兩個突起(8,108)位于所述開口(7,107)高度大致下方。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其在每個臺階處在相反方向上分成兩個臂以便形成一種用于相分離的臺階,并且突起(8,108)安置在與每個臂的端部上的所述開口(7)大致相同的高度處。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其特征在于管¢),其通過分成臂而延伸到出口(5)、直到很靠近所述出口(5)的一點,并且以便不覆蓋所述出口(5)并且其使得所述制冷劑流過的截面變窄。
14.一種冷卻裝置(2),包括一種安置于壓縮機(10)與蒸發(fā)器(9)之間的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儲存器(I)。 ·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儲存器(1)以及一種其中使用所述儲存器(1)的冷卻裝置(2),儲存器(1)提供呈液相的制冷劑和呈氣相的制冷劑的彼此有效分離。通過提高相分離的效能,儲存器(1)減小了呈液相的制冷劑進入到壓縮機(10)并且積聚過量制冷劑的風險。適用于在冷卻裝置(2)中使用的本發(fā)明的儲存器(1)安置于蒸發(fā)器(9)與壓縮機(10)之間。
文檔編號F25B43/00GK103189691SQ201180054266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2日
發(fā)明者A.塞里克, H.科皮西, O.尤納 申請人: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