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鑄造造型的模具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
背景技術:
鑄造是金屬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尤其適合于制造形狀復雜的零件毛坯。鑄造時,將液態(tài)金屬澆注入鑄型的空腔中,待冷卻凝固后即可獲得固態(tài)的鑄件。鑄型對鑄件的質量有很大影響,尤其是采用分模造型時,鑄型中帶有分型面,易產(chǎn)生錯箱缺陷,如果鑄件還帶有孔結構,由于需要用到型芯,更易產(chǎn)生形狀和尺寸偏差,影響鑄型的形狀精度,從而影響到鑄件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合模精度高、鑄件質量高的鑄造用模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達到發(fā)明目的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包括定模芯和動模芯,其特征是定模芯的底面開有定凹槽,動模芯的底面開有動凹槽,定凹槽和動凹槽以槽口外緣互相對齊拼合成一個完成的鑄型空腔。定凹槽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矩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和圓周光滑連接,定凹槽圓形部分的中心處固定定凸柱,定凸柱截面的圓心和定凹槽圓形部分的圓心重合,定凸柱和定凹槽圓形部分的間隙處設有兩個定內澆口,定凹槽矩形部分的后部設有三個定后澆口,三個定后澆口中心的連線和定凹槽的中心軸線垂直,定凹槽的外側開有五個定外燒口,其中一個定外燒口設于定凹槽矩形部分和圓形部分的光滑連接處的外側,另四個定外澆口依次設于定凹槽和圓形部分的外側。動凹槽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矩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和圓周光滑連接,動凹槽圓形部分的中心處固動動凸柱,動凸柱截面的圓心和動凹槽圓形部分的圓心重合,動凸柱和動凹槽圓形部分的間隙處設有兩個動內澆口,動凹槽矩形部分的后部設有三個動后澆口,三個動后澆口通過澆鑄管依次貫通連接,三個動后澆口中心的連線和動凹槽的中心軸線垂直,動凹槽的外側開有五個動外澆口,其中一個動外澆口設于動凹槽矩形部分和圓形部分的光滑連接處的外側,另四個動外澆口依次設于動凹槽和圓形部分的外側,五個動外澆口通過澆鑄管分別和動凹槽貫通連接,三個動后澆口分別和三個定后澆口對齊,五個動外澆口分別和五個定外澆口對齊,動后澆口和動外澆口都通過澆鑄管和動模芯的外表面貫通,定凹槽和動凹槽互相對齊拼合后,用二節(jié)頂桿連接,二節(jié)頂桿共有六根,每兩根二節(jié)頂桿作為一組,三組二節(jié)頂桿分別設于定凹槽和動凹槽互相對齊拼合后的三個側面上。所述的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其特征是定凹槽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0% 40%,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0% 40% ;動凹槽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0% 40%,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0% 40%。[0008]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定模具和動模具以定凹槽和動凹槽互相對齊貼合的方式拼合成一整體,并用二節(jié)頂桿連接,使其位置固定而避免的錯箱缺陷。液態(tài)金屬經(jīng)由貫通動模芯外表面的澆鑄管逐漸注入定后澆口、定外澆口、動后澆口和動后澆口,隨后注入鑄型空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合模精度高,鑄件質量高。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中定模芯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動模芯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二節(jié)頂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包括定模芯I、動模芯2和二節(jié)頂桿3,如圖I 圖3所示,具體結構是定模芯I的底面開有定凹槽11,動模芯2的底面開有動凹槽21,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以槽口外緣互相對齊拼合成一個完成的鑄型空腔。定凹槽11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矩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和圓周光滑連接,定凹槽11圓形部分的中心處固定定凸柱12,定凸柱12截面的圓心和定凹槽11圓形部分的圓心重合,定凸柱12和定凹槽11圓形部分的間隙處設有兩個定內燒口 13,定凹槽11矩形部分的后部設有三個定后澆口 14,三個定后澆口 14中心的連線和定凹槽11的中心軸線垂直,定凹槽11的外側開有五個定外燒口 15,其中一個定外燒口 15設于定凹槽11矩形部分和圓形部分的光滑連接處的外側,另四個定外澆口 15依次設于定凹槽11和圓形部分的外側。動凹槽21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矩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和圓周光滑連接,動凹槽21圓形部分的中心處固動動凸柱22,動凸柱22截面的圓心和動凹槽21圓形部分的圓心重合,動凸柱22和動凹槽21圓形部分的間隙處設有兩個動內澆口 23,動凹槽21矩形部分的后部設有三個動后澆口 24,三個動后澆口 24通過澆鑄管依次貫通連接,三個動后澆口 24中心的連線和動凹槽21的中心軸線垂直,動凹槽21的外側開有五個動外澆口 25,其中一個動外澆口 25設于動凹槽21矩形部分和圓形部分的光滑連接處的外側,另四個動外澆口 25依次設于動凹槽21和圓形部分的外側,五個動外澆口 25通過澆鑄管分別和動凹槽21貫通連接,三個動后澆口 24分別和三個定后澆口 14對齊,五個動外澆口 25分別和五個定外澆口 15對齊,動后澆口 24和動外澆口 25都通過澆鑄管和動模芯2的外表面貫通。