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支撐轉向裝置包括轉盤、齒輪盤、多級液壓缸及支撐底板;多級液壓缸與齒輪盤間設有第一液壓缸,多級液壓缸與支撐底板間設有第二液壓缸;齒輪盤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包括主齒輪和電動單元。本案支撐轉向裝置結構簡潔緊湊,操作簡易方便,支撐及轉向作用穩(wěn)定可靠。進一步還包括行走裝置,為包括前后端兩兩并排設置的四組,每組包括轉盤、齒輪盤、上支臂、下支臂及底板;該齒輪盤與該上支臂間組裝有第一液壓缸;上支臂與下支臂間組裝有第二液壓缸;下支臂與底板間組裝有第三液壓缸。本案行走裝置結構簡潔緊湊,操作簡易方便,實現(xiàn)特殊路況下采取行走方式順利前行。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輔助裝置,具體是指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為現(xiàn)代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交通工具,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但越來越多的汽車也給城市增添極大擁堵,特別在進行轉向、調(diào)頭、停車等操作時,狹小的空間極大地考驗著駕駛員的駕駛技術,實踐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碰撞、刮傷等事故。針對所述問題,目前一種解決方案是在汽車上安裝有供汽車原地轉向的輔助裝置,然而目前輔助裝置其結構通常較為復雜,操作也不方便可靠,很難廣泛普及應用。再有,當碰到雨天積水情況時,一不小心很容易造成車體進水熄火,或碰到地面淤泥、凹凸不平等惡劣路況時,不借助輔助設備是很難順利通過。
[0003]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針對現(xiàn)有汽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產(chǎn)生。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結構簡潔緊湊,操作簡易方便,支撐及轉向作用穩(wěn)定可靠。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行走裝置的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結構簡潔緊湊,操作簡易方便,實現(xiàn)在特殊路況下采取行走方式順利前行的作用。
[0006]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0007]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安裝在汽車底盤的中部位置處,包括從上至下依次組裝的轉盤、齒輪盤、多級液壓缸及支撐底板;該多級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齒輪盤的下表面和所述支撐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多級液壓缸與齒輪盤間設有控制該多級液壓缸相對該齒輪盤旋轉呈相互垂直狀態(tài)或者折疊狀態(tài)的第一液壓缸,所述多級液壓缸與支撐底板間設有控制該多級液壓缸相對該支撐底盤旋轉呈相互垂直狀態(tài)或者折疊狀態(tài)的第二液壓缸;所述轉盤可活動旋轉地組裝在所述齒輪盤上,該轉盤固定組裝在汽車底盤上;所述齒輪盤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包括與該齒輪盤相嚙合的主齒輪和驅動該主齒輪旋轉的電動單元。
[0008]所述第一液壓缸水平安裝在所述齒輪盤下方,該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多級液壓缸和齒輪盤上。
