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助力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自動助力自行車。
技術(shù)背景現(xiàn)在我們所用的自行車,都是人踏動腳踏使大鏈輪轉(zhuǎn)動,通過鏈條使小鏈輪轉(zhuǎn)動,從而使后輪轉(zhuǎn)動。即使有的通過震動助力,由于其鏈條連接或繩輪連接摩擦阻力太大,其助力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前后輪同時助力的、能使自行車速度增加接近一倍的自動助力自行車。
技術(shù)方案這種自動助力自行車,包括車架,活動裝在車架上的中軸,裝在中軸上的大鏈輪,前端活動連接在中軸上的后車杈,裝在后車杈后端的后輪,與后輪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小鏈輪,連接在車架和后車杈間的減震器,與后輪的另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棘輪,與棘輪嚙合的搖臂飛輪,與搖臂飛輪連接的搖臂,與搖臂鉸接的連桿,一端固定在車架上一端與連桿鉸接的拉桿,與車架連接的前減震,裝在前減震上的前輪,裝在前輪上的前棘輪,與前棘輪嚙合的前搖臂飛輪,一端與前搖臂飛輪連接另一端鉸接在前減震外殼上的前搖臂。
由于車架和后車杈都活動連接在中軸上,后車杈和車架間連接有減震器,當人坐在車座上上下顛簸時,后車杈與車架間的相對運動較大,連桿帶動搖臂作大幅度運動,搖臂帶動搖臂飛輪快速轉(zhuǎn)動,從而自動驅(qū)動車子向前快速運動,而車架的顛簸,同時也使前減震運動,帶動前搖臂飛輪轉(zhuǎn)動,帶動前輪自動向前運動,起到自動助力的作用,使車速在正常騎行時增加近一倍。
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圖1所示為自動助力自行車正視圖;圖2所示為沿圖1所示A--A線的局剖放大圖;圖3所示為沿圖1所示B--B線的局剖放大圖;圖4所示為沿圖1所示C--C線的局剖放大圖;實施例如圖所示的自動助力自行車,包括車架1,活動裝在車架1上的中軸2,車架1固定在軸承座17上,軸承座17裝在兩軸承18上,軸承18裝在中軸2上。裝在中軸2上的大鏈輪3,前端活動連接在中軸2上的后車杈4,后車杈4的前端焊接在中軸承19上,中軸承19裝在中軸2的中間。裝在后車杈4后端的后輪5,與后輪5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小鏈輪20,連接在大鏈輪3和小鏈輪20間的鏈條21,連接在車架1和后車杈4間的減震器6,與后輪5的另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棘輪7,與棘輪7嚙合的搖臂飛輪8,與搖臂飛輪8連接的搖臂9,與搖臂9鉸接的連桿10,一端固定在中軸處的車架1上一端與連桿10鉸接的拉桿11,與車架1連接的前減震12,裝在前減震12上的前輪13,裝在前輪13上的前棘輪14,與前棘輪14嚙合的前搖臂飛輪15,一端與前搖臂飛輪15連接另一端鉸接在前減震12的外殼上的前搖臂16。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自動助力自行車,包括車架(1),活動裝在車架(1)上的中軸(2),裝在中軸(2)上的大鏈輪(3),前端活動連接在中軸(2)上的后車杈(4),裝在后車杈(4)后端的后輪(5),與后輪(5)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小鏈輪(20),其特征是在車架(1)和后車杈(4)間連接有減震器(6),與后輪(5)的另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棘輪(7),與棘輪(7)嚙合的搖臂飛輪(8),與搖臂飛輪(8)連接的搖臂(9),與搖臂(9)鉸接的連桿(10),一端固定在車架(1)上一端與連桿(10)鉸接的拉桿(11),與車架(1)連接的前減震(12),裝在前減震(12)上的前輪(13),裝在前輪(13)上的前棘輪(14),與前棘輪(14)嚙合的前搖臂飛輪(15),一端與前搖臂飛輪(15)連接另一端鉸接在前減震(12)外殼上的前搖臂(16)。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助力自行車,其特征是車架(1)固定在軸承座(17)上,軸承座(17)裝在兩軸承(18)上,軸承(18)裝在中軸(2)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助力自行車,其特征是后車杈(4)的前端焊接在中軸承(19)上,中軸承(19)裝在中軸(2)的中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自動助力自行車。這種自動助力自行車,包括車架,活動裝在車架上的中軸,裝在中軸上的大鏈輪,前端活動連接在中軸上的后車叉,裝在后車叉后端的后輪,與后輪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小鏈輪,連接在車架和后車叉間的減震器,與后輪的另一側(cè)連接在一起的棘輪,扣在棘輪上可帶動棘輪轉(zhuǎn)動的搖臂飛輪,與搖臂飛輪連接的搖臂,與搖臂鉸接的連桿,一端固定在車架上一端與連桿鉸接的拉桿,與車架連接的前減震,裝在前減震上的前輪,裝在前輪上的前棘輪,扣在前棘輪上的前搖臂飛輪,一端與前搖臂飛輪連接另一端鉸接在前減震外殼上的前搖臂。該車在顛簸時能通過人體的作用驅(qū)動車子前后輪自動向前運動,起到自動助力的作用,使車速快接近一倍。
文檔編號B62M1/10GK2642644SQ0327134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劉啟國 申請人:劉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