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身縱梁及承載式車身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身縱梁及承載式車身,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為能夠較好地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而設計。所述車身縱梁包括縱梁,所述縱梁的前段由前到后依次設有潰變吸能部、過渡部以及折彎變形部,所述潰變吸能部與所述過渡部之間形成有第一收縮部,所述過渡部和所述折彎變形部之間形成有第二收縮部,所述第二收縮部的截面積小于所述第一收縮部的截面積。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保護汽車。
【專利說明】一種車身縱梁及承載式車身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身縱梁及具有該縱梁的承載式車身。
【背景技術】
[0002]汽車車身一般分為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其中,承載式車身是一個整體的車殼,發(fā)動機、懸架裝置、傳動系統(tǒng)等部件安裝在車身相應的位置上,車身負載通過懸架裝置傳給車輪,使得車身能夠承受各種負荷力的作用,具有重心低,質量輕,車內空間利用率較聞等優(yōu)點。
[0003]在承載式汽車受到正面碰撞時,車身縱梁能夠起到潰變吸能的作用,以減小碰撞沖擊。在縱梁潰變吸能后,碰撞能量向縱梁的后方傳遞并使縱梁產(chǎn)生折彎變形,使得車身底部的動力總成下降,以減少動力總成對乘員室的侵入,但縱梁的折彎變形點不能準確控制,即不能準確控制動力總成的下沉點,這樣在承載式車輛受到正面碰撞時,不易于縱梁折彎,進而不易于動力總成下降,從而導致動力總成易于侵入乘員室,降低車輛的安全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車身縱梁及承載式車身,能夠較好地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車身縱梁,包括縱梁,所述縱梁的前段由前到后依次設有潰變吸能部、過渡部以及折彎變形部,所述潰變吸能部與所述過渡部之間形成有第一收縮部,所述過渡部和所述折彎變形部之間形成有第二收縮部,所述第二收縮部的截面積小于所述第一收縮部的截面積。
[0007]進一步地,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第二收縮部為所述縱梁的截面驟然變小的部分。
[0008]進一步地,所述潰變吸能部的位置高于所述過渡部。
[0009]進一步地,所述潰變吸能部和所述過渡部之間的第一收縮部呈傾斜狀。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過渡部沿縱向設有加強筋。
[0011]進一步地,所述縱梁由內板和外板相互扣合而成,其橫截面呈中空矩形狀,所述加強筋設置在所述內板和/或所述外板的內側。
[0012]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沿縱向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收縮狀的末端,終止位置位于所述過渡區(qū)的末端。
[00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 一種承載式車身,包括橫梁和上述任一形式的縱梁。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身縱梁,包括縱梁,所述縱梁的前段由前到后依次設有潰變吸能部、過渡部以及折彎變形部,所述潰變吸能部與所述過渡部之間形成有第一收縮部,所述過渡部和所述折彎變形部之間形成有第二收縮部,這樣使得過渡部的截面積大于其兩邊收縮部的面積,當車輛受到正面碰撞時,縱梁前段的潰變吸能部發(fā)生潰變,過渡部可以阻止?jié)⒆兿蚝髠鬟f,而碰撞能量則繼續(xù)朝后方傳遞,此時又由于第二收縮部的截面積小于第一收縮部的截面積,這樣增大折彎變形部與第二收縮部之間的截面積之差,進而增大第二收縮部的剪切力,使得縱梁在此處容易發(fā)生折彎,不難看出,上述方式可以較為準確的控制縱梁的折彎變形點,從而易于動力總成下降,避免動力總成侵入乘員室,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身縱梁的側視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身縱梁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9]如【背景技術】所述,汽車受到正面碰撞時,縱梁會在產(chǎn)生潰縮變形后發(fā)生折彎變形,以使動力總成下降,但是在現(xiàn)有技術中,縱梁的折彎變形點不能準確的控制,即不能準確控制動力總成的下沉點,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車身縱梁。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身縱梁包括縱梁,縱梁由內板I和外板2相互扣合而成,其橫截面呈中空矩形狀。縱梁的前段由前到后依次設有潰變吸能部、過渡部以及折彎變形部,潰變吸能部與過渡部之間形成有第一收縮部3,過渡部和折彎變形部之間形成有第二收縮部4,其中,第二收縮部4的截面積小于第一收縮部3的截面積。
[0021]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可以使過渡部的橫截面積大于其兩邊收縮部(即第一收縮部3和第二收縮部4)的橫截面積,當車輛受到正面碰撞時,縱梁前段的潰變吸能部首先發(fā)生潰縮變形,并通過第一收縮部3傳遞至過渡部,過渡部可以阻止?jié)⒖s變形向后傳遞,進而避免過渡部后方的折彎變形發(fā)生潰變;而碰撞能量還會繼續(xù)朝后傳遞,此時由于第二收縮部4的截面積小于第一收縮部3的截面積,這樣可以增大折彎變形部與第二收縮部4之間的截面積之差,進而增大第二收縮部4的截面剪切力,使得縱梁在此處容易發(fā)生折彎,不難看出,這種方式可以較為準確地控制縱梁的折彎變形點,從而易于動力總成下降,使得動力總成不易侵入乘員室,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
