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可伸出的提手頂提容器的提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一種新穎的提夾,它可以把諸如瓶子或類似的容器固定在一起成為一個容器包,它的提手在放置時并不顯著地伸出容器的頂部,但卻可以允許提手在提舉的時候向上延伸,伸出容器的頂部。
當前,在本技術領域里,可以看到有把容器夾在一起成為容器包的幾種類型的提夾。其中一例就是一個典型的6件裝的提夾,它是用一張平直的塑料板做成,用來提舉多個罐頭。在這張板中,設有許多孔,通常排成二排,每一孔夾住一個罐頭。提夾與每一罐頭的頂部相夾一起,以致提夾的位置稍稍比由罐頂確定的平面要低些。提夾在兩排孔中間有一些指孔供提運的消費者把其手指穿過指孔以提舉容器包。
當容器包這樣形成后,提運人能夠很容易地把手指伸進指孔以提舉容器包。當這種提夾裝到容器上面之后,例如放到瓶子一類的東西上,而且其位置是在夾在容器的側壁上,那么這個容器包不容易按以上的方式提運。提運人必須把手往下伸入容器包以接觸指孔。如果這個人的手太大而伸不進容器的排與排的空隙中去,那末這個人不可能碰到指孔。
在這種包裝中,我們在提夾上加裝了提手使提運人不必把手伸進這個包裝,進到提夾的水平。上述提手在包裝中向上延伸,并大體上與平直的接夾垂直,提夾的頂部與容器的頂部大體齊平。這種提夾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提運人的手還必須插進包裝中才能握住提手、提起包裝。
本發(fā)明提供一個新穎的提夾提手,它消除了或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現(xiàn)有技術帶來的問題,并且還提供了其他一些新穎優(yōu)點與特性。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一個提運許多容器的一種新穎的塑料提夾,提運例如瓶子、罐頭或類似物,它有一個新穎的提手,提手在放置時并不顯著地伸出容器的頂部,但它允許提手向上伸展以伸出容器的頂部,從而達到便于提舉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一個提運多個容器的一種新穎的塑料提夾,例如提運瓶子、罐頭或類似物,它有一種新穎的提手,提手有一些彎角,彎角為鄰近的互連一起的提夾提供一個連接部分,以便提夾可以容易地和快速地繞到卷軸或卷筒上,很容易地運送。
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目的的就是提供一種提夾,它十分結實,同時很容易地供提運人提運。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運多個容器的提夾,這些容器例如瓶子、罐頭等類似的東西。提夾有一個新穎的提手部分,它在提運人不提運的時候并不明顯地伸出容器的頂部;但是它卻允許提手部分向上伸展并伸出容器的頂部以達到提運的目的。提夾包含有容器接合部分,它們每一個都包含有圓環(huán)或帶形成孔,以與容器的側壁接合在一起,從而握住容器以形成一個提包。提手向上伸出,而且在提夾與容器接合時,是與容器接合部分大體上垂直。
每一個環(huán)或帶都有一內邊部分,一外邊部分以及側邊部分。相鄰帶的內邊部分在一個連接部分相連。相鄰的帶的側邊部分相互做成一個整體。
本發(fā)明提夾的提手部分是由一個大體上呈U字形的握柄部分以及許多成角度的、或彎曲的接條部分組成的。后者把提手部分的握柄部分連到連接部分并成為一個整體。當提夾由提舉人提起來舉起容器包的時候,接條部分大體上伸直,并允許提手部分向上伸展以便提手部分的握柄部分伸出容器的頂部。
提手部分和容器接合部分的最外端設有連接區(qū),用來把鄰近的、互連在一起的相同提夾連接在一起。這樣,一連串的平直的提夾就可以容易地運送。當提夾成平直狀態(tài),而相互又連接在一起,那么,這些提夾可以繞到卷軸上或其他部件上,以便容易地運送。
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描述,可以極好的了解本發(fā)明的構成以及結構方式和其操作,并了解其進一步的目的和優(yōu)點附圖中,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標號來標法,附圖中
