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輛用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構造一個汽車可移動車頂行李架時,使其具有車頂行李架有一個支撐裝置的特性,用于接納裝載,特別是用于接納一個車頂箱,并且其中支架裝置可在驅動位置和裝載位置之間進行移動,為了在驅動位置和裝載位置之間移動支撐裝置,至少提供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其特征是至少把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設置在汽車的汽車支柱(101,102,201,202)上,并且設計用于支撐支架裝置。
【專利說明】機動車輛用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到一個用于機動車輛、尤其是用于在此描述的可折疊車頂箱的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可在車頂安裝的車頂行李架的缺點是,必須將行李或車頂箱抬升到車頂并且在那里進行固定。這對于特別重的物品是非常累人繁瑣的。因此,建議采用帶有配置的車頂行李架,以使行李更易于運送到車頂上。因而,在德國專利申請書DE 4122823 Al編號和在德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書DE 20002018 Ul編號中提交了一個帶有提升裝置車頂行李架的建議。這個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缺點是,它們可增加一個明顯的附加重量,并要求在機動車輛的車頂上設置一個額外的空間。這樣會造成空氣阻力和燃料消耗的提高。
[0003]和本發(fā)明近似的美國公示專利5154563 A編號以及德國專利DE 4421030 Cl編號的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它們在機動車輛的外部安裝了一個軌道系統,使得行李可以從車頂經過車輛尾部或側面上升或者下落。車頂箱或者其它容器可以沿著這個軌道系統升降。但是這里也同樣會出現明顯的空氣阻力和燃料消耗的升高。另外,在軌道上安裝的行李容器在移動時可能傾翻,這可能導致行李容器內的小件行李被弄散亂以及/或者被損壞。
【發(fā)明內容】
[0004]因此,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改進型的、用于機動車輛的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
[0005]這一機動車輛用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通過這個方式得以實現一配置一個承重裝置用于承接負載物,尤其是用于接收車頂箱,而在其中,承重裝置可以在啟動位置和裝貨位置之間移動,因而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即為了在啟動位置和裝貨位置運送承重裝置至少需要在機動車輛支柱上設置一個支撐型材并用來將承重裝置支墊起來。
[0006]對于車頂行李架或者車頂行李架的承重裝置,至少需要設定兩個位置,即在一側為啟動位置,而在另一側為裝貨位置,在它們之間可移動。在啟動位置內,通過將車頂行李架或者車頂行李架的承重裝置安裝在機動車輛的車頂,因為只有通過這種布局,該機動車輛才能進入行駛就緒狀態(tài)。裝貨位置通常相對于啟動位置從高處下降,而通常車頂行李架被設置在機動車輛的旁邊、后面或者前面。特別是,車頂行李架可以下降到一個裝貨位置——至多為機動車輛高度的80%,優(yōu)選最多至機動車輛的高度的65%,特別優(yōu)選機動車輛的高度的50%。車頂行李架從啟動位置運行到裝貨位置的意義在于,處于裝貨位置的車頂行李架對于使用者來說,更容易裝卸貨。原則上是可從啟動位置運行到裝貨位置之間設計一個或多個中繼位置,在該位置內車頂行李架或者承重裝置既可以運行并且也可以進入到停止狀態(tài)。通過這個方式,可以使車頂行李架,例如,在裝卸時能夠適應不同體型的不同使用者使用。車頂行李架的構造也可以設計為,運行只能在進入某個特定位置上才能執(zhí)行,至少要求進入啟動位置和裝貨位置,或者預先設定的中繼位置。另外可以選擇無級運行,這樣,可由使用者個性化地調節(jié)設置其本人用于裝卸貨的優(yōu)選位置。[0007]為了將車頂行李架的承重裝置從啟動位置運行帶入到裝貨位置,或者在必要時設定的中繼位置,至少需要設置一個支撐型材,用于支托起該承重裝置和/或用于移動該承重裝置。另外,支撐型材被安置在一個機動車輛的車輛支柱上。車輛支柱是承重支柱,它將車輛的車頂區(qū)和自己的車身基座連接起來,特別是在小汽車上,可以不依賴于汽車側面,而是從前面到后面以連續(xù)的字符來命名(例如,A-支柱,B-支柱,C-支柱等)。支撐型材目前設置在車輛支柱的其中一側,這意味著該支撐型材特別被設置在車輛支柱的區(qū)域,通過這個方式,使得被導入到支撐型材的力量通過車輛支柱被卸載分擔。因此,特別優(yōu)選將支撐型材設置在車輛支柱的外側。為此,支撐型材也可直接落放在車輛支柱旁邊。同樣地,也可以將中間材料或類似的東西放置到車輛支柱和支撐型材之間。支撐型材的任務,首先是對承重裝置在運行過程中進行支承,并且在到達裝貨位置時進行保持,并分擔承重裝置以及上面載荷物的力量以及承重裝置在運行時所產生的的感應力。在必要時,為了運行或者移動該承重裝置可以附加設置一個支撐型材。
[0008]優(yōu)選支撐型材采用長形構件,它特別是在啟動位置,以及沿著車輛支柱可以延伸。在原則上,支撐型材最好是可移動地放置在啟動位置上,至少在從車輛支柱的啟動位置到裝貨位置運行過程中是可移動的,特別是至少在部分區(qū)域是可移動的。
[0009]承重裝置是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負責承接負載物的一個部件。在此,負載物可以是直接施加到承重裝置上或者由它來承接負載物。另外,承重裝置還可以承接其它又用來運送物品的其它裝置。優(yōu)選承重裝置用于承接車頂箱,特別是可折疊式車頂箱。而要運輸的物品可以裝入到車頂箱內(以未折疊的狀態(tài))。為此,車頂箱需要和承重裝置一起移動到裝貨位置。在裝貨或卸載之后,車頂箱被借助于承重裝置運送回啟動位置。
[0010]本發(fā)明上下文中的概念“車頂箱”,被理解為設計在汽車車頂上或其中的儲藏器,至少在展開狀態(tài)下有一個可用內部空間,即一個存儲空間,用以提供放置或儲存物件。內部空間是車頂箱內部的存儲空間,存儲空間是由車頂箱壁圍起的。此處的優(yōu)點是,車頂箱內壁由多個壁板組裝起來。這些車頂箱內壁例如包括一個基本單元,一個頂板單元,一個后側板和/或者一個或多個側板等。在本發(fā)明上下文概念“機動車”,被理解為每個機動的,沒有軌道的陸上交通工具,其中汽車,是指適合使用本發(fā)明的汽車,當然必須有一個車頂。尤其是被納入范圍的有汽車,卡車,敞篷車等。
[0011]為實現目標,尤其要設置一個有細長結構件構成的一個支撐型材放置在第一個末端區(qū)域并且對應放置一個到相對的第二末端區(qū)域,這樣,支撐型材被連接到第一個區(qū)域和車輛支柱以及/或者和帶有承重裝置的第二個末端區(qū)域相連接。無論是和車輛支柱的連接,還是和承重裝置的連接,都可以采用鉸接結構。對于這種鉸接連接方式,優(yōu)選鉸鏈軸一也就是兩部分相互連接的部件可以圍繞它相對回轉的軸,必須是沿汽車的縱向方向校準。原則上,可以選擇或者另外增添支撐型材的可回轉性能,使得有相應結構和軸承結構時,支撐型材可以進行平移運動。特別優(yōu)選支撐型材的下端尾部區(qū)域固定,但在必要時可回轉,連接到車輛支柱上,并且相對應的上端尾部區(qū)域和車輛支柱的承重裝置一起運行離開,在運行過程中至少有一個支撐型材可以圍繞下端連接區(qū)域的回轉軸可以回轉。然后,上端尾部區(qū)域和承重裝置一起從車輛一側轉動開。
[0012]在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中,車頂行李架的結構為:承重裝置在啟動位置和裝貨位置之間移動或者相反移動,原則上是沒有回轉部件,而是基本上或者完全采用平移運動部件。在從現有已知系統的技術狀態(tài)上來看,尤其是已知的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沿著導軌設計一個作為滑板結構的承重裝置進行移動,在支撐型材的裝貨位置和啟動位置之間的移動總是要依仗于一個旋轉部件。這個結構通常會導致該承重裝置的翻轉、傾斜、回轉或者諸如此類的旋轉。因此,固定到承重裝置上的物品或者承接容器,比如,車頂箱會隨同該承重裝置旋轉、回轉或者傾覆,這又可能導致物品損壞一比如東西僅僅是松散地放置在車頂箱內。即使儲物箱里的東西僅僅由于旋轉運動被搞得亂七八糟,它對于使用者來說也是不舒服的。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結構形式,該承重裝置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基本上不會傾翻、傾斜、旋轉或者進行其它旋轉運動。實現目標有利的方式是,該承重裝置從啟動位置主要是沿水平方向或者側面移動運行。一旦承重裝置完全在車頂上面移動運行,它可以在下一個步驟被進一步降低,而不是扭轉或者傾覆,降低動作可以垂直向下或者也可以傾斜向下,可分度下降或者分級下降。通過這個方式可防止損壞貨物并且在行駛過程中可以使存放物保持穩(wěn)定。
[0013]另外優(yōu)選的是,在一個安裝了車頂行李架的機動車輛上,以這個車輛為基準,將裝貨位置設置在啟動位置的下方。這樣之所以符合目標,是因為承重裝置運行的要點之一是,將待運送的物品從車頂或下部移動上去或者降下來,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接近承重裝置或者獲取到在承重裝置上裝載的物品進行裝卸??勺兞窟x擇或另外要求,裝貨位置以車輛為基準被設置到機動車輛啟動位置的側面,也就是說,承重裝置從車輛中心開始的側面,對著駕駛員或者副駕駛的側面。原則上是向后運行,特別是對于組合車或SUV車型是可行的。在承重裝置在側面運動時,尤其是對于大部分超重的車輛型號來說,可以更方便地在裝貨位置接觸到承重裝置。以此為出發(fā)點。更為有利的車頂行李架結構是,承重裝置機可以裝在駕駛員側,也可以裝在副駕駛側進行移動。此外,該承重裝置同時還可以向后運行移動。這個目標的優(yōu)點是,承重裝置既可以運行到裝貨位置,也可以在機動車輛的各種停車狀態(tài)下運行,并且對于使用者來說可以保證得到盡可能舒服的車頂行李架操作方式。
