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防彈車技術(shù)領域,具體地講,特別涉及一種防彈車車頭的防彈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在將普通車輛改裝成防彈車的過程中,因為車頭中網(wǎng)后面布置著汽車的水箱和發(fā)動機,所以對該部分車頭的改造要求既防彈又通風。現(xiàn)有的技術(shù)是在正對中網(wǎng)處設置由防彈鋼板制成的百葉窗,該百葉窗中的防彈鋼板傾斜布置。采用上述結(jié)構(gòu),在子彈射擊到百葉窗的防彈鋼板上時,子彈很容易隨著防彈鋼板 傾斜的方向偏轉(zhuǎn),并鉆入百葉窗,最終擊中百葉窗后面的中網(wǎng),甚至擊壞中網(wǎng)后面的水箱或者發(fā)動機。并且傾斜設置的防彈鋼板使百葉窗的整體厚度受限制,這樣的百葉窗只能安裝在車頭中網(wǎng)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改裝后車頭的外形美觀。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子彈鉆入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一種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包括邊框(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邊框(I)中設置有前后兩層相互平行的防彈柵欄,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留有間距,并且前后兩層防彈柵欄的結(jié)構(gòu)相同,均由若干塊相互獨立的防彈鋼板(2)構(gòu)成,所述防彈鋼板(2)平鋪在防彈柵欄所在平面上,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的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具有間隙,兩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在前后方向錯位,且后一層防彈柵欄中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被前一層防彈柵欄中所對應的防彈鋼板(2)完全遮擋。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jié)構(gòu),在兩層相互平行的防彈柵欄之間設有間距,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的兩相鄰防彈鋼板之間具有間隙,保證了水箱的散熱通風。后一層防彈柵欄中兩相鄰防彈鋼板之間的間隙被前一層防彈柵欄中所對應的防彈鋼板完全遮擋,當受到子彈射擊時,兩層防彈柵欄可以有效阻擋子彈的鉆入,避免了后面的水箱或者發(fā)動機受到損害。所述防彈鋼板(2)呈矩形,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相互平行,且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相等,使防彈柵欄的結(jié)構(gòu)簡單、美觀、大方;所述防彈鋼板(2)的兩端固定在邊框(I)上,既可以將防彈鋼板固定牢固,而且降低了加工制造成本。所述邊框(I)為矩形框,不僅使邊框的外形大方,而且固定在邊框上的防彈鋼板長度一致、可批量生產(chǎn)、進一步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邊框⑴由“U”形鋼條彎折而成,該“U”形鋼條的敞口端朝向框內(nèi),不僅使邊框的強度高,而且邊框與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中防彈鋼板的固定連接更加便捷。為了使防彈鋼板與邊框之間的固定連接穩(wěn)定、牢固,所述防彈鋼板(2)與邊框(I)之間通過焊接固定。[0010]在所述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梁(3),該加強梁(3)與防彈鋼板
(2)的長邊相垂直,該加強梁(3)正對防彈鋼板(2)的中部。在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防彈鋼板的中部設置加強梁,可以有效防止矩形防彈鋼板變形彎曲,進一步加強了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的防護性能。為了使加強梁與防彈鋼板之間固定牢固,并盡可能減輕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的重量,所述加強梁(3)由“U”形鋼條構(gòu)成,并且“U”形鋼條的敞口端向外翻轉(zhuǎn)90°形成翻邊,所述加強梁(3)的翻邊貼靠在其中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上,并與該防彈鋼板(2)之間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加強梁(3)的封閉端貼靠在另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
(2)上,并與該防彈鋼板(2)之間通過焊接固定。 所述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的距離以15-25mm為宜,距離小于15mm時水箱散熱通風效果不佳,大于25mm時不僅沒有必要,而且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的厚度增大,使安裝位置受到限制洞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⑵之間的間隙以15-30mm為宜,間隙小于15_時水箱散熱通風效果不佳,間隙大于30_時對應的防彈鋼板需要加寬,同樣會影響水箱的散熱通風效果;所述防彈鋼板(2)的寬度以40-60mm為宜,寬度小于40mm時防彈鋼板強度不夠,寬度大于60_時水箱散熱通風效果不佳。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邊框中設置兩層結(jié)構(gòu)相同、相互平行、相互間隔并且防彈鋼板相互錯位的防彈柵欄,使前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將后一層防彈柵欄中防彈鋼板之間的間隙完全遮擋,從而既保證了水箱的散熱通風,又能有效阻擋子彈的鉆入,具有構(gòu)思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防護效果顯著,生產(chǎn)成本低等特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圖。圖3為圖I的B-B剖視圖。圖4為圖I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邊框I、防彈鋼板2和加強梁3構(gòu)成。