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銀納米點陣制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制備銀納米點陣結構的裝置。
背景技術:
銀納米材料就是將銀納米顆粒粒徑做到納米級的金屬銀單質,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學和導電導熱性能,在光學和微電子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將銀納米粒子進行組裝,并固定于基片上形成特定點陣結構,其集體協(xié)同作用和熱點效應可以使其性能得到顯著增強,能夠廣泛應用于表面增強拉曼、醫(yī)學檢測、電子器件等方面。
目前,主要是通過在溶液體系中添加有機誘導分子來實現(xiàn)納米粒子的自組裝,從而得到點陣結構,這種方法一方面操作復雜、難以控制,對于復雜點陣結構很難精確制備。另一方面,大量使用有毒的有機物,對環(huán)境不友好,需要對廢液進行處理,增加了制備成本。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銀納米點陣結構的制備裝置,使其更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提拉過程穩(wěn)定,銀納米粒子均勻的制備銀納米點陣結構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制備銀納米點陣結構的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有門形支架以及用于放置硝酸銀溶液的容器,所述支架的橫梁上設有吊裝基片的提拉機構,所述支架的兩側梁上設有相向的紫外照射燈,所述橫梁上還設有限制所述基片提拉高度的限位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提拉機構包括通過軸承套設在所述橫梁上、卷繞有提拉繩的轉筒,所述提拉繩的一端設有夾持所述基片的抓手,所述轉筒由設置在所述工作臺的驅動機構驅動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兩設置在所述橫梁上、分別位于所述轉筒兩側的連桿,兩所述連桿端部均設有擋片,兩所述擋片之間的間距能夠供所述基片穿過,兩所述擋片的底端上均安裝有光電傳感器,兩所述光電傳感器相向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及所述轉筒上設有帶輪,兩所述帶輪由同步帶傳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容器的端口上覆蓋有鋁箔紙,所述鋁箔紙上設有供所述基片進出所述容器的開口。
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制備銀納米點陣結構的裝置結構簡單,提拉過程穩(wěn)定,制備的銀納米粒子均勻。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制備銀納米點陣結構的裝置,包括工作臺10,工作臺10上設有門形支架以及用于放置硝酸銀溶液的容器81,支架的橫梁21上設有吊裝基片30的提拉機構,支架的兩側梁22上設有相向的紫外照射燈50,橫梁21上還設有限制基片30提拉高度的限位機構。
具體的,提拉機構包括通過軸承套設在橫梁21上、卷繞有提拉繩41的轉筒42,提拉繩41的一端設有夾持基片30的抓手,轉筒42由設置在工作臺10的驅動機構驅動轉動。抓手可采用目前較常用的兩爪夾爪;驅動機構為電機71,在電機71的輸出軸及轉筒42上均設置帶輪72,將兩帶輪72由同步帶73傳動連接,如此,電機71轉動即可帶動轉筒42轉動,通過控制電機71正反轉,即可控制提拉繩41上升或下降,從而將基片30從容器81中提出或放入容器81內。另外,電機71可設置帶有提拉速度顯示器的旋鈕,轉動電機71上旋鈕精確調控提拉速度。
本實用新型中限位機構包括兩設置在橫梁21上、分別位于轉筒42兩側的連桿61,兩連桿61端部均設有擋片62,兩擋片62之間的距離能夠供基片30穿過。當基片30被提拉出來,若基片30越過紫外照射燈50穿入兩擋片62之間,則無法被紫外照射燈50照射,為確保基片30能夠提拉到被紫外照射燈50照射的高度,具體可在擋片62底端上設置有光電傳感器,并使兩光電傳感器相向,當光電傳感器檢測到基片30剛好穿過擋片62底邊,控制電機71停止轉動,開啟兩紫外照射燈50對基片30進行照射。
為了避免容器81內的硝酸銀溶液被紫外照射燈50照射,本實用新型在容器81的端口上覆蓋有鋁箔紙82,并鋁箔紙82上設有供基片30進出容器81的開口83。如此即可防止容器81內的整體溶液見紫外光分解。
工作時,將經過處理具有線狀凹槽的基片30通過提拉機構插入到硝酸銀溶液中,控制電機的轉速,基片30提出后吸附在表面的硝酸銀呈線狀分布,經紫外光照分解得到銀納米線。為了得到具有一定形狀的點陣結構,可以先將基片進行化學刻蝕或機械處理,將基片浸入到硝酸銀溶液中,則凹槽內會充滿硝酸銀溶液,提出會經紫外光分解得到目標點陣結構??刂葡跛徙y濃度、光照強度、提拉速度即可制備任何形狀的點陣結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