[0014]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方式是,在承重裝置內設置了一個固定手段,用于將裝貨工裝固定到承重裝置中。這樣的裝貨工裝,例如是指車頂箱,特種支架,如自行車支架,滑雪板支架或類似的支架,也包括格柵等。
[0015]也可以在裝貨工裝內設置另一些固定工具或者在承重裝置內增添部分緊固手段,或者緊固裝置也可以全部安裝在整個裝貨工裝內??筛鶕鄳挠猛?,配置一個永久的或者可松解掉的固定裝置。另外,車頂行李架可以選擇配置一塊整體的裝貨工裝并與車頂行李架成為一體。
[0016]另外可優(yōu)選,將該車頂行李架集成到一個機動車輛的車身中,特別是集成在一個汽車的車頂上。車頂行李架集成到一個機動車輛的車身或者車頂上的設置原則是,該承重裝置和/或車頂行李架的其它部件不是作為單獨的、可從外部,特別是隨后可裝到車體上的裝置,而是設置在車體或車頂上的裝置,尤其從車輛視覺上看,已經構成了該機動車輛的一部分。在此,車頂行李架可以完全或者部分地集成到該機動車輛的車身上。通過車頂行李架在車體內或者在車頂上的一體化排列,對于使用者來說,不再需要組裝或拆卸它。因而,車頂行李架更多是作為機動車輛的一個組成部分隨時供使用者使用。這對于使用者來說,成為更舒適的車頂行李架處置方式。在不使用車頂行李架的情況下,可以將它縮回到車身內(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啟動位置可以實現),這樣就可以減小空氣阻力,并可降低行駛噪聲以及減少燃料消耗。當車頂行李架被縮回后,在視覺上無法看出它或者至少它不是太引人注目。通過將車頂行李架集成到車體內或者車頂上,貨物未配置車頂行李架的車輛相比較,沒有其空氣阻力,或者至少沒有明顯的惡化。此外,一個設置在車頂行李架上的或者可能緊固相連的行李容器,比如一個車頂箱,也可以同樣集成到車身內。為了這個目的,優(yōu)選一種折疊式車頂箱放在車頂行李架上,在此,在啟動位置的總體工裝以及處于折疊狀態(tài)車頂箱可以被集成到車身內。集成的結構通過優(yōu)選下列方式實現:在車身內,設置和要集成的車頂行李架部件或者構件相互對應的空隙處,在這個槽內,車頂行李架或其相關部件可以在啟動位置被開入進去。
[0017]另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是,車頂行李架至少包括一個車頂導軌,尤其是從車輛支柱的上端部分延伸,而在車輛支柱的區(qū)域至少設置一個支承型材,該型材在車頂或者順著車頂延伸。再則,將承重裝置設計為,可以順著這個車頂導軌運行移動。原則上僅承重裝置的某一部分被設計為可沿者車頂導軌移動。車頂導軌可呈現為任何適合于相應承重裝置的外形。例如,在此可能會涉及到相應的車頂內的空隙處或者凹槽或者是涉及到車頂上排列的軌道——在該軌道上嵌入承重裝置并且該工裝沿著它運行。承重裝置的行駛平面沿車頂軌道通常是以水平方向校準,但是由于車頂的曲度將會和水平面有所偏差并且可以調節(jié)。因此,該承重裝置通常要這樣安裝在車頂軌道上一使之在水平方向沿著車頂軌道可以移動,而不是在橫向或垂直于車頂導軌的方向移動。例如,通過這個方式實現:給承重裝置配置輥子,使之嚙合在車頂導軌所形成的C-形軌道內。同樣,只要是滿足相同的目的,更多其它形式的車頂導軌或者和車頂導軌對應的承重裝置的部件都是可能使用的。尤其可能有利的是,車頂導軌橫向于車輛的縱軸在車頂上面從車頂一側到另一側延伸。尤其在這種情況下有利的,當車頂導軌從和車輛支柱第一個上端部分延伸運行到相對應的車輛支柱的第二個上部時。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設置兩個同樣的車頂導軌,然后將它們相互平行排列,并且分別在兩個相對的車輛支柱之間延伸。尤其是,還可以將一個前面的導軌排列在B-支柱之間以及/或者將后一個車頂導軌放置在車輛的兩個C-支柱之間。本結構方式之所以是優(yōu)選的,是因為承重裝置可移動到機動車輛的任意一側,并且總是沿著車輛支柱的方向運行,從而使得支撐型材也可移動。因此,支撐型材可以在運行過程中將經過車頂運行的那一段承重裝置支承起來,直到承重裝置完全離開車頂導軌并且不再受其支撐,而是僅僅由一個或者多個支撐型材來支撐。當在兩個相對的支柱之間延伸運行的車頂導軌處于直線狀態(tài)的情況下,特別優(yōu)選,該承重裝置設置一個或多個橫向軌道,特別是在啟動位置上,這些導軌分別放置車頂導軌上或者覆蓋住這些導軌。例如,在有一個前和一個后車頂導軌的情況下,可以總計設置兩個橫向軌道,其中每個橫向軌道任務相同——主要是從一個車輛支柱的上端部運行到另一個相對而立的車輛支柱的上部并且在側面可以沿著車頂導軌離開車頂運行。
[0018]在另一個變量選擇結構中,車頂導軌在兩個相對而立的車輛支柱上端部之間不是直線性運行,而是沿著車頂的邊緣從車輛支柱的一個上端部朝著另一個相對而立的車輛支柱的上端部延伸。特別優(yōu)選,分別設置一個前端和后端車頂導軌,使之按照規(guī)定的外形和方式沿著兩個B-支柱或者兩個C-支柱之間的車頂邊緣運行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前端車頂導軌從一個B-支柱開始先向前運行,再圍繞車頂的前側運行并且重新又沿著車頂邊緣到達另一相對而立的B-支柱。原則上是呈鏡像的,即后部車頂導軌從一個C-支柱的上部,沿著車頂邊緣首先向車頂的后側運行延伸,又沿著車頂的后側或后部邊緣運行比起而繼續(xù)向前到達另一相對而立的C-支柱。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在B-和C-支柱之間設置一個車頂導軌,然后同樣優(yōu)選沿著車頂邊緣延伸,該導軌即可被設置在車輛的每一側也可以僅在一側設置。在這個結構形式中特別優(yōu)選,承重裝置配置一支承框架,該支承框架的尺寸要特定,使得它具備和沿車邊緣延伸的車頂導軌頂基本上相同的尺寸。通過這種方式,支撐框架可以沿著車頂導軌進行特別簡單和行之有效的運行。特別是,該支撐框架可以是近似的矩形,并且在必要時可以在四角區(qū)域進行圓角處理。尤其是在啟動位置,該支撐框架可以方便地覆蓋住一個車頂導軌或多個車頂。假如車頂導軌被設計放置在車頂的一個空隙處,可以這樣進行尺寸設定:使它在啟動位置時,處于車頂導軌上的承重裝置或支撐框架,應當和車頂的其余部分處于齊平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產生一個平坦的表面并且車頂行李架的承重裝置視覺上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
[0019]更為有效的是,至少應當從外部在一個車輛支柱上設置一個支撐型材,在此,該支撐型材在該區(qū)域可以構成車身的最外層或者在支承型材外面上另外附加某些部件,比如,一個蓋板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此外,為實現目的支撐型材沿著車輛支柱延伸。再則,該支撐型材,特別是在B-支柱的情況下,往往是垂直運行的。根據不同的身體形狀,支撐型材也可以橫向于垂直軸運行,例如通常在C-支柱的狀態(tài)下,針對某些特定的車型,比如小轎車,從上向下看,是傾斜朝向后方運行的。優(yōu)選至少在啟動位置內設置一個支撐型材并使之延伸至車輛支柱的整個長度上。在裝貨位置和/或者裝貨位置和啟動位置之間的中繼位置內,至少在適當距離內在車輛支柱處設置一件支撐型材,特別是當支撐型材連同其下部尾端固定在車輛支柱上時以及當其上端尾部隨著承重裝置從車輛支柱處移動而回轉運行時。為此,需要在支撐型材的下端部位設置一個支撐型材鉸鏈,借助于該鉸鏈使得支撐型材和車輛支柱相連接。特別優(yōu)選,將一個車門的固定區(qū)域放在車輛支柱上進行固定。在這里,通常設置為加強型金屬板片之類的部件,以便于通過支撐型材發(fā)出的力量可以被導入。在此,支撐型材的轉動是圍繞著一個支撐型材鉸鏈的回轉軸進行。
[0020]特別有效的是,支撐型材鉸鏈包含有一個回轉銷,使得支撐型材會繞著它轉動?;剞D銷可以按照傳統的形式采用圓柱形結構。但是,特別是對于傾斜于垂直軸延伸的車輛支柱,比如,一個C-支柱,假如這個回轉銷不是圓柱形,而是圓錐形,則可能更為有利。那么,圍繞回轉銷轉動的配合件,比如一個套筒,然后也需要同樣采用園錐形形狀構成。這樣,可以使得有偏差的C-支柱角度位,相對于垂直的B-支柱或其它車輛支柱的不同角度位進行平衡補償。
[0021]另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是,至少有一個支撐型材是以縱向可變更結構設計。借此,至少與一個支撐型材的縱向長度可以可承重裝置的每個運行位置相配合。支撐型材縱向長度的變更可以分級進行,也可以無級實現。此外,在這種結構形式下,通過支撐型材的長度變更,可以針對承重裝置的縱向或者寬度上的差別,根據車輛支柱及其導板高度的比例進行平衡補償。特別優(yōu)先選擇,至少一個支撐型材包含伸縮臂桿。通過這個方式,能夠以特別堅固和有效的方式、針對各種狀態(tài)或者需求配合進行長度變更。尤其優(yōu)選將伸縮臂設計為雙重-伸縮臂、三重-伸縮臂或作為四重-伸縮臂。當然這首先取決于車身的各自結構和尺寸以及承重裝置的各結構和尺寸。