[0009]所述第二液壓缸豎直設于所述多級液壓缸旁,該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多級液壓缸和支撐底板上,該第二液壓缸與多級液壓缸在所述支撐底板上的鉸接點在豎直方向上相互錯開。
[0010]所述支撐底板呈圓盤狀,該支撐底板的四周邊沿各鑲嵌有可沿徑向活動伸縮的調(diào)整板,該各調(diào)整板的底面與所述支撐底板的底面相齊平。
[0011]所述汽車底盤的前后端位置處還安裝有行走裝置,包括前后端兩兩并排設置的四組行走機構,每組行走機構包括從上至下依次組裝的齒輪盤、上支臂、下支臂及底板;該齒輪盤固定組裝在汽車底盤上,該齒輪盤的下表面與該上支臂的上端部間相互活動鉸接構成第一鉸接點,并且該二者間組裝有驅動該上支臂繞該第一鉸接點旋轉活動的第一液壓缸;所述上支臂的下端部與所述下支臂的上端部間相互活動鉸接構成第二鉸接點,并且該二者間組裝有驅動該下支臂繞該第二鉸接點旋轉活動的第二液壓缸;所述下支臂的下端部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間相互活動鉸接構成第三鉸接點,并且該二者間組裝有驅動該下支臂繞該第三鉸接點旋轉活動的第三液壓缸。
[0012]所述第一液壓缸水平安裝在所述齒輪盤下方,該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上支臂和所述齒輪盤上;所述第二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所述上支臂上,該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下支臂上的鉸接片活動鉸接;所述第三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所述下支臂上,該第三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底板上的鉸接片活動鉸接。
[0013]所述齒輪盤上組裝有一可活動旋轉的轉盤,該轉盤固定組裝在汽車底盤上;所述齒輪盤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包括與該齒輪盤相嚙合的主齒輪和驅動該主齒輪旋轉的電動單元。
[0014]所述齒輪盤的輪齒部分為只分布在該齒輪盤半圓周上的半圈齒條。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支撐轉向裝置實現(xiàn)汽車原地轉向掉頭作用,支撐轉向裝置不使用時折疊在汽車底盤內(nèi),多級液壓缸自身處收縮狀態(tài),并且該多級液壓缸在齒輪盤和支撐底板之間呈水平折疊狀態(tài)。操作時,借由第一、第二液壓缸驅動,多級液壓缸從水平折疊狀轉為豎直展開狀,支撐底板隨之下移并保持水平,借由多級液壓缸自身伸展驅動,支撐底板下移并接觸地面,隨著多級液壓缸繼續(xù)伸展驅動,轉而由支撐底板支撐地面,由多級液壓缸撐舉,汽車車身上升并離開地面。之后由齒輪驅動機構驅動,主齒輪沿齒輪盤轉動,從而帶動汽車車身自身旋轉,最終實現(xiàn)汽車的原地拐彎、掉頭等轉向操作。完成轉向操作后,收折整個裝置動作恰好相反,首先多級液壓缸動作使自身收折以平穩(wěn)放下汽車車身,之后第一、第二液壓缸動作至收折起整個裝置。
[0016]借助行走裝置實現(xiàn)在困難路段(比如積水、凹凸路面)順利通行作用。行走裝置不使用時四組行走機構收折在汽車底盤內(nèi),每組行走機構的上支臂和下支臂呈水平伸展在齒輪盤與底板間。使用時,借由第一、第二、第三液壓缸驅動,上支臂和下支臂下擺至底板接觸地面,隨著繼續(xù)下擺,轉而由汽車前后兩兩設置的四組底板支撐地面,由上支臂和下支臂站立支撐使汽車車身上升離開地面,之后四組行走結構各自的第一、第二液壓缸適當配合動作,四組行走結構相互配合帶動汽車實現(xiàn)行走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fā)明支撐轉向裝置和行走裝置支撐汽車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18]圖2是本發(fā)明支撐轉向裝置和行走裝置支撐汽車的另一狀態(tài)示意圖;
