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冰箱用隔罩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97725閱讀:3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冰箱用隔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在冰箱中產生的冷氣分配給冷凍室和冷藏室的隔罩,更具體地說,涉及防止溫度差造成的結露現(xiàn)象,具有吸收振動的性能的冷凍庫用隔罩。
首先,根據

圖1和圖2對已有的冰箱用隔罩部分的結構進行描述。
冰箱用隔罩設置于設有蒸發(fā)器的熱交換室的整個表面上,其將通過與蒸發(fā)器的熱交換而產生的冷氣分配給冷凍室與冷藏室。顯然,在冷凍室內循環(huán)的冷氣經過上述隔罩,流入熱交換室。
如圖所示,已有的隔罩部分包括柵板2,以及隔罩4,在隔罩4與柵板2之間形成一定的冷氣通路。上述柵板2和隔罩4通常用合成樹脂,經注射模塑而形成。
上述柵板2包括冷凍室排氣口2a,以及冷凍室進氣口2b,該排氣口2a形成于頂部,以便將冷氣排到冷凍室,該進氣口2b用于將在冷凍室循環(huán)的冷氣再次返回到蒸發(fā)器一側。
另外,上述隔罩4包括送風口4a和肋4b,該送風口4a用于通過風扇馬達組件6,將冷氣供給冷凍室,該肋4b用于在其與柵板2之間,按照將冷氣供給冷藏室的方式,形成規(guī)定的通道。此外,在隔罩4的下部,包括有返回進氣口4c,其用于使經冷凍室進氣口2b流入的冷氣通過而流向蒸發(fā)器一側。
此外,如圖2所示,上述隔罩4包括從其一個側面朝向后方延伸的風扇馬達安裝部4d與連接突起部4e。在上述風扇馬達安裝部4d與連接突起部4e上,在前后方分別安裝有風扇馬達6。即,風扇馬達6的后方支承于風扇馬達安裝部4d上,風扇馬達6的前方通過風扇馬達固定部6a,支承于連接凸部4e上。
風扇馬達組件6包括圖2所示的連接結構,但是也可通過其它的結構而設置于隔罩上。比如,具體可舉出下述結構實例,在該結構實例中,將支承風扇馬達,并且通過注射模塑成形件形成的風扇馬達支承部裝配成一體,但是此時,風扇馬達組件設置于隔罩4的后方。
然而,按照上述已有結構,在結構方面具有下述的缺點。
由于在隔罩4的內面與柵板2的整個表面之間,產生相當大的溫度差,這樣實際上,會在柵板2的整個表面上產生結露現(xiàn)象。如果產生這樣的結露現(xiàn)象,則因冷凍室處于低溫狀態(tài),這樣在柵板2的整個表面上產生結冰現(xiàn)象。因此,為了防止上述溫度差產生的結露現(xiàn)象,在柵板2的內面設置有單獨的蒸餾器式的隔熱件,但是如果采用此方式,則會產生實際的結構和裝配工序變得復雜的不利情況。
按照上述方式,設置有風扇馬達6的隔罩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另外,由于隔罩4的下端部在與冷凍室的底表面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裝配,這樣在風扇馬達6動作時,因振動而造成的噪音便成為嚴重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隔罩4的噪音問題,還在風扇馬達固定部6a與風扇馬達的后面上,設置單獨的橡膠防振部件,但是實際上并不能夠抑制振動和噪音的發(fā)生。即,由于隔罩4本身通過合成樹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件形成,這樣防振件無法隔絕振動,無法解決噪音問題。
本發(fā)明是針對上述缺點而提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防止因溫度差造成的結露現(xiàn)象的冰箱用隔罩。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冰箱用隔罩,其可防止風扇馬達中的振動和由該振動造成的噪音傳遞給另一部件。
本發(fā)明的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冰箱用隔罩,其結構更加簡單,并且可使生產成本降低。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冰箱用隔罩裝置包括第一隔罩,該第一隔罩由隔熱件形成;第二隔罩,該第二隔罩在與上述第一隔罩的后面下部相對應的位置連接,形成向冷凍室和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氣通路,該第二隔罩由隔熱件形成;風扇馬達組件,其設置在上述第二隔罩的上部與第一隔罩的上端部之間,通過由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形成的冷氣通路,供給冷氣。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第一隔罩,以及與該第一隔罩連接的第二隔罩均由隔熱件形成,這樣可防止溫度差造成的結露現(xiàn)象。
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二隔罩在與第一隔罩的下部相對應的位置連接,風扇馬達組件設置于第二隔罩的上部,與第一隔罩的上端部之間。此外,在第一隔罩的內面中的,在設置有風扇馬達組件的部分上,形成有圓錐形突起。這樣的圓錐形突起的作用是通過將由風扇馬達組件供給的冷氣在分別供給冷凍室和冷藏室的空氣流上適當地分配冷氣,防止形成渦流。
