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搬運至少一個集裝箱的車輛,所述車輛具有被配置用于保持所述集裝箱的支撐部分,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撐部分的提高的主提升機構,所述提升機構配置為在提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支撐部分;所述支撐部分被配置用于呈現(xiàn)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一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所述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可組合的收縮狀態(tài),以及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二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所述支撐部分的提高位置可組合的伸展狀態(tài);所述支撐部分在其伸展狀態(tài)中具有突出區(qū)域,該突出區(qū)域在第二輪廓相對于第一輪廓突出并且被配置用于支撐所述集裝箱。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1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1限定了所述第二輪廓沿所述車輛的第一軸的最大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輪廓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2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2沿所述第一軸限定最大尺寸,D2小于D1,允許具有第一輪廓的車輛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情況下,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的第二軸,在沿所述第一軸彼此間隔開大于D2且小于D1的距離的兩個柱之間通過。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其中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所述伸展狀態(tài)中,所述突出區(qū)域至少在所述第一軸上伸展以在所述集裝箱的相應的基座部分處支撐所述集裝箱。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中的每一個與對應的可收縮元件相關聯(lián),該可收縮元件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收縮狀態(tài)中收縮并且在所述支撐部分的伸展狀態(tài)中伸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支撐部分包括多個凹口,每個凹口配置為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收縮狀態(tài)中至少部分地容納所述可收縮元件中的至少一個。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包括被配置用于將所述集裝箱固定到所述支撐部分的固定裝置,從而至少在通過所述車輛運輸所述集裝箱的過程中防止所述集裝箱相對于所述支撐部分移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引導裝置,該引導裝置被配置用于在將所述集裝箱裝載到所述車輛上的過程中引導所述集裝箱,以相對于所述支撐部分正確地定位所述集裝箱。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固定裝置和所述引導裝置集成在共同的固定-引導裝置中。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固定裝置和所述引導裝置中的至少一個配置為呈現(xiàn)折疊的非操作位置和展開的操作位置。
10.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支撐部分具有由四個角部限定的矩形形狀,并且所述突出區(qū)域布置在所述角部處。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支撐部分具有由四個角部限定的矩形形狀,四個角部之間具有側部,并且所述突出區(qū)域布置在所述側部的至少一部分處。
1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車輛包括被配置用于代替所述支撐部分保持所述集裝箱的輔助裝置,以允許所述支撐部分在其伸展狀態(tài)和其收縮狀態(tài)之間切換。
13.根據(jù)引用權利要求3時的權利要求12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輔助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抓握元件和次提升機構;所述抓握元件被配置用于呈現(xiàn)抓握狀態(tài)以及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一輪廓相關聯(lián)的折疊狀態(tài),所述抓握狀態(tài)用于從除所述基座部分之外的可選基座部分抓握所述集裝箱,從而允許通過所述次提升機構相對于彼此移動所述支撐部分或所述集裝箱,以便允許所述支撐部分在其伸展狀態(tài)和其收縮狀態(tài)之間切換。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輔助裝置進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支撐部分下面并且在所述主提升機構和所述次提升機構之間的中間部分。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抓握元件安裝到所述中間部分。
1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支撐部分由多個支撐部分構成,多個支撐部分中的每一個與所述車輛的不同部分相關聯(lián)。
1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支撐部分和所述主提升機構附加地安裝在車輛的主體上。
18.根據(jù)引用權利要求2時的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1’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1’限定了所述第二輪廓沿所述車輛的所述第二軸的的最大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輪廓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2’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2’限定了沿所述第二軸的最大尺寸,D2’小于D1’,允許具有第一輪廓的車輛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情況下,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軸的第一軸,在單元的沿所述第二軸彼此間隔開大于D2’且小于D1’的距離的柱之間通過,并且在具有第二輪廓時,允許將所述集裝箱定位在所述單元的柱的承載部分上。
19.一種用于存儲至少一個集裝箱的系統(tǒng),包括
a.具有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結構,每個存儲單元包括多個柱,柱具有配置為支撐所述存儲單元內(nèi)的所述集裝箱的承載部分;