[0019]圖3是本發(fā)明支撐轉向裝置展開時的主視圖;
[0020]圖4是本發(fā)明支撐轉向裝置展開時的側視圖;
[0021]圖5是本發(fā)明支撐轉向裝置收折時的側視圖;
[0022]圖6是本發(fā)明行走裝置展開時的主視圖;
[0023]圖7是本發(fā)明行走裝置展開時的另一角度主視圖;[0024]圖8是本發(fā)明行走裝置展開時的側視圖;
[0025]圖9是本發(fā)明行走裝置折疊時的側視圖;
[0026]圖10是可編程控制器內(nèi)部掃描的流程圖;
[0027]圖11是支撐轉向裝置的自動控制的流程圖;
[0028]圖12是行走裝置的手動控制的流程圖。
[0029]標號說明[0030]支撐轉向裝置I轉盤11[0031]齒輪盤12多級液壓缸13[0032]活塞桿立而131缸體端132[0033]支撐底板14第一液壓缸15[0034]第二液壓缸16調(diào)整板17[0035]第三液壓缸18主齒輪19[0036]行走裝置2轉盤21[0037]齒輪盤22上支臂23[0038]下支臂24底板25[0039]第一液壓缸26第二液壓缸27[0040]第三液壓缸28齒輪29[0041]車身3 容置槽31[0042]沉槽311容置槽32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44]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安裝在汽車車身3的底盤的中部位置處,如圖1-5所示,支撐轉向裝置I主要包括從上至下依次組裝的轉盤11、齒輪盤12、多級液壓缸13及支撐底板14。
[0045]所述轉盤11、齒輪盤12及撐底板14呈水平延伸設置。轉盤11可活動旋轉地組裝在齒輪盤12的上表面上,轉盤11與齒輪盤12間采用鋼珠組件實現(xiàn)轉盤11相對齒輪盤12旋轉。轉盤11的上表面固定組裝在汽車車身3的底盤上。
[0046]所述多級液壓缸13活動鉸接在齒輪盤12和支撐底板14之間,具體的,多級液壓缸13的活塞桿端131活動鉸接在齒輪盤12的下表面上,多級液壓缸13的缸體端132活動鉸接在齒輪盤13的上表面上。
[0047]所述多級液壓缸13與齒輪盤12間設有第一液壓缸15,在齒輪盤12相對固定前提下,該第一液壓缸15驅動多級液壓缸13相對齒輪盤12在呈相互垂直狀態(tài)或者相互折疊狀態(tài)之間轉換。一種實施例,第一液壓缸15水平安裝在齒輪盤12下方,第一液壓缸15的活塞桿纟而活動絞接在多級液壓缸13的活塞桿纟而131上,弟一液壓缸15的缸體纟而活動絞接在齒輪盤12的下表面的鉸接件上。第一液壓缸15不動作時,多級液壓缸13在齒輪盤12下方呈豎直延伸狀態(tài)。當?shù)谝灰簤焊?5動作,第一液壓缸15的活塞桿伸出,推動多級液壓缸13上擺至呈水平延伸或者幾乎水平延伸(參見圖5),即實現(xiàn)多級液壓缸13相對齒輪盤12呈相互折疊狀。反之,只需控制第一液壓缸15反向動作,拉回多級液壓缸13下擺,恢復多級液壓缸13相對齒輪盤12呈豎直延伸狀態(tài)。
[0048]所述多級液壓缸13與支撐底板14間設有第二液壓缸16。以支撐底板14為參照點,第二液壓缸16驅動多級液壓缸13相對支撐底盤14在呈相互垂直狀態(tài)或者相互折疊狀態(tài)之間轉換。一種實施例,第二液壓缸16豎直設于多級液壓缸13的缸體旁,第二液壓缸16的缸體端活動絞接在多級液壓缸13的缸體上,弟_液壓缸16的的活塞桿端活動絞接在支撐底板14的鉸接槽上。第二液壓缸16在支撐底板14上的鉸接點與多級液壓缸13在支撐底板14上的鉸接點,該兩個鉸接點在豎直方向上相互錯開。第二液壓缸16不動作時,多級液壓缸13在支撐底板14上方呈豎直延伸狀態(tài)。當?shù)诙簤焊?6動作,第二液壓缸16的活塞桿伸出,以水平延伸的支撐底板14為參照點,即實現(xiàn)多級液壓缸13相對支撐底板14呈相互折疊狀(參見圖5)。反之,只需控制第二液壓缸16反向動作,恢復多級液壓缸13相對支撐底板14呈豎直延伸狀態(tài)。
[0049]所述齒輪盤11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安裝在車身3上,包括主齒輪19和驅動該主齒輪19旋轉的電動單元(圖中未示出)。主齒輪19與齒輪盤11相互嚙合,電動單元具體為電動機單元,其驅動主齒輪19正反轉動,則帶動主齒輪19繞齒輪盤11作正反旋轉運動,最終帶動車身3以轉盤11所在中心軸線為轉軸進行正反旋轉運動。
