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飛行器結構設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多軸多旋翼飛行器通過無線電遙控系統及自主飛行控制系統對其進行操作控制,以實現飛行器的起降、前后左右飛行、加減速以及方向控制等??刹倏v性、穩(wěn)定性、有效任務載荷和續(xù)航時間是考察多軸多旋翼飛行器的重要指標。
現有多旋翼無人機中,其傳動系統大都采用發(fā)動機直驅的方式,該傳動方式存在傳動效率低、可靠性低、故障率高不易維護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以解決上述無人機傳動機構存在的至少一個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包括:
動力源,具有輸出軸;
兩根傳動桿,每根所述傳動桿的一端端部與一個旋翼總成連接,以驅動所述旋翼總成中的旋翼旋轉;
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輸出軸與每根所述傳動桿的桿體之間,所述輸出軸通過所述傳動機構驅動所述傳動桿旋轉,從而帶動所述傳動桿兩端端部的所述旋翼轉動。
優(yōu)選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皮帶輪和同步帶,在所述輸出軸上并列固定設置有兩個所述皮帶輪,在每根所述傳動桿桿體的中間部位固定設置有一個所述皮帶輪;
所述輸出軸上的其中一個皮帶輪通過一根同步帶與一個所述傳動桿上的皮帶輪連接,所述輸出軸上的另一個皮帶輪通過另一根同步帶與另一個所述傳動桿上的皮帶輪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齒輪,在所述輸出軸上并列固定設置有兩個所述傳動齒輪,在每根所述傳動桿桿體的中間部位固定設置有一個所述傳動齒輪;
所述輸出軸上的其中一個傳動齒輪與一個所述傳動桿上的傳動齒輪嚙合,所述輸出軸上的另一個傳動齒輪與另一個所述傳動桿上的傳動齒輪嚙合。
優(yōu)選的,所述旋翼具有旋翼轉軸,所述旋翼轉軸的端部設置有錐形齒輪;
所述傳動桿的一端端部固定設置有與所述旋翼轉軸端部錐形齒輪相匹配的錐形齒輪。
優(yōu)選的,所述動力源為電動機。
優(yōu)選的,所述動力源為燃油發(fā)動機。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動力源的輸出軸能夠通過所述傳動機構分別驅動所述傳動桿旋轉,從而帶動所述傳動桿兩端端部的所述旋翼轉動,使得傳動效率更高,驅動更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包括動力源1、傳動桿2、傳動機構4以及旋翼總成3。其中,動力源1具有輸出軸11。
傳動桿2的數量為兩根傳動桿2,每根傳動桿2的一端端部與一個旋翼總成3連接,以驅動旋翼總成3中的旋翼31旋轉。
傳動機構4設置在輸出軸11與每根傳動桿2的桿體之間,輸出軸11通過傳動機構4驅動傳動桿2旋轉,從而帶動傳動桿2兩端端部的旋翼31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動力源1的輸出軸11能夠通過傳動機構4分別驅動傳動桿2旋轉,從而帶動傳動桿2兩端端部的旋翼31轉動,使得傳動效率更高,驅動更穩(wěn)定。
說明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單一動力源四旋翼無人機傳動機構中,動力源1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為電動機或燃油發(fā)動機。
進一步,旋翼總成3可以選擇為已知的多種旋翼總成,其可以包括多個部件,比如其旋翼31具有旋翼轉軸32,在旋翼轉軸32的端部設置有錐形齒輪33等;當然,其他部件此處不再一一贅述。相應地,在傳動桿2的一端端部固定設置有與旋翼轉軸32端部錐形齒輪33相匹配的錐形齒輪33。
同樣,傳動機構4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多種適合的方式。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傳動機構4包括四個皮帶輪和兩根同步帶,在輸出軸11上并列固定設置有兩個皮帶輪,在每根所述傳動桿2桿體的中間部位固定設置有一個所述皮帶輪;輸出軸11上的其中一個皮帶輪通過一根同步帶與一個傳動桿2上的皮帶輪連接,輸出軸11上的另一個皮帶輪通過另一根同步帶與另一個傳動桿2上的皮帶輪連接。通過同步帶將輸出軸11的輸出功率傳送到另一端與皮帶輪固連的傳動桿2上,達到傳遞功率和調整轉數的目的;另外,傳動桿2通過錐形齒輪33將轉動方向換向后,將轉速和功率傳遞給旋翼轉軸32,帶動旋翼31旋轉。
在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傳動機構4包括四個傳動齒輪,在輸出軸11上并列固定設置有兩個傳動齒輪,在每根傳動桿2桿體的中間部位固定設置有一個傳動齒輪;輸出軸11上的其中一個傳動齒輪與一個傳動桿2上的傳動齒輪嚙合,輸出軸11上的另一個傳動齒輪與另一個傳動桿2上的傳動齒輪嚙合。通過傳動齒輪將輸出軸11的輸出功率傳送到另一端與傳動齒輪固連的傳動桿2上,達到傳遞功率和調整轉數的目的;同樣,傳動桿2通過錐形齒輪33將轉動方向換向后,將轉速和功率傳遞給旋翼轉軸32,帶動旋翼31旋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