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馬達基座上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將船用馬達(7)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8a,8b)上的適合于沖擊負荷的裝置,帶有:限位裝置,其用于尤其在波浪的情況下限制在馬達基座(8a,8b)與船用馬達(7)之間的相對運動;和捕獲裝置,其用于尤其在海洋緊急情況下將船用馬達(7)固定在馬達基座(8a,8b)上,其中,限位裝置和捕獲裝置一起通過限位-捕獲單元(1)來提供。
【專利說明】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馬達基座上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船用馬達(例如船用柴油內燃機)借助于相應的裝置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因此,由實踐已知的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裝置具有限位裝置(Stoppeinrichtung)以及捕獲裝置(Fangeinrichtung)。這些裝置屬于支承部,然而,支承部本身通過特定的已知的支承元件實現。
[0003]限位裝置還被稱為限位器(Stopper)且用于尤其在由于波浪的正常負載的情況下限制在馬達基座與船用馬達之間的相對運動。通過限制在馬達基座與船用馬達之間的相對運動使得尤其從介質接口至船用馬達的結構上的實施方案(例如燃料管路和排氣管路的接口)在結構上變得可控。捕獲裝置(其還被稱為掣子爪)用于尤其在由于海洋緊急情況的很高的負載的情況下將船用馬達固定在馬達基座上。因此,尤其在嚴重的滾動運動或很高的傾斜角度的情況下以及在嚴重的沖擊負載的情況下必須可靠地避免船用馬達從馬達基座松開。在由實踐已知的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裝置中,限位裝置和捕獲裝置實施為單獨的部件。
[0004]對于限位器,爭取達到無間隙,且限位器的硬的橡膠涂層是優(yōu)選的,以便盡可能地限制在船用馬達與機器基座之間的相對運動。
[0005]然而,對于所謂的沖擊負荷情況,需要:很大的間隙,以便沖擊能量可通過特定的支承元件的變形吸收;和/或限位器的軟的橡膠涂層,以便其在建立適度的力的情況下可有助于在越過間隙時吸收和降低仍然存在的沖擊能量。
[0006]由于對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裝置的限位裝置和捕獲裝置的對立的要求,在由實踐已知的裝置中存在的危險是,在不尋常的很高的負載(例如包括波浪和沖擊的組合的負載)的情況下,馬達從馬達基座松開。這威脅到可靠性。
[0007]因此,需要這樣的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馬達基座上的裝置,利用該裝置,不僅滿足在尤其波浪的情況下對在馬達基座與船用馬達之間的更小的相對運動的要求,且另一方面滿足在沖擊負荷情況方面對盡可能大的自由的運動游隙的要求,從而可吸收沖擊能量,而沒有建立過大的力。
【發(fā)明內容】
[0008]以此為出發(fā)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新型的裝置。
[0009]該目的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的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裝置來實現。根據本發(fā)明,限位裝置和捕獲裝置一起通過限位一捕獲單元來提供。
[0010]利用此處的本發(fā)明提出,限位裝置和捕獲裝置構造為共同的單元,即,限位一捕獲單元。由此不僅可考慮對在波浪的情況下在船用馬達與馬達基座之間的很小的相對運動的要求,而且另一方面考慮到對在沖擊情況下馬達的足夠的運動自由的要求。在沖擊情況下,限位一捕獲單元必要時還允許超過對于波浪運動起作用的限位間隙,而沒有建立不允許地很高的力。因此,根據本發(fā)明,所謂的限位器以及所謂的掣子爪(其在由實踐已知的裝置中通過單獨的部件提供)的功能通過共同的限位一捕獲單元實現。
[0011]根據一有利的改進方案,限位一捕獲單元不僅在船用馬達的左舷側處而且在右舷側處相應具有至少一個部件單元,其包括在豎向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和在水平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其中,懸臂在夾緊端處相應彼此獨立地不可移動地且不可旋轉地固定在相應的部件單元的殼體處。豎向的力方向和水平的力方向通過單獨的懸臂不僅相對于船用馬達的左舷側而且相對于右舷側的脫離允許限位一捕獲單元的特別可靠的功能,尤其在復合要求和在不同的要求的時間順序(例如首先沖擊,然后海洋緊急情況)的情況下。因此,可不僅在由于波浪的很小的負載的情況下,而且在由于沖擊和海洋緊急情況的很高的負載的情況下保證船用馬達可靠地固定在馬達基座上。
[0012]優(yōu)選地,懸臂在其與夾緊端相對而置的端部處具有面向船用馬達的、在波浪的情況下可彈性變形的止擋,其中,懸臂在沖擊和海洋緊急情況的情況下可塑性變形。通過懸臂的塑性變形避免在沖擊負荷情況的情況下建立如此高的力,即,或者限位一捕獲單元的殼體本身或者限位一捕獲單元與基座的擰緊部或者馬達側的結構件受到破壞,且因此,船用馬達從馬達基座松開。在極其高的負載的情況下,船用馬達可如此可靠地固定在馬達基座上。