[0050]上述支撐轉向裝置I實現(xiàn)汽車原地轉向掉頭作用,支撐轉向裝置I平常不使用時在車身I底盤上呈折疊狀(參見圖5),多級液壓缸13自身處收縮狀態(tài),并且該多級液壓缸13在齒輪盤12和支撐底板14之間呈水平折疊狀。需要使用操作時,借由第一液壓缸15、第二液壓缸16驅動,多級液壓缸13從水平折疊狀轉為豎直展開狀,支撐底板14隨之下移并保持水平。之后,借由多級液壓缸13自身伸展驅動,支撐底板14下移并接觸地面,隨著多級液壓缸13繼續(xù)伸展驅動,轉而由支撐底板14支撐地面,由多級液壓缸13撐舉,汽車車身3上升并離開地面(參見圖1)。之后由齒輪驅動機構驅動,主齒輪19沿齒輪盤11轉動,從而帶動汽車車身3自身旋轉,最終實現(xiàn)汽車的原地拐彎、掉頭等轉向操作。完成轉向操作后,收折整個裝置動作及動作順序恰好相反,首先多級液壓缸13收縮動作使自身收折以平穩(wěn)放下汽車車身3,之后由第一液壓缸15、第二液壓缸16反向動作至收折起整個支撐轉向裝置I。
[0051]為了使支撐轉向裝置I折疊狀態(tài)下不影響汽車外型結構,車身3底盤的中部處設有容置槽31,用于匹配容置支撐轉向裝置I。進一步,對應支撐轉向裝置I折疊狀態(tài)下的造型結構,容置槽31的尺寸與支撐底板14相對應匹配,容置槽31的槽底內(nèi)凹設有一沉槽311,該沉槽311供支撐轉向裝置I除支撐底板14外其他部分結構的匹配容置。
[0052]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支撐轉向裝置I使用中支撐起整個車身3,控制車身3被支撐起后的平穩(wěn)性非常重要,轉盤11固定在車身3重心所在軸線位置處。為了給多級液壓缸13所需的折疊空間,所述多級液壓缸13在支撐底板14上的鉸接位置偏離支撐底板14的中心位置,具體在沿車身3長度所在方向上以對應靠近車身3頭部所在一側為佳,這是由于車身3載運過程中自身重心會有所偏移,而且通常往車尾部偏移,所述鉸接位置的偏移設計能夠加強整個車身3的平穩(wěn)性。
[0053]所述支撐底板14較佳呈圓盤狀,支撐作用中較為平穩(wěn)。進一步,支撐底板14的四周邊沿各鑲嵌有可沿徑向活動伸縮的調(diào)整板17,給出實施例中調(diào)整板17前后左右各設有一塊,該各調(diào)整板17的底面與支撐底板14的底面相齊平。各調(diào)整板17的內(nèi)端各連接有一第三液壓缸18,借由該第三液壓缸18驅動,調(diào)整板17沿徑向活動伸縮,實現(xiàn)支撐底板14支撐面的活動可調(diào),當車身3重心發(fā)生略微偏移時,通過調(diào)整板17的適當伸縮調(diào)整,確保車身3被撐舉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性。
[0054]所述支撐轉向裝置的執(zhí)行元件采取液壓元件,包括多級液壓缸13、第一液壓缸15、第二液壓缸16及第三液壓缸18。整個裝置的驅動工作系統(tǒng)采用液壓系統(tǒng),除所述液壓元件外,還包括有液壓泵、控制閥、管路及油箱等部件。液壓泵為動力元件,其分出多個油路分別與所述多級液壓缸13、第一液壓缸15、第二液壓缸16及第三液壓缸18相連接,液壓系統(tǒng)其它部件的連接關系為現(xiàn)有公知,這里不做詳細闡述。液壓系統(tǒng)作用力強,具有優(yōu)良的控制性能,也作為確保支撐轉向裝置I性能穩(wěn)定的一重要保障。
[0055]本發(fā)明還進一步提出汽車用行走裝置,如圖1-2、圖6-9所示,安裝在車身3底盤的前后端位置處,包括前后端兩兩設置的四組行走機構,前端和后端的兩組行走機構各呈左右并排設置。如圖6-9所示,每組行走機構包括從上至下依次組裝的齒輪盤22、上支臂23、下支臂24及底板25。