[0022]在另外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至少一個支撐型材的上端截面呈現為一個用于承接移動單元的支撐裝置。借助于這個移動單元至少有一個支撐型材可以和承重裝置相互連接。為實現目標,移動單元應當要么相對于支撐型材,要么相對于承重裝置或著對于這兩者都可進行移動。特別是,移動單元的構造應當可以實現:對于在一個側面上支撐框架和另一個側面上至少一個支撐型材之間的活動式連接能夠進行調整。移動單元也可以被設計為用來構成承重裝置和車頂導軌件之間的可移動式連接。可移動式連接優(yōu)選被設計成為鉸鏈式連接。為此目的,在支撐型材中承重裝置的移動單元可以采用這種形式:該移動單元不能執(zhí)行平移運動,只能執(zhí)行回轉運動。但是,根據使用狀態(tài),還可以附加一個平移運行,在必要時可通過止動擋塊等設計來限制移動的失控。特別優(yōu)選移動單元被構造為一個地腳單元,在該地腳上可以落放承重裝置并且借此使得該承重裝置,在必要時,能夠沿著車頂導軌進行移動。更為有效的是,支撐型材的承接工裝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和車頂導軌進行耦合:最終使該承接工裝可以接受能沿著車頂導軌運行的移動單元并且進行支承。當移動單元被接收工裝承接之后,不能進行或只能有限制地進行平移運動,那么,該承接工裝在承重裝置回轉時會從機動車輛離開,然后和車輛的支撐型材一同開走。為了使承接工裝最好在運行過程中不會進行任何回轉運動,最好是當支撐型材在車輛回轉運行時,采用縱向等級式等方式的配合,使得該承接工裝只能橫向移動或者下降,而不會轉動或著旋轉。
[0023]移動單元可以借助于一個為此設計的移動驅動裝置運行。這個移動驅動裝置例如可以是個絞盤或者可以是一個磁力懸浮裝置。取代一個外部驅動形式,對于移動也可以采用一個運行驅動裝置,例如采用一個電動馬達或類似的形式。
[0024]另外,承接工裝采用的設計方式:使它們能夠保持移動單元的可拆卸。由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特別是它的上端截面,在移動時要離開汽車進入裝貨位置中,因而,移動單元應當被固定在承接工裝中。假如支承裝置移動回到啟動位置,承接工裝必須在支撐型材以及/或者移動單元支承裝置的給定時間點或者設定位置進行釋放,以便它可以進入到車頂導軌內并且托架可以進入到其啟動位置。更為合理的是,為此這種承接工裝呈現為一種鎖定裝置,借助于該裝置可以選擇性釋放移動單元或者在承接工裝中固定。特別是,鎖定裝置可以通過一個控制裝置來控制,它可根據托舉裝置的位置進行移動單元的固定或者釋放。要想借助于托舉裝置和支撐型材之間的移動單元實現一個鉸接連接,在運行過程中需要通過撐型材的回轉圍繞著其末端區(qū)域使得托舉工裝和支撐型材縱軸之間的角度被改變,該角度可以通過移動單元的鉸鏈連接進行補償。
[0025]特別是對于橫向于垂直方向延伸的車輛支柱,更好的方式是,處于一個支撐型材承接裝置內的、并且排列在一個橫向延伸的車輛支柱上移動單元,被帶有間隙地承接或者被采用軸承機構支承。更加妥當的是,移動單元能夠以至少一個支撐型材的橫向為基準或者以車輛的縱軸為基準產生出間隙,也就是說,至少在一個預定的長度上,移動單元可以沿著這些方向運行。特別是,為了補償主要垂直運行的車輛支柱支撐型材之間的不同角度位置,比如,一個B-支柱,以及一個傾斜延伸車輛支柱的支撐型材,比如一個C-支柱等之間的角度位置,上述間隙尤其必要。為此更有利的則是,設置止動擋塊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使得移動單元隨時滯留于承接工裝內并且不會從這里面滑動出來。
[0026]在另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至少設置有一個支撐型材的車輛支柱,被設計為車輛支柱導軌。此支柱導軌采用封閉式,特別是以偏向角靠放在車頂導軌旁,使托舉工裝可以沿著車輛支柱導軌移動。更為合理的是,車輛支柱導軌沿著車輛支柱延伸。特別優(yōu)選根據車輛不同,車輛支柱導軌應設置在至少一個支撐型材之內。假如支撐型材在托舉工裝移動時從車輛支柱中翻轉出來,車輛支柱導軌可以依然滯留在車輛支柱內并且可以通過將支撐型材翻轉出來被釋放開或者被自由接近拿到。通過將車輛支柱導軌和車頂導軌相連接或者和它耦合,特別是可以將移動單元從車頂導軌運行至車輛支柱導軌內。由于移動單元設置在承重裝置上,該承重裝置和移動單元一起經過車頂導軌沿著車輛支柱導軌移動運行。另外,特別是在車輛支柱導軌的下端區(qū)域,優(yōu)選設置一個擋塊,承重裝置只能移動到該擋塊處。
[0027]還有一種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是設置一個車輛支柱蓋板。其優(yōu)勢在于,車輛支柱蓋板,尤其是在啟動位置時,車輛的車身呈現一個渾然一體的完整印象,特別是集成設置的、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能產生這種視覺效果。為此目的特別有利的是,車輛支柱蓋板和該車輛的支柱區(qū)域的車身外形進行相互匹配的設計。尤其是,車輛支柱蓋板至少可以覆蓋住一個處于啟動位置或其它預定運行位置的支撐型材。在此,車輛支柱蓋板可以采用活動式支承在車身上。例如,車輛支柱蓋板可采用回轉式或者可移動式,例如,當承重裝置從啟動位置向裝貨位置移動時,以及從車輛或車輛支柱轉動出來時,支撐型材被由此釋放,然后又可以從這一側進行回轉。
[0028]車輛支柱導軌和/或車頂導軌和/或承重裝置可以包括預定的軌道或者類似的部件,借助這些軌道移動單元可以運行。特別是,車輛支柱導軌和/或車頂導軌和/或該承重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軌道,它們呈現為一個用于承接移動單元的成形構件。該成形構件可以采用任意相應的方式和類型設計,為此尤其適宜采用U型-輪廓,L型-輪廓,半圓形-輪廓,C-型輪廓,T-型輪廓或者采用園形折邊-輪廓等。這種成形構件具備的優(yōu)點是,移動單元在里面,比如它帶有一個或多個滾輪時,可以被安全牢固地承接住。特別是應該確保,移動單元只能沿著該成形構件移動,但是不會從這個成形構件中脫開。輥子構成成形構件-配合對應件,它們是和形狀配合設計的,能夠被嚙合在軌道的成形構件之內。原則上,成形構件-配合對應件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形狀和構造。特別優(yōu)選的是,成形構件-配合對應件最好設置在移動單元的兩個相互對應的尾端側。這樣可能是特別有用的,若果既能在承重裝置,也能在車頂導軌上和/或車輛支柱導軌上設置成形構件的話,這樣移動單元就可以在其中兩個相互對應的組件上運行,并且被嚙合到各自的成形構件內。
[0029]在對于將成形構件-配合對應件設置在移動單元的兩個尾端側的設計方案,其結構形式優(yōu)選,移動單元的兩個尾端側——也就是分別要安置一個成形構件-配合對應件的部位,應當借助于一個中心金屬板彼此連接起來。這個中心金屬板呈現鼓肚隆起狀。特別有用的是,因為移動單元在一些結構形式中的啟動位置內平放于車輛的側面車架縱梁區(qū)域,并且?guī)в卸菭钔蛊鸬闹行陌迨遣捎眯螤羁ü恐嚰芸v梁的。由于車架縱梁往往不具備對稱的橫截面,因而肚狀凸起也是非對稱的,因而可以最佳化地適應車架縱梁的形狀。這種結構形式的進一步優(yōu)點是,特別是對于移動單元沿著車輛支柱導軌移動的情況下,中心板的肚狀凸起可以確保,固定在承重裝置上的移動單元和車輛保持一個最小距離,以避免損壞車輛的油漆等。在這種結構形式下,優(yōu)選移動單元采用一體化結構。
[0030]在另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移動單元采用多部件,特別是兩件式設計。對于一個兩部分的結構,在任何移動單元組件的其中一件中,都設置有成形構件-配合件,以便可以分別卡入車頂行李架部件的成形結構。例如,一個成形構件-配合件可以卡入到車頂導軌內并且另一個成形構件-配合件可以卡入到承重裝置的導軌內。另外,移動單元的兩個組成部件還可以采取活動式相互連接。尤其是兩個部件可以采用鉸鏈式以及/或者推移式相互連接。更為有益的是,這個結構還能夠平衡補償那些借助于移動單元連接的車頂行李架的各個部件之間的不同角度位置。
[0031]在另一優(yōu)選結構形式中,在車輛支柱導軌上以及/或者在車頂導軌上以及/或者在承重裝置上至少有一個采用活動軸承支承的滑板,在此,滑板能夠沿著車輛支柱導軌以及/或者沿著車頂導軌以及/或者沿著承重裝置進行移動。尤其是,這個滑板沿著在車頂行李架桿各個部件中設置的活動軌道得到活動式軸承支承,在此,滑板優(yōu)選采用近似于移動單元、成形構件-配合件的外形,以便于能夠被嚙合到各個軌道成型構件中并且實現在軌道上的運行或者滑動。另外,該滑板還用于承接移動單元,從而使移動單元可以和滑板一同運行。移動單元可以固定地或者移動式的放置在承重裝置、車頂導軌或者車輛支柱導軌上。這樣,采用這種結構形式可以使得,移動單元采用這個結構形式:它可以被放置在承重裝置、車頂導軌或者車輛支柱導軌上,在此,軌道基本上是采用直線性延伸。如果需要改變方向,可以連接一個橫向于導軌延伸的導軌,并且將滑板置于該軌道內。隨后,移動單元可連同其成形構件-配合件被放置到軸承支承的滑板上,或者嵌入到滑板內并且隨同滑板一起沿著另一個方向移動。特別有利的是,滑板的結構可以設計為,使得移動單元可以有選擇地停止或者被釋放。為此,可以在滑板上設置一個閉鎖裝置。閉鎖裝置的優(yōu)點是,促使移動單元必須采用簡單的結構。特別是它應設計為,不能和不同的成形構件以及/或者不同導軌的移動方向或者導軌截面,進行銜接。例如,移動單元可以沿著一個導軌截面移動可以進行銜接。假如在一個隨后的導軌截面上需要改變移動方向,移動單元可以沿著滑板運行并一同隨著滑板朝向一個新的運行方向,因此為更換方向目的無需自行構建一個移動單元。
[0032]在一個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在車輛的車身內以及/或者在車頂行李架內設置了一個承接孔,用于接收移動單元。更為有利的是,當承重裝置處于啟動位置時,移動單元可以被接收到一個承接孔內。這一點是特別有利的,因為在啟動位置不需要移動單元。只有當承重裝置應當遠離開啟動位置時,該移動單元才從承接孔進入到車頂導軌或者在承重裝置的一個相應導軌中,然后用于移動該承重裝置。通過設置承接孔在視覺移動單元上在啟動位置上不被看到,從而使車頂行李架在汽車內的集成總體印象得到了進一步改進。
