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液壓千斤頂?shù)木w板抬升和下降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管道傳輸系統(tǒng)作為一種傳送方式,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為生產生活輸送各種氣、液體燃料以及生產生活用水,管道傳輸系統(tǒng)中安裝有許多的接頭和閥門,當使用一段時間后,接頭和閥門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每次檢修和更換都需要將地表的泥土(有時是混凝土路面)去掉,然后才能進行相關的工作,處于交通要道路面下的管路檢修,還必須封路施工,這種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每次都要破壞表層植被或混凝土路面,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蓋板存在的檢修不方便、成本較高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于檢修、成本較低、工作效率較高的基于液壓千斤頂?shù)木w板抬升和下降移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液壓千斤頂?shù)木w板抬升和下降移動裝置,包括澆筑在泥土坑上的混凝土坑道,所述混凝土坑道上設有蓋板,所述移動裝置還包括用以蓋板升降的液壓千斤頂和絲杠手輪機構以及用以蓋板左右滑行的滑輪機構和滑塊機構,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左段固定安裝有所述液壓千斤頂,外部驅動機構與所述液壓千斤頂連接,所述絲杠手輪機構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右端;
所述蓋板包括蓋板塊,所述蓋板塊包括端部蓋板塊、左側蓋板塊、右側蓋板塊,所述端部蓋板塊包括位于混凝土坑道長度方向的左端的左端蓋板塊和位于混凝土坑道長度方向的右端的右端蓋板塊,所述左側蓋板塊位于所述右側蓋板塊與所述左端蓋板塊之間,所述右側蓋板塊位于所述左側蓋板塊與所述右端蓋板塊之間,所述左側蓋板塊和右側蓋板塊均設置有兩個以上,每個左側蓋板塊的下方均設有兩個液壓千斤頂,兩個以上的左側蓋板塊的長度自混凝土坑道的左端至中部依次增長;
所述滑輪機構包括軌道和滑輪組件,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上均安裝有所述軌道,在混凝土坑道同一側的內壁上,所述軌道位于所述液壓千斤頂與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內壁之間,所述軌道的右端與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右端內壁之間形成用以容納右端蓋板塊的右容置空間;所述滑輪組件包括輪子支撐和滑輪,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兩端的底部分別設有所述輪子支撐,所述輪子支撐的上端與所述左側蓋板塊可折疊連接,所述輪子支撐的下端設有所述滑輪,所述滑輪與所述軌道形成滑動副,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左右滑行方向與所述混凝土坑道的長度方向相同;
所述左側蓋板塊自左端至中部,其上的輪子支撐的長度依次增長,在混凝土坑道同一側的內壁上軌道的個數(shù)與左側蓋板塊的個數(shù)相同,所述滑輪與軌道一一對應,相鄰軌道之間平行設置;
所述絲杠手輪機構包括手輪和絲杠機構,所述絲杠機構包括豎向布置的絲杠、螺母和用以端部蓋板塊升降的升降桿,所述手輪固定在所述絲杠的上端,所述絲杠豎直布置,所述絲杠的下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外壁上,所述螺母套裝在所述絲杠上,所述升降桿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桿的一端與所述 螺母固定連接,所述混凝土坑道上開有用以升降桿上下移動的開槽,所述升降桿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開槽位于所述右端蓋板塊的底部;
所述滑塊機構包括滑塊,所述右側蓋板塊的前后兩端的底部均設有所述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軌道形成左右移動副。
進一步,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個數(shù)與所述右側蓋板塊的個數(shù)相同。