b.至少一個車輛,其被配置用于將所述集裝箱搬運到存儲單元及從存儲單元搬運所述集裝箱,所述車輛具有被配置用于保持所述集裝箱的支撐部分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撐部分的提高的主提升機構,所述提升機構配置為在支撐部分的提高位置和其降低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支撐部分;所述支撐部分被配置用于呈現(xiàn)與所述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一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所述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可組合的收縮狀態(tài),以及與所述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二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所述支撐部分的提高位置可組合的伸展狀態(tài);所述支撐部分在其伸展狀態(tài)中具有突出區(qū)域,該突出區(qū)域在第二輪廓中相對于所述第一輪廓突出并且被配置用于支撐所述集裝箱。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1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1限定了所述第二輪廓沿所述車輛的第一軸的最大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輪廓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2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2沿所述第一軸限定最大尺寸,D2小于D1,允許具有第一輪廓的車輛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情況下,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的第二軸,在沿所述第一軸彼此間隔開大于D2且小于D1的距離的兩個柱之間通過,并且在具有所述第二輪廓時,允許將所述集裝箱定位在所述單元的柱的承載部分上。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柱包括下部部分,該下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下部部分之間的距離相關聯(lián)的在所述第一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1),并且滿足下列條件:D2<R1<D1,以使得至少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收縮狀態(tài)中,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所述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中,允許車輛沿所述第二軸運輸?shù)剿龃鎯卧校⑶以谒鲋尾糠值纳煺範顟B(tài)中,阻止所述運輸。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柱包括上部部分,該上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上部部分之間的距離相關聯(lián)的在所述第一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2),并且滿足下列條件:D2<R2<D1,以使得至少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收縮狀態(tài)中,允許所述支撐部分在其提高位置和其降低位置之間移動。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滿足所述條件:D2<R2<D1,以使得至少在所述支撐部分的伸展狀態(tài)中,阻止所述支撐部分在其提高位置和其降低位置之間移動。
24.根據(jù)權利要求22或23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柱具有直的細長形狀,并且滿足下列條件:R1=R2,并且所述柱的所述承載部分為水平平坦表面。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2或23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相對于下部部分伸出到其存儲單元的內(nèi)部空間中,以使得滿足下列條件:R1>R2。
26.根據(jù)權利要求20-25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突出區(qū)域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1’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1’限定了所述第二輪廓沿所述車輛的所述第二軸的最大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輪廓具有彼此間隔開距離D2’的最外面的點,距離D2’限定了沿所述第二軸的最大尺寸,D2’小于D1’,允許具有第一輪廓的車輛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情況下,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軸的第一軸,在單元的沿所述第二軸彼此間隔開大于D2’且小于D1’的距離的柱之間通過,并且在具有第二輪廓時,允許將所述集裝箱定位在所述單元的柱的承載部分上。
27.根據(jù)權利要求26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柱包括下部部分,該下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下部部分之間的距離關聯(lián)的在所述第二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1’),并且滿足下列條件:D2′<R1′<D1′和R1′>D2′,以使得至少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收縮狀態(tài)中,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中,允許所述車輛沿所述第二軸運輸?shù)剿龃鎯卧?,并且在所述支撐部分的伸展狀態(tài)中,阻止所述運輸。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柱包括上部部分,該上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上部部分之間的距離相關聯(lián)的在所述第二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2’),并且滿足下列條件:D2’<R2’<D1’,以使得至少在所述支撐部分的收縮狀態(tài)中,允許所述支撐部分在其提高位置和其降低位置之間移動。
29.根據(jù)權利要求2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滿足所述條件:D2’<R2’<D1’,以使得至少在所述支撐部分的伸展狀態(tài)中,阻止所述支撐部分在其提高位置和其降低位置之間移動。
30.一種用于存儲至少一個集裝箱的系統(tǒng),包括:
a.具有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結構,每個存儲單元包括多個柱,柱具有被配置為支撐所述存儲單元內(nèi)的所述集裝箱的承載部分;
b.被配置用于將所述集裝箱搬運到存儲單元及從存儲單元搬運所述集裝箱的至少一個車輛,所述車輛具有被配置用于保持所述集裝箱的支撐部分以及用于控制支撐部分的提高的主提升機構,所述提升機構配置為在支撐部分的提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移動支撐部分;