圖1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特點的提夾的側視圖;圖2是圖1提夾的透視圖,該提夾正包著多個以虛線表示的容器,從而形成一容器包,其提夾的握手部分是在放置位置;圖3是圖1提夾的透視圖;該提夾包著多個以虛線表示的容器,從而形成一容器包,其提夾的握手部分是在提運位置;圖4是多個平直接夾的部分立面圖,它們具體表現(xiàn)了本發(fā)明的一些特點,這些提夾是連結在一起的;圖5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一些特點的提夾之側視圖;圖6是圖5提夾的透視圖,這個提夾包多個以虛線表示的容器,從而形成一容器包其提夾的提手部分是在放置位置;圖7是圖5提夾的透視圖,這個提夾包著多個以虛線表示的容器,從而形成一個容器包,其提夾的提手是在提運位置。
雖然本發(fā)明可適用于各種形式的實施例,圖中所示,但是這里準備詳細描述的只是一些特定的實施例。但應明白這些是本發(fā)明原理的一個舉例而并不意味著本發(fā)明只限于圖示和描述過的形式。
如圖所示,按照本發(fā)明思想構成的一個多重包裝器或提夾20,20a,正夾持著多個容器22。提夾20的第一實施例正如圖1-4所示提夾20a的第二實施例如第5-7圖所示。各實施例相似的元件都用相同的標號注明;其中第二實施例的相似元件用下標a來注明。
正如圖2及圖3所示,按本發(fā)明思想構成的提夾20的第1實施例,是用來夾住并提運6個瓶子22并形成一個提包23。正如圖6及圖7所示,按本發(fā)明思想構成的提夾20a的第2實施例,是用來夾住并提運8個瓶了并形成一個提包23a。每一個瓶子22包含一個側壁24,一個底壁26,和一個瓶頂或瓶蓋28。大家知道,其他形式的容器,例如罐頭等等也可以由提夾20、20a來提運。
每一個提夾20、20a是由適宜的、可伸縮的、彈性的、可拉伸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最好,提夾20、20a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以致提夾20、20a可以拉伸套過容器22并與容器22的側壁24相適應。提夾20、20a可以用以下的已知裝置裝到容器22上面,例如可以用Braun的美國專利No.4,250,682或Creed等的美國專利No.3,204,386中所述的機器來裝配。
當容器22用提夾20、20a夾緊成為一個提包時,容器22是相互對準著排列成點陣,并成為二排。正如圖2及圖3所示,在提夾20的第一實施例中,每一排有3個瓶子,而正如圖5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每一排有4個瓶子。大家知道,提夾20、20a在對任何數(shù)量的容器22的各種場合用起來都是一樣好的。
為了解釋起來方便起見,關于提夾20、20a的各實施例的總結構,我們是按提夾20的第一實施例來描述的。提夾的第2實施例20a,除了這里提到的差別外,其結構是相同的。
提夾20,包括容器接合部分30、32,它們均由許多圓環(huán)或帶34組成。每一條帶34具有一個內邊36,一個外邊38和一些側邊40、42,它們將每條帶34之內邊36連到該帶34的外邊38上。鄰近的帶34的側邊40、42連接成一整體從而使帶34的外邊38在提夾20的長度方向上是連續(xù)的、不間斷的。
帶34由接縫或連接部分44如上所述沿著各帶34的內邊36連接起來。圓環(huán)3 4限定了一些成形的孔46,以便牢牢地在其中夾住容器22。每一孔46的外邊48做得稍呈彎曲,其原因在下面將有敘述。
容器接合部分30、32從連接部分44自由地延伸出來。當提夾20未與容器22裝配成一整體前,提夾20呈平直狀,其連接部分與容器接合部分30,32位于同一平面上。連接部分44在提夾20與容器22裝配起來后,其位置是大體上與容器接合部分30,32相垂直。
