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能源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除氧器余熱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余熱是在一定經(jīng)濟技術條件下,在能源利用設備中沒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廢棄的能源。它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chǎn)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
節(jié)能降耗是冶金企業(yè)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冶金企業(yè)從原料、焦化、燒結到煉鐵、煉鋼、連鑄以及軋鋼的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含有可利用熱量的廢氣、廢水、廢渣,同時在各工序之間存在著含有可利用能量的中間產(chǎn)品和半成品。充分回收和利用這些能量,是企業(yè)現(xiàn)代化程度的標志之一。而余熱利用也逐漸會使用在各行各業(yè)中,也充分節(jié)約能源,創(chuàng)造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環(huán)境。
目前的學校中的除氧器中的能量沒有采取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問題,而提供的一種除氧器余熱利用裝置。
一種除氧器余熱利用裝置,包括除氧器、熱交換器、閥門井和脫氧門;所述除氧器上面設置有脫氧門,下面設置有放水管;脫氧門通過進氣管與熱交換器連接;所述熱交換器上設置有輸水管、出氣管、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連接到凝結水母管上;所述輸水管連接到第一余熱輸送管上;所述第一余熱輸送管一端連接有除氧器二級抽氣管,另一端和接到食堂的第二余熱輸送管連接;所述第二余熱輸送管上設置有接到宿舍樓水箱的第三余熱輸送管;所述第二余熱輸送管上還設置有閥門井,第二余熱輸送管末端接入食堂水箱。
進一步的,所述食堂水箱下面設置有溢水排污管。
進一步的,所述食堂水箱上面設置有太陽能供水管,下端設置有太陽能出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閥門井與水池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熱交換器、除氧器、閥門井和脫氧門進行余熱收集,并通過各種管路的的合理布置,將熱量分配到需要使用的地方,節(jié)約了能源,綠色環(huán)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一部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另一部分示意圖。
其中:1、除氧器;2、放水管;3、熱交換器;4、輸水管;5、出氣管;6、進水管;7、出水管;8、脫氧門;9、第一余熱輸送管;10、進氣管;11、凝結水母管;12、除氧器二級抽氣管;13、第二余熱輸送管;14、第三余熱輸送管;15、閥門井;16、食堂水箱;17、溢水排污管;18、太陽能出水管;19、太陽能供水管;20、水池;21、雨水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一種除氧器余熱利用裝置,包括除氧器1、熱交換器3、閥門井15和脫氧門8;所述除氧器1上面設置有脫氧門8,下面設置有放水管2;脫氧門8通過進氣管10與熱交換器3連接;所述熱交換器3上設置有輸水管4、出氣管5、進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連接到凝結水母管11上;所述輸水管4連接到第一余熱輸送管9上;所述第一余熱輸送管9一端連接有除氧器二級抽氣管12,另一端和接到食堂的第二余熱輸送管13連接;所述第二余熱輸送管13上設置有接到宿舍樓水箱的第三余熱輸送管14;所述第二余熱輸送管13上還設置有閥門井15,第二余熱輸送管13末端接入食堂水箱16。如圖1所述,圖1部分裝置可以對稱設置成二組或者多組,上端通過凝結水母管11連接,下端通過第一余熱輸送管9連接。從而可以對除氧器余熱進行更充分的利用,也可以解決學校食堂和宿舍樓容量大的問題,保證有充足的熱水。
作為優(yōu)先方案,所述食堂水箱16下面設置有溢水排污管17,保護環(huán)境,綠色環(huán)保。
作為優(yōu)先方案,所述食堂水箱16上面設置有太陽能供水管19,下端設置有太陽能出水管18,可以和太陽能熱水器進行混合使用。
作為優(yōu)先方案,所述閥門井15與水池20連接;所述第二余熱輸送管13和水池20上設置有連接到雨水溝21上的水管,排水方便。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等同變換,這些等同變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