[0013]根據一有利的改進方案,懸臂在背對船用馬達的側部處通過支撐元件支撐,其中,在相應的懸臂的塑性變形的情況下,支撐元件在漸增的塑性變形的情況下漸增地加固相應的懸臂。由此,在懸臂的變形方面預定漸進的力一距離特性。隨著負載的提升和因此力的提升,懸臂的杠桿臂減小。尤其在同時發(fā)生波浪負載和沖擊負荷情況的情況下可如此安全且可靠地避免支承的失效。始終保證船用馬達可靠地固定在馬達基座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由從屬權利要求和隨后的說明得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改進方案。借助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沒有受此限制。其中:
圖1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與船用馬達和馬達基座的第一種負荷情況下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高度示意性的圖示;
圖2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與船用馬達和馬達基座的第二種負荷情況下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高度示意性的圖示;
圖3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與船用馬達和馬達基座的第三種負荷情況下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高度示意性的圖示;
圖4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與船用馬達和馬達基座的第四種負荷情況下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高度示意性的圖示;
圖5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部件單元的透視性的視圖;
圖6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細節(jié);以及圖7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另一細節(jié)。
【具體實施方式】
[0015]此處的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將船用馬達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上的裝置。這種裝置具有:限位裝置,其用于尤其在由于波浪的負載的情況下限制在馬達基座與船用馬達之間的相對運動;以及捕獲裝置,其用于在尤其由于海洋緊急情況的很高的負載的情況下將船用馬達7固定在馬達基座上。根據本發(fā)明,限位裝置和捕獲裝置一起通過限位一捕獲單元來提供。
[0016]圖1至4相應示意性地顯示了用于將船用馬達7支承在馬達基座上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限位一捕獲單元1,其中,限位一捕獲單元I包括部件單元la、lb,即,在船用馬達7的左舷側上的至少一個部件單元Ia和在右舷側上的至少一個部件單元lb。
[0017]左舷側的部件單元Ia用于將船用馬達7支承在船舶的左舷側的馬達基座8a上,而右舷側的部件單元Ib用于將船用馬達7支承在右舷側的機器基座Sb上。圖5在沒有船用馬達7的情況下顯示了部件單元Ia或Ib的透視性的視圖。
[0018]共同的限位一捕獲單元I的每個部件單元Ia和Ib相應具有多個懸臂,更具體地講,具有在豎向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2a和2b以及在水平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3a和3b ο
[0019]相應的部件單元Ia和Ib的懸臂2a、3a和2b、3b利用夾緊端11固定在相應的部件單元Ia和Ib的殼體1b和1b處,更具體地講,相應彼此獨立地、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進行固定。
[0020]彼此獨立地以及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固定在限位一捕獲單元I的相應的部件單元Ia和Ib的相應的殼體1a和1b處的懸臂2a、3a和2b、3b在與相應的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處具有面向船用馬達7的、可彈性變形的止擋4,其尤其在波浪的情況下(即,在正常的運行負載的情況下)提供限位功能,且因此在波浪的情況下限制在船用馬達7與馬達基座8a、8b之間的相對運動。可彈性變形的止擋4優(yōu)選實施為橡膠限位器或橡膠止擋。
[0021]在特別由于波浪和沖擊的共同作用以及由于海洋緊急情況的很高的負載的情況下,限位一捕獲單元I的相應的部件單元Ia和Ib的懸臂2a、3a和2b、3b可塑性變形,其中,懸臂2a、3a和2b、3b在背對船用馬達7的側部處通過相應的支撐元件5a、6a和5b、6b支撐??捎蓤D1至5得悉,任何在豎向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2a、2b通過支撐元件5a、5b支撐,且任何在水平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3a、3b通過支撐元件6a、6b支撐,更具體地講,在背對船用馬達7的側部處進行支撐。支撐元件5a、5b在此實施為支撐懸臂,而支撐元件6a、6b實施為支撐肋。