此外,按照另一實施例,上述風扇馬達組件由風扇馬達與支承該風扇馬達的支承部構成,上述支承部支承于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上。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上述風扇馬達組件的支承部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該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支承于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上。按照這樣的實施例,由于風扇馬達組件按照支承于隔熱件的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上的方式設置,這樣風扇馬達組件動作時的振動被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吸收,可防止該振動造成的噪音。
此外,按照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由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形成的冷氣通路包括將冷氣排放給冷凍室的冷凍室排氣口,以及向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氣供給部,供給該冷氣供給部的冷氣通過形成于第一隔罩與第二隔罩之間的冷藏室供給通道導向。
按照與每個隔罩的連接關系有關的一個實施例,上述第二隔罩通過插入從第一隔罩的兩個側朝向后方延伸的側壁而連接。按照這樣的實施例,可專門實現(xiàn)第一隔罩與第二隔罩之間連接用的裝配步驟。
按照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由隔熱件形成的第二隔罩以緊配合方式與第一隔罩連接。因此,第二隔罩與第一隔罩之間的裝配更加方便,連接力也較高。按照上述連接結構的具體實施例,上述第二隔罩包括與形成第一隔罩上的冷藏室供給部嵌合的連接突起,由此其與第一隔罩以緊配合方式連接。
圖1為表示已有的冰箱的隔罩的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2為表示已有的冰箱的隔罩的結構的剖視圖;圖3為表示本發(fā)明的隔罩部分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的剖視圖;圖4為隔罩部分的分解狀態(tài)透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隔罩部分的剖視圖;圖6為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的隔罩部分的結構的剖視圖;圖7為圖6中的隔罩部分的剖視示意圖。
下表面參照附圖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結構,作用效果進行更加具體的描述。
圖3為表示本發(fā)明的隔罩部分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的剖視圖,圖4為表示本發(fā)明的隔罩部分的分離狀態(tài)的透視圖。
本發(fā)明的隔罩是由呈蒸餾器狀這樣的隔熱件形成的,其由第一隔罩10,以及與第一隔罩10的內表面連接的第二隔罩20構成。通過將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連接,形成一個隔罩,在按照此方式構成的隔罩中,形成有用于向冷凍室和冷藏室排放冷氣的通路,另外形成使冷凍室和冷藏室中的空氣返回的通路。
如圖3和4所示,在由呈蒸餾器狀這樣的隔熱件形成的第一隔罩10的頂部,形成有用于向冷凍室供給冷氣的冷凍室排氣孔12。此外,在該第一隔罩10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向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藏室供給部11。供給上述冷藏室供給部11的冷氣由冷藏室供給通道11a導向,但是其冷藏室供給通道11a按照在第一隔罩10上呈凹狀的方式形成。因此,如果將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相互連接,則冷藏室供給通道11a實際上可將冷氣導向下方。
還有,在第一隔罩10的中間部分,形成具有頂點的圓錐形突起13。該圓錐形突起13具有下述作用,即將通過風扇馬達組件30形成的空氣流送向頂部的冷凍室排氣孔12和底部的冷藏室供給部11,在沒有該突起時,則所供給的空氣流與平面上的壁面相接觸,或造成湍流,同時形成渦流。因此,由風扇馬達組件30形成的空氣流由上述圓錐形突起13,送向頂部和底部,防止形成渦流,由此使空氣順利流動。
在第一隔罩10的下端部的兩側,形成有一對返回孔14。如圖4所示,在冷凍室中循環(huán)的空氣返回到一側的返回孔14a,在冷藏室中循環(huán)的空氣返回到另一側的返回孔14b。
再有,如圖3和4所示,由于第二隔罩20用于提供下述隔罩,該隔罩是通過與第一隔罩10的內側連接而形成的,這樣與第一隔罩10相同,該第二隔罩由呈蒸餾器狀這樣的隔熱件形成。
在上述第二隔罩20的中心部分,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冷藏室供給通道22。該冷藏室供給通道22形成與第一隔罩10的與冷藏室供給通道11a相對應的部分,如果將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相互連接,則實際上可形成用于向冷藏室供給冷氣的通道。此外,沿冷藏室供給通道11a,22導向的冷氣通過形成于下方的冷藏室供給部11,送向冷藏室。
與上述方式相同,在通過將上述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連接而形成的一個隔罩上,形成向冷凍室排放冷氣的冷凍室排氣孔12,向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藏室供給部11,以及將在冷凍室和冷藏室中循環(huán)的冷氣返回到蒸發(fā)器40一側的返回孔12。