[0033]此外,在本結構方式下,如果設置一個密封件用于在啟動位置進行承接孔的封閉將是更為有利的。此密封件可以是一個擋板,蓋板或者其它承接孔的封閉部件。比較妥當的是,該密封件對于承接孔來說是防水密封的,以使得在啟動位置不會有雨水或噴濺水滲入到承接孔內,并且能夠轉到移動單元。另外,還優(yōu)選設置一個制動裝置,用于打開以及/或者關閉該密封裝置。當承重裝置應當從啟動位置進入到裝貨位置或者一個中繼位置時,密封件被開啟。相反,當承重裝置應當進入到啟動位置,承接孔將被密封件封閉上。該制動裝置可以有效地由一個控制器來控制。此外,還可優(yōu)選,在密封件上設置一個固定裝置用于進行裝載工裝、尤其是車頂箱的固定。通過這個固定裝置,該密封件獲得一個雙重功能,即,進行承接孔的密封或者封閉以及裝貨工裝的緊固。這種結構形式的優(yōu)點在于,該密封件可以連同托架承重裝置一起移動,因為裝貨工裝通常需要固定到承重裝置上并且一同移動。因此,在必要時,該密封件卡可采用活動的方式安裝到承重裝置上。
[0034]在一個進一步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至少應在機動車輛的一側設置兩個支撐型材,例如,在B-支柱和C-支柱上。此外,將這兩個支撐型材借助于一個穩(wěn)定型材連接在一起,而該穩(wěn)定型材優(yōu)選采用一個可折疊式車頂軌條或者一個支撐杠。特別有利的是,如果支撐型材可以圍繞一個面朝其縱向的橫向軸回轉的話,例如,可以圍繞一個處于支撐型材鉸鏈下端區(qū)域回轉,以提高支撐型材的橫向穩(wěn)定性,并且因而也可改善承重裝置的橫向運行穩(wěn)定性。橫向穩(wěn)定性的概念主要是指支撐型材在橫向內面向其縱軸的穩(wěn)定性。通常情況下,在橫向和車輛的縱向是大致相符的。車頂軌桿可以在啟動位置、尤其是在車頂的邊緣設置并且可以插入到車頂的集成總圖示中。如果要從車輛支柱處轉移走該支撐型材,有效的辦法是,這個車頂軌桿也同樣隨同穩(wěn)定型材一同回轉。同樣地,在穩(wěn)定型材的結構上也可以作為支承桿設計,為此,在啟動位置的支承桿被排列在車頂以及/或者車身的一個相應的空隙處。特別合理的是,該穩(wěn)定型材可以將支撐型材的兩個上端部分彼此連接起來。
[0035]若將該穩(wěn)定型材設計為支承桿,那么更為有利的是,將該支承桿分為兩個尾端區(qū)域,特別是沿著車輛的縱向可以看到這兩個支撐型材伸出。這兩個自由尾端區(qū)域,隨后既可以活動式地和承重裝置相連接,使得支承桿至少在本區(qū)域可以相對于該承重裝置運行。支承桿的自由尾端區(qū)域也可嵌入到槽內或者其它承重裝置的凹入部件內并且可以沿著該槽口移動。本結構形式特別優(yōu)選,將該承重裝置設計成一個支承框架。然后。這個支承桿在支承框架平面可以平行于該支撐框架的縱向側來回移動。在此涵蓋的優(yōu)點是,支撐型材的上端區(qū)域在裝貨位置不會受到支撐框架最外部為的侵擾,裝貨位置是被設置在靠近機動車輛的某個位置,例如處于支撐框架的中心。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減小支撐型材的回轉角度,該角度的作用是,將稱重裝置主要垂直向下作用的重力之后位置分散到支撐型材上。特別是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減小用來分擔力量的支撐型材的橫截面。
[0036]為了改善一體化的結構優(yōu)選的是,在汽車的車頂上設置一個或多個車頂凹槽,用于進行承接并且推導承重裝置。
[0037]此外,在一些結構形式中可以優(yōu)選,車頂行李架完全或部分透明。如果汽車附帶一個車頂天窗或類似的東西時,尤其推薦這種設計。此外,可選擇或者另外附加變色材料,用來改變車頂行李架的顏色狀態(tài),或者至少一部分車頂行李架部件的顏色。借助于這個變色材料,車頂行李架或者車頂行李架部件可以從透明狀態(tài)變?yōu)橛猩珷顟B(tài),反之也可以實現。特別有利的是,最好是將這個變色材料裝置在車頂行李架之內。例如,此處可能利用耐熱-涂料或類似的處理方法。
[0038]原則上,承重裝置可以手動移動。但是在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需要設置一個驅動器用來移動該承重裝置以及/或至少以伸縮方法移動一個支撐型材。此外,如果在某些結構型號中需要時,驅動裝置還可以用來,比如,驅動車頂行李架的其它組件。驅動裝置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類型和方式設計。特別推薦,該驅動裝置采用氣動驅動系統、液壓驅動系統、電動馬達、重力驅動系統、絞盤以及/或者彈簧驅動系統。驅動裝置也還可以包括各種單獨的驅動系統并且在必要時將它們相互組合在一起。驅動裝置或者也可以安裝在車頂行李架或車身上的適當位置上。
[0039]必要的供電線路(電力,壓縮空氣等),可以至少部分地或甚至完全或在組件或車頂行李架的部件運行。這樣,這些供電線路可以,例如,沿著導軌、特別是車頂導軌,車輛支柱導板或者承重裝置的導軌運行,也可以在預定的空腔內,比如這些組件的孔內運行。在這些供電線路上還可以為其它車頂行李架上設定的裝置供電,比如,照明裝置。此外,通過這些供電線路耗能設施也可以為安裝在車頂行李架上的裝貨工裝,尤其是車頂箱進行供電。例如,這些包括照明裝置或者比如,用于車頂箱自動收起和展開的驅動裝置。供電線路,例如可以和車門、行李箱蓋或者后面尾部車窗上的刮水器進行耦合連接。還可選擇將這些供電線路,例如,沿著汽車的A-支柱,引導至發(fā)動機倉內并且在那里和相應的設備進行連接。在和車門供電進行耦合的情況下,首先電流必須被集電,在和尾部車窗上的刮水器進行耦合時同樣如此。特別是對于自動開啟和關閉的行李箱蓋來說,通常采用的是液壓以及/或者氣動系統,所以在此會有壓力線路從這個區(qū)域被引導至車頂行李架。
[0040]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選結構形式中,在車輛的車頂以及/或者車身上,至少設置有一個,尤其是可變形的支承體。該支承體用于支撐承重裝置,特別是在裝貨位置,或者也可在一個其它中繼位置上并且主要是對于支撐型材起到一個附件支撐作用。此外,在車頂或車身上還設置了一個移動軌道,支承體可以沿著該軌道和承重裝置一同移動。特別優(yōu)選的是,將該支承體集成設計到車頂或車體上,特別是在啟動位置上,藉此可以大大改善車輛的整體外觀視覺。尤其是,在裝貨裝置內該支承體可以作用于承重裝置面向車輛的區(qū)域。另外優(yōu)選的是,支承體的作用點在承重裝置上要和承重裝置的一個支撐型材的作用點保持一定距離,使得在承重裝置上的力可以被均勻地被導出或者分布。另外,該支承體可變形的結構非常有用,借此,該支承體即可跟隨承重裝置移動運行。也可以變量選擇,或者附加相應的鉸鏈或者其它裝置,以便兩個組件在相對于支撐體內互相貫通的連接裝置產生活動。如果該承重裝置應當在車輛的兩側移動,也可以相應地在車輛的兩側設置一個支承體。在這種情況下更為有利的是,使支承體和承重裝置的連接可以松開,以便于當承重裝置面向車輛另一側支承體運行時,可以被松開。尤其是可以在該支承體以及/或者在一個承重裝置上設置一個驅動銷,可以構成支承體和承重裝置的可拆卸式連接。這個驅動銷還可以嵌入到連接對組的一個配合件中、并在那里進行固定以及重新拆開。另外,移動軌道還可以包括一個相應的導軌,以確保該支承體只能沿著該移動軌道運行。此外,還可以設置擋塊或者類似的東西,以進行路徑的限制。
[0041]再則,更有效的是,將支承體設計為多組件結構,在此,支承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針對目標移動并且相互連接。還可以變量選擇或者另外附加,將該支承體設計為由彈性可變形的材料制成,以便該支承體可以實現一個彈性變形。支承體各個部分的活動式連接可以通過在此之間放置的可變形材料或者相應的構成運行的連接元件,例如鉸鏈或類似的裝置等實現。
[0042]在另一個優(yōu)選的結構形式中,應至少設置一個控制設備,以便用來控制車頂行李架的移動或者移動過程。特別是該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承重裝置從啟動位置到裝貨位置運行以及相反的運行。為了這個目的,也可以將控制裝置用來控制車頂行李架的多個成分或者多個組件。此外,該控制裝置和傳感器等裝置相互連接,以便隨時獲悉車頂行李架各個部件的當前定位數據。還可變量選擇或者另外附加,將預先設計的移動簡圖或者類似的東西存儲在該控制裝置之內,然后可根據這個簡圖進行車頂行李架各個部件的控制。
[0043]特別有效的是,將該控制裝置設計為可以和至少一個支撐型材的長度相匹配,特別是在支撐型材可伸縮的情況下。這種控制可以根據承重裝置的各個位置,當在啟動位置和裝貨位置之間的運行過程中執(zhí)行,或者這個控制裝置可根據給定的位置參數并依賴于每個時間點,針對至少一個支撐型材的長度進行協調匹配。因此,例如,可以在控制裝置內預存儲,使得運行過程從啟動位置在給定的時間段進入到裝貨位置內,并且在這個時間內的每個時間點,將每個部件的特定位置以及特定長度根據支撐型材進行存儲,并且根據這個存儲進行控制。如果在車頂行李架上安置有一個可折疊式的或者其它方式的,比如可封蓋的裝貨工裝,特別是車頂箱,可以將控制裝置設計為,對于裝貨工裝的折疊過程進行控制。
[0044]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通過一輛機動車輛的車頂解決該問題:在上面設置一個前面所述的可移動式車頂行李架。優(yōu)選將該車頂行李架集成安裝到這個車頂上。另外優(yōu)選的是,為該車頂配置一個車頂凹槽,用來承接住本車頂行李架。該車頂凹槽可以設計為,使得車頂行李架在啟動位置和上端閉合面保持平齊,并且和車頂的非凹陷部分平齊。
[0045]此外,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通過一種機動車輛來解決這個問題:針對一個可移動的并且如同前面描述的車頂行李架進行校準以及/或者制造一個這種可移動式的車頂行李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6]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結構方案是,以實例中所描繪的圖紙為參照,并且可以在圖紙的附圖中查閱進一步細化的單件細節(jié)。附有示意圖:
圖1是汽車透視圖,帶一個可移動車頂行李架;
圖2是透視圖,如圖1,但有部分水平延伸的橫向導軌;
圖3是透視圖,如圖1,但有完全水平延伸的橫向導軌;
