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剎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自行車的制動器。
自行車剎車系統在傳統設計上,均利用剎車線的操作來促使設于剎車轂內部的剎車塊向外位移而磨擦制動,但在實務上來說,剎車塊與剎車轂的接觸磨擦制動,常因使用者的習慣以及突發(fā)狀況下的反應,造成瞬間剎車的剎車鎖死現象,不但易使車輪打滑,甚至翻車、跌倒;究其原因,系在于剎車瞬間鎖死的問題。針對所謂剎車瞬間鎖死造成輪胎打滑的總是在汽車剎車系統設計上有所謂的防鎖死剎車系統,但在自行車方面至今仍無相關防止瞬間剎車鎖死的技術創(chuàng)作研發(fā),如已知的國外專利技術文獻美國專利第5810139號、臺灣專利第89008號「自行車用輪轂式煞車器]及第84229號「自行車用轂剎車]等,均系針對自行車剎車器有關連動與制動的機構加以研發(fā),但均未有相關防止剎車瞬間鎖死的技術創(chuàng)作。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兩段式剎車制動效能的自行車剎車器,可有效地防止剎車瞬間鎖死的危險,從而提供牢靠的剎車制動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行車剎車器,包括連結車轂軸的剎車轂,固定于車架的轂蓋,設置于剎車轂蓋間的剎車塊以及剎車制動機構,其特征是,該剎車塊前端設有定位口,而后段內緣適當處設有曲面,該曲面非平行于剎車塊外緣的曲面;該制動機構包括區(qū)隔件,數個制動件和彈力元件,各制動件受彈力元件的推動而砥靠于剎車塊內緣的曲面,從而當制動機構旋轉角度變化時,制動件以彈力元件的向上外推力通過剎車塊產生第一段的剎車制動效果;并且當制動機構旋轉角度持續(xù)加大時,制動件受到設于區(qū)隔件板體的區(qū)隔壁砥靠,從而產生較強的第二段剎車制動車。
本發(fā)明剎車器在提供提供緊急剎車時(尤其提供前剎車)具有第一段緩沖剎車力防止瞬間鎖死的功能,并接續(xù)提供一犀利的第二段剎車制動力,使平時或緊急剎車時,均能確保剎車防鎖死的安全效益以及牢靠的剎車制動效果。在實際使用上具有以下優(yōu)點1、兩段式防鎖死剎車系統設計,使剎車更安全。
2、杜絕自行車瞬間緊急剎車所易發(fā)生的剎車鎖死、輪胎打滑,以致車倒人翻的危險。
3、提升自行車的剎車品質與安全效能。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述。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
圖2是圖1的右側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制動機構設置圖。
圖4是剎車轂正視圖。
圖5是圖4的仰視圖。
圖6是圖4的6-6剖面圖。
圖7是剎車塊設置示意圖。
圖8是剎車塊正視圖。
圖9是圖8的右側視圖。
圖10是圖8的仰視圖。
圖22是區(qū)隔件正視圖。
圖12是圖11的右側視圖。
圖13是彈力元件的端蓋。
圖14是圖13的左側視圖。
圖15是圖13的右側視圖。
圖16是連動件正視圖。
圖17是圖16的右側視圖。
圖18是轂蓋正視圖。
圖19是圖18的19-19剖面圖。
圖20是第一段剎車制動示意圖。
圖21是第二段剎車制動示意圖。
圖22是本發(fā)明元件組配示意圖。
請參閱圖1、2所示,本發(fā)明由組接于車轂軸的剎車轂1及一以制動臂20固定于車架上的轂蓋2對合,于兩者內部設置有制動機構及數個剎車塊3,制動機構中包含有區(qū)隔件4(如圖11及圖12)、數個制動件5,數個彈力元件6、連動件7、角度設定栓8等主要元件(如圖22中所示)。
剎車轂1如圖4~圖6所示,中央通口10供嚙合于車轂軸,而轂內壁11則供剎車塊3磨擦制動;轂蓋2如圖18及圖19所示,具有一開口21供區(qū)隔件4的連動臂43伸出轂蓋外部供剎車線A導接連動;剎車塊3以彈性束圈30將數個剎車塊圈圍,使平時剎車塊3不接觸剎車轂內壁11(如圖3所示),于剎車塊3前端設有定位口32,而后段內緣適當處設有曲面31,該曲面31系平行于剎車塊外緣的曲面,以供制動件5砥貼位移產生不同的制動效果(如圖7~圖10所示)。
請參閱圖2及圖22中所示產生剎車塊3接觸剎車轂內壁11而造成兩段式剎車效果的制動機構,其中所包含的區(qū)隔件4(如圖11及圖12所示)為一板體,于其后板面突設有區(qū)隔壁41及一軸筒40,而在各區(qū)隔壁41上設有一橫伸的砥板42供第二段剎車時制動件5的固定砥靠,并于板體一側緣設有伸出轂蓋外部供剎車線A過牽引連動的連動臂43,在區(qū)隔件4上設有一角度設定栓8并嚙合于連動件7的軸筒72齒面721,以達到可調整連動件7與區(qū)隔件4的對合角度,亦即連動件7端蓋71與區(qū)隔件4各區(qū)隔壁41的間距,以施不同角度的設定而使彈力元件6產生不同的彈力設定值,此角度設定栓8的調整可由轂蓋2的調整孔22予以調整設定。
