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水式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散熱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水式散熱器。
背景技術:
散熱器俗稱暖氣片,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作為冬季供暖設備,其通常由進水管、出水管和水道三大部分構成,為了增大散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在水道外通常設有若干長條狀散熱片,散熱片表面涂覆有防銹材料。這種散熱器的缺點是散熱面積小,換熱效率低,并且其外表面突出,發(fā)現意外時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散熱面積大、換熱效率高且可避免傷害人體的通水式散熱器。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通水式散熱器,包括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進水管與出水管通過水道連通,在水道的正反兩面分別設有若干散熱片,所述水道的兩長側壁均向內凹形成若干均勻排列的凹坑,所述凹坑由上至下貫穿所述水道的側壁,所述散熱片在其長度方向的中間線上均設置有一貫穿其全長的矩形凹槽,所述散熱片均通過其上的矩形凹槽與所述水道的凹坑全程縫焊固定。作為優(yōu)選,所述散熱片長度方向的兩側邊均設置有向水道一側延伸的折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水道內凹形成凹坑,增大了水道散熱面積,而且散熱片通過其中部的矩形凹槽固定在水道的凹坑內,進一步增大了散熱的面積,提高了換熱效率,同時又可避免散熱片表面尖銳對人體造成傷害。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A斷面圖。圖中1、進水管;2、出水管;3、水道;4、凹坑;5、散熱片;6、矩形凹槽;7、折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通水式散熱器,包括進水管I和出水管2,所述進水管I與出水管2通過水道3連通,在水道3的正反兩面分別設有若干散熱片5,所述水道3的兩長側壁均向內凹形成若干均勻排列的凹坑4,所述凹坑4由上至下貫穿所述水道3的側壁,所述散熱片5在其長度方向的中間線上均設置有一貫穿其全長的矩形凹槽6,所述散熱片5均通過其上的矩形凹槽6與所述水道3的凹坑4全程縫焊固定。由于本實用新型水道3內凹形成凹坑4,增大了水道3散熱面積,而且散熱片5通過其中部的矩形凹槽6固定在水道3的凹坑4內,進一步增大了散熱的面積,提高了換熱效率,同時又可避免散熱片5表面尖銳對人體造成傷害。另外,為了進一步增加散熱片5的散熱面積,在所述散熱片5長度方向的兩側邊均設置有向水道3 —側延伸的折邊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 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通水式散熱器,包括進水管(I)和出水管(2),所述進水管(I)與出水管(2)通過水道(3)連通,在水道(3)的正反兩面分別設有若干散熱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3)的兩長側壁均向內凹形成若干均勻排列的凹坑(4),所述凹坑(4)由上至下貫穿所述水道(3)的側壁,所述散熱片(5)在其長度方向的中間線上均設置有一貫穿其全長的矩形凹槽(6),所述散熱片(5)均通過其上的矩形凹槽(6)與所述水道(3)的凹坑(4)全程縫焊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水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5)長度方向的兩側邊均設置有向水道(3) —側延伸的折邊(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通水式散熱器,包括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進水管與出水管通過水道連通,在水道的正反兩面分別設有若干散熱片,所述水道的兩長側壁均向內凹形成若干均勻排列的凹坑,所述凹坑由上至下貫穿所述水道的側壁,所述散熱片在其長度方向的中間線上均設置有一貫穿其全長的矩形凹槽,所述散熱片均通過其上的矩形凹槽與所述水道的凹坑全程縫焊固定。由于本實用新型水道內凹形成凹坑,增大了水道散熱面積,而且散熱片通過其中部的矩形凹槽固定在水道的凹坑內,進一步增大了散熱的面積,提高了換熱效率,同時又可避免散熱片表面尖銳對人體造成傷害。
文檔編號F24D19/00GK202561894SQ2012202241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鄭志強 申請人:鄭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