[0056]所述齒輪盤22固定在車身3底盤上。齒輪盤22的下表面與上支臂23的上端部間相互活動鉸接并構成有第一鉸接點,齒輪盤22與上支臂23間組裝有第一液壓缸26。以齒輪盤12為參照點,由該第一液壓缸26驅動,使上支臂23繞第一鉸接點相對齒輪盤22作旋轉運動。一種實施例,第一液壓缸26水平安裝在齒輪盤22下方,該第一液壓缸26的活塞桿端活動鉸接在上支臂23的靠近其上端部位置處,第一液壓缸26的缸體端活動鉸接在齒輪盤22的下表面的鉸接件上。第一液壓缸26不動作時,上支臂23往下傾斜延伸,配合其他部件使行走機構處于站立狀態(tài)(參見圖8)。當?shù)谝灰簤焊?6動作,第一液壓缸26的活塞桿適當伸出,推動上支臂23適當前擺模擬前進行走動作。當?shù)谝灰簤焊?6最大限度推動上支臂23,上支臂23上擺至呈水平延伸或者幾乎水平延伸(參見圖9),上支臂23相對齒輪盤12呈相互折疊狀。
[0057]所述上支臂23的下端部與下支臂24的上端部間相互活動鉸接并構成第二鉸接點,上支臂23與下支臂24間組裝有第二液壓缸27。以上支臂23為參照點,由該第二液壓缸27驅動,使下支臂24繞第二鉸接點相對上支臂23作旋轉運動。一種實施例,第二液壓缸27的缸體固定在上支臂23上,第二液壓缸27的活塞桿與下支臂24上的鉸接片活動鉸接。第二液壓缸27不動作時,配合其他部件使行走機構處于站立狀態(tài)(參見圖8)。當?shù)诙簤焊?7動作,第二液壓缸27的活塞桿適當伸出,推動下支臂24適當前擺模擬前進行走動作。當?shù)诙簤焊?7最大限度回拉下支臂23,下支臂23上擺至與上支臂23在同一直線上(參見圖9),則下支臂24同上支臂23相對齒輪盤12呈相互折疊狀。
[0058]所述下支臂24的下端部與底板25的上表面間相互活動鉸接并構成第三鉸接點,并且該下支臂24與底板2間組裝有第三液壓缸28。以下支臂24為參照點,由該第三液壓缸28驅動,使底板2繞第三鉸接點相對下支臂24作前后搖擺運動。一種實施例,第三液壓缸28的缸體固定在下支臂24上,該第三液壓缸28的活塞桿與底板25上表面上的鉸接片活動鉸接。第三液壓缸28不動作時,配合其他部件使行走機構處于站立狀態(tài)(參見圖8)。當?shù)谌簤焊?8動作,第三液壓缸28的活塞桿適當伸出,最大限度推動底板25,底板25相對于下支臂24呈折疊狀(參見圖9)。
[0059]上述行走裝置2實現(xiàn)汽車在困難路段(比如積水、淤泥、凹凸路面)順利行走前進的作用。行走裝置2平常不使用時四組行走結構在車身I底盤上呈折疊狀(參見圖9),每組的上支臂23和下支臂24呈水平伸展在齒輪盤22與底板25間。需要使用操作時,四組結構同步動作,借由第一、第二、第三液壓缸26、27、28同步配合驅動,上支臂23和下支臂24下擺至底板25接觸地面,隨著繼續(xù)下擺,轉而由四組行走機構的四組底板25共同支撐地面,由四組行走機構的上支臂23和下支臂24撐舉,汽車車身3上升并離開地面,四組行走機構呈站立狀態(tài)(參見圖1)。行走時,四組行走機構各自驅動對應的第一、第二液壓缸26、27同步配合動作,四組行走機構即模擬動物四足行走方式行走前進,最終實現(xiàn)汽車行走前進的作用。
[0060]為了使行走裝置2折疊狀態(tài)下不影響汽車外型結構,車身3底盤前后端處各設有兩個容置槽32,用于匹配容置對應四組的折疊狀的行走機構。
[0061]優(yōu)選的,所述齒輪盤22的上表面還設有一可活動旋轉的轉盤21,具體的轉盤21與齒輪盤22間采用鋼珠組件實現(xiàn)轉盤21相對齒輪盤22旋轉。轉盤21的上表面固定組裝在汽車車身3的底盤上。齒輪盤22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安裝在車身3上,包括主齒輪29和驅動該主齒輪29旋轉的電動單元(圖中未示出)。主齒輪29與齒輪盤21相互嚙合,電動單元具體為電動機單元,其驅動主齒輪29正反轉動,則帶動齒輪盤22相對轉盤21作正反旋轉運動,最終帶動與齒輪盤11相連設的上支臂23、下支臂24及底板24旋轉,行走機構實現(xiàn)轉向作用,以利于在拐彎路段的轉向行進。當然,所述行走機構的轉向操作是在該行走機構離地的情況下進行的。進一步,行走機構通常最多只需要左右90度旋轉,對應四組行走機構的齒輪盤22的輪齒部分為只分布在該齒輪盤22半圓周上的半圈齒條 221。
[0062]所述行走裝置2的執(zhí)行元件采取液壓元件,包括第一液壓缸26、第二圖液壓缸27、第三液壓缸28。整個裝置的驅動工作系統(tǒng)采用液壓系統(tǒng),同上述支撐轉向裝置I的液壓系統(tǒng)相類似,這里不再詳細闡述。而且當支撐轉向裝置I和行走裝置2在車身3上同時安裝時,支撐轉向裝置I和行走裝置2各自的液壓系統(tǒng)可以整合于一體,以簡化結構。