其中邊框I由“U”形鋼條彎折成矩形框狀,該“U”形鋼條的敞口端朝向框內(nèi)。在邊框I中設置有前后兩層相互平行的防彈柵欄,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留有間距,該間距為15-25mm。前后兩層防彈柵欄的結(jié)構(gòu)相同,均由若干塊相互獨立的防彈鋼板2構(gòu)成。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所述防彈柵欄中的每一塊防彈鋼板2外形相同,均為矩形,其寬度為40-60mm,其長度與邊框I的短邊長度相適應。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平鋪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相互平行,且所有防彈鋼板2均與邊框I的短邊平行布置,同一平面上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相等,該間隙為15-30_。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在前后方向錯位布置,且后一層防彈柵欄中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被前一層防彈柵欄中所對應的防彈鋼板2完全遮擋。該防彈鋼板2的上端焊接固定在邊框I的上端長邊上,下端焊接固定在邊框I的下端長邊上。[0021]如圖I和圖4所示,在所述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梁3,該加強梁3與防彈鋼板2的長邊相垂直,該加強梁3正對防彈鋼板2的中部。所述加強梁3由“U”形 鋼條構(gòu)成,并且“U”形鋼條的敞口端向外翻轉(zhuǎn)90°形成翻邊,所述加強梁3的翻邊貼靠在其中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上,并與該防彈鋼板2之間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加強梁3的封閉端貼靠在另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上,并與該防彈鋼板2之間通過焊接固定。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包括邊框(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邊框(I)中設置有前后兩層相互平行的防彈柵欄,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留有間距,并且前后兩層防彈柵欄的結(jié)構(gòu)相同,均由若干塊相互獨立的防彈鋼板(2)構(gòu)成,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的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具有間隙,兩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在前后方向錯位,且后一層防彈柵欄中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被前一層防彈柵欄中所對應的防彈鋼板(2)完全遮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彈鋼板(2)呈矩形,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相互平行,且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相等,所述防彈鋼板(2)的兩端固定在邊框(I)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I)為矩形框,由“U”形鋼條彎折而成,該“U”形鋼條的敞口端朝向框內(nèi)。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彈鋼板(2)與邊框(I)之間通過焊接固定。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梁(3),該加強梁(3)與防彈鋼板(2)的長邊相垂直,且加強梁(3)正對防彈鋼板(2)的中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梁(3)由“U”形鋼條構(gòu)成,并且“U”形鋼條的敞口端向外翻轉(zhuǎn)90°形成翻邊,所述加強梁(3)的翻邊貼靠在其中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上,并與該防彈鋼板(2)之間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加強梁(3)的封閉端貼靠在另一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上,并與該防彈鋼板(2)之間通過焊接固定。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的距離為15-25mm,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相鄰兩塊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為15-30mm,所述防彈鋼板(2)的寬度為40_60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頭雙層柵欄式防彈裝置,包括邊框(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邊框(1)中設置有前后兩層相互平行的防彈柵欄,前后兩層防彈柵欄之間留有間距,并且前后兩層防彈柵欄的結(jié)構(gòu)相同,均由若干塊相互獨立的防彈鋼板(2)構(gòu)成,所述防彈鋼板(2)平鋪在防彈柵欄平面上,同一層防彈柵欄中的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具有間隙,兩層防彈柵欄中的防彈鋼板(2)在前后方向錯位,且后一層防彈柵欄中兩相鄰防彈鋼板(2)之間的間隙被前一層防彈柵欄中所對應的防彈鋼板(2)完全遮擋。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jié)構(gòu),既保證了水箱的散熱通風,又能有效阻擋子彈的鉆入,具有構(gòu)思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防護效果顯著,生產(chǎn)成本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B60R19/52GK202669708SQ20122027334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黎明, 陳福兵, 羅明旭 申請人:重慶迪馬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