上述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如圖4所示,構成一個隔罩,其是通過將第二隔罩20插入連接到第一隔罩10的兩側壁15a,15b的內部的方式形成的,但是,上述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之間的連接不限于上述實施例的方式。比如,也可為下述結構,在該結構中,在將除了內部結構以外的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在同一平面狀態(tài)下成形后,將兩者在相互緊密接觸狀態(tài)下固定。在這種情況下,還可在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之間使用粘接劑,或在兩者的側面采用具有粘接力的帶。
此外,還可通過采用鉗狀的器具,在兩者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下,將它們的前后面固定,而形成第一隔罩10和第二隔罩20。
下表面參照附圖3,對設置于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之間的風扇馬達組件30進行描述。
風扇馬達組件30由具有風扇的風扇馬達32,以及用于支承該風扇馬達32的支承部33構成。該支承部33由合成樹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件形成,其支承于第一隔罩10和第二隔罩20上。這意味著實際上,風扇馬達組件30支承于隔罩上。另外,如果考慮到本發(fā)明的第一隔罩10和第二隔罩20由呈蒸餾器狀這樣的隔熱件形成,則實際上,風扇馬達組件30中的振動完全會被本發(fā)明的隔罩所吸收。
如果分析支承部33與隔罩10,20之間的具體的連接關系,則支承部33的上端部34支承于第一隔罩10上。比如,上端部34以插入到形成熱交換室的內殼面42與第一隔罩10之間的方式而固定。另外,支承部33的下端部36支承于第二隔罩20的上部。即,該下端部36形成下述結構,使該下端部呈鉗狀,通過將第二隔罩20插入其之間,該下端部支承于第二隔罩20的頂部上。這樣的風扇馬達組件30的保持結構實際上在由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圍繞的狀態(tài)下支承。因此,風扇馬達組件30中所產生的振動可被隔熱件的隔罩10,20吸收。
但是,支承于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之間的風扇馬達組件30的支承結構不限于上述形式。即,在風扇馬達組件30的保持部33可支承于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上的范圍內,當然可以是其它的支承結構。
具體來說,比如,如圖5中的第二實施例所示,支承部33的上端部34可在與第一隔罩10的上部11的下表面10a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支承,支承部33的下端部36也可在與第二隔罩20的上表面20a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支承。從表示這樣的支承結構的圖5可知,實際上風扇馬達組件30在由第一隔罩10和第二隔罩20圍繞的狀態(tài)下支承著。
圖6和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的隔罩部分和風扇馬達組件,隔罩部分的第3實施例由于下述原因而具有裝配上的優(yōu)點,這是因為第一隔罩與第二隔罩之間的連接關系可更加簡單。
由于上述第3實施例中的第一隔罩中的結構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隔罩相同,第二隔罩的結構除了裝配用的連接突起24以外,也基本相同,這樣類似部分采用相同的標號,故省略對其的具體描述。
在上述第3實施例中的第二隔罩20的中心部分,在與第一隔罩10連接時,對應于第一隔罩10中的冷藏室供給通道11a,實際上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冷藏室供給通道22,其形成了將冷氣供給冷藏室的通道。此外,從第二隔罩20的冷藏室供給通道22的下部突出形成有連接突起24,通過將該連接突起24壓入第一隔罩10中的冷藏室供給部11,便實現(xiàn)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之間的連接。此時,最好連接突起24的尺寸按照在以緊配合的方式與冷藏室供給部11連接時,無法任意分解的程度形成。
還有,在圖示的第3實施例中,可知道連接突起24呈朝向上方開口的U形。
按照上述第3實施例,可知道,通過將第二隔罩20的連接突起24,與形成在第一隔罩10上的冷藏室供給部11嵌合,這樣便可將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連接。
上述實施例給出的下述結構實例,在該結構實例中,連接突起24形成于第二隔罩20的冷藏室供給通道22的下端部,連接突起24與冷藏室供給部11嵌合。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顯然,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隔罩部分的連接也可為其它形式,比如,也可將連接突起24形成于第二隔罩20中的與第一隔罩10相接觸的某一個部分上。顯然,在這樣的場合,在第一隔罩10的對應部分,應形成用于嵌合上述連接突起的連接孔。