[0063]所述支撐轉向裝置I和行走裝置2均采用電氣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簡易自動控制,由可編程控制器統(tǒng)一分析、處理并操控。當支撐轉向裝置I和行走裝置2在車身3上同時安裝時,支撐轉向裝置I和行走裝置2各自的電氣控制系統(tǒng)可以整合于一體,以簡化結構。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案所述電氣控制系統(tǒng)的構成單元及控制方式為現(xiàn)有機械領域公知技術,同目前其他機械領域的電氣控制系統(tǒng)的整體控制思路相同,這里不作詳細展開描述。
[0064]可編程序控制器有兩種基本的工作狀態(tài),即運行(RUN)狀態(tài)和停止(STOP)狀態(tài)。在運行狀態(tài),可編程序控制器通過執(zhí)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戶程序來實現(xiàn)控制功能。為了使可編程序控制器的輸出及時的響應隨時可能變化的輸入信號,用戶程序不是只執(zhí)行一次,而是反復不斷地重復執(zhí)行,直至可編程序控制器停機或切換到STOP工作狀態(tài)。除了執(zhí)行用戶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環(huán)過程中,可編程序控制器還要完成內(nèi)部處理、通信處理等工作,一次循環(huán)可分為5個階段如圖10所示。
[0065]上述可編程序控制器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工作方式稱為掃描工作方式。由于計算機執(zhí)行指令的速度極高,從外部輸入一輸出關系來看,處理過程似乎是同時完成的。在內(nèi)部處理階段,可編程序控制器檢查其內(nèi)部CPU模塊內(nèi)部的硬件是否正常,將監(jiān)控定時器復位,以及完成一些其它的內(nèi)部工作。在通信服務階段,可編程序控制器與其它的帶微處理器的智能裝置通信,響應編程器鍵入的命令,更新編程器的顯示內(nèi)容。當可編程序控制器處于停止(STOP)狀態(tài)時,只執(zhí)行以上的操作。可編程序控制器處于運行(RUN)狀態(tài)時,還要執(zhí)行另外三個階段的操作:輸入處理階段、程序執(zhí)行階段、輸出處理階段。
[0066]可編程控制器程序的設計中可以分為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手動控制還可以實現(xiàn)遠程遙控控制。控制支撐轉向裝置I自動控制動作如圖11所示,依次為:開始,下降,旋轉(左轉或右轉),收起,停止。行走裝置2手動控制如圖12所示,開始后按下相應的選擇控制按鈕,實現(xiàn)相對應的下降、前進、左拐、右拐、后退、收起、停止等操作。
[006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凡跟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和修飾,均應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安裝在汽車底盤的中部位置處,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上至下依次組裝的轉盤、齒輪盤、多級液壓缸及支撐底板;該多級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齒輪盤的下表面和所述支撐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多級液壓缸與齒輪盤間設有控制該多級液壓缸相對該齒輪盤旋轉呈相互垂直狀態(tài)或者折疊狀態(tài)的第一液壓缸,所述多級液壓缸與支撐底板間設有控制該多級液壓缸相對該支撐底盤旋轉呈相互垂直狀態(tài)或者折疊狀態(tài)的第二液壓缸;所述轉盤可活動旋轉地組裝在所述齒輪盤上,該轉盤固定組裝在汽車底盤上;所述齒輪盤