圖4是兩個細節(jié)透視圖,一個完全水平延伸,一個部分向下延伸的橫向導軌;
圖5是細節(jié)透視圖,部分水平延伸的橫向導軌;
圖6是側視圖,驅動位置下帶踏腳構件的橫向導板;
圖7是圖6中的插圖,其中橫向導板移出驅動位置;
圖8是橫向導板的踏腳構件正視圖;
圖9是汽車透視圖,在驅動位置中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另一實例;
圖10是圖9中車頂行李架組件視圖,無汽車和無托架裝置;
圖11是圖10中車頂行李架視圖,有托架裝置;
圖12是圖9中車頂行李架視圖,在中間位置;
圖13是圖9中車頂行李架視圖,在裝載位置;
圖14是汽車透視圖,在驅動位置上有可折疊車頂箱的另一實例;
圖15是圖14中車頂行李架視圖,在中間位置;
圖16a至16c是圖14和15中在不同折疊狀態(tài)下的車頂箱視圖;
圖17是透視圖,一個由汽車翻轉的支撐件,帶夾緊裝置和移動構件;
圖18是另一實例的透視圖,一個車頂行李架,有設置在其上的車頂箱;
圖19是圖18視圖,無車頂箱;
圖20是圖19視圖,在中間位置;
圖21是圖19視圖,在裝載位置內;
圖22是另一實例的透視圖,一個車頂行李架,有設置在其上的車頂箱;
圖23是圖22視圖,無車頂箱;
圖24是圖23視圖,在中間位置;
圖25是圖23視圖,在裝載位置;
圖26是另一實例透視圖,在駕駛位置一個可移動車頂行李架;
圖27是圖26中的視圖,有豎立的托架框;
圖28是圖27中的視圖,有移動的移動構件; 圖29是圖26中的車頂行李架,在中間位置;
圖30是圖26中的車頂行李架,在裝載位置;
圖31是分為兩部分的移動構件細節(jié)視圖;
圖32是車頂導軌截面的細節(jié)視圖;
圖33是有關一個車頂導軌的一個滑快細節(jié)視圖;
圖34是圖32中的視圖,有滑塊和移動構件;
圖35是圖34中的視圖,有設置在滑塊上的移動構件;
圖36是車頂導軌,導柱和支撐型材部分的細節(jié)視圖;
圖37是圖36中的插圖,在另一移動狀態(tài)下;
圖38是圖36中的插圖,在另一移動狀態(tài)下;
圖39是圖36中的插圖,在另一移動狀態(tài)下;
圖40是圖36中的插圖,在另一移動狀態(tài)下。
【具體實施方式】
[0047]圖1說明汽車透視圖,有可移動車頂行李架。這特別適用于可折疊式車頂箱,但也適用于任何其它類型的行李(未示出)。提供有一個前橫向導軌104b和一個后橫向導軌104a,它們形成車頂行李架的托架裝置,并設置在汽車車頂230上并從左邊B-柱IOla的一個上段部分延伸至右邊B-柱IOlb的一個上段部分,以及從左邊C-柱102a的一個上段部分延伸至右邊B-柱102b的一個上段部分。B-柱101a,IOlb基本上垂直取向延伸,而兩個C柱102a,102b從上向下看向后傾斜延伸。橫向導軌104a說明用于固定行李或車頂箱的合適方法(此處未描述)。在兩個橫向導軌104a,104b端部上設置有兩個縱向延伸的導板103a,103b,各自沿著汽車車頂130的車頂邊緣縱向側作延伸。橫向導軌104a,104b位于驅動位置上并連接其上表面,大致與車頂130的頂面其余部分齊平,這樣有一個集成的整體全貌。兩個呈縱向移動的導板103a,103b,相對其高度伸出車頂230和橫向導軌104a,正如一個在后部,橫向對汽車縱向延伸的頂棚邊緣上設置的橫向導軌180。導板103a, 103b, 180環(huán)繞車頂表面130,以便在這個例子中可以設置一個可折疊的車頂箱(此處未描述),為了可以與橫向導軌104A, 104B共同移動,它連接橫向導軌104a, 104b??烧郫B車頂箱與導板103a,103b, 180共同連接,再次產生一個集成的視覺全貌。
[0048]圖2說明透視圖,如圖1,但是與部件呈水平延伸的橫向導軌104a,104b。該過程的步驟是,托架裝置已開始從驅動位置移動到裝載位置內,并正在進行。擴展適用于在固定行李或車頂箱的橫向導軌104a,104b上首先在側面方向內作水平運動。在擴展時,延伸方向面向導板103a向外轉動90°將它作折疊。
[0049]圖3說明透視圖,如圖1,但有完全水平延伸或側面推移的橫向導軌104a,104b。在擴展時,橫向導軌104a,104b的運動沿著為此設計的、作為車頂導軌14a,114b的U-形凹槽進行的。在擴展時,橫向導軌104a,104b停留在其中的車頂導軌114a,114b的一端,和停留在支承型材115,116的另一端。支承型材115,116在其下端鉸接有支柱101,102的一個下段部分,和在它們另一個上語它們端鉸接橫向導軌104。B-支柱101的支承型材115和C-支柱102的支承型材116是通過接頭用導板103a的可脫卸地連接。導板103在向外閉合時作折疊,并與橫向導軌104a,104b以及支承型材115的上段部分共同向外移動。由于C-柱102的傾斜移動,支承型材116的上段部分和橫向導軌104a的外段部分之間的連接設計要求有間隙,以便B-支柱101和C-支柱102在不同角度位置下,在移動過程和在樞轉支承型材115,116時可以得到補償。
[0050]圖4說明上部透視細節(jié)視圖,一個完全水平30的擴展橫向導軌104。其中描述的橫向導軌104是在部分垂直下降位置內。如上所述,橫向導軌104首先水平沿著它的車頂導軌向側面移動。此時外折支柱101,102的支撐型材115,116。支撐型材115,116在其長度上設計為伸縮可調節(jié)的,尤其是用雙級伸縮臂,并為了適應橫向導軌的長度,因此在擴展時會更長一些。
[0051]水平車頂導軌114越過基本上垂直延伸的支柱導軌111,112,被設置在支柱101,102的外側。在圖10中,舉例說明B-柱導軌111。橫向導軌104首先水平從車頂導軌114移動進入支柱導軌111,112,并同時與導板103共同垂直向下運動。此時橫向導軌104可以向左側或向右側移動,據此,車頂行李架可有選擇地在汽車的一側或另一側垂直下沉,并且可以進行裝卸貨。在此提供的是特別方便的車頂行李架,行李從汽車側面的車頂230向下運送。裝貨或卸貨后,在支撐裝置的裝載位置中該過程可以在相反方向內進行,并把行李運送到車頂230上。在一個簡單的實例中,所說明的運輸過程可以手動進行,并例如由彈簧支承,如在行李艙蓋板上在一個復雜的實例中,所說明的運輸過程是通過電動、氣動和/或液壓驅動器和一個控制裝置自動進行控制。為了避免支撐型材115,116和交叉軌道104在展開和延伸時,與其它車輛或控制壁發(fā)生碰撞,可以在汽車上提供距離傳感器,把它們連接在控制器上并停止驅動或返回。
[0052]圖5說明一個透視細節(jié)圖,如圖2中部分水平延伸的橫向導軌104。在橫向導軌104的末端,有被設計作為支腳121的移動構件。支腳121可以在導軌114內滑動或通過(未示出)輪或輥進行運動。在橫向導軌104非擴展位置內,如圖1中說明的,把支腳121下沉在導板103的接收孔133內。在這個位置上,把橫向導軌104的下側平放在車頂導軌114的表面上,并接收孔133由一個被設計作為固定元件的密封件進行封閉。此目的(未說明)用它進行密封。由于支腳121相對橫向導軌104彎曲,橫向導軌104在擴展時被提升,如同圖5中的說明。經過提升,通過預加載彈簧109,角構件108向下翻轉,并且按在延伸方向壓入固定元件107。固定元件107有一個開孔124,用于固定行李車頂箱(未說明)。
[0053]在擴展時,橫向導軌104由兩個復式滑車105向各方向進行驅動或牽拉,僅示出其中之一。將復式滑車105引導穿過導板開孔133。為了給驅動行李架提供能量,復式滑車105可以被設計用氣動或液壓軟管,或另外在復式滑車105中可以容納一個電線,提供給用于驅動、照明裝置等等的電源。橫向導軌104還可以在其它方向內擴展,并在汽車另一側垂直下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各個側面進行裝卸貨,例如,如果只有一側可以進入情況下。
[0054]圖6是一個側視圖,說明橫向導軌104的細節(jié),有一個在驅動位置中被設計作為支腳構件121的移動構件160。帶支腳構件的橫向導軌104類似于圖5中的橫向導軌??梢钥闯鲦i止元件107覆蓋接收開口 133并密封。在接收開口 133中設置有支腳構件121,其中至少是局部平放在車頂230或車身上。在支腳構件121的自由端上,提供有輪122。輪122放在托架板123上,其上依次設有導向輥125,圍繞復式滑車105轉動。復式滑車105連接鎖止元件107。復式滑車105連接鎖止元件107。把輪122壓在托架板123上時,導板103圍繞一個導板接頭181向外樞轉(圖7)。通過小型發(fā)動機或同樣在導板接頭181內可以任意支持這種樞轉運動。此外,橫向導軌104被車頂230抬高(如在圖7中所描述)。在圖6說明的驅動位置中,相反橫向導軌104被放在車頂230上。
[0055]圖8說明的是一個前視圖,在橫向導軌104上面有設置的支腳121??梢钥闯觯_構件121設計用短導板元件,它通過支腳接頭126與橫向導軌104連接。在支腳構件121的自由端上,在每一側各設置一個輪122。輪122嚙合在一個車頂導軌中,導軌被設計成向上開放的C-型槽。輪122由車頂導軌114的底部以及兩個短的C-支柱1143圈起來,以便支腳121不會從車頂導軌114向上移動,而是可沿著車頂導軌114移動。
[0056]圖9為說明透視圖,是汽車的另一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實例。汽車是帶有一個前B-支柱201,一個后C-支柱和一個車頂230的典型的汽車。
[0057]對于車頂行李架,提供有支撐裝置,其被設計成近似矩形的支撐架250,把它可移動地安裝在車頂230上,作為固定行李或車頂箱的方法。圖9說明在驅動位置中的支撐架250。在這個位置上,它與車頂表面緊密連接。對此,支撐架250與形狀匹配,被放置在車頂230上提供凹槽內(在此未做描述)。它被集成在車頂230上后并且在視覺上看并不明顯。支撐框架250的設計呈水平和垂直狀態(tài),用于裝卸貨。
[0058]在這種情況下,提供有如圖10中所說明的導軌214,211,212。為清楚起見,此處的描述均沒有汽車。例如,導軌214,211,212可以在車頂230和在支柱201,202中形成如凹處,或如導軌或如凹處內的導軌。提供一個前214a和一個后車頂導軌214b作為水平車頂導軌214,大致沿車頂邊緣231移動。前車頂導軌214a的兩個末端進入傾斜向下的B-柱導軌211,以及車頂導軌214b的兩個末端穿入傾斜C-柱導軌212,從上向下看,它們大致垂直沿著B-柱201并傾斜向后沿著C-柱202延伸。
