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浸油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齒輪浸油裝置。
背景技術:
齒輪在加工完成后出廠前,需要經過一道浸油工序,用于在齒輪的表面附一層油膜,從而增強對齒輪的保護。傳統(tǒng)的方法是將齒輪放置在鏤空的容器內,然后將容器和齒輪一起放入有油的油池中浸泡,浸泡一定時間后,工作人員人工提起容器,取出齒輪,就完成了浸油工序。這種浸油方式,存在著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勞動強度大等缺陷。因此,應該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的齒輪浸油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齒輪浸油裝置,包括浸油槽、支架、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下部設有托盤,所述托盤鏤空,所述升降架的上端與升降氣缸的下端連接,所述升降氣缸的上端固定安裝于固定架上,所述托盤上放置有用于放置齒輪的漏筐,所述托盤的下方設有一微型震動器,所述浸油槽內壁上安裝有壓電傳感器,浸油槽的外部連接有進蒸氣管,所述進蒸氣管上設有電磁閥,所述壓電傳感器和電磁閥均與控制單元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浸油槽的兩側設有溢流槽。
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滾輪。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采用,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的齒輪浸油裝置,結構合理,用升降氣缸的升降來實現齒輪的自動化浸油,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避免了人工操作容易引起的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的情況,因此加工出來的齒輪質量穩(wěn)定性得到了保證。
2、本發(fā)明的齒輪浸油裝置,浸油槽的外部連接有進蒸氣管,通過壓電傳感器來感應浸油槽內部油脂的粘度信號,并將粘度信號傳遞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與進蒸氣管道上的電磁閥連接,通過控制進蒸氣管的通斷,來控制潤滑油脂的溫度,可以提高齒輪的浸油效果,提高齒輪的產品質量,自動化程度高。
3、本發(fā)明的齒輪浸油裝置,在所述托盤的下方設有一微型震動器,其可以實現托盤的輕微震動,繼而帶動漏筐的輕微震動,可以提高齒輪的瀝油效果。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浸油槽,2、支架,3、升降架,4、托盤,5、升降氣缸,6、固定架,7、漏筐,8、微型震動器,9、壓電傳感器,10、進蒸氣管,11、電磁閥,12、溢流槽,13、移動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齒輪浸油裝置,包括浸油槽1、支架2、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的下部設有托盤4,所述托盤4鏤空,所述升降架2的上端與升降氣缸5的下端連接,所述升降氣缸5的上端固定安裝于固定架6上,所述托盤4上放置有用于放置齒輪的漏筐7,所述托盤4的下方設有一微型震動器8,所述浸油槽1內壁上安裝有壓電傳感器9,浸油槽1的外部連接有進蒸氣管10,所述進蒸氣管10上設有電磁閥11,所述壓電傳感器9和電磁閥11均與控制單元連接。
優(yōu)選的,作為一可實施例,所述浸油槽1的兩側設有溢流槽12。
優(yōu)選的,作為一可實施例,所述支架2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滾輪13。
本發(fā)明的齒輪浸油裝置,結構合理,用升降氣缸5的升降來實現齒輪的自動化浸油,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避免了人工操作容易引起的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的情況,因此加工出來的齒輪質量穩(wěn)定性得到了保證。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或替換,這些改進或替換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