連接部分44是這樣形成的,在每個圓帶34的內邊36之間,擠壓做出一條或一層彈性的、可拉伸的材料(圖中未畫出),例如塑料,最好是低密度聚乙烯材料,然后充分地用已知的熱封與熱融各層材料的方法對容器接合部分的內邊36與擠壓成型的塑料層充分焊接與融合,從而形成一個堅固的、連成整體的結合。連接部分44在其長度方向上用開口50來形成中斷;后者成為容器接合部分30,32之間的孔。制造本發(fā)明多重包裝器提夾20的方法已在美國專利申請系列號08/230,308的“容器提夾”中已有披露,此專利由本受讓人擁有,其內容結合作為本發(fā)明的參考。
最好,把二層分離的塑料板在連接部分44的地方連接起來,從而制造出提夾20。但是,下述方法仍然是本發(fā)明的范圍內的這就是用一張塑料板在對半處折疊起來,并用一層塑料或其他材料把這二層板融合在一起形成連接部分44,這樣就做成提夾20。
提夾20包含了一個連成整體的提手部分52,它從提夾20的連接部分44處向上伸出。這樣,當提夾20未與容器22裝配在一起時,提夾20是平直狀的,其提手部分52與容器接合部分30、32處于同一平面。當提夾20與容器22裝配在一起后,提手部分52就大體上垂直于容器嚙合部分30、32的平面。
提手部分52是從制造提夾20的二層板做出來的。在提手部分52的上半部分,設置了一個連接部54,它是用把幾層塑料板熱封在一起或者在幾層板間擠壓出一層塑料材料的方法制造而成,使制造提手部分52的板之間不致分離散開。同時,它也使應用提夾的人易于抓住提手部分。
現(xiàn)在來討論圖1-4所示提夾20第一實施例的一些細節(jié)。這種提夾最好用來提運6個容器22,其提手部分52是用一個大體呈U-形的握柄部分和許多成角形的或彎曲的接條部分58制成;提運的人就是用手抓住握柄部分來提運這個提包23的,而這些接條部分58則把58則把提手部分的握柄部分與連接部分44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提夾20的第一組接條由外接條部分60和內接條部分62組成,提夾20的第二組接條則由外接條部分64和一個內接條部分66組成。接條部分60、62以及64、66都是從提手部分52的兩個薄板做成的。二組提條60、62及64、66均按上述連接成一整體。U形握柄部分56在一個位置57與一些彎曲的接條部分連接起來,這個位置可以隨按本發(fā)明向上提舉或擴展時所預期的高度來變動。
當提夾20與容器22裝配在一起,而提包23還沒有被提運人提起時,其提手部分52處在“放置位置”,而提手部分的握柄部分不會顯著地超越容器22的頂部28,見圖2所示。接條部分60、62;64、66可允許提手52向上伸展,以使其握柄部分56向上伸展越過容器22的頂部28供人提運;見圖3所示。
外接條部分60、64都有其第一柱68,它從提夾20最外孔上面的連接部分44向上伸展,并各自與其連接部分44呈a角,而且這二個第一柱相互向外岔開。每一個第一柱均與連接部分44連成一個整體。每個外接條部分60、64都有一個第二柱70;它與第一柱68呈a’角并連成整體,它在彎角部分72的地方與第一柱相連。第二柱70與握柄部分56相連成整體。在放置時,第二柱70大體上與連接部分44平行。
內接條部分62、66都有一個第一柱74,它在提夾20的中央孔上的連接部分44處向上伸展,并與連接部分44呈β角;二個第一柱之間又相互向內會聚。第一柱74與連接部分44連接整體。內接條部分62、66有一個第二柱76,它們與第一柱成β’角并連成整體,并在彎角78處與第一柱74相連。第二柱76與握柄部分56連成整體。放置時,第二柱76與連接部分44平行。
內接條部分62、66的彎角部分78是連成整體的。這樣,提手部分52就隨著與它們連成整體。
在這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a與a’是全等的,并均為50°,而β與β’是全等的、并均為80°。這些角度應為銳角,但確切的度數(shù)可根據所需提高程度以及/或者加在各接條上相對應力大小來確度。
與彎曲的接條相連的連接部分57之位置決定,實際的角度大小。
握柄部分56與柱70、76之間的接合部之位置與彎角72、78之間,要留出一些余地,以便促進柱的靈活動作及握柄部分的向上伸展,詳情見后邊的敘述。換言之,接條部分60、62、64、66,從與連接部分44的接合部直到其與握柄部分56連接的接合部,是呈一種曲折形狀的,這樣,在提包的提手被提起之后,這些接條部分就會伸直。