[0059]圖11說明在圖2中說明的導軌214,211,212。另外,描述的是在導軌214,211,212上面可移動支撐框架250。支撐框架250在其底面是框架導軌251,可以形成如凹處,或如導軌,或凹處內的導軌。還配置有4個如支腳構件221的移動構件,一側以滑動方式設置在車頂導軌214和支柱導軌211,212上,且另一側也以滑動方式設置在框架導軌251上。支撐框架250以此方式通過支腳構件221與車頂230活動連接。在驅動位置中,如圖9,4個支腳構件221,如圖11說明,各自被定位在B-柱201區(qū)域和C-柱202區(qū)域中。
[0060]如果移動支撐框架250,首先是把它稍微抬起,此時支承支撐框架250的支腳構件221向上運動。圖11中說明的是支撐框架250在這個稍微抬起的位置中。
[0061]抬起之后兩個支腳構件221a在汽車右側,或兩個支腳構件221b在汽車左側被鎖定,此時描述的過程是把兩個支腿構件221a鎖定在右側。鎖定的意思是,支腳構件221通過夾緊裝置連接配套型材215,216 (見圖12)。然后前車頂導軌214a的左側支腳構件221b向前運動,并且后車頂導軌214b的左側支腳構件221b向后運動,并分別在汽車的縱軸方向內,沿設置在車頂邊緣231的范圍內的車頂導軌部分運動。然后支腳構件221b順著車頂導軌214a,214b的曲率并沿著車頂導軌214a,214b約呈水平和正交的位置面對汽車的縱向軸。例如支腳構件221的運動可以通過復式滑車或伺服電機進行。
[0062]如果支腳構件221b大約已達到車頂導軌214a,214b的正交部分的中間,與汽車相關的整個支撐框架250向右運動。這在圖12有說明。通過支撐件215,216鉸接在其下部區(qū)域中它的一個下段部分,連接支柱201,202發(fā)生該運動。兩個支撐部分215,216也可在其上段部分鉸接兩個已鎖止的支腳構件221a。用支柱201,202折疊兩個支撐部分215,216。通過把支腳221鎖止在支撐部分215,216上,首先支撐框架250被水平向右牽拉,直到它到達右邊的車頂邊緣231。
[0063]圖13中說明,兩個支腳構件221b隨后再次在汽車縱向內,沿著車頂導軌214向支柱201,202移動。在相關的水平面內的運動中,支腳構件221b沿兩個支柱211,212垂直或在C-柱下傾斜向下運動。同時支撐部分215,216再次折疊。由于在其長度內,它們已被設計為伸縮可調的形式,展開時它們可更長些。因此總體上支撐框架250垂直向下運動,直至到達裝載位置。
[0064]如此支撐框架250首先進入基本在水平方向內的汽車車頂230上,然后基本是垂直的下降在一側上。在支撐框架250上可以,例如固定行李或安裝合適的車頂箱。此時,支撐框架250被移動到左側或右側,由此車頂行李架可選擇在汽車的一側或另一側垂直下降,并且可以進行裝卸貨。因此,所提供的行李架使用起來舒適、方便的,行李從車頂230向下輸送到汽車側面。裝貨或者卸貨之后,可按反向步驟操作,把行李運送到車頂230上。
[0065]圖17說明支撐件115的透視圖,它圍繞支撐件218,并被設置在支撐件115的底端,由汽車支柱101樞轉擺動。支撐件115被設計成一個三重伸縮臂。在汽車支柱101上,提供汽車支柱導軌111,它包括一個左導軌和一個右導軌。在支撐件115被翻轉至汽車支柱101上的狀態(tài)時(此處未描述),汽車支柱導軌111的兩個側軌緊貼在支撐件115的左右兩邊。上述汽車支柱導軌111為此橫向連接車頂導軌114。無論是汽車支柱導軌111還是車頂導軌114各有一個側面輪廓。在支撐件的自由端115上提供一個夾緊裝置140,設計用于夾緊移動構件160。移動構件160有兩個相互平行、并相對設置的橫桿161,通過一個中間腹板162互相連接。橫桿161可以各自被嵌接在相配型材中,特別是半圓-型材中。例如,把所描述的車頂導軌114設計作為這樣的相配型材。夾緊裝置140有夾緊孔141,其中可嵌接下橫桿161。特別是,兩個小孔141彼此相對或在中間腹板162的寬度上作調整,這樣,把橫向對支撐件115的移動構件160放置在夾緊裝置140的間隙中。左邊的夾緊孔141可打開和關閉,以便將移動構件160固定在夾緊裝置140中,并可以被釋放。
[0066]在圖18至圖21中,描述車頂架的另一實例。車頂行李架有一個設計如支撐框架250的支撐裝置。在該支撐框架250上牢固連接車頂箱260,它可以同時或分開進行折疊(參見圖18)。在圖19至21中,清晰的車頂箱260為簡化起見已被省略。車頂箱260與支撐框架250 —起移動。支撐件115,116的自由端與一個如支撐桿117設計的固定型材相互連接。在圖18和19所說明的驅動位置中,支撐件115,116在非樞轉狀態(tài)下,并把支承桿117設置在支撐框架250的右邊縱向橫梁252內,為此設計的導槽或凹口中(此處未描述)。在支撐框架250的橫桿253內側上,各提供有一個被設計作為導槽的框架導軌251,它從橫桿253相鄰在縱桿252上的端部到達橫桿253的中心。支撐桿117在兩側延伸,分別通過有支撐件115,116的自由端的連接點,并自己在其自由端區(qū)域,各自嵌接在支撐框架250的橫桿253的框架導軌251中(見圖20和21)。從驅動位置(在圖18和19中說明)移動到裝載位置(在圖21中所示)的過程中,首先把支撐框架250推入與車頂行李架大致水平的右偵U。在側面位移過程中,框架導軌251內的支撐桿117,從框架導軌251面向右側部件252的末端直至進入框架導軌251的另一端,其大約被設置在橫桿253的中心處。如果支撐桿117到達末端位置,支撐框架250通過車頂230側面向外移動,并可以向下沉降。為此,移動機構160向下進入支柱導軌111,112。移動機構160進一步與支撐框架250的左側縱桿252相。優(yōu)點是,在本實例中有可移動支撐桿117,支撐架250的重心在相關支撐件115,116的裝載位置中,其上設置有車頂箱260的施力點,并不是在右側縱桿252的區(qū)域,而是約在支撐框架250的中心。因此這有可能更準確地確定支撐框架115,116的尺寸。在車頂230上,支撐框架250還可通過車頂導軌114進行移動。在內側上,車頂導軌114被各自設置在汽車車頂230的前側和后側,設置向上伸出的橫向導軌180。在這個被設計成導槽的車頂導軌中,每一個在支撐框架250的每個橫桿253外側上均嵌接有一個已設置的銷子254。
[0067]在圖22至圖25中描述的是一個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另一個實例,類似各個從圖18至圖21的設計。與上述車頂行李架不同的是,在圖22至圖25中描述的車頂行李架另外有支撐組件170。支撐機構170由多個有長方形平面圖的單件171組成,各自與相鄰單件171靈活地,即特別是相互可樞轉的連接,并共同形成相同類型的導板。在驅動位置(圖22和23說明)中把支撐機構170完全設置在橫向導軌180中一個為此提供的凹槽175內。
[0068]凹槽175被設計作為移動軌道,沿著軌道支撐機構170可橫向于汽車縱向作移動。在驅動位置中,支撐機構170的一端,與車頂230的側緣大致齊平,以便支撐機構170可在車頂230上向外作移動。在支撐架250上,支撐機構170的外端172有一個用于撥桿(此處未描述)的擋塊(此處未描述)。也可想象成是擋塊和撥桿的一個逆轉設置。撥桿被設置在每一個橫桿的外側上,以便支撐構件170。一旦撥桿到達擋塊,與支撐框架250 —起從凹槽175移出。因此,每個單件171相互連接并相互可活動,支撐機構170可以在移出凹槽175時,向下彎曲,或彎曲并隨動或使降低支撐框架250。這樣的優(yōu)點是,有支撐框架250的一個補充支撐,并且支撐框架250和在其之上的車頂箱260的重量不必單是通過支撐型材115,116被消除,特別是在圖25中說明的裝載位置更具此特點。單件171可以單獨或者或另外由柔性材料制成,這樣就可增加更多的靈活性。
[0069]圖26至30說明車頂行李架的另一實施例。此處提供支撐框架250。在圖26中,支撐框架250在驅動位置中。支撐型材115,116用設計用膜片118覆蓋汽車支柱蓋。支撐框架250在車頂導軌114上。在圖27中可以看出,在移動構件160被向上樞轉后,安置有支撐框架250。在一個支撐型材的上端各設置有移動構件160,這樣在兩個B-柱和C-柱上共被設置有4個移動構件160。在進一步移動支撐框架250時,首先沿著車頂導軌向后移動兩個移動構件160。在圖28中可以看出,兩個后部的移動構件160首先在汽車的縱向內向車頂的前側和后側移動,然后在角落中進行彎曲,在移動構件160前移的方向內,橫向于縱向作移動。如果后面的移動構件160超越一個點,它大致位于車頂導軌114的兩個橫向于汽車縱向的橫向分段部分1141的中心,由分別設置的汽車支柱101,102啟動樞轉支撐型材115,116的上部(見圖29)。由前面的移動構件160在支撐型材115,116和支撐框架250之間作連接。在圖30中描述的是在裝載位置中的支撐框架250。后面的移動構件160已經從車頂導軌114縮回汽車支柱111,112內,并且沿著汽車支柱導軌111,112,從上到下移向下端位置。在這個位置,支撐型材115,116的伸縮臂被最大限度伸展。
[0070]在圖31中個是一個移動件的描述,例如在圖22至30的實施例中使用的一樣。移動構件160由兩部分組成,有一個上段部分163和一個下段部分164。在其下端部是兩個部分163,164,各有一個橫向延伸的橫桿161所設計的兩個橫向桿161的直徑,要適合嵌入在兩個桿的導軌或凹槽內。在橫桿161上,兩個部分163,164各朝向中心連接一個中心腹板162。兩個中心腹板162各在連桿165a,165b內終止于其內側上,它們一起在移動構件160的兩個部分163,164之間,構成一個鉸鏈連接165。把接頭165設計作為回轉接頭,以便兩個部分163,164可相對彼此樞轉。由于移動構件可以圍繞曲線、彎曲、角等區(qū)域進行樞轉,因此成為一個特別的優(yōu)點。