再進一步,每個左側蓋板塊的兩端的底部分別設有兩個滑輪組件,同一端的兩個滑輪組件的滑輪與同一條軌道形成滑動副。
再進一步,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上分別設有安裝臺,所述液壓千斤頂固定在所述安裝臺在遠離混凝土坑道內壁的一側上;所述軌道安裝在所述安裝臺在靠近混凝土坑道內壁的一側上。
再進一步,每個左側蓋板塊的兩端分別設有頂部蓋板條,所述頂部蓋板條位于所述軌道上,所述頂部蓋板條的前后長度自左端的左側蓋板塊至右端的左側蓋板塊依次減小,每個左側蓋板塊的前后長度加上相應頂部蓋板條的前后長度的總長度相同,每個蓋板條的高度與每個左側蓋板塊的高度相同。
再進一步,所述混凝土坑道右端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所述絲杠手輪機構,兩個絲杠手輪機構對稱布置。
更進一步,所述蓋板塊的個數(shù)為十二個,其中左側蓋板塊和右側蓋板塊分別為五個,左端蓋板塊和右端蓋板塊均為一個。
本實用新型主要表現(xiàn)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液壓千斤頂和絲杠手輪機構,可以將平鋪的蓋板疊起,徹底改變了每次進行管道檢修時必須破壞地表植被或路面的傳統(tǒng)維修方式,大大提高了維修效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維修成 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右側蓋板塊堆疊起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側蓋板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右側蓋板塊的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蓋板塊全部堆疊起來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絲杠手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4,一種基于液壓千斤頂?shù)木w板抬升和下降移動裝置,包括澆筑在泥土坑5上的混凝土坑道7,所述混凝土坑道7上設有蓋板3,所述移動裝置還包括用以蓋板3升降的液壓千斤頂2和絲杠手輪機構以及用以蓋板3左右滑行的滑輪機構和滑塊機構,所述混凝土坑道7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左段固定安裝有所述液壓千斤頂2,外部驅動機構與所述液壓千斤頂2連接,所述絲杠手輪機構設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7的右端;
所述蓋板3包括蓋板塊,所述蓋板塊包括端部蓋板塊、左側蓋板塊、右側蓋板塊,所述端部蓋板塊包括位于混凝土坑道7長度方向的左端的左端蓋板塊和位于混凝土坑道7長度方向的右端的右端蓋板塊,所述左側蓋板塊位于所述右側蓋板塊與所述左端蓋板塊之間,所述右側蓋板塊位于所述左側蓋板塊與所述右端蓋板塊之間,所述左側蓋板塊和右側蓋板塊均設置有兩個以上,每個左側蓋板塊的下方均設有兩個液壓千斤頂,兩個以上的左側蓋板塊的長度自混凝 土坑道的左端至中部依次增長;
所述滑輪機構包括軌道8和滑輪組件,所述混凝土坑道7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上均安裝有所述軌道8,在混凝土坑道7同一側的內壁上,所述軌道位于所述液壓千斤頂2與所述混凝土坑道7的內壁之間,所述軌道8的右端與所述混凝土坑道7的右端內壁之間形成用以容納右端蓋板塊的右容置空間;所述滑輪組件包括輪子支撐6和滑輪,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兩端的底部分別設有所述輪子支撐6,所述輪子支撐6的上端與所述左側蓋板塊可折疊連接,所述輪子支撐6的下端設有所述滑輪,所述滑輪與所述軌道8形成滑動副,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左右滑行方向與所述混凝土坑道7的長度方向相同;
所述左側蓋板塊自左端至中部,其上的輪子支撐的長度依次增長,在混凝土坑道同一側的內壁上軌道的個數(shù)與左側蓋板塊的個數(shù)相同,所述滑輪與軌道一一對應,相鄰軌道之間平行設置;
所述絲杠手輪機構包括手輪11和絲杠機構1,所述絲杠機構1包括豎向布置的絲杠13、螺母和用以端部蓋板塊升降的升降桿12,所述手輪11固定在所述絲杠13的上端,所述絲杠13豎直布置,所述絲杠13的下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混凝土坑道7的外壁上,所述螺母套裝在所述絲杠13上,所述升降桿12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桿12的一端與所述螺母固定連接,所述混凝土坑道7上開有用以升降桿12上下移動的開槽,所述升降桿12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開槽位于所述右端蓋板塊的底部;