制動件5為一圓珠體或截面為圓形的柱體,置放于區(qū)隔件4各砥板42與剎車塊3間(如圖3及圖20、21中所示),并受彈力元件6以一設定彈力數值向上外推,該彈力元件6可為彈簧,其一端系砥置于連動件7所設的端蓋71中,另端則套設一定位活動的端蓋61(如圖13~圖15所示)接觸于制動件5。
連動件7如圖16及圖17所示,于連動件7上設有數個端蓋71供彈力元件6一端置設,另在連動件7中央設有一軸筒72可套置于區(qū)隔件4的軸筒40,于軸筒72上設有齒面721供區(qū)隔件4所設的角度設定栓8嚙合,此連動件7系與區(qū)隔件4組合成一體連動。
請參閱圖20所示,當剎車指令傳達促使區(qū)隔件4開始轉動變化角度時,制動件5受動位移于剎車塊3的曲面31,所以受彈力元件6頂推的制動件5即產生向上外推剎車塊3的動作,而形成如圖20中的彈力元件6受設定彈力頂推制動的第一段剎車效果。
當剎車指令持續(xù),區(qū)隔件4持續(xù)變化角度加大并造成制動件5與剎車塊3間砥靠的反作用力大于彈力元件6設定彈力數值時,即令彈力元件6受力退縮,產生制動件5向內下降如圖21所示(此時仍為第一段剎車狀態(tài)),并使制動件5砥靠于區(qū)隔件4的砥板42成無法再內縮狀態(tài),此時制動件5與剎車塊3間即形成強制砥靠的第二段剎車制動狀態(tài)。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剎車器,系包含有連結車轂軸的剎車轂、固定于車架的轂蓋、設于剎車轂與轂蓋間的剎車塊以及剎車制動機構,其特征是,該剎車塊前端設有定位口,而后段內緣適當處設有曲面,該曲面系非平行于剎車塊外緣的曲面;該制動機構包括區(qū)隔件,數個制動件和彈力元件,各制動件受彈力元件的推動而砥靠于剎車塊內緣的曲面,從而當制動機構旋轉角度變化時,制動件以彈力元件的向上外推力通過剎車塊產生第一段剎車制動效果,并且當制動機構旋轉角度持續(xù)變化加大時,制動件受到設于區(qū)隔件板體的區(qū)隔壁的砥板的砥靠,從而產生第二段剎車制動力。
2.一種自行車剎車器,系包含有連結車轂軸的剎車轂、固定于車架的轂蓋,于剎車轂及轂蓋對合的內部設置有制動機構及數個剎車塊;該制動機構中包含有區(qū)隔件、數個制動件、數個彈力元件、連動件、角度設定栓等元件,其特征是該剎車塊前端設有定位口,而后段內緣適當處設有曲面,該曲面系非平行于剎車塊外緣的曲面;區(qū)隔件為一板體,于其后板面突設有區(qū)隔壁及一軸筒,而在各區(qū)隔壁上設有一橫伸的砥板供第二段剎車時制動件的固定砥靠;另于區(qū)隔間的板體一側緣設有伸出轂蓋外部供剎車線牽引連動的連動臂;區(qū)隔件上設有一角度設定栓并嚙合于連動件的軸筒齒面,以達到可調整連動件與區(qū)隔件的對合角度,即連動件端蓋與區(qū)隔件各區(qū)隔壁的間距,以施不同角度的設定而使彈力元件產生不同的彈力設定值,而此角度設定栓的調整可由轂蓋的調整孔予以調整設定;制動件置放于區(qū)隔件各砥板與剎車塊間,并受彈力元件以一設定彈力數值向上外推,彈力元件一端系砥置于連動件所設的端蓋中,另端套設一定位活動的端蓋接觸于制動件;連動件上設有數個端蓋供彈力元件一端置設,另在連動件中央設有一軸筒可套置于區(qū)隔件的軸筒,于軸筒上設有齒面供區(qū)隔件所設的角度設定栓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剎車器,其特征是,該彈力元件為彈簧。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剎車器,其特點是,剎車轂與轂蓋間設置有復數個剎車塊及一組制動機構,制動機構中包含有兩對合組裝成一體的區(qū)隔件、連動件及數個以彈力元件砥推的制動件,利用制動機構的轉動角度變化,使制動件砥推剎車塊產生第一段剎車效能,當制動機構持續(xù)旋轉時,造成制動件砥靠于制動機構的內部砥板,產生強勁的第二段剎車效能,進以構成防止瞬間剎車鎖死的自行車兩段式剎車效能。
文檔編號B62L1/00GK1324745SQ0011578
公開日2001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5月19日
發(fā)明者劉仁熾 申請人:劉仁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