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環(huán)衛(wèi)設備,具體是一種壓縮車的排污箱。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fā)展,城市生物垃圾的收集和運輸越來越受到人民的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重視,以前邊走邊撒漏、邊走邊飛揚的散裝運輸方式,逐漸被全封閉壓縮模式所代替。壓縮車將松散的垃圾壓縮到原有體積的1/3,既提高了運輸能力又節(jié)約了運輸成本。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壓縮過程中擠壓產生了大量的污水。為解決污水撒漏造成二次污染,廠家在壓縮箱下方設置了污水收集箱,降低了污水撒漏。這種污水收集箱為立方體形的箱體,污水收集箱的上部設有進污口、下部設有排污口和安裝在排污口上的球閥式開關、側面設有清洗口。壓縮車擠壓產生的污水通過進污口進入到箱體內,到達指定地點后打開球閥式開關,使污水通過排污口排出。在使用過程中,污水中的土沙和污水中的油混合形成油泥,車輛在行走過程中不斷晃動污水收集箱,使油泥均勻的沉淀在箱體底面上,由于污水收集箱為立方體形,不利于油泥的排出。操作人員在打開球閥式開關時污水會濺到操作人員身上;同時,積淀的油泥容易把球閥式開關堵死。這種污水收集箱人性化設計不夠完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壓縮車的排污箱該方案能使污油全部順利排出,實現(xiàn)自動操作,避免對操作人員的污染。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壓縮車的排污箱,它有箱體,箱體的上部設有進污口、下部設有排污口、側壁上設有清洗口,箱體的下部為半球型污水箱,所述排污口上蓋有半球體形封閉閥,封閉閥的圓弧面朝向排污口,在箱體的側壁的上部還安裝帶導向孔I的導向桿I、下部安裝帶導向孔II的導向桿II,導向孔I與導向孔II處在同一鉛垂線上,轉動支柱的上端安裝在箱體下部,轉動支柱的下端與杠桿通過轉軸II連接在一起,加力桿穿過導向孔I和導向孔II與杠桿的主動端通過轉軸I連接在一起,杠桿的從動端通過固定軸與安裝在封閉閥下部的頂桿相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孔I與導向孔II之間的加力桿上設有限位銷,限位銷與導向桿II之間的加力桿上套有復位彈簧。
優(yōu)選地,所述杠桿為Z形杠桿。
優(yōu)選地,所述排污口設在箱體下部的半球型污水箱的最底部。
優(yōu)選地,半球型污水箱的最底部設置排污口,即排污口設置在半球型污水箱的球體底部的中心點上,是箱體的最低點,便于油泥、泥沙的覺淀聚集,利于污物排出。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既便于污水中油泥的沉淀,使污水中的油泥快速排出不會形成積淀堵塞排污口,又在排污時不影響操作人員的自身衛(wèi)生,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加力桿,2-導向孔I,3-導向桿I,4-限位銷,5-復位彈簧,6-導向孔II,7-導向桿II,8-轉動支柱,9-轉軸II,10-轉軸I,11-杠桿,12-固定軸,13-頂桿,14-排污口,15-封閉閥,16-清洗口,17-箱體,18-進污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一種壓縮車的排污箱,它有箱體17,箱體17的上部設有進污口18、下部設有排污口14、側壁上設有清洗口16,其特征在于,箱體17的下部為半球型污水箱,所述排污口14上蓋有半球體形封閉閥15,封閉閥15的圓弧面朝向排污口14,在箱體17的側壁的上部還安裝帶導向孔I2的導向桿I3、下部安裝有帶導向孔II6的導向桿II7,導向孔I2與導向孔II6處在同一鉛垂線上,轉動支柱8的上端安裝在箱體17下部,轉動支柱8的下端與杠桿11通過轉軸II9連接在一起,加力桿1穿過導向孔I2和導向孔II6與杠桿11的主動端通過轉軸I 10連接在一起,杠桿11的從動端通過固定軸12與安裝在封閉閥15下部的頂桿13相連接;所述導向孔I2與導向孔II6之間的加力桿1上設有限位銷4,限位銷4與導向桿II7之間的加力桿1上套有復位彈簧5;所述杠桿11為Z形杠桿;所述排污口14設在箱體的半球型污水箱的最底部。
在使用本發(fā)明時,垃圾壓縮車擠壓垃圾產生的污水通過進污口18進入到箱體17內,污水中的土沙和污水中的油混合形成油泥逐漸沉淀到箱體17的半球型污水箱的最底部;在排放污水時,操作人員用力壓加力桿1,加力桿1向下推動杠桿11,杠桿11便以轉軸II9為旋轉點進行逆時針轉動,杠桿的從動端向上推運頂桿13將封閉閥15打開,箱體17內的污水通過排污口14排出;當完全排空后,操作人員放開加力桿1,由于復位彈簧5在排水過程中被壓縮,在加力桿11被放開時,復位彈簧5回彈將加力桿1向上推到原來位置,在此過程中加力桿1帶動杠桿11順時針旋轉,同時封閉閥15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原來位置將箱體17的排污口14關閉。當箱體17需要清洗時,則通過清洗口16對箱體17內部進行清洗。排污口14設置在箱體17的最底部,污水中的油泥可以沉淀到排污口14周圍以便能夠完全排出,同時,排污口14的打開與關閉由操作人員通過操作加力桿1來完成,避免了直接操作排污口14上的閥門,在工作過程中使操作人員的個人衛(wèi)生不受影響。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