[0022]具體而言,在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縱向方向上來看,即,在在相應的殼體1aUOb處的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夾緊端11和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與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承載可彈性變形的止擋4的自由端12之間的延伸方向上來看,支撐元件5a、5b、6a、6b相應近似平行于相應的懸臂2a、2b、3a、3b延伸,更具體地講,在相應的支撐元件5a、5b、6a、6b與相應的懸臂2a、2b、3a、3b之間帶有可變的間距。
[0023]在此,在相應的支撐元件5a、5b、6a、6b與相應的懸臂2a、2b、3a、3b之間的間距在相應的夾緊端11的區(qū)域中最小,其中,該間距以相應的夾緊端11為起點朝與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的方向上變大。這在圖6中針對支撐元件5a、5b和懸臂2a、2b高度示意性地進行了顯示。因此可由圖6得悉,在相應的支撐元件5a、5b與相應的懸臂2a、2b之間的間距d在相應的夾緊端11的區(qū)域中近似為零,且在相應的支撐元件5a、5b與相應的懸臂2a、2b之間的間距d在朝與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的方向上逐漸變大,其中,在相應的懸臂2a、2b的與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的區(qū)域中的間距d在相應的懸臂2a、2b的長度I的4%與20%之間。
[0024]上述實施方案在精神方面完全適用于懸臂3a和3b以及伴隨其的支撐元件6a、6b。
[0025]因此,利用相應的懸臂2a、2b、3a、3b在尤其由于沖擊或海洋緊急情況的很高的負載的情況下的漸增的塑性變形保證相應的懸臂2a、2b、3a、3b通過相應的支撐元件5a、5b、6a、6b的漸增的加固,更具體地講,通過逐漸縮小相應的懸臂的起作用的杠桿臂。由此在懸臂2a、2b、3a、3b的塑性變形的情況下在部件單元la、lb的區(qū)域中保證力承載的漸進的力一距離特性。
[0026]相應的支撐結構5a、5b、6a、6b在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夾緊端11的區(qū)域中相切于相應的懸臂2a、2b、3a、3b伸延,其中,隨著與夾緊端11的間距的漸增,在相應的懸臂2a、2b、3a、3b與相應的支撐元件5a、5b、6a、6b之間的間距d連續(xù)地更確切地講單調地且漸進地增加,更具體地講,增加直至在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自由端12處的最大間距,其中,該最大間距在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長度I的4%與20%之間。
[0027]代替相切地,支撐結構5a、5b、6a、6b還可在相應的懸臂2a、2b、3a、3b的夾緊端處相對于懸臂以很小的角度開始。該角度可在0°與4° (老度,Altgrad)之間,大的值適用于在自由端處的大的間距值d (20%)。
[0028]如已經闡述的那樣,懸臂2a、2b、3a、3b在由于同時出現的波浪和沖擊的很高的負載的情況下以及在海洋緊急情況下經受塑性變形。橡膠止擋4在由于波浪的負載的情況下經受彈性變形。由于海洋緊急情況可能塑性變形的懸臂2a、2b、3a、3b可單獨地更換。因此可在懸臂的塑性變形之后對其便宜且簡單地進行更新。
[0029]如已經闡述的那樣,圖1至4在不同的負載情況下顯示了限位一捕獲單元I與船用馬達7和馬達基座8a、8b,其中,圖1顯示了在正常的波浪的情況下的情形。在圖1中,馬達7貼靠到一些橡膠止擋4處,S卩,在圖1中在懸臂3a和2b的區(qū)域中。懸臂在此僅僅少許地在彈性區(qū)域中變形。部件單元la、lb的懸臂2a、3a、2b、3b以這種方式變形,即,即使在最大的波浪的情況下懸臂也并未塑性地變形,而是其僅經受彈性變形。
[0030]圖2顯示出這樣的情形,在其中,由于波浪且附加地由于豎向的沖擊的負載作用到船用馬達7上。在豎向沖擊的情況下,船用馬達7首先顛跳且緊接著從其防震支承9a、9b抬起相應大小的距離,防震支承9a、9b在圖1至4中定位在限位一捕獲單元I的部件單元la、lb的區(qū)域中。在此,在相應受到負載的懸臂處(在圖2中,在懸臂2a、2b和3b處)如此出現很大的負載,即,所涉及的懸臂2a、2b和3b塑化,其中,塑性變形的懸臂2a、2b和3b支撐在相應的支撐結構5a、5b和6b處。在此確保作用到限位一捕獲單元的殼體、限位一捕獲單元與基座的擰緊部以及馬達側的結構件上的力并未超過最大允許的力的范圍。因此,所有提到的部分絲毫沒有由于波浪和沖擊的共同作用而受到損傷。
[0031]圖3顯示出這樣的情形,在其中,負載在海洋緊急情況下滾動了 90°,因此,存在90°的傾斜角度。于是,根據圖3,在這種情況下,懸臂3a和2b最大程度地塑化且在其整個延伸部上完全貼靠在相應的支撐結構6a和5b處。船用馬達7以足夠的可靠性固定和保持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中。
