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應用有該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的轉向油罐,以及一種裝設有該轉向油罐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車輛動力轉向系統(tǒng)主要采用的助力形式有液壓助力系統(tǒng)和電動助力系統(tǒng),液壓助力系統(tǒng)具有助力能量大的特點,能夠很容易的驅動大型車輛的轉向系統(tǒng),且液壓助力系統(tǒng)的助力能量也能通過液壓閥進行調節(jié),操控上較為精確。不過在汽車長時間運行時,或者是低速頻繁轉動方向盤的情況下,液壓助力系統(tǒng)會存在轉向液溫度過高的問題,其會對轉向性能以及轉向系統(tǒng)的疲勞壽命造成不利影響。
當轉向液溫度過高時,一方面轉向液黏度、容積效率和液壓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均會下降,轉向液還會出現(xiàn)泄漏,甚至使系統(tǒng)無法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液壓系統(tǒng)的零部件也會因過熱而發(fā)生膨脹,此會破壞具有相對運動的零件之間正常的配合間隙,導致摩擦阻力增加,從而致使液壓閥卡死或過早磨損報廢等情況。此外,轉向液的過熱還會帶來橡膠密封件老化、油液汽化、水分蒸發(fā),使液壓元件產(chǎn)生穴蝕,以及氧化形成膠狀沉積物等各種麻煩。因此轉向液的過熱會嚴重影響液壓助力系統(tǒng)的工作進行,但是現(xiàn)在還沒有較為合理及有效的手段以解決轉向液過熱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以能夠實現(xiàn)轉向液的散熱降溫,避免轉向液溫度過高而造成麻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以在轉向油罐處對轉向液進行散熱,該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包括設于所述轉向油罐處的吸熱部,所述吸熱部被構造成與所述轉向油罐內的轉向液熱傳遞連接,并在所述吸熱部內形成有供車輛空調系統(tǒng)的壓縮機進液流經(jīng)的制冷劑通道。
進一步的,所述吸熱部為內置于所述轉向油罐中、且兩端管口延伸至所述轉向油罐外的制冷劑管。
進一步的,所述制冷劑管為螺旋狀。
進一步的,所述制冷劑管串接于所述壓縮機的進液管上。
進一步的,所述制冷劑管并接于所述壓縮機的進液管上。
進一步的,在所述轉向油罐處設有轉向液溫度檢測單元,在所述制冷劑管上串接有信號聯(lián)接于所述轉向液溫度檢測單元的電控閥。
進一步的,該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還包括固連于所述轉向油罐外側壁上的散熱部。
進一步的,所述散熱部為散熱翅片。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通過在轉向油罐內設置形成有車輛空調系統(tǒng)的壓縮機進液流經(jīng)的制冷劑通道的吸熱部,可利用空調壓縮機的低溫制冷劑進液的吸熱實現(xiàn)轉向液的散熱降溫,其既能夠避免轉向液溫度過高而帶來麻煩,同時也可充分利用資源,而可有較好的實用性。
(2)吸熱部采用制冷劑管,其結構簡單,便于設計及布置。
(3)制冷劑管為螺旋狀,可提高對轉向液的散熱效果。
(4)制冷劑管于進液管上串接布置,可簡化結構,利于設計制造。
(5)制冷劑管并接于進液管上,可避免轉向液出現(xiàn)溫度太低的情況,而使轉向液工作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
(6)設置電控閥和溫度檢測單元可利于控制轉向液的溫度。
(7)設置散熱部可在車輛空調不工作時利于轉向液的散熱降溫。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轉向系統(tǒng)用轉向油罐,包括油罐罐體,在所述油罐罐體上設有如上所述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
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車輛,于所述車輛的轉向系統(tǒng)中裝設有如上所述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用轉向油罐。
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用轉向油罐及車輛與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制冷劑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制冷劑管與進液管并聯(lián)情形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轉向油罐,2-制冷劑管,3-進液管,4-壓縮機,5-電控閥,6-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以在轉向油罐處對轉向液進行散熱,該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包括設于轉向油罐處的吸熱部,該吸熱部被構造成與轉向油罐內的轉向液熱傳遞連接,并在吸熱部內形成有供車輛空調系統(tǒng)的壓縮機進液流經(jīng)的制冷劑通道。
本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通過在轉向油罐內設置形成有車輛空調系統(tǒng)的壓縮機進液流經(jīng)的制冷劑通道的吸熱部,可利用空調壓縮機的低溫制冷劑進液的吸熱實現(xiàn)轉向液的散熱降溫,其既能夠避免轉向液溫度過高而帶來麻煩,同時也可充分利用資源,而可有較好的實用性。
基于如上的設計思想,本實施例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的一種示例性結構如圖1中所示,其中,吸熱部為內置于轉向油罐1中、且兩端管口延伸轉向油罐1外的制冷劑管2,且該制冷劑管2的兩端通過導管串接于壓縮機4的進液管3上,以利用壓縮機4的低溫制冷劑實現(xiàn)轉向液的散熱降溫,而可充分利用資源。為進一步提高制冷劑管2對轉向液的吸熱效果,如圖2中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制冷劑管2呈螺旋狀布設于轉向油罐1內,以增大制冷劑管2與轉向液的接觸面積。制冷劑管2可為銅管,以充分吸收轉向液的溫度而使轉向液降溫,當然,制冷劑管2除了為銅管,其還可為鋁管、不銹鋼管等。
本實施例中,除了將制冷劑管2串接于壓縮機4的進液管3上,也可如圖3中所示,將制冷劑管2并接于壓縮機4的進液管3上,以避免轉向液溫度較低而超出合適工作范圍時,制冷劑管2仍持續(xù)吸收轉向液的熱量。為提高使用效果,在轉向油罐1處還設有轉向液溫度檢測單元,在制冷劑管2上也串接有信號聯(lián)接于轉向液溫度檢測單元的電控閥5及控制單元,以便于精確控制轉向液的液溫。其中,轉向液溫度檢測單元具體采用貼設在轉向油罐1上的溫度傳感器6,電控閥5則可采用現(xiàn)有的電動閥門結構。當溫度傳感器6檢測到轉向液的液溫超過預設范圍時,使電控閥5關閉,制冷劑僅在進液管3內流動即可。
為便于在車輛空調不工作時,也可利于轉向液的散熱降溫,本實用新型中在轉向油罐1的外側壁上還可設置固連的散熱部,該散熱部具體可為圖中未示出的設于轉向油罐1外壁上的散熱翅片,且散熱翅片可為沿轉向油罐1的周向布置的多層,或者為沿轉向油罐1的軸向布置的多道。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車輛轉向系統(tǒng)用轉向油罐,包括油罐罐體,在油罐罐體上設有如實施例一所述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同時,本實施例還涉及一種車輛,于車輛的轉向系統(tǒng)中裝設有如上所述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用轉向油罐。本實施例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用轉向油罐及車輛,通過采用實施例一中的車輛轉向系統(tǒng)轉向液散熱裝置,可利用空調壓縮機的低溫制冷劑進液的吸熱實現(xiàn)轉向液的散熱降溫,其既能夠避免轉向液溫度過高而帶來麻煩,同時也可充分利用資源,而可有較好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