當提運人想用提手部分把提包舉起來的時候,他緊緊抓握提手部分52的握柄部分56。當提運人把提包舉起時,接條60、62、64、66,由于提手部分的被上拉舉以及容器22的重力對向上的提舉力產生的反作用,會撓曲起來。提手部分52產生彎曲而接條部分60、62;64、64大體上伸直了,其情形見圖3。以上的結果是提手部分52向上伸展并使提手部分52的握柄部分56向上升出越過容器22的頂部。當接條部分60、62;64、66大體伸直后,每一接條部分60、62;64、66的第一柱反第二柱68、70;74、76分別地大體上形成一條直線。由于彎角部分72、78的作用、第一柱及第二柱68、70、74、76不會完全伸直。當提包23的提手部分52被釋放以后,提手部分52大體上又采取其起始的形狀。
現(xiàn)在我們來說明圖5-7中顯示的提夾第二實施例20a的細節(jié)。它最好提運8個容器22,其提手部分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提手部分52a是由大體上U形的握柄部分56a以及許多彎角的或彎曲的接條部分58a組成。握柄部分56a供提運人用手抓握以提運提包23,而接條部分58a則把提手部分52a的握柄部分56a連到連接部分44上去,成為一個整體。U形握柄部分56a與彎曲的接條部分與相連接的地點57a可以隨按本發(fā)明提舉或伸展時所需的提手高度來決定。每一個接條部分58a都是由提手部分52a的兩層板做成的。
提夾20a的第一組接條是由一個外接條部分60a和一內接條部分62a組成了而其第二組接條是由一外接條部分64a及一內接條部分66a組成。第一組與第二組接條60a,62a;64a,66a相互間沿多孔線80連接在一起,其詳情待述。
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地,如圖6所示,當提夾20a與容器22裝配在一起,而提包23a尚未被提運人提運之前,提手部分52a是在“放置”位置,而提手部分52a的握柄部分56a并不顯著地伸出容器22的頂部28。當提運人將提包23a提起,提手部分52a伸開而多孔線80被撕裂開。這一動作又使第一組接條及第二組接條60a,62a;64a,66a相互之間斷裂開,以便接條部分60a,62a;64a,66a大體上伸開,以允許提手部分52a向上展開,而提手部分52a的握柄部分56a能延伸超過容器22的頂部28;其情形如圖7所示。
外接條部分60a,64a各自都有其第一柱68a,它從提夾20a的最外孔上的連接部分44向上伸展并分別與連接部分44呈λ角,并相互岔開。每一個第一柱68a與連接部分44是連成整體的。外接條部分60a,64a各有一個第二柱70a,與第一柱68a相對呈λ角并連成整體;它與第一柱68a在彎曲部分72a處連接起來。第二柱70a與握柄部分56a是連成整體的。在放置時,第二柱與連接部分44并行。
內接條部分62a,66a各自都有一個第一柱74a,它從提夾20a最內的孔上的連接部分44上伸出去,并與連接部分44呈Φ角,它們相互之間向內會聚。內接條部分62a,66a各有一個第二柱76a,它與第一柱74a相對地呈一Φ’角度,并在彎角部分78a處與第一柱連接成一整體。在放置時,第二柱76a與連接部分44平行。內接條部分62a,66a的彎角部分72a,78a沿多孔線80連接在一起。
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λ與λ’相等,并為66°,而Φ與Φ’相等,并為55°。這些角度應該是銳角,但其確切的角度大小可隨所需高度和/或各接條上相對應力大小而變更。同時,其與彎曲接條部分的連接點57a之位置將決定這些銳角的大小。
握柄部分56以及柱70a、76a互相連接地點,應選得離彎角72a,78a有一距離,以便促進柱的撓性以及握柄部分56a向上的伸展,詳情待述。換句話說,接條部分60a,62a,64a,66a,從其與連接部分44的連接點直到其與握柄部分56a的連接點為止,是呈曲折狀的,其目的就是在提運人提舉提包時,使接條部分得以伸直。
