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核酸診斷系統(tǒng)的提取盒,尤其是涉及適于核酸診斷系統(tǒng)的單排核酸提取盒。
背景技術:
聚合酶鏈反應(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是一種用于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PCR反應可將極微量的DNA特異地擴增上百萬倍,從而大大提高對DNA分子的分析和檢測能力。目前導致PCR反應失敗的關鍵因素在于提純質量的失控而導致靶DNA的丟失或受到污染,因而靶DNA復制后的提純是直接影響基因擴增反應的關鍵操作,直接影響疾病檢測結果的準確性。PCR提純過程中使用的核酸提取盒是用來獲得提純物的一次性耗材,能夠容納各類反應試劑、提供反應空間,同時要求靶DNA復制及檢測過程中樣品對防污染性的要求。現(xiàn)有核酸提取盒中需要一個一個地刺破提取盒上的封膜,影響工作效率;現(xiàn)有核酸提取盒的反應倉混合不均勻且耗時長,影響提純效率;盒體上只有一個槍頭室,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于核酸診斷系統(tǒng)的單排核酸提取盒。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適于核酸診斷系統(tǒng)的單排核酸提取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導向槽,盒體的前側設置有防脫板,盒體內自左向右依次設置有提純物存放區(qū)、試劑存放區(qū)、槍頭存放區(qū)和反應區(qū),所述提純物存放區(qū)包括左、右間隔設置的第一存放倉和第二存放倉,所述第一存放倉內設置有存放管,所述第二存放倉內設置有與所述存放管相配合的管蓋,所述試劑存放區(qū)包括多個左、右間隔設置的、裝有試劑的試劑倉,多個所述試劑倉的倉體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盒體,每個試劑倉下部均為倒錐形結構,每個所述試劑倉的頂部均設置有封膜;
所述槍頭存放區(qū)包括裝有第一槍頭的第一放置倉和裝有第二槍頭的第二放置倉,所述第一、第二放置倉的倉體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盒體底部,第一放置倉的長度大于第二放置倉的長度;
所述反應區(qū)包括開口向上設置的反應倉和設置在所述反應倉頂部的刺破器,所述刺破器包括與反應倉上開口相配合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部設置有封膜適配頭,安裝板的底部間隔設置有上部呈圓柱形、下部呈倒錐形的封膜刺破頭,位于所述封膜刺破頭之間位置處的安裝板底部設置有第一加強筋;
所述第一、第二存放倉、試劑倉、第一、第二放置倉和反應倉通過第二加強筋固連為一體,所述存放管上開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試劑倉上開口的高度,試劑倉上開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反應倉上開口的高度。
所述第一加強筋為十字形結構。
所述反應倉由倉室和設置在所述倉室底部的倉底銜接而成,所述倉室上開口的內輪廓線為由大直徑圓弧段和小直徑圓弧段銜接而成的葫蘆形結構,倉室由上倉室和下倉室銜接而成,所述上倉室呈圓柱形結構,所述下倉室為上大下小的倒圓臺形結構或碗狀形結構,所述倉底為圓弧底;與所述小直徑圓弧段對應位置處的倉室上斜切有自上倉室側壁向倉底延伸的富集斜切壁,所述富集斜切壁的內、外表面均為平面結構,富集斜切壁的寬度為4~8mm,富集斜切壁與倉底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150~175°。
位于所述富集斜切壁兩側的倉室上均斜切有自上倉室側壁向下倉室側壁下端延伸的加熱斜切壁,每個所述加熱斜切壁的內、外表面均為平面結構,每個加熱斜切壁與富集斜切壁之間的夾角β為80~90°。
所述反應倉由倉室和倉底銜接而成,所述倉室的上開口為方形結構,倉室有上倉室和下倉室銜接而成,所述上倉室為上大下小的四棱柱結構,所述下倉室為上大下小的四棱錐臺形結構,所述倉底為圓弧底;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和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均向倉底中軸線傾斜設置,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與倉底中軸線的夾角θ大于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與倉底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δ,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與倉底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θ為165°~178°,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與倉底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δ為156°~175°。
所述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與所述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均傾斜設置,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和下倉室第二左側壁的傾斜度相同,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的下端通過緩沖壁與所述倉底相銜接,所述緩沖壁為弧形面結構或傾斜設置的平面結構。
