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座椅制造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利用雙滾輪結構的懸浮間隙消除裝置及其間隙消除方法,該裝置適用于所有有懸浮減振需求的汽車座椅。
背景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勢頭強勁,中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汽車年產(chǎn)破千萬輛的國家,進入千萬輛汽車大國行列。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汽車的安全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駕駛和乘坐時座椅的舒適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眾所周知,汽車座椅的主要功能是支承乘坐者的重量,緩和由車身傳遞來的振動和沖擊,為司乘者提供舒適和安全的乘坐環(huán)境。
目前卡車懸浮座椅在滑動部分多數(shù)應用的為單滑輪或單滑塊,此種結構的安裝形式在使用過程中極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即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單滑輪或單滑塊在工作過程中為滑動摩擦,滑動阻力大,零件磨損嚴重,導致零件之間產(chǎn)生橫向間隙,座椅橫向晃動量大,由于乘員對橫向振動量的敏感程度遠大于縱向振動,故橫向晃動會對乘員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此問題在感官上直接影響到乘員的駕乘體驗。此外,上述滑動部分為單滑輪或單滑塊的結構在安裝過程中安裝困難,無法消除由于零件制造誤差引起的裝配困難的問題;而且,若保證單滑輪或單滑塊能夠安裝在c型滑槽內,避免不了單滑輪或單滑塊與c型滑槽之間存在橫向間隙,仍然會影響終端客戶使用。同時,若c型滑槽發(fā)生變形,無法避免的會使懸浮座椅產(chǎn)生橫向晃動。因此,在懸浮座椅上避免此種晃動的出現(xiàn)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單滑輪或單滑塊式結構中存在的裝配困難、滑動阻力大、零件易磨損產(chǎn)生橫向間隙及橫向晃動的問題,提出一種利用雙滾輪結構的懸浮間隙消除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能夠有效消除橫向間隙,避免橫向晃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述的利用雙滾輪結構的懸浮間隙消除裝置包括:彈簧支撐片、外滾輪、內滾輪;其中,所述彈簧支撐片為c型結構,彈簧支撐片設置在懸浮座椅的c型滑槽內,彈簧支撐片的頂面與c型滑槽的頂面貼合,側面與c型滑槽的側面貼合,底面與c型滑槽的底面之間預留有1-1.5mm的間隙,彈簧支撐片的底面設有一預變形的傾斜面,傾斜面連接有一水平的內滾輪接觸面;所述外滾輪、內滾輪均安裝在懸浮座椅的橫軸的兩端,外滾輪設置在彈簧支撐片內,外滾輪的頂部與彈簧支撐片的頂面接觸,底部與彈簧支撐片的底面留有1.5-2mm的間隙;所述內滾輪設置在外滾輪的外側,且底部與彈簧支撐片的內滾輪接觸面接觸。
本發(fā)明所述的彈簧支撐片為一體式的金屬構件,裝配過程中有預變形,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很好的吸收因為裝置中其他零件變形而導致的間隙。
本發(fā)明所述懸浮間隙消除裝置工作原理:本發(fā)明在橫軸末端分別設置兩個滾輪,將外滾輪與彈簧支撐片的頂面接觸,內滾輪與彈簧支撐片的內滾輪接觸面接觸,這樣可以使外滾輪在橫軸上進行滾動,帶動橫軸前后移動,減少滑動阻力。同時,彈簧支撐片有預變形,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吸收由于塑性變形及磨損而產(chǎn)生的間隙。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雙滾輪結構的懸浮間隙消除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彈簧支撐片安裝在懸浮座椅的c型滑槽內,使彈簧支撐片的頂面與c型滑槽的頂面貼合,底面與c型滑槽的底面之間預留有1-1.5mm的間隙;
(2)將懸浮座椅的橫軸兩端從內向外依次安裝上內滾輪、外滾輪,將外滾輪的頂部與彈簧支撐片的頂面接觸,內滾輪的底部與彈簧支撐片的內滾輪接觸面接觸;
(3)按照步驟(1)、步驟(2)的安裝方式分別對懸浮座椅的兩個橫軸進行裝配即可。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所述的間隙消除裝置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占空間較小,應用靈活度大,在現(xiàn)有c型滑槽內不需要額外的空間即可實現(xiàn)對晃動量的吸收作用,可以應用于任何具有懸浮功能的卡車座椅。
2、本發(fā)明所述的間隙消除裝置由于應用的有預變形的彈簧支撐片結構,可以有效的解決裝配初期間隙,又可有效避免因使用過程產(chǎn)生塑形變形及磨損而導致的間隙量,很好的解決了現(xiàn)有座椅橫向晃動量大的難題。
3、本發(fā)明所述的間隙消除裝置由于采用雙滾輪,外滾輪、內滾輪分別與彈簧支撐片及c型滑槽配合,內滾輪起到支撐作用,外滾輪用于滾動,確保懸浮座椅在運動過程中滾輪與c型滑槽之間的摩擦為滾動摩擦,降低摩擦力,減少滑動阻力,減少零件磨損。
4、本發(fā)明所述的間隙消除裝置中的彈簧支撐片安裝在c型滑槽時,與c型滑槽底面要留有一定間隙,該間隙避開了座椅力流傳遞路徑,避免在使用過程中c型滑槽產(chǎn)生的不必要變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間隙消除裝置安裝在座椅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間隙消除裝置安裝在座椅上的局部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清楚明白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參閱圖1至圖3,本發(fā)明所述的利用雙滾輪結構的懸浮間隙消除裝置包括:彈簧支撐片1、外滾輪2、內滾輪3;其中,所述彈簧支撐片為c型結構,彈簧支撐片1設置在懸浮座椅的c型滑槽4內,彈簧支撐片1的頂面11與c型滑槽的頂面41貼合,側面12與c型滑槽的側面42貼合,底面13與c型滑槽的底面43之間預留有1-1.5mm的間隙,彈簧支撐片的底面13外側有一預變形的傾斜面14,傾斜面14連接有一水平的內滾輪接觸面15;所述外滾輪2、內滾輪3均安裝在懸浮座椅的橫軸5的兩端,外滾輪2設置在彈簧支撐片1內,外滾輪2的頂部與彈簧支撐片的頂面11接觸,底部與彈簧支撐片的底面13留有1.5-2mm的間隙;所述內滾輪3設置在內滾輪2的外側,且底部與彈簧支撐片的內滾輪接觸面14接觸。
上述彈簧支撐片為一體式的金屬構件,有預變形,彈簧支撐片安裝在c型滑槽時與c型滑槽底面要留有一定間隙,該間隙避開了座椅力流傳遞路徑,使其避免在使用過程中c型滑槽產(chǎn)生的不必要變形。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利用雙滾輪結構的懸浮間隙消除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彈簧支撐片1安裝在懸浮座椅的c型滑槽4內,使彈簧支撐片1的頂面與c型滑槽的頂面貼合,底面與c型滑槽的底面之間預留有1-1.5mm的間隙;
(2)將懸浮座椅的橫軸兩端從里向外依次安裝上外滾輪3、內滾輪2,將內滾輪2的頂部與彈簧支撐片的頂面接觸,外滾輪3的底部與彈簧支撐片的外滾輪接觸面接觸;
(3)按照步驟(1)、步驟(2)的安裝方式分別對懸浮座椅的兩個橫軸進行裝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