[0032]圖4顯示出這樣的情形,在其中,存在由于海洋緊急情況愛斯基摩翻滾(EskimOT0Ile)的負載,S卩,在其中,所有的組件相對于平的海洋轉動180°。于是,根據圖4,在這種情況下,在豎向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2a、2b最大程度地變形且在其整個長度上完全支撐在相應的支撐結構5a和5b處。船用馬達7以足夠的可靠性固定和保持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中。在水平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3a和3b在圖4中未受負載。
[0033]如已經闡述的那樣,懸臂2a、2b、3a、3b如此設計,S卩,其在由于波浪的負載的情況下僅彈性地變形,且沒有經受塑性變形。懸臂2a、2b、3a、3b的相應的設計(尤其懸臂在其夾緊端11與自由端12之間的寬度B的尺寸(參見圖7))以使用的半成品的屈服極限的精確的知識為先決條件。因此,需要由所使用的半成品制成拉伸試棒且通過其根據拉力試驗記錄力一延長特性。于是,根據確定的屈服極限,寬度B的尺寸確定成匹配于相應的懸臂的可預期的負載且匹配于所使用的半成品。
[0034]參考標號列表 I限位一捕獲單元 Ia部件單元
Ib部件單元 2a懸臂 2b懸臂 3a懸臂 3b懸臂 4止擋 5a支撐元件 5b支撐元件 6a支撐元件 6b支撐元件 7船用馬達 8a馬達基座 8b馬達基座 9a防震支承 9b防震支承 1a殼體 1b殼體 11夾緊端 12自由端。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船用馬達(7)支承在船舶的馬達基座(8a,Sb)上的裝置,帶有:限位裝置,其用于尤其在波浪的情況下限制在所述馬達基座(8a,Sb)與所述船用馬達(7)之間的相對運動;和捕獲裝置,其用于尤其在海洋緊急情況下將所述船用馬達(7)固定在所述馬達基座(8a,Sb)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和所述捕獲裝置一起通過限位一捕獲單元(I)提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一捕獲單元(I)不僅在船舶更確切地說船用馬達(7)的左舷側處而且在右舷側處相應具有至少一個部件單元(la,lb),其包括在豎向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2a,2b)和在水平的力方向上起作用的懸臂(3a,3b),其中,所述懸臂(2a,2b,3a,3b)在夾緊端(11)處相應彼此獨立地、不可移動地且不可旋轉地固定在相應的部件單元(la, lb)的殼體(10a, 1b)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懸臂(2a,2b,3a, 3b)在與所述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處具有面向所述船用馬達(7)的、在由于波浪的負載的情況下可彈性變形的止擋(4)。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懸臂(2a,2b,3a, 3b)在同時由于波浪和沖擊以及由于海洋緊急情況的負載的情況下可塑性變形。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懸臂(2a,2b,3a, 3b)在背對所述船用馬達(7)的側部處通過支撐元件(5a,5b,6a,6b)支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元件(5a,5b,6a,6b)以可變的間距近似平行于相應的所述懸臂(2a,2b, 3a, 3b)延伸,其中,在相應的所述支撐元件(5a, 5b, 6a, 6b)與相應的所述懸臂(2a, 2b, 3a, 3b)之間的間距在相應的所述夾緊端(II)的區(qū)域中最小,并且其中,在相應的所述支撐元件(5a,5b,6a,6b)與相應的所述懸臂(2a, 2b, 3a, 3b)之間的間距以相應的所述夾緊端(11)為起點朝與所述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的方向上增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相應的所述支撐元件(5a,5b,6a,6b)與相應的所述懸臂(2a,2b,3a,3b)之間的間距在相應的所述夾緊端(11)的區(qū)域中近似為零,并且在相應的所述支撐元件(5a,5b,6a,6b)與相應的所述懸臂(2a,2b,3a,3b)之間的間距在與所述夾緊端(11)相對而置的自由端(12)的區(qū)域中相應于相應的所述懸臂(2a, 2b, 3a, 3b)的長度的 4% 至 20%。
8.根據權利要求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相應的所述懸臂(2a, 2b, 3a, 3b)塑性變形的情況下,所述支撐元件(5a,5b,6a,6b)在漸增的塑性變形的情況下漸增地加固相應的所述懸臂(2a,2b, 3a, 3b)。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懸臂(2a,2b,3a, 3b)可單獨地替換。
【文檔編號】B63H21/30GK104411584SQ20138003650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fā)明者】S.巴托爾德 申請人: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