所述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豎直設置,所述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自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下端向所述倉底延伸設置,所述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通過豎直設置的連接壁與所述盒體相固連。
本實用新型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制作簡單,存放管上開口、試劑倉上開口和反應倉上開口呈臺階式分布,使提純物存放區(qū)、試劑存放區(qū)和反應區(qū)分割開來,避免樣品交叉污染;用于刺破封膜的刺破器每次可同時刺破兩個試劑倉上的封膜,提高工作效率;試劑倉下部呈倒錐形結構,使試劑倉內的無用試劑量最小化;反應倉與第二放置倉間隔設置,便于在反應倉下部放置富集裝置,提高富集速率;槍頭存放區(qū)的第一、第二槍頭便于試劑的添加及目標試劑的轉移,避免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反應倉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軸側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刺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應倉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應倉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應倉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應倉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應倉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應倉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適于核酸診斷系統(tǒng)的單排核酸提取盒,包括盒體1,所述盒體1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導向槽2,盒體1的前側設置有防脫板3,盒體1內自左向右依次設置有提純物存放區(qū)、試劑存放區(qū)、槍頭存放區(qū)和反應區(qū),提純物存放區(qū)與試劑存放區(qū)之間設置有第一隔板30,槍頭存放區(qū)和反應區(qū)之間設置有第二隔板31,防止樣品被污染;所述提純物存放區(qū)包括左、右間隔設置的第一存放倉4和第二存放倉5,所述第一存放倉4內設置有存放管6,存放管6是體積為100uL的PCR管(當然實際制造時,也可以是體積為60~100uL的PCR管);所述第二存放倉5內設置有與所述存放管6相配合的管蓋7,所述試劑存放區(qū)包括多個左、右間隔設置的、裝有試劑的試劑倉8,試劑存放區(qū)的左側間隔設置有兩個體積為0.8mL的小試劑倉8,試劑存放區(qū)的右側間隔設置有六個體積為2.5mL的大試劑倉8,最左側的大試劑倉8為備用試劑倉8,八個試劑倉8的倉體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盒體1,每個試劑倉8下部均為倒錐形結構,使試劑倉8內的無用試劑量最小化,每個試劑倉8的上開口處均設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外翻邊,外翻邊的厚度為0.3mm,便于安裝,每個試劑倉8的頂部均設置有封膜(圖未視);
如圖1-3所示,所述槍頭存放區(qū)包括裝有第一槍頭9的第一放置倉10和裝有第二槍頭11的第二放置倉12,所述第一、第二放置倉10、12的倉體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盒體1底部,第一放置倉10的長度大于第二放置倉12的長度,第一槍頭9為大tip頭,用于向反應倉內添加反應試劑和樣品,第二槍頭11為小tip頭,用于轉移帶有靶DNA的洗脫試劑;
如圖1、圖5所示,所述反應區(qū)包括開口向上設置的反應倉和設置在所述反應倉頂部的刺破器,所述刺破器包括與反應倉上開口相配合的安裝板13,所述安裝板13的頂部設置有封膜適配頭14,封膜適配頭14與核酸提取儀上的tip頭適配器相配合,安裝板13的底部間隔設置有上部呈圓柱形、下部呈倒四棱錐形的封膜刺破頭15.1、15.2,位于所述封膜刺破頭15.1、15.2之間位置處的安裝板13底部設置有十字形第一加強筋16,實際使用時,封膜刺破頭15.1、15.2的錐尖將封膜刺破后繼續(xù)向下移動,封膜刺破頭15.1、15.2的下部將封膜切成4瓣,最后封膜刺破頭15.1、15.2上部的圓柱形結構將封膜刺破成一個圓孔,便于大tip頭插入;
所述第二存放倉5、試劑倉8、第一、第二放置倉10、12和反應倉通過第二加強筋17固連為一體,所述存放管6上開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試劑倉8上開口的高度,試劑倉8上開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反應倉上開口的高度,防止樣品被污染。
本實施方式反應倉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如圖6-8所示,反應倉由倉室和設置在所述倉室底部的倉底18.1銜接而成,所述倉室上開口19的內輪廓線為由大直徑圓弧段和小直徑圓弧段銜接而成的葫蘆形結構,即倉室上開口19的形狀為葫蘆形開口,倉室由上倉室20和下倉室21銜接而成,所述上倉室20呈圓柱形結構,所述下倉室21為上大下小的碗狀形結構,當然,也可以下倉室21也可以制成倒圓臺形結構,具有緩沖作用,所述倉底18.1為圓弧底,便于渦旋;與所述小直徑圓弧段對應位置處的倉室上斜切有自上倉室20側壁向倉底18.1延伸的富集斜切壁22,所述富集斜切壁22的內、外表面均為平面結構,富集斜切壁22的寬度為6mm,富集斜切壁22與倉底18.1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168°。