[0071]圖32至35說明車頂導軌114的一部分細節(jié)視圖,有附屬的移動機構160和滑板190。車頂導軌114有一個橫段部分1141和一個縱段部分1142。縱段部分1142是一個圓形型材,帶一個面朝上的開口。移動構件160包括一個上部和一個下部橫桿161,通過彎曲的中間板166連接它們。確定下部橫桿161的尺寸,使它可以合適的被嵌入在車頂導軌114的縱向部分1142的型材中。通過型材向上的開口,中間板166可以從車頂導軌以及縱向部分1142向上伸出。移動構件160可用其下部橫桿161,沿著縱向部分1142進行移動。在與縱向部分1141的連接處提供兩個車頂導軌型材1141,1142之間的開口。穿過這個開口,移動構件160的下部橫桿161可從縱段部分1142進入橫段部分1141,在設計用U-型滑軌的縱段部分1142內,設置一個滑板190。在圖33中的細節(jié)視圖中描述它?;?90是一個用于移動構件160的下部橫桿161的中間夾具191。在夾具191的各個側面上,各伸出一個腹板192,在其端部區(qū)域提供輪子193?;?90可用輪子193進入橫段部分1141中。在圖35中描述的是移動構件160與滑板190連接,即移動構件160的下橫桿161被嵌接在滑板190的夾具191中。在這種狀態(tài)下,移動構件160可以與滑板190 —起移動。通過該實施方案,在一個簡單設計的移動構件160上,以比較簡單的方法,掌握縱段部分1141和橫段部分1142的不同移動方向。尤其是,移動構件的構造可以特別簡單的結構。沒有必要使用帶相互轉動部分的兩片結構移動構件。
[0072]在圖36至40為詳細視圖,說明汽車支柱101的上段部分,有一個支撐型材115和一個連接到汽車支柱101的汽車支柱導軌111上的車頂導軌114。此外,說明移動構件160,圖32至35是相應的描述。在支柱導軌111的上端,有兩個在內部相對的、并同時相同設計的凹槽,提供一個夾緊托架113,移動構件160可與它一同進入支柱導軌111內(見示例圖36,37和39)。夾緊托架113可通過升降缸,沿著支柱導軌111進行移動。在支撐型材115的上端提供一個夾緊裝置119,移動構件160的下橫桿161可以被嵌接在里面。移動構件160可以從夾緊托架113傳遞到夾緊裝置119上(見圖37)。一旦傳遞已發(fā)生,移動構件160被牢固地安置在支撐型材115的夾緊裝置119上,并可以與之一同進行樞轉(見圖38)。在此汽車支柱111提供一個凹槽(在此未描述),經過移動機構的下部橫桿161,由支撐型材115 (圖38)樞轉釋放,可從汽車支柱導軌111中引導出來。如果移動構件160,如在圖38中所描述,與汽車的支撐型材115—起樞轉分離,另一移動構件(例如圖在39和40中說明)可以由夾緊托架113夾緊,并沿著汽車支柱導軌111直至移動到汽車支柱導軌的下端。如果要達到裝載位置,是這種情況。另外,直至移動到汽車支柱導軌的下端的移動機構160,在車頂箱的驅動位置上,面對由支撐型材115接納的移動機構160 (圖38)。
[0073]附圖標記清單
101,201汽車支柱(B-柱)
102,202汽車支柱(C-柱)
104橫向導軌 104a前橫向導軌 104b后橫向導軌105滑車107固定元件108角元件109彈簧
111汽車支柱導軌112汽車支柱導軌113夾緊托架1131升降裝置114車頂導軌114a后車頂導軌114b前車頂導軌1141車頂導軌橫截面1142車頂導軌縱截面1143 C-邊車頂導軌1143 孔115支撐型材116支撐型材117支撐桿118膜片
119,140夾緊裝置120軸
121,221,221a, 221b 支腳元件
122輪子
123支撐板
124支撐孔
125導輪
126支腳元件接頭133接收孔141夾緊環(huán)160移動機構161橫桿162中間腹板163上部移動機構164下部移動機構165接頭
165a, 165b連接件166中間板170支撐構件171單件172支撐構件外端175凹槽180橫向導軌181導板接頭190滑板191夾具192腹板193輪子200汽車201汽車支柱202汽車支柱211汽車支柱導軌212汽車支柱導軌214車頂導軌214a前車頂導軌214b后車頂導軌215支撐型材216支撐型材217車頂凹槽218支撐型材接頭219上端接頭230車頂231車頂邊緣232天窗250支撐架251框架導軌252縱梁框架導軌253橫梁框架導軌254銷子260車頂箱261底壁262側壁263天花板。
【權利要求】
1.用于汽車的可移動車頂行李架,其中,車頂行李架用于接納裝載的支架裝置,特別是接納車頂箱,其中支架裝置可在驅動位置和裝載位置之間移動,其特征在于,為了在驅動位置和裝載位置之間移動支架裝置,至少提供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其中在汽車(200)的一個汽車支柱(101,102,201,202)上至少設置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并設計用于支架裝置的支撐。
2.根據要求1,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與一個有汽車支柱(101,102,201,202)的一個第一末端區(qū)域連接,和/或與有支架裝置的一個第二末端區(qū)域連接,特別是鉸接。
3.根據要求I或2,可移動車頂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在驅動位置和裝載位置之間,支架裝置的移動基本上沒有轉動部件。
4.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相對于汽車(200),在一輛汽車(200)上安裝有車頂行李架的狀態(tài)下,提供有驅動位置下的裝載位置,和/或裝載位置一側向驅動位置。
5.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可把車頂行李架設計集成在汽車(200)的車身內。
6.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支架裝置上提供緊固件,用于固定裝載設施,尤其是一個車頂箱。
7.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車頂行李架的設計可使支架裝置向汽車(200)的兩側移動。
8.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至少提供一個車頂導軌(114,214),在汽車支柱的上段部分(101,102,201,202)范圍內至少設置有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延伸至汽車(200)的車頂(230)上,其中支架裝置或至少部分支架裝置可沿著車頂導軌(114,214)作移動。
9.根據要求8,可移動車頂行李架其特征在于車頂導軌(114,214)包括有一個前車頂導軌(114a,214a),和/或后車頂導軌(114b,214b),其中,前車頂導軌(114a,214a)在汽車(200)兩個相對汽車支柱(101,201)的兩個上段部分之間,尤其是兩個B-柱,約成直角的向在車頂(230)上的汽車(200)縱軸延伸,和/或其中后車頂導軌(I 14b,214b),在汽車(200)另外兩個相對汽車支柱(102,202)的兩個上段部分之間,尤其是兩個C-柱,約成直角的向在車頂(230)上的汽車(200)縱軸延伸。
10.根據要求8,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的特征在于車頂導軌(114,214)包括一個前車頂導軌(114a,214a)和/或一個后車頂導軌(114b,214b),其中前車頂導軌(114a,214a),在一輛汽車(200)兩個相對汽車支柱(101,201)的兩個上段部分之間,尤其是兩個B-柱,大約沿著汽車(200)的車頂(230)的頂部邊緣延伸,和/或其中后車頂導軌(I 14b,214b),在汽車(200)兩個相對汽車支柱(102,202)的另外兩個上段部分之間,尤其是兩個C-柱,大約沿著汽車(200)的車頂(231)的頂部邊緣延伸。
11.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支架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橫向導軌(104),一個或多個縱向導軌,和/或一個支撐框架(250)。
12.可移動車頂行李架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被安置在汽車支柱(101,102,201,202)上,并基本沿著汽車的支柱)101,.102,201,202)延伸。
13.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在其長度中,尤其是伸縮型,要有合適的尺寸設計,其中至少有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特別是用一個伸縮臂,最好設計用雙節(jié)伸縮臂、三節(jié)伸縮臂或四節(jié)伸縮臂。
14.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在其下段部分上,通過一個支撐型材接頭(218),特別是在汽車上一個安裝車門的區(qū)域內與汽車支柱(101,102,201,202)連接,其中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可圍繞支撐型材接頭(218)的樞轉軸作樞轉。
15.根據要求14,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支撐型材接頭(218)包括一個樞軸銷,其優(yōu)點是,特別在設置了支撐型材接頭(218)情況下,在一個設計用C-柱的汽車支柱(101,.102,201,202)上,樞軸銷被設計成錐形形狀。
16.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的上段部分有一個用于接納一個移動構件(160)的夾緊裝置(119,140),可通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與支架裝置相連接,其中特別將移動構件(160)設計用于在支架裝置和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之間形成鉸接連接。