再有,作為其它的實施例,還可按照下述方式來形成在第二隔罩上所形成的連接突起,以使其與第一隔罩10中的返回孔14a,14b嵌合。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在將第二隔罩20與第一隔罩10連接時,將第二隔罩20的兩側插入第一隔罩10的兩個側壁15a,15b內部。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連接突起24與冷藏室供給部11嵌合,則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的裝配位置顯然不發(fā)生變化,由于采用緊配合的方式,便可防止連接突起24任意分離。
另外,由于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的風扇馬達組件30的支承結構與參照圖5描述的第二實施例的風扇馬達組件的支承結構相同,故省略對其的具體描述。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由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形成隔罩,該隔罩10,20由呈蒸餾器狀的隔熱件形成。實際上,蒸餾器狀的隔熱件不僅具有隔熱性能,而且還具有吸收振動的性質,這是公知常識。此外,由于風扇馬達組件按照在被隔罩10,20圍繞的狀態(tài)下支承的方式構成,這樣風扇馬達組件30中的振動可被隔罩充分地吸收。
按照上述的本發(fā)明,便獲得下述的效果。
首先,由于第一隔罩10和第二隔罩20由隔熱件形成,這樣可防止隔罩周邊的溫度差造成的結露現(xiàn)象和由該現(xiàn)象造成的結冰現(xiàn)象。
另外,由于隔罩10,20由隔熱件形成,這樣吸收振動的性能優(yōu)良,由于風扇馬達組件30按照支承于隔罩10,20上的方式構成,這樣風扇馬達組件30中的振動不會傳遞給其它的部件。因此,可解決振動造成噪音等的已有問題。
此外,按照本發(fā)明,隔罩10,20由隔熱件形成,作為一個實施例,其形成為蒸餾器狀。如果采用按照上述方式,由呈蒸餾器狀的隔罩,可形成簡單的結構,顯然該方式具有下述優(yōu)點,即制造成本較低,可使生產成本減少。
還有,由于采用連接突起,對隔罩10,20簡單地進行裝配,這樣裝配性提高。比如,與通過粘接劑將第一隔罩10與第二隔罩20相互固定,或采用單獨的注射模塑成形件將上述兩者連接相比,本發(fā)明的連接結構非常簡單,可充分地提高裝配工序的效率,有希望提高生產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冰箱用隔罩裝置,包括由隔熱件形成的第一隔罩;由隔熱件形成的第二隔罩,該第二隔罩在與上述第一隔罩的后面下部相對應的位置連接,形成向冷凍室和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氣通路;風扇馬達組件,其設置于上述第二隔罩的上部與第一隔罩的上端部之間,通過由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所形成的冷氣通路,供給冷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呈蒸餾器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隔罩的內面,在設置有風扇馬達組件的部分上,形成有圓錐形突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風扇馬達組件由風扇馬達與支承該風扇馬達的支承部構成,上述支承部支承于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風扇馬達組件中的支承部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上述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支承于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隔罩和第二隔罩形成的冷氣通路包括將冷氣排放給冷凍室的冷凍室排氣口,以及向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氣供給部,供給上述冷氣供給部的冷氣通過形成于第一隔罩與第二隔罩之間的冷藏室通道導向。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隔罩通過插入從第一隔罩的兩個側朝向后方延伸的側壁而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隔罩的一個側面上具有連接機構,該第二隔罩通過將該連接機構以緊配合方式連接于第一隔罩的規(guī)定部位,從而將第二隔罩與第一隔罩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隔罩中的連接機構為以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連接突起,以便以緊配合方式插入連接于形成于第一隔罩上的冷藏室供給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冰箱用隔罩,用于將在冰箱中產生的冷氣分配給冷凍室和冷藏室,可防止溫度差造成的結露現(xiàn)象,可防止振動和由該振動造成的噪音傳遞給其它的部件。本發(fā)明的隔罩由通過呈蒸餾器狀這樣的隔熱件形成的第一隔罩(10),以及第二隔罩(20)構成。另外,上述第二隔罩(20)與第一隔罩(10)的內面連接,同時形成向冷凍室和冷藏室供給冷氣的冷氣供給通路。
文檔編號F25D17/08GK1278054SQ0010928
公開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6月21日
發(fā)明者姜鎬述, 金昌東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