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和具有它的車輛。
背景技術:
布置在車輛前防撞梁上的牽引鉤套筒會凸出前防撞梁的外弧面,在行人保護小腿碰撞區(qū)域內,牽引鉤套筒會成為一個硬點,導致小腿的彎曲角度與加速度過大而超過行人保護法規(guī)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該前防撞梁的牽引鉤套筒在受到撞擊時可以向前防撞梁內部壓縮,從而減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彎曲角度。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前防撞梁的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體;牽引鉤套筒,所述牽引鉤套筒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體上,所述牽引鉤套筒具有向前伸出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前表面的套筒滑動部,所述套筒滑動部可向后移動并整體收納在所述防撞梁本體內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的牽引鉤套筒在受到撞擊時,其套筒滑動部可以向后移動并整體收納在防撞梁本體內部,從而減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彎曲角度。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牽引鉤套筒還包括:套筒固定部,所述套筒固定部與所述防撞梁本體固定,所述套筒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套筒固定部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套筒固定部與所述套筒滑動部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套筒滑動部包括:主桿部,所述主桿部的伸出所述防撞梁本體的部分的直徑變大以形成直徑擴大部,所述套筒固定部滑動套接在所述主桿部上,所述彈性裝置分別彈性地抵壓所述直徑擴大部與所述套筒固定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套筒固定部為套管狀,所述彈性裝置為螺旋彈簧且套設在所述主桿部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牽引鉤套筒還包括:螺母,所述主桿部的后端向后穿出所述套筒固定部并與所述螺母螺紋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直徑擴大部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柔性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后側壁上,所述套筒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防撞梁本體為中空結構,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后側壁具有朝向前側壁延伸的“U”形凸出部,所述“U”形凸出部的前側面與所述防撞梁本體的前側壁的后側面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的立體圖;
圖2是牽引鉤套筒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的剖面圖。
附圖標記:
前防撞梁10、防撞梁本體1、后側壁11、前側壁12、“U”形凸出部13、牽引鉤套筒2、套筒滑動部21、主桿部211、直徑擴大部212、套筒固定部22、彈性裝置23、螺母24、固定板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圖1-圖3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10。
參照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10可以包括防撞梁本體1和牽引鉤套筒2。
結合圖3所示,牽引鉤套筒2固定在防撞梁本體1上,牽引鉤套筒2具有向前伸出防撞梁本體1的前表面的套筒滑動部21,套筒滑動部21可向后移動并整體收納在防撞梁本體1內部。具體而言,當小腿碰撞牽引鉤套筒2時,套筒滑動部21可以向防撞梁本體1內部壓縮,而不再凸出防撞梁本體1表面,從而減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彎曲角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10的牽引鉤套筒2在受到撞擊時,其套筒滑動部21可以向后移動并整體收納在防撞梁本體1內部,從而減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彎曲角度。
參照圖2、圖3所示,牽引鉤套筒2還可以包括套筒固定部22,套筒固定部22可與防撞梁本體1固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筒固定部22與防撞梁本體1可通過焊接的方式相固定,焊接方式的操作簡單且固定牢靠。
套筒滑動部21可滑動地設置在套筒固定部22內。優(yōu)選地,套筒滑動部21的一端(例如,后端)與套筒固定部22的內孔間隙配合,這樣可使二者的相對滑動更加順暢,同時套筒固定部22的內孔還可以為套筒滑動部21的軸向移動起導向作用。
參照圖3所示,套筒固定部22與套筒滑動部21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23,彈性裝置23具有一定的緩沖吸能作用。當套筒滑動部21受到撞擊時,由于彈性裝置23的存在,套筒滑動部21的滑動將更加平穩(wěn),同時彈性裝置23也可對小腿起到緩沖作用,從而減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彎曲角度。
套筒滑動部21可以包括主桿部211,主桿部211的伸出防撞梁本體1的部分的直徑變大以形成直徑擴大部212,套筒固定部22滑動套接在主桿部211上,主桿部211的軸向長度大于套筒固定部22的軸向長度,彈性裝置23分別彈性地抵壓直徑擴大部212與套筒固定部22,如圖3所示,螺旋彈簧位于直徑擴大部212與套筒固定部22之間。
當套筒滑動部21的直徑擴大部212受到小腿撞擊時,直徑擴大部212將隨主桿部211向后移動,彈性裝置23被壓縮變形,主桿部211沿套筒固定部22滑動,以使套筒滑動部21整體收納在防撞梁本體1內部,這樣就不會對小腿造成傷害,可以減小小腿的加速度和彎曲角度。
優(yōu)選地,套筒固定部22為套管狀,彈性裝置23為螺旋彈簧且套設在主桿部211上。當直徑擴大部212受到碰撞時,直徑擴大部212與主桿部211向套筒固定部22所在方向移動,螺旋彈簧便被壓縮變形,并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
牽引鉤套筒2還可以包括螺母24,主桿部211的后端向后穿出套筒固定部22并與螺母24螺紋固定,螺母24可防止套筒滑動部21從套筒固定部22上脫離。當套筒滑動部21的直徑擴大部212受到撞擊時,彈性裝置23被壓縮變形,套筒滑動部21和螺母24一起向套筒固定部22所在方向移動。優(yōu)選地,裝配時,通過調整螺母24位置,可使彈性裝置23處于預壓縮狀態(tài),這樣一來,當套筒滑動部21受到碰撞而導致自身向防撞梁本體1內部壓縮時,套筒滑動部21的運行平穩(wěn)無突變,從而對小腿有一定的緩沖保護作用。
直徑擴大部212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柔性結構,柔性結構可以是橡膠墊、彈簧等結構。柔性結構可起到緩沖作用,以減小行人小腿的碰撞疼痛感,并能吸收少量的碰撞能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10還可以包括固定板3,固定板3固定在防撞梁本體1的后側壁11上,套筒固定部22固定在固定板3上。在一些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固定板3通過焊接固定在防撞梁本體1的后側壁11上,套筒固定部22再通過焊接固定在固定板3上。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防撞梁本體1為中空結構,防撞梁本體1的后側壁11具有朝向前側壁12延伸的“U”形凸出部13,“U”形凸出部13的前側面與防撞梁本體1的前側壁12的后側面固定,由此增強了防撞梁本體1的強度,進而提升了車輛的碰撞安全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前防撞梁10。而對于車輛的其它構造,如底盤、變速器等均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公知技術,因此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