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帶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插通車輛乘車人員所佩戴的帶(webbing)的安全帶固定器(through anchor)。
【背景技術】
[0002]在日本特開2013-91446號公報記載的安全帶固定器中,在金屬板上貫通形成帶插通孔,樹脂模壓部固定在金屬板的帶插通孔周圍。進而,在樹脂模壓部形成有插通孔,帶沿長邊方向插入插通孔。
[0003]在此,該安全帶固定器優(yōu)選能夠抑制插通孔中的帶向?qū)挾确较蚱?即所謂的卡住(jamming))的產(chǎn)生。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技術問題
[0005]本發(fā)明考慮到上述情況,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種能夠抑制插通孔中的帶沿寬度方向的偏倚的產(chǎn)生的安全帶固定器。
[0006]技術方案
[0007]本發(fā)明的第一形態(tài)的安全帶固定器具備:主體部件,該主體部件形成有貫通孔;滑動支撐部件,固定于上述主體部件的上述貫通孔周圍,并且形成由車輛的乘車人員所佩戴的帶沿長邊方向插通的插通孔,能夠滑動地支撐上述帶;變位部,設于上述滑動支撐部件,構成上述插通孔的周面;變位孔,設于上述滑動支撐部件,并且設置在上述變位部的與上述插通孔相反的一側,當上述帶的寬度方向端面接觸到上述變位部時,使上述變位部能夠變位。
[0008]本發(fā)明的第二形態(tài)的安全帶固定器,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形態(tài)的安全帶固定器中,上述變位孔通過上述主體部件。
[0009]本發(fā)明的第三形態(tài)的安全帶固定器,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形態(tài)或第二形態(tài)的安全帶固定器中,上述變位孔貫通上述滑動支撐部件。
[0010]本發(fā)明的第四形態(tài)的安全帶固定器,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形態(tài)至第三形態(tài)的任意一個安全帶固定器中,使上述插通孔的上述帶的寬度方向的端部沿與上述帶的寬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使上述變位部以及上述變位孔沿與上述帶的寬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0011]發(fā)明效果
[0012]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形態(tài)中記載的安全帶固定器中,在主體部件形成有貫通孔,在主體部件的貫通孔周圍固定有滑動支撐部件。另外,在滑動支撐部件上形成有插通孔,車輛乘車人員所佩戴的帶沿長邊方向插通入插通孔,滑動支撐部件能夠滑動地支撐帶。
[0013]在此,設于滑動支撐部件的變位部構成插通孔的周面,并且設于滑動支撐部件的變位孔被設置在變位部的與插通孔相反的一側,當帶的寬度方向端面接觸變位部時,變位孔使變位部的變位成為可能。因此,當帶的寬度方向端面接觸變位部時使變位部變位,能夠擴大插通孔中的帶沿寬度方向的移動范圍,能夠抑制插通孔中的帶沿寬度方向的偏倚的產(chǎn)生。
[0014]在本發(fā)明的第二形態(tài)中記載的安全帶固定器中,變位孔通過主體部件。因此,能夠增大變位孔的深度尺寸,當帶的寬度方向端面接觸變位部時,變位部能夠有效地變位。
[0015]在本發(fā)明的第三形態(tài)中記載的安全帶固定器中,變位孔貫通滑動支撐部件。因此,能夠增大變位孔的深度尺寸,當帶的寬度方向端面接觸變位部時,變位部能夠有效地變位。
[0016]在本發(fā)明的第四形態(tài)中記載的安全帶固定器中,插通孔的帶寬方向的端部沿與帶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0017]在此,變位部以及變位孔沿與帶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夠增大帶的寬度方向端面接觸的變位部的范圍,能夠適當抑制在插通孔中的帶的沿寬度方向的偏倚的產(chǎn)生。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在安裝于車輛的狀態(tài)下從車寬方向的內(nèi)側觀察的、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的正面圖。
[0019]圖2是在安裝于車輛的狀態(tài)下從車寬方向的外側觀察的、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的背面圖。
[0020]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的剖面圖(圖2的3-3線剖面圖)。
[0021]圖4是在安裝于車輛的狀態(tài)下從車寬方向的外側觀察的、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的固定板的正面圖。