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包括與該齒輪盤相嚙合的主齒輪和驅動該主齒輪旋轉的電動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壓缸水平安裝在所述齒輪盤下方,該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多級液壓缸和齒輪盤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壓缸豎直設于所述多級液壓缸旁,該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多級液壓缸和支撐底板上,該第二液壓缸與多級液壓缸在所述支撐底板上的鉸接點在豎直方向上相互錯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底板呈圓盤狀,該支撐底板的四周邊沿各鑲嵌有可沿徑向活動伸縮的調(diào)整板,該各調(diào)整板的底面與所述支撐底板的底面相齊平。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用支撐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底盤的前后端位置處還安裝有行走裝置,包括前后端兩兩并排設置的四組行走機構,每組行走機構包括從上至下依次組裝的齒輪盤、上支臂、下支臂及底板;該齒輪盤固定組裝在汽車底盤上,該齒輪盤的下表面與該上支臂的上端部間相互活動鉸接構成第一鉸接點,并且該二者間組裝有驅動該上支臂繞該第一鉸接點旋轉活動的第一液壓缸;所述上支臂的下端部與所述下支臂的上端部間相互活動鉸接構成第二鉸接點,并且該二者間組裝有驅動該下支臂繞該第二鉸接點旋轉活動的第二液壓缸;所述下支臂的下端部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間相互活動鉸接構成第三鉸接點,并且該二者間組裝有驅動該下支臂繞該第三鉸接點旋轉活動的第三液壓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汽車用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壓缸水平安裝在所述齒輪盤下方,該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桿端和缸體端分別活動鉸接在所述上支臂和所述齒輪盤上;所述第二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所述上支臂上,該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下支臂上的鉸接片活動鉸接;所述第三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所述下支臂上,該第三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底板上的鉸接片活動鉸接。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汽車用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盤上組裝有一可活動旋轉的轉盤,該轉盤固定組裝在汽車底盤上;所述齒輪盤旁配置有一齒輪驅動機構,該齒輪驅動機構包括與該齒輪盤相嚙合的主齒輪和驅動該主齒輪旋轉的電動單元。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汽車用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盤的輪齒部分為只分布在該齒輪盤半圓周上的半圈齒條。
【文檔編號】B60S13/02GK103434498SQ201310369564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駱燕明 申請人:泉州迪特工業(yè)產(chǎn)品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