17.根據要求16,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夾緊裝置(119,140)包括一個鎖定裝置,通過它移動機構(160)可自由選擇地作限定,或固定在接納裝置(119,140)內。
18.根據要求16或17,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移動機構(160),特別是在橫向內,保證至少為一個相關支撐型材(115,116,215,216)預留間隙情況下,被安置在支架裝置(119,140)內。
19.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在汽車支柱(101,102,201,.202)上至少提供有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提供一個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把它們,特別是彎曲的型材,連接在車頂導軌(114,214)上,其中支架裝置可沿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作移動,尤其是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沿著汽車支柱(101,102,201,202)延伸。
20.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提供汽車支柱蓋板,其中汽車支柱蓋板至少在一個預定的移動位置內,尤其是在驅動位置中,至少覆蓋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和/或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并設計成與汽車(200)車身相應的形狀。
21.根據要求8至20,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和/或車頂導軌(114,214),和/或支架裝置包括有一個或多個滑軌,其中滑軌有一個用于接納移動構件(160)的輪廓形態(tài),其中特別設計有U形、L型、半圓形、C-形或管-形。
22.根據要求21,可移 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移動構件(160)連接支架裝置,和/或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和/或車頂導軌(114,214),并用于移動支架裝置,在型材輪廓中,至少嵌入滑軌其中的一個,并且沿著滑軌進行移動。
23.根據要求21或22,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移動機構(160)在兩個相對的端面上有輪廓形態(tài)配對部件。
24.根據要求23,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移動機構(160)的兩個相對的端面,通過中間板(166)與配對部件連接,其中中間板有一個腹狀凸出部分,其中腹狀凸出部分特別被設計成非對稱。
25.根據要求23,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移動構件(160)被設計成兩部分,兩個移動構件部分(163,164)的各個部分均有一個輪廓形態(tài)配對部件,其中進構件(163,164)的這兩個部分被鉸接的,和/或可相互移動的連接起來。
26.根據要求8至25,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在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上,和/或在車頂導軌(114,214)上,和/或在一個支架裝置上至少安置有一個活動的滑軌(190),其中滑軌(190)沿著汽車支柱導軌(111,112,211,212),和/或沿著車頂導軌(114,214),或/和可沿著支架裝置進行移動,被設計用于接納一個移動機構(160),這樣移動機構(160)可與滑軌(190) —同移動。
27.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汽車(200)的車身中,和/或車頂行李架中,提供有一個接納孔(133),用于接納在驅動位置中的移動機構(160),其中特別提供一個密封件,用于密封在驅動位置中的接納孔(133),其中的優(yōu)點是,提供一個激活裝置,用于在離開驅動位置時或進入驅動位置時,打開和關閉密封裝置,并具有特別優(yōu)點即在密封件上,緊固件用于固定裝載設施,特別是固定一個車頂箱。
28.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汽車(200)—側提供兩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其中通過一個穩(wěn)定型材,把兩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彼此相連接,其中穩(wěn)定型材最好包括可折疊車頂導板(103)或支撐桿(117)。
29.根據要求28,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支撐桿(117)有自由端區(qū)域,它與支架裝置相連接,且相互可活動,這樣支撐桿(117)至少部分地相對支撐裝置。
30.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汽車(200)的車頂(230)有一個車頂凹槽(217),用于接納和引導車頂行李架。
31.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車頂行李架是部分或完全透明的。
32.可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提供有驅動器,用于移動支撐裝置,和/或用于伸縮移動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其中的優(yōu)點是,驅動器包括一個氣動驅動器,一個液壓驅動器,一個電動機,一個重力驅動器,一臺絞車和/或一個彈簧驅動器。
33.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為了給車頂行李架的能耗設備,尤其是驅動器供電,和/或為了給一個設置在車頂行李架上的裝載裝置的能耗設備,尤其是一個車頂箱供電,提供電源線,它沿著或在車頂行李架的組件內運行,其中電源線特別與車門電源線,一個行李艙蓋,一個被設置在后窗上的雨刮器,或一個汽車的發(fā)動機室連接在一起。
34.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在車頂(230)上和/或在汽車(200)車身上,提供至少一個,特別是可變形的支撐構件(170),它被設計用于支撐裝載位置中的支架裝置,其中支撐構件(170)沿著汽車車頂(230)或汽車(200)的車身上提供的移動軌道,并與支撐裝置共同移動。
35.根據要求34,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在支撐構件(170)上,和/或在支架裝置上提供一個撥桿,用于可釋放連接支撐構件(170)和支架裝置。
36.根據要求34或35,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把支撐構件(170)設計成多部分,并且使支撐構件(170)的各個部分活動的相互連接,和/或為了允許支撐構件(170)變形,由可彈性變形材料制成支撐構件(170)。
37.根據上述要求的任一項,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提供一個控制裝置,用它控制支架裝置從驅動位置中移動到裝載位置,反之亦然。
38.根據要求37,回溯到要求13和14,可移動車頂行李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 ,116, 215,216)在其長度上,特別是伸縮型,要有合適的尺寸設計,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在其下段部分,通過一個支撐型材(218)與汽車支柱(101,102,201,202)相連接,其中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可圍繞支撐型材(218)的一個樞轉軸進行樞轉,并且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的上段部分有一個夾緊裝置(119,140),用于接納一個移動構件(160),通過它,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與支架裝置相連接,其中該控制裝置在驅動位置和裝載位置之間移動過程期間,控制調節(jié)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的長度,它取決于支架裝置各自的位置,或者該控制裝置在所提供的位置參數基礎上,根據移動過程當時的時間點,控制調節(jié)至少一個支撐型材(115,116,215,216)的長度。
39.汽車車頂特征在于,在車頂(230)上,特別是已集成在車頂上的、可移動車頂行李架根據前述要求中任一項進行設置。
40.根據要求39,車頂特征在于,車頂(230)有一個或多個車頂凹槽,用于接納車頂行李架。
41.汽車(200)特征在于,有關可移動車頂架是根據前述要求中任一項進行調整,和/或根據前述要求中任一項,`有一個可移動車頂行李架。
【文檔編號】B60R9/042GK103796876SQ201280035575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S.埃斯皮希 申請人:Ses解決方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