c.引導-固定裝置,其機械地與所述支撐部分相關聯(lián)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將集裝箱裝載在車輛的過程中引導集裝箱以相對于支撐部分正確地定位集裝箱,以及將集裝箱固定到支撐部分以便至少在車輛運輸集裝箱的過程中防止集裝箱相對于支撐部分移動。
31.根據(jù)權利要求30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支撐部分包括被配置用于在集裝箱的基座部分處支撐所述集裝箱的支撐區(qū)域,并且其中所述支撐部分構造成使得當集裝箱被接納在其上時,當從下方進行觀察時暴露集裝箱的額外的基座部分,以在將支撐部分從其提高位置移動到其降低位置時將所述額外的基座部分放置在所述承載部分上。
32.根據(jù)權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系統(tǒng),車輛具有第一軸和垂直于第一軸的第二軸,并且支撐部分具有在所述第一軸上的第一最大長度尺寸(L1),并且其中所述柱包括下部部分,該下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下部部分之間的距離相關聯(lián)的在第一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1),并且滿足下列條件:R1>L1,以使得至少在其上沒有集裝箱的情況下,在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中,允許所述車輛沿所述第二軸運輸?shù)剿龃鎯卧小?/p>
33.根據(jù)權利要求3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柱包括上部部分,該上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上部部分之間的距離相關聯(lián)的在第二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2),并且所述上部部分相對于下部部分伸出到其存儲單元的內(nèi)部空間中,從而滿足下列條件:R1>R2。
34.根據(jù)權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支撐部分具有在所述第二軸上的第一最大長度尺寸(L1’),并且其中所述柱包括下部部分,該下部部分的特征在于與下部部分之間的距離相關聯(lián)的在第二軸上的最小長度尺寸(R1’),并且滿足下列條件:R1’>L1’,以使得至少在其上沒有所述集裝箱的情況下,在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中,允許車輛沿所述第一軸運輸?shù)剿龃鎯卧小?/p>
35.一種使用用于存儲至少一個集裝箱的系統(tǒn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a.提供用于存儲至少一個集裝箱的所述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
具有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結構,每個存儲單元包括具有承載部分的多個柱;以及
至少一個車輛,所述車輛具有支撐部分以及配置為在提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移動支撐部分的主提升機構;所述支撐部分被配置用于呈現(xiàn)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一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可組合的收縮狀態(tài),以及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二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支撐部分的提高位置可組合的伸展狀態(tài);所述支撐部分在其伸展狀態(tài)中具有突出區(qū)域,該突出區(qū)域在第二輪廓中相對于第一輪廓突出并且被配置用于支撐所述集裝箱;
b.將所述支撐部分切換到其伸展狀態(tài);
c.通過將集裝箱的基座部分放置在所述突出區(qū)域上來將集裝箱裝載在所述支撐部分上;
d.當支撐部分布置在其提高位置中時將其上具有集裝箱的車輛運輸?shù)酱鎯卧校?/p>
e.通過所述主提升機構將所述支撐部分移動到其降低位置,從而將集裝箱放置在所述承載部分上;
f.將支撐部分切換到其收縮狀態(tài);以及
g.從存儲單元運輸其上沒有集裝箱的車輛。
36.根據(jù)權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下列步驟:
h.當集裝箱存儲在存儲單元中并且支撐部分處于其降低位置和其收縮狀態(tài)中時,將車輛運輸?shù)酱鎯卧?/p>
i.將支撐部分切換到其伸展狀態(tài);
j.通過所述主提升機構將所述支撐部分移動到其提高位置,從而將集裝箱放置在所述突出區(qū)域上;
k.從存儲單元轉移其上具有集裝箱的車輛。
37.一種使用用于存儲至少一個集裝箱的系統(tǒn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a.提供用于存儲至少一個集裝箱的所述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
具有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結構,每個存儲單元包括具有承載部分的多個柱;以及
至少一個車輛,所述車輛具有支撐部分、輔助裝置以及配置為在提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移動支撐部分的主提升機構;所述支撐部分被配置用于呈現(xiàn)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一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支撐部分的降低位置可組合的收縮狀態(tài),以及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二輪廓相關聯(lián)并且至少與支撐部分的提高位置可組合的伸展狀態(tài);所述支撐部分在其伸展狀態(tài)中具有突出區(qū)域,該突出區(qū)域在第二輪廓中相對于第一輪廓突出并且被配置用于支撐所述集裝箱;所述輔助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抓握元件以及次提升機構;所述抓握元件被配置用于呈現(xiàn)抓握狀態(tài)和與車輛的當從上方進行觀察時的第一輪廓相關聯(lián)的折疊狀態(tài);
b.將所述支撐部分切換到其伸展狀態(tài);
c.通過將集裝箱的基座部分放置在所述突出區(qū)域上來將集裝箱裝載在所述支撐部分上;
d.當支撐部分布置在其提高位置中時將其上具有集裝箱的車輛運輸?shù)酱鎯卧校?/p>
e.將所述抓握元件切換到其抓握狀態(tài),由此從除所述基座部分之外的可選基座部分抓握集裝箱;
f.通過次提升機構相對于彼此移動支撐部分或集裝箱;
g.將支撐部分切換到其收縮狀態(tài);
h.通過所述主提升機構將所述支撐部分移動到其降低位置,從而將集裝箱放置在所述承載部分上;
i.將所述抓握元件切換到其折疊狀態(tài);以及
j.從存儲單元運輸其上沒有集裝箱的車輛。
38.根據(jù)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下列步驟:
k.當集裝箱存儲在存儲單元中并且支撐部分處于其降低位置和其收縮狀態(tài)中時,將車輛運輸?shù)酱鎯卧?/p>
l.將所述抓握元件切換到其抓握狀態(tài),由此從除所述基座部分之外的可選基座部分抓握集裝箱;
m.通過所述主提升機構將所述支撐部分移動到其提高位置;
n.將支撐部分切換到其伸展狀態(tài);
o.通過次提升機構相對于彼此移動支撐部分或集裝箱,從而將集裝箱放置在所述突出區(qū)域上;
p.將所述抓握元件切換到其折疊狀態(tài);
q.從存儲單元轉移其上具有集裝箱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