[0022]圖5是在安裝于車輛的狀態(tài)下從車寬方向的內(nèi)側觀察的、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的正面圖。
[0023]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的剖面圖(圖5的6-6線剖面圖)。
[0024]符號說明
[0025]10:安全帶固定器
[0026]12:固定板(主體部件)
[0027]16:貫通孔
[0028]18:導引件(滑動支撐部件)
[0029]20:插通孔
[0030]24:變位孔
[0031]26:變位壁(變位部)
[0032]28:帶
[0033]40:安全帶固定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第一實施方式)
[0035]圖1中以安裝于車輛的狀態(tài)下從車寬方向的內(nèi)側觀察的正面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10 (帶懸掛部件),圖2中以安裝于車輛的狀態(tài)下從車寬方向的外側觀察的背面圖示出安全帶固定器10。另外,圖3中以剖面圖(圖2的3-3線剖面圖)示出安全帶固定器10。應予說明,在附圖中,將安全帶固定器10安裝在車輛的情況下的車輛前方用箭頭FR表示,將車寬方向內(nèi)側用箭頭IN表示,將上方用箭頭UP表示。
[0036]本實施方式的安全帶固定器10作為所謂的伸縮接頭(肩帶固定器)而用于所謂的三點式座位安全帶裝置中,安全帶固定器10設置在車輛(汽車)的乘車人員座位(省略圖示)的車寬方向外側和車輛后側的車體的上部。
[0037]如圖1?圖3所示,安全帶固定器10具有作為主體部件(強度部件)的以金屬(鋼材)制造的板狀的固定板12 (參考圖4),固定板12通過沖壓加工制作。固定板12的上下中間部彎曲,固定板12的彎曲部的下側部分沿著朝向下側的方向朝著車寬方向內(nèi)側的方向傾斜。
[0038]在固定板12的上部貫通形成有作為安裝部的圓形的固定孔14,固定板12通過嵌入到固定孔14的螺栓(省略圖示)固定(安裝)于車體。因此,安全帶固定器10以螺栓為中心能夠朝車輛前后方向旋轉(zhuǎn)。
[0039]在固定板12的上下方向中間部的彎曲部貫通形成有從車寬方向觀察時為U字形狀的貫通孔16,貫通孔16的中央部為中央貫通孔16A,中央貫通孔16A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貫通孔16的車輛前側端部和車輛后側端部為端貫通孔16B,端貫通孔16B在車輛前后方向上與中央貫通孔16A連通,并相對于中央貫通孔16A向上方(垂直(交叉)方向)延伸。
[0040]在固定板12的上下方向中間部有通過一體成型(嵌入成型)而成型(固定)的作為滑動支撐部件(插通部)的樹脂制導引件18,導引件18從車寬方向內(nèi)側、車寬方向外側以及貫通孔16側覆蓋固定板12的貫通孔16的整個外周(貫通孔16的整個外周方向的邊緣部和內(nèi)周面)。導引件18僅設置在貫通孔16的整個外周附近,導引件18并未覆蓋固定板12的整個外周端面12A。
[0041]導引件18的中央部為中央支撐部18A,中央支撐部18A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導引件18的車輛前側端部和車輛后側端部為端支撐部18B,端支撐部18B在車輛前后方向上與中央支撐部18A連結,并相對于中央支撐部18A向上方(垂直(交叉)方向)延伸。
[0042]在導引件18上貫通形成有從車寬方向觀察時為U字形狀的插通孔20,插通孔20設置在固定板12的貫通孔16內(nèi),并且相對于貫通孔16其形狀大致相似但較小。插通孔20的中央部為中央插通孔20A,中央插通孔20A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插通孔20的車輛前側端部以及車輛后側端部為端插通孔20B,端插通孔20B在車輛前后方向上與中央插通孔20A連通,并相對于中央插通孔20A向上方(垂直(交叉)方向)延伸。
[0043]插通孔20的下側面成為滑動面22 (支撐面),滑動面22在從車輛前后方向觀察時,剖面為約呈半圓弧狀的凸狀彎曲。
[0044]在導引件18的各端支撐部18BJ:,在端插通孔20B的與中央插通孔20A相反側的附近形成有變位孔24(減薄凹部),變位孔24向車寬方向外側(導引件18的背面?zhèn)?開放。變位孔24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剖面呈矩形,通過使變位孔24通過固定板12 (貫通孔16的端貫通孔16B),而到達導引件18 (端支撐部18B)的車寬方向內(nèi)側面附近,從而較大地形成深度尺寸(車寬方向尺寸)。變位孔24沿端插通孔20B在上下方向延伸,變位孔24到達端插通孔20B的上側及下側。變位孔24的周面與固定板12的端貫通孔16B的周面分離,變位孔24不使固定板12 (端貫通孔16B的周面)露出。
[0045]在導引件18的各端支撐部18B上,在端插通孔20B和變位孔24之間,形成有作為變位部的變位壁26,變位壁26構成端插通孔20B的與中央插通孔20A相反側的整個周面。變位壁26的厚度尺寸(車輛前后方向尺寸)根據(jù)變位孔24而減小,變位壁26與導引件18的其他部分相比強度低。在此,變位壁26與變位孔24的底壁(車寬方向內(nèi)側壁)的厚度尺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