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互相對齊拼合后,用二節(jié)頂桿3連接,二節(jié)頂桿3共有六根,每兩根二節(jié)頂桿3作為一組,三組二節(jié)頂桿3分別設于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互相對齊拼合后的三個側面上。定凹槽11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0% 40%,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0% 40% ;動凹槽21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0% 40%,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0% 40%,本實施例中,定凹槽11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6%,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3% ;動凹槽21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6%,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3%。[0016]本實施例未注形位公差應符合GB/T1184-H的規(guī)定,未注公差尺寸應符合GB/T1804-m的規(guī)定。本實施例使用時,將定模具I和動模具2以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互相對齊貼合的方式拼合成一整體,并用二節(jié)頂桿3連接,使其位置固定而避免的錯箱缺陷。液態(tài)
金屬經(jīng)由貫通動模芯2外表面的澆鑄管逐漸注入定后澆口 14、定外澆口 15、動后澆口 24和動后澆口 25,隨后注入鑄型空腔。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包括定模芯(I)和動模芯(2),其特征是定模芯(I)的底面開有定凹槽(11),動模芯(2)的底面開有動凹槽(21),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以槽口外緣互相對齊拼合成一個完成的鑄型空腔, 定凹槽(11)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矩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和圓周光滑連接,定凹槽(11)圓形部分的中心處固定定凸柱(12),定凸柱(12)截面的圓心和定凹槽(11)圓形部分的圓心重合,定凸柱(12)和定凹槽(11)圓形部分的間隙處設有兩個定內澆口(13),定凹槽(11)矩形部分的后部設有三個定后澆口(14),三個定后澆口(14)中心的連線和定凹槽(11)的中心軸線垂直,定凹槽(11)的外側開有五個定外澆口(15),其中一個定外澆口(15)設于定凹槽(11)矩形部分和圓形部分的光滑連接處的外側,另四個定外澆口(15)依次設于定凹槽(11)和圓形部分的外側, 動凹槽(21)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矩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和圓周光滑連接,動凹槽(21)圓形部分的中心處固動動凸柱(22),動凸柱(22)截面的圓心和動凹槽(21)圓形部分的圓心重合,動凸柱(22)和動凹槽(21)圓形部分的間隙處設有兩個動內澆口(23),動凹槽(21)矩形部分的后部設有三個動后澆口(24),三個動后澆口(24)通過澆鑄管依次貫通連接,三個動后澆口(24)中心的連線和動凹槽(21)的中心軸線垂直,動凹槽(21)的外側開有五個動外澆口(25),其中一個動外澆口(25)設于動凹槽(21)矩形部分和圓形部分的光滑連接處的外側,另四個動外澆口(25)依次設于動凹槽(21)和圓形部分的外側,五個動外澆口(25)通過澆鑄管分別和動凹槽(21)貫通連接,三個動后澆口(24)分別和三個定后澆口(14)對齊,五個動外澆口(25)分別和五個定外澆口(15)對齊,動后澆口(24)和動外澆口(25)都通過澆鑄管和動模芯(2)的外表面貫通, 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互相對齊拼合后,用二節(jié)頂桿(3)連接,二節(jié)頂桿(3)共有六根,每兩根二節(jié)頂桿(3)作為一組,三組二節(jié)頂桿(3)分別設于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互相對齊拼合后的三個側面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其特征是定凹槽(11)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0% 40%,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0% 40% ;動凹槽(21)截面形狀中矩形的寬度是圓形直徑的20% 40%,矩形的寬度是矩形長度的20% 4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鑄造造型的模具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一種用于帶側孔套筒的模具組合件,包括定模芯(1)和動模芯(2),其特征是定模芯(1)的底面開有定凹槽(11),動模芯(2)的底面開有動凹槽(21),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以槽口外緣互相對齊拼合成一個完成的鑄型空腔,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的截面形狀都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和矩形拼合成的封閉圖形,定凹槽(11)和動凹槽(21)互相對齊拼合后,用二節(jié)頂桿(3)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模精度高,鑄件質量高。
文檔編號B22C9/22GK202517008SQ20122004341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沈林根 申請人:上海亞德林有色金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