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包括主體,主體的頂部前側開設有齒條槽,齒條槽的一端嚙合有齒輪,齒輪的背面設置有左機箱,左機箱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一電機,左機箱的右側面設置有卡桿,齒條槽遠離左機箱的一端設置有右機箱,右機箱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二電機,并且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遠離第二電機的一端連接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貫穿右機箱的側面連接有卡盤,左機箱與右機箱的中間設置有卡槽,主體的頂部后側設置有凹槽板。該發(fā)明,通過左機箱上的卡桿、右機箱上的第一轉軸和卡槽的配合,達到可以穩(wěn)定固定工件的效果,通過滑槽與滑動桿的設置,讓磨削砂輪可以全方位的打磨,減小成本的提升。
【專利說明】
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數(shù)控機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
【背景技術】
[0002]數(shù)控機床是數(shù)字控制機床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tǒng)的自動化機床,經(jīng)運算處理由數(shù)控裝置發(fā)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數(shù)控機床較好地解決了復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動化機床,代表了現(xiàn)代機床控制技術的發(fā)展方向,是一種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chǎn)品。
[0003]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數(shù)控機床多為傳統(tǒng)型的固定式數(shù)控機床,打磨加工時常常需要人工固定工件,并且打磨不同工件時需移動機床,操作復雜麻煩,浪費人力,耗費資源,增加成本。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的頂部前側開設有齒條槽,齒條槽的一端嚙合有齒輪,齒輪的背面設置有左機箱,左機箱與主體的頂部連接,左機箱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一電機,并且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貫穿左機箱的側面與齒輪相連,左機箱的右側面設置有卡桿,所述齒條槽遠離左機箱的一端設置有右機箱,并且右機箱與齒條槽相連,右機箱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二電機,并且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遠離第二電機的一端連接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貫穿右機箱的側面連接有卡盤,所述左機箱與右機箱的中部設置有卡槽,并且卡槽的底部與主體相連,所述主體的頂部后側設置有凹槽板,并且凹槽板的頂部開設有滑槽,滑槽內通過驅動裝置連接有滑動桿,滑動桿的頂端設置有固定夾,固定夾遠離滑動桿的一端設置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與固定夾相連的第二轉軸,并且第二轉軸上設置有磨削砂輪。
[0006]優(yōu)選的,所述所述固定夾為U型,并且U型固定夾的橫軸與豎軸的夾角為九十度。
[0007]優(yōu)選的,所述卡桿、第一轉軸和卡槽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
[0008]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轉軸遠離第三電機的一端與固定夾活動連接。
[0009]優(yōu)選的,所述卡槽的上表面設置有潤滑層。
