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提升,騎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人們通過騎行實現綠色環(huán)保出行或者強身健體的目的。雖然現有的自行車不論在功能還是外形上相較從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自行車安全問題卻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目前仍然主要依賴可隨意固定自行車的鏈鎖進行鎖車,由于其與車體是分離的,因此不便于保管,極易丟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其固定于自行車前叉位置,既能滿足鎖車的目的,又因該位置空間較小,給盜竊者破壞鎖具帶來困難,從而提高了安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所述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包括鉸接軸、鎖板和鎖定塊,鎖板為一矩形片狀結構,鎖板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貫通鎖板厚度的長圓孔,鉸接軸穿過長圓孔垂直固定于前叉一個叉筒上,鎖定塊固定于前叉另一個叉筒上,鎖定塊上固定有鎖體和擋片,鎖體和擋片之間留有與鎖板厚度相匹配,能容納鎖板的通槽;
鎖體內部設置有鎖舌,鎖體上留有鎖眼,鎖眼匹配有鎖匙,鎖定狀態(tài)時,鎖舌在通槽內朝向擋片方向彈出并最終與擋片相抵,開鎖狀態(tài)時,鎖舌遠離擋片運動并最終伸入鎖體內。
進一步的,所述鉸接軸位于叉筒上端部的中央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設置有鉸接軸的叉筒下端部靠近另一叉筒的位置垂直于叉筒固定有卡柱。
進一步的,所述鎖板上開設有與卡柱相匹配的卡槽。
進一步的,所述卡柱外包裹有橡膠層。
由于鎖板上開設有長圓孔,故鎖板可以在鉸接軸上隨意移動,當需要鎖車時,拉動鎖板一端,使鎖板的另一端穿過前輪輻條之間的間隙伸入鎖體和擋片之間的通槽,然后插入鎖匙,使鎖舌彈出,穿過通槽中的鎖板長圓孔,從而將鎖板鎖定,達到了鎖車的目的,此外由于前叉叉筒與前輪之間的位置緊湊,偷盜者使用工具破壞本鎖結構的難度很大,增強了本鎖結構的安全系數。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未鎖定前輪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鎖定前輪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圖2中鎖定塊結構俯視圖;
圖4為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叉筒、2.叉管、3.鉸接軸、4.鎖板、5.長圓孔、6.鎖定塊、7.通槽、8.鎖舌、9.鎖眼、10.卡槽、11.卡柱、12.鎖體、13.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所述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如圖所示,包括鉸接軸3、鎖板4和鎖定塊6,鎖板4為一矩形片狀結構,鎖板4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貫通鎖板4厚度的長圓孔5,鉸接軸3穿過長圓孔5垂直固定于前叉一個叉筒1上,鎖定塊6固定于前叉另一個叉筒1上,鎖定塊6上固定有鎖體12和擋片13,鎖體12和擋片13之間留有與鎖板4厚度相匹配,能容納鎖板4的通槽7;
鎖體12內部設置有鎖舌8,鎖體12上留有鎖眼9,鎖眼9匹配有鎖匙,鎖定狀態(tài)時,鎖舌8在通槽7內朝向擋片13方向彈出并最終與擋片13相抵,開鎖狀態(tài)時,鎖舌8遠離擋片13運動并最終伸入鎖體12內。
由于鎖板4上開設有長圓孔5,故鎖板4可以在鉸接軸3上隨意移動,當需要鎖車時,拉動鎖板4一端,使鎖板4的另一端穿過前輪輻條之間的間隙伸入鎖體12和擋片13之間的通槽7,然后插入鎖匙,使鎖舌8彈出,穿過通槽7中的鎖板4長圓孔5,從而將鎖板4鎖定,達到了鎖車的目的,此外由于前叉叉筒1與前輪之間的位置緊湊,偷盜者使用工具破壞本鎖結構的難度很大,增強了本鎖結構的安全系數。
本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中,所述鉸接軸3位于叉筒1上端部的中央位置。
本自行車防破壞前叉鎖結構中,所述設置有鉸接軸3的叉筒1下端部靠近另一叉筒1的位置垂直于叉筒1固定有卡柱11,當不需要鎖車時,卡柱11能夠將鎖板4擋住,防止其意外伸入前輪中。
進一步的,所述鎖板4上開設有與卡柱11相匹配的卡槽10,不需要鎖車時,卡柱11卡入鎖板4上的卡槽10內,增加其穩(wěn)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卡柱11外包裹有橡膠層,卡柱11卡入鎖板4上的卡槽10內時,橡膠層變形,增加卡緊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