為加熱方便,如圖1-4所示,在位于所述富集斜切壁22兩側的倉室上均斜切有自上倉室20側壁向下倉室21側壁下端延伸的加熱斜切壁23,每個所述加熱斜切壁23的內、外表面均為平面結構,每個加熱斜切壁23與富集斜切壁22之間的夾角β為90°,避免掛壁,同時方便加熱。
實際制造時,如圖1、圖2所示,富集斜切壁22位于右端,反應倉與第二放置倉12間隔設置,核酸提取儀的富集裝置可放置在反應倉下倉室21側壁的任意位置;注液時,大tip頭垂直于富集斜切壁22的中上部位置,避免掛壁。
本實施方式中當富集斜切壁22越倉底18.1中軸線的夾角為固定值時,反應倉的富集斜切壁22與倉室上開口19的大直徑圓弧段、小直徑圓弧段的中心距正相關,中心距越大,富集斜切壁22的高度越大,即富集斜切壁22距離盒體1底部的距離越近。如圖6-8所示,倉室上開口19的大直徑圓弧段、小直徑圓弧段的中心距為6.3mm,富集斜切壁22距離盒體1底部的距離為7.3mm;如圖1、圖4所示,倉室上開口19的大直徑圓弧段、小直徑圓弧段的中心距為7.3mm,富集斜切壁22距離盒體1底部的距離為2.0mm。
本實施方式反應倉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9、圖10所示,反應倉由倉室和倉底18.2銜接而成,所述倉室的上開口為方形結構,倉室有上倉室和下倉室銜接而成,所述上倉室為上大下小的四棱柱結構,所述下倉室為上大下小的四棱錐臺形結構,即倉室橫截面的內輪廓為方形結構,并且越向下越小,避免掛壁;所述倉底18.2為圓弧底,便于渦旋;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24和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25均向倉底18.2中軸線傾斜設置,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24與倉底18.2中軸線的夾角θ大于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25與倉底18.2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δ,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24與倉底18.2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θ為172°,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25與倉底18.2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δ為160°;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26與所述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27均傾斜設置,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26和下倉室第二左側壁27的傾斜度相同,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27的下端通過緩沖壁28與所述倉底18.2相銜接,所述緩沖壁28為弧形面結構,具有緩沖作用。
本實施方式反應倉第三種實施方式如圖11-12所示,該反應倉與上述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24與倉底18.2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θ為167.5°,下倉室的第二右側壁25與倉底18.2中軸線之間的夾角δ為157.3°;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26豎直設置,所述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27自上倉室的第一左側壁26下端向所述倉底18.2延伸設置;為便于反應倉成型,上倉室的第一右側壁24通過豎直設置的連接壁29與所述盒體1相固連。
反應倉第二種、第三種實施方式的上倉室第一右側壁24和下倉室第二右側壁25連續(xù)傾斜設置,減小富集距離,縮短富集時間;實際制造時,反應倉與第二放置倉12間隔設置,便于放置富集裝置,富集裝置可放置在下倉室第二右側壁25上,也可以單獨設置在下倉室的第二左側壁27上,還可以同時設置在下倉室第二左、右側壁27、25上,擴大使用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簡述如下: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核酸提取盒放入到核酸提取儀中,核酸提取儀中的tip頭適配器與刺破器的封膜適配器14相配合,依次將試劑存放區(qū)的試劑倉8上的封膜刺破,然后核酸提取儀自動將刺破器傳送至垃圾回收桶內;然后tip頭適配器與第一放置倉10內的大tip頭相配合,以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反應倉為例,先向反應倉內加入樣品和磁珠試劑,然后再加入反應所需的反應試劑,加樣的位置位于富集斜切壁22中上部所在的軸線上,倉底18.1具有渦旋作用,便于反應試劑向上渦旋,下倉室21的側壁具有緩沖作用,反應試劑沿下倉室21的內側壁向上倉室20渦旋然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入倉底18.1,實現(xiàn)反應試劑與磁珠試劑的預混合,接著核酸提取儀對反應倉的下倉室21或加熱斜切壁23進行加熱,使反應完全;待反應結束后,核酸提取儀上的富集裝置移動至反應倉的富集斜切壁22外表面,富集30~70s后,反應后的磁珠試劑呈線狀地吸附在富集斜切壁22的內表面,將反應后的反應試劑轉移至使用后的試劑倉8內,移開富集裝置,用大tip頭向反應倉內添加洗脫試劑,使磁珠試劑上的靶DNA完全溶解在洗脫試劑中,待洗脫完成后,再用富集裝置吸附洗脫后的磁珠試劑,接著用小tip頭將帶有靶DNA的洗脫試劑完全轉移至PCR管內,用管蓋7將PCR管蓋住進行保存,便于下一步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