[00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決,通過左機箱上的卡桿、右機箱上的第一轉軸和卡槽的配合,達到可以穩(wěn)定固定工件的效果,避免人力固定,減少人員受傷,通過滑槽與滑動桿的設置,讓磨削砂輪可以全方位的打磨固定的工件,操作簡單,節(jié)約人力,避免耗費資源,從而減小成本的提升。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I主體、2齒條槽、3齒輪、4左機箱、5第一電機、6卡桿、7卡槽、8右機箱、9第二電機、10第一轉軸、11卡盤、12凹槽板、13滑槽、14滑動桿、15固定夾、16第二轉軸、17第三電機、18磨削砂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包括主體I,主體I的頂部前側開設有齒條槽2,齒條槽2的一端嚙合有齒輪3,齒輪3的背面設置有左機箱4,左機箱4與主體I的頂部連接,左機箱4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一電機5,并且第一電機5的輸出軸貫穿左機箱4的側面與齒輪3相連,左機箱4的右側面設置有卡桿6,齒條槽2遠離左機箱4的一端設置有右機箱8,并且右機箱8與齒條槽2相連,右機箱8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二電機9,并且第二電機9的輸出軸遠離第二電機9的一端連接有第一轉軸10,第一轉軸10貫穿右機箱8的側面連接有卡盤11,卡盤11的大小可以根據(jù)需加工打磨的工件大小來更換,左機箱4與右機箱8的中部設置有卡槽7,卡槽7的上表面設置有潤滑層,使工件卡在卡槽7內時可以發(fā)生轉動,避免與卡槽7發(fā)生摩擦,減少卡槽7的工作壽命,并且卡槽7的底部與主體I相連,卡桿6、第一轉軸10和卡槽7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使固定工件時可以準確無誤,主體I的頂部后側設置有凹槽板12,并且凹槽板12的頂部開設有滑槽13,滑槽13內通過驅動裝置連接有滑動桿14,滑動桿14的頂部設置有固定夾15,固定夾15為U型,并且U型固定夾15的橫軸與豎軸的夾角為九十度,固定夾15遠離滑動桿14的一端設置有第三電機17,第三電機17的輸出軸連接有與固定夾15相連的第二轉軸16,第二轉軸16遠離第三電機17的一端與固定夾15活動連接,并且第二轉軸16上設置有磨削砂輪18,通過左機箱4上的卡桿6、右機箱8上的第一轉軸10和卡槽7的配合,達到可以穩(wěn)定固定工件的效果,避免人力固定,減少人員受傷,通過滑槽13與滑動桿14的設置,讓磨削砂輪18可以全方位的打磨固定的工件,操作簡單,節(jié)約人力,避免耗費資源,從而減小成本的提升。
[0015]工作原理:當需要加工打磨時,打開第一電機5使齒輪3轉動,齒輪3轉動帶動著左機箱4轉動,根據(jù)工件長度的大小,來移動左機箱4,讓左機箱4、卡槽7和右機箱8能剛好卡住工件,第一轉軸10上設置有與工件直徑大小相等的卡盤11,打開右機箱8的第二電機9,使卡盤11轉動帶動著工件轉動,打開第三電機17,讓第二轉軸16轉動,帶動磨削砂輪18轉動,通過滑槽13內的驅動裝置讓滑動桿14根據(jù)加工要求滑動,使磨削砂輪18能夠按照要求對工件進行加工打磨。
[0016]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包括主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I)的頂部前側開設有齒條槽(2),齒條槽(2 )的一端嚙合有齒輪(3 ),齒輪(3 )的背面設置有左機箱(4),左機箱(4)與主體(I)的頂部連接,左機箱(4)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一電機(5),并且第一電機(5)的輸出軸貫穿左機箱(4)的側面與齒輪(3)相連,左機箱(4)的右側面設置有卡桿(6),所述齒條槽(2)遠離左機箱(4)的一端設置有右機箱(8),右機箱(8)與齒條槽(2)相連,右機箱(8)的內腔底部設置有第二電機(9),并且第二電機(9)的輸出軸遠離第二電機(9)的一端連接有第一轉軸(10),第一轉軸(10)貫穿右機箱(8)的側面連接有卡盤(11),所述左機箱(4)與右機箱(8)的中部設置有卡槽(7),并且卡槽(7)的底部與主體(I)相連,所述主體(I)的頂部后側設置有凹槽板(12),并且凹槽板(12)的頂部開設有滑槽(13),滑槽(13)內通過驅動裝置連接有滑動桿(14),滑動桿(14)的頂端設置有固定夾(15),固定夾(15)遠離滑動桿(14)的一端設置有第三電機(17),第三電機(17)的輸出軸連接有與固定夾(15)相連的第二轉軸(16),并且第二轉軸(16)上設置有磨削砂輪(18)。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夾(15)為U型,并且U型固定夾(15)的橫軸與豎軸的夾角為九十度。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桿(6)、第一轉軸(10)和卡槽(7)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轉軸(16)遠離第三電機(17)的一端與固定夾(15)活動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全方位打磨的數(shù)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的上表面設置有潤滑層。
【文檔編號】B24B41/00GK106002620SQ201610497156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fā)明人】王振金
【申請人】新蕾車業(yè)無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