[0022]從圖2中可以看出,第一收縮部3和第二收縮部4都是縱梁的截面突變處,但是第一收縮部3的截面變化幅度較為緩慢,這樣可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避免劇烈的碰撞能量沖擊到遠離碰撞部位的汽車部件,進而降低這些汽車部件的損壞程度。
[0023]第二收縮部4的截面變化幅度較為急劇,即為縱梁截面驟然變小的部分,這樣在此處更容易產(chǎn)生較大的剪切力,使縱梁在此處開始發(fā)生折彎變形,進一步能較為準確地控制縱梁的折彎變形點,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
[0024]參見圖1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例較為優(yōu)選的方案,潰變吸能部的位置高于過渡部,這樣作用于第一收縮部3的碰撞力可以與第二收縮部4之間形成力矩,更易于縱梁折彎,使動力總成下降。
[0025]當潰變吸能部的位置高于過渡部時,可以使?jié)⒆兾懿亢瓦^渡部之間的第一收縮部3呈傾斜狀,如圖1所示,這樣有利于工藝制作,使得工藝簡單。
[0026]前文提到,過渡部可以阻止?jié)⒖s變形向后傳遞,進而避免過渡部后方的折彎變形發(fā)生潰變,為了進一步提高該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過渡部還可以沿縱向設有加強筋,當潰縮變形從潰縮變形部傳遞至過渡區(qū)時,加強筋可以進一步防止?jié)⒖s變形傳遞至折彎變形部,從而避免影響折彎變形點的控制。
[002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yōu)選的方案,上述加強筋沿縱向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一收縮狀的末端,終止位置位于過渡區(qū)的末端,這樣可以更好地限制潰縮變形。
[002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可以在內板I或外板2的內側沿縱向設置加強筋,也可以在內板I和外板2的內側均設置加強筋,當然,還可以在設置的縱梁的外側,此處并不作具體限定。
[0029]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潰縮變形部、過渡部和折彎變形部也可以設置在縱梁的后段,當汽車的尾端受到碰撞時,也可以通過上述方式來較好地控制縱梁折彎變形點,從而易于動力總成下降,使得動力總成不易侵入乘員室,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
[0030]其中對于將潰縮變形部、過渡部和折彎變形部設在縱梁后端的其他具體細節(jié),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助上述實施例的描述得出,在此不作具體說明
[003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承載式車身,包括多根橫梁和多根縱梁,縱梁的前段由前到后依次設有潰變吸能部、過渡部以及折彎變形部,潰變吸能部與過渡部之間形成有第一收縮部,過渡部和折彎變形部之間形成有第二收縮部,其中,第二收縮部的截面積小于第一收縮部的截面積,這樣可以較為準確的控制縱梁的折彎變形點,從而易于動力總成下降,避免動力總成侵入乘員室,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v梁的具體形式可以參照上述內容,因此這里不再進行贅述。
[0032]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縱梁,所述縱梁的前段由前到后依次設有潰變吸能部、過渡部以及折彎變形部,所述潰變吸能部與所述過渡部之間形成有第一收縮部,所述過渡部和所述折彎變形部之間形成有第二收縮部,所述第二收縮部的截面積小于所述第一收縮部的截面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縮部為所述縱梁的截面驟然變小的部分。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潰變吸能部的位置高于所述過渡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潰變吸能部和所述過渡部之間的第一收縮部呈傾斜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部沿縱向設有加強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縱梁由內板和外板相互扣合而成,其橫截面呈中空矩形狀,所述加強筋設置在所述內板和/或所述外板的內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沿縱向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收縮狀的末端,終止位置位于所述過渡區(qū)的末端。
8.一種承載式車身,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和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縱梁。
【文檔編號】B62D23/00GK203739987SQ201320883629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李春鵬, 鄒凱華, 王寧武, 趙海兵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