所述滑塊機構包括滑塊9,所述右側蓋板塊的前后兩端的底部均設有所述滑塊9,所述滑塊9與所述軌道8形成左右移動副。
進一步,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個數(shù)與所述右側蓋板塊的個數(shù)相同。
再進一步,每個左側蓋板塊的兩端的底部分別設有兩個滑輪組件,同一端的兩個滑輪組件的滑輪與同一條軌道形成滑動副。
再進一步,所述混凝土坑道7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上分別設有安裝臺,所述液壓千斤頂2固定在所述安裝臺在遠離混凝土坑道7內壁的一側上;所述軌道安裝在所述安裝臺在靠近混凝土坑道7內壁的一側上。
再進一步,每個左側蓋板塊的兩端分別設有頂部蓋板條4,所述頂部蓋板條4位于所述軌道上,所述頂部蓋板條4的前后長度自左端的左側蓋板塊至右端的左側蓋板塊依次減小,每個左側蓋板塊的前后長度加上相應頂部蓋板條的前后長度的總長度相同,每個蓋板條的高度與每個左側蓋板塊的高度相同。
再進一步,所述混凝土坑道7右端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所述絲杠手輪機構,兩個絲杠手輪機構對稱布置。
更進一步,所述蓋板塊的個數(shù)為十二個,其中左側蓋板塊和右側蓋板塊分別為五個,左端蓋板塊和右端蓋板塊均為一個。
本實施例中,混凝土坑道7中安有各種管道,蓋板3上面種有植被或砌有瀝青;在蓋板3平鋪時,輪子支撐4折疊在左側蓋板塊的底部;頂部蓋板條4放置在左側蓋板塊的兩端,其底面與軌道相接觸。
如圖4所示,所述軌道8安裝在混凝土坑道7在長度方向的兩個內壁上,混凝土坑道7的兩個內壁上的軌道對稱布置,所述左側蓋板塊的兩端分別位于相應液壓千斤頂2上,每個左側蓋板塊兩端的滑輪對應相應的軌道;所述液壓千斤頂2與軌道3相鄰;
如圖5所示,所述升降桿12的另一端與升降托板連接,所述升降托板位于 所述右端蓋板塊的底部;所述升降桿12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開槽與所述右端蓋板塊的底部可固定連接,也可不固定;所述絲杠13的下端通過底座14和滾動軸承安裝在混凝土坑道7的外壁上,滾動軸承設置在底座14內,絲杠13的下端與滾動軸承過盈配合。通過人工轉動手輪11,操縱絲杠機構1使右端蓋板塊下降或上升一層,一層的高度為一個蓋板塊的高度,然后移動相鄰的右側蓋板塊到右端蓋板塊上或是將右側蓋板塊移動到初始位置,再轉動手輪11使之下降或上升一層,這樣操作幾次便可以將右側蓋板塊快速打開或閉合。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
整個裝置中左側部分的原始狀態(tài)是蓋板3平鋪在混凝土坑道上,當需要檢修混凝土坑道7內的管道時,首先將兩側頂部蓋板條4拿出,外部驅動機構通過液壓帶動液壓千斤頂2,從而使液壓千斤頂2上升,將左側蓋板塊頂起,此時將折疊在左側蓋板塊底部的輪子支撐6撐開,使得其末端的滑輪與軌道相配合,通過人工的方式將左側蓋板塊推到混凝土坑道7的左端堆放(從中間向左側堆疊),由于輪子支撐6的長度是從兩端依次加長的,使得蓋板3能一層層折疊,當檢修完畢后,將左側蓋板塊推到相應的初始位置,使液壓千斤頂2升起,然后將輪子支撐6折疊到蓋板3背面,降下液壓千斤頂2,最后將頂部蓋板條4安放上即可。
整個裝置中右側部分的原始狀態(tài)是蓋板3平鋪在混凝土坑道7上,當需要檢修混凝土坑道7內的管道時,首先通過人工轉動手輪使絲杠機構1下降,具體的是轉動手輪11帶動絲杠13從而使升降桿12下降,將右側蓋板塊下沉到右容置空間內,然后通過人力將右側蓋板塊推到混凝土坑道7的右端堆放(從中間向右側堆疊),使得右側蓋板塊能一層層堆疊,這樣就能快速將蓋板3打開了; 當檢修完畢后,通過人工轉動手輪使絲杠機構上升,分別將右側蓋板塊推到相應的初始位置,重復操作幾次,便可將右側蓋板塊全部安放上,這樣就能快速閉合蓋板了。
本實用新型考慮將地表植被(或混凝土路面)制作成一個個蓋板塊,平鋪在管道的上方,當需要維修管道時,通過本實用新型就能很方便將一塊塊蓋板折疊起來,檢修完畢后,再平鋪蓋好,恢復地表植被或混凝土路面,整個工作過程用時大大縮短,而且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是一種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應用前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