當提運人想用提手部分52a來提舉提包23a時,他抓握住提手部分52a的握柄部分56a。當提運人提舉提包23a時,由于提手部分52a被向上拉伸以及與向上提力反作用的容器22的重力作用,接條60a,62a;64a,66a發(fā)生撓曲。提手部分52a沿著多孔線80發(fā)生裂斷,而且使接條組相互分離開;提手部分52a的接條部分60a,62a,64a,66a大體上伸直,如圖7所示。這樣,提手部分52a向上擴展,從而使提手部分52a的握柄部分56a向上伸展,伸出容器22的頂部28。當接條部分60a,62a,64a,66a大體上伸直之后,接條部分60a,62a,64a,66a的第一及第二柱68a,70a,74a,76a大體上變成一條直線。當提包23a的提手部分52a被釋放后,提手部分52a大體上又采取其初始形狀。
如圖4所示,當提夾生產出來的時候,提夾20之間是連成整體的,然后再分成單個的提夾。提夾部分52的最外端82與容器接合部30,32的最外端84都設有連接區(qū),以把鄰近的、互聯(lián)的相同的提夾如圖4那樣連接起來。這種做法可以使多個提夾20能向容易地運送,當提夾20是平直的而且相互連接在一起時,這些提夾可以繞到一個滾筒的卷軸上,或者以其他方法很容易地運作。要形成單個的提夾20時,要用適當?shù)姆绞桨烟釆A切割使之相互分開。圖5-7所示的提夾20a的實施例包括了連接區(qū)82,84,這與第一實施例中提夾20相似,而且可以用同樣方式來運作。
每一個提夾器20,20a都包括一些撕斷條86,86a。每一撕斷條86,86a都由帶34的連續(xù)的外邊38的主要部分組成,并用一條細直的多孔線88與提夾20,20a的剩余部分區(qū)分開;而當撕斷時,撕斷帶會把提夾20,20a分裂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提夾外邊的剩余部分組成;第二部分由撕斷帶86,86a本身組成。撕斷帶86,86a一旦從提夾20,20a的剩余部分離開后就可使容器22很容易地很快地從提夾20,20a處釋放開。
把撕斷帶86,86a從第一部分分開的多孔線68也可以用一系列的間隔的點組成,或者換一種方式,用一系列間隔的短線組成。多孔線88上的點相互間有一個提夾20,20a中未割斷的、連續(xù)的部分。多孔線88并沒有顯著地降低提包的整體性,但它卻有利于撕斷及移去提夾20,20a每一側的撕裂帶86,86a。我們預計,可以用材料的擠壓卷邊來代替多孔線。多孔線是用合適的已知技術做成的。
每一條多孔線88從提夾20,20a的一端開始而且最好在提夾20長度內每一側最后一個孔的終端邊內側的一個位置結束,使得撕斷條86,86a與提夾20,20a的剩余部分連成一個整體。這些撕斷條86,86a可以都從提夾20,20a的同一端開始。換一種方式,撕斷條86,86a也可以在提夾20,20a二個相對的終端開始。當每條撕斷條86,86a沿著其多孔線88撕斷時,撕斷條86,86a仍然與提夾20,20a連接一起,而并不從提夾20,20a剩余部分那里分裂成一個明確的、可廢棄的東西。
多孔線88可以使提運人撕開撕斷條86,86a并從其相連的第一部分分開。一旦這樣做了以后,就留下一條窄的、連續(xù)的邊帶料,它是從第一部分形成的,它不會在撕開撕斷條86,86a時撕掉或破裂。這些容器22靠這條窄邊帶留在提包的點陣里,而相互不會分散。這條窄的連續(xù)的邊帶能防止這些容器22在提運人要打開提包23,23a時作不可控制的移動。把撕斷條86,86a從提夾器20,20a的剩余部分撕下來的動作可能會在邊帶的長度上形成一個參差不齊的邊緣。最好,在撕斷條86,86a被撕開后成為窄邊帶的第一部分的寬度,要比多孔線88上相鄰二點或二線之間距要大些,這樣就可以使撕斷條86,86a時,對撕斷條86,86a用的力很少有機會過早地指向提夾20的孔46之中去。
在要把容器22從提夾器20,20a中取出時,人們有選擇地把窄邊帶弄斷。因此提夾20,20a是位于每一瓶子22的側壁24上的,邊帶可以有選擇地,很容易地利用瓶子22與鄰近瓶子22的杠桿力把原來握住瓶22留在提包點陣的剩余窄邊帶破壞掉。
由于提夾20,20a的孔46的外邊48是稍呈彎曲形的,而每一個撕斷條86,86a是直線形的,這就提供一個剩余邊帶特定變窄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一個應力集中以及弱點來使邊帶容易地斷裂從而便于取走容器22。再者,由于每個多孔線88結束的地點是在最后一個孔46的終端邊的內側,取決于撕開撕斷條86,86a所用的邊量大小,最終撕開撕斷條86,86a的力量有可能向內偏向,進入孔46從而把孔46中的容器22釋放出來而其他孔中的容器保持不變。
