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貼標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高速貼標機的送標檢標上,貼標機的送標與貼標之間起緩沖作用的預出標,由出標滾輪預出一定量的標簽,預出的標簽由其自然無規(guī)則的相互盤繞、卷縮在一起,這樣會引起標簽帶上的標簽翹角、脫落引起標簽之間的粘連等問題,導致后續(xù)的貼標工位無法正常繼續(xù)工作貼標,影響生產質量,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保證生產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包括:
PLC;
送標滾輪,該送標滾輪用以將標簽送入所述預存機構,且所述送標滾輪的輸出端通過輸送帶連接有貼標滾輪,所述送標滾輪和所述貼標滾輪之間形成有標簽行走區(qū),所述送標滾輪和所述貼標滾輪置于所述標簽行走區(qū)一端;
滑輪,所述標簽行走區(qū)上開設有由左至右分布的長圓形滑槽,所述滑輪活動安裝于所述滑槽內,且所述滑輪能夠沿所述滑槽左右往復運動,所述送標滾輪和所述貼標滾輪之間的輸送帶繞過所述滑輪,并帶動所述滑輪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標簽行走區(qū)的一側設置有光電檢測裝置,所述光電檢測裝置置于所述送標滾輪和所述滑輪之間的標簽行走區(qū)的中部位置處,所述光電檢測裝置檢測送標滾輪與滑輪之間的標簽狀態(tài),并與所述PLC通訊,所述PLC接收所述光電檢測裝置發(fā)送的信號,控制所述送標滾輪轉動或停止。
進一步的,所述貼標滾輪一直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送標滾輪的轉動與停止通過所述PLC控制;
所述光電檢測裝置檢測到送標滾輪和滑輪之間有標簽時,所述PLC控制所述送標滾輪停止,所述滑輪由滑槽的右側向左側運動;
所述光電檢測裝置檢測到送標滾輪和滑輪之間沒有標簽時,所述PLC控制所述送標滾輪轉動,所述滑輪由滑槽的右側向左側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送標滾輪的轉動速度大于所述貼標滾輪的轉動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的有益效果:
本裝置滑輪能隨著標簽一起滾筒,讓標簽與滑輪的摩擦減少,使走標速度更快更順暢,提高了走標的速度。綜上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因為標簽翹角、脫落、相互粘連等問題影響后續(xù)的生產加工,且提高了生產速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工作量。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1、送標滾輪;2、貼標滾輪;3、滑輪;4、滑槽;5、標簽;6、光電檢測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所示,一種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包括:PLC及送標滾輪1,該送標滾輪1用以將標簽5送入預存機構,且送標滾輪1的輸出端通過輸送帶連接有貼標滾輪2,送標滾輪1和貼標滾輪2之間形成有標簽行走區(qū),送標滾輪1和貼標滾輪2置于標簽行走區(qū)一端;
滑輪3,標簽行走區(qū)上開設有由左至右分布的長圓形滑槽4,滑輪3活動安裝于滑槽4內,且滑輪3能夠沿滑槽4左右往復運動,送標滾輪1和貼標滾輪2之間的輸送帶繞過滑輪3,并帶動滑輪3轉動。
標簽行走區(qū)的一側設置有光電檢測裝置6,光電檢測裝置6置于送標滾輪1和滑輪3之間的標簽行走區(qū)的中部位置處,光電檢測裝置6檢測送標滾輪1與滑輪3之間的標簽5狀態(tài),并與PLC通訊,PLC接收光電檢測裝置6發(fā)送的信號,控制送標滾輪1轉動或停止。
本實用新型的貼標滾輪2一直轉動,除了在沒有瓶子需要貼標的情況下。
本實用新型的送標滾輪1的轉動與停止通過PLC控制;
具體的,當光電檢測裝置6檢測到送標滾輪1和滑輪3之間有標簽5時,PLC控制送標滾輪1停止,由于送標滾輪1停止,而貼標滾輪2一直在運動,除了沒有瓶子需要貼標外,滑輪3在貼標滾輪2的帶動下由滑槽4的右側向左側運動;
另外,當光電檢測裝置6檢測到送標滾輪1和滑輪3之間沒有標簽5時,PLC控制送標滾輪1轉動,由于送標滾輪1的轉速大于貼標滾輪2的轉速,滑輪3在送標滾輪1的帶動下由滑槽4的右側向左側運動。本實用新型減少了預出標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貼標機用標簽預存機構的有益效果:
本裝置滑輪3能隨著標簽5一起滾動,讓標簽5與滑輪3的摩擦減少,使走標速度更快更順暢,提高了走標的速度。綜上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因為標簽翹角、脫落、相互粘連等問題影響后續(xù)的生產加工,且提高了生產速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