如圖所示,每一個撕斷條86,86a可以包含一個加粗的部分90,90a;它位于起始端并具有一個圖中以箭頭示出的孔92,92a。為了撕開撕斷條86,86a,使用人抓握撕斷條86,86a的加粗部分90,90a。并且可以把一個手指穿過其孔92,92a以便于握牢撕斷條86,86a直至將之撕開。
本發(fā)明的提夾20,20a還具有其他優(yōu)點。例如,提夾20,20a在允許提運人很容易地提運提包23,23a的同時,其本身是很結實的。本發(fā)明的提夾20,20a可以用低成本生產出來。
雖然以上所示和敘述的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優(yōu)選的實施例,可以明白專業(yè)技術人員可以引導出本發(fā)明的各種改型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運多個容器的提夾,每個容器有一個側壁、一個頂,提夾包括容器接合部分,它由一些帶組成,所述的帶限定了多個孔以沿容器的側壁握住容器,使容器留在孔之內從而形成一個容器包;一個提手部分,它在提夾容器的時候與上述容器接合部分大體上呈垂直延伸,上述提手的最高表面,在提包未被提舉時并不顯著地伸出容器頂?shù)纳线吶?,但當提包被提舉時,至少一部分提手部分會伸出容器頂?shù)耐饷妗?br>
2.按權利要求1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部分包括一些帶彎角的接條部分,它可允許所述提手部分伸展,以致在提包被提運時,所述提手部分可伸出容器的頂部。
3.按權利要求2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條部分是用有彈性的塑料做成的,而當提手部分向上擴展并伸出容器頂部時,所述接條部分大體上會伸直。
4.按權利要求3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夾能提運6個容器。
5.按權利要求3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夾能提運8個容器。
6.按權利要求2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條部分有連接區(qū),以與鄰近的提夾連接在一起。
7.按權利要求6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接合部分有連接區(qū),以與鄰近的提夾連接在一起。
8.按權利要求2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部分還包括一些在所述接條部分之間的分離條,以分離所述提手部分,從而當所述提手部向上伸展伸出容器頂部時,所述接條部分大體上能夠伸直。
9.按權利要求8的提夾,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離帶是一條多孔線。
10.按權利要求9的提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夾可提運8個容器。
全文摘要
一種塑料提夾,可用來提如瓶子、罐頭之類的容器,包括一個新穎的提手部分,在放置時并不伸出容器的頂,但可允許提手部分向上伸展以伸出容器的頂,供人提舉。提夾包括多個容器接合部分,其包括形成孔的帶子,以與容器的側壁接合把容器握住形成一個提包。當提夾套到容器上后,提手部分大體上與容器接合部分垂直。提手部分具有接條,在提手部分伸展時會伸直。提手部分可包括一條多孔線以便在撕開時把接條部分相互分離開來。
文檔編號B65D67/02GK1138000SQ96102269
公開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1996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6月12日
發(fā)明者吉姆·A·布羅辛克 申請人:伊利諾斯工具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