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夾具,應用于汽車零部件焊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汽車產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市場上生產汽車零部件的廠家隨之增多,汽車零部件在焊接時,需要通過夾具將工件進行固定,現(xiàn)有的夾具在固定時,容易出現(xiàn)固定不到位的情況,夾持不穩(wěn)定,同時現(xiàn)有的夾具具有局限性,通常只能適合單一尺寸的工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夾具,具有夾持穩(wěn)定、適用范圍廣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夾具,包括:機架、焊接臺、左固定支架、左氣缸、左夾持塊、右移動支架、右氣缸、右夾持塊、滑軌、安裝板、水平氣缸,所述焊接臺通過立柱水平安裝在機架上方,所述左固定支架固接在機架的左側,所述左固定支架的上部向右彎折,且彎折部上豎直安裝一個左氣缸,所述左氣缸的活塞桿向下穿出彎折部且末端固接一個左夾持塊,所述機架的右側固設一根滑軌,所述右移動支架通過滑軌與機架滑動連接,所述右移動支架的上部向左彎折,且彎折部上豎直固接一個右氣缸,所述右氣缸的活塞桿向下穿過彎折上部且末端固接一個右夾持塊,所述安裝板豎直固接在機架的最右端,所述水平氣缸安裝在安裝板的右端面上,且水平氣缸的活塞桿向左穿過安裝板后末端與右移動支架連接。
所述焊接臺安裝在左固定支架與右移動支架之間。
所述左夾持塊、右夾持塊均為l型塊結構。
采用本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益效果:
1、夾持穩(wěn)定;
2、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新型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焊接臺;3-左固定支架;4-左氣缸;5-左夾持塊;6-右移動支架;7-右氣缸;8-右夾持塊;9-滑軌;10-安裝板;11-水平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夾具,包括:機架1、焊接臺2、左固定支架3、左氣缸4、左夾持塊5、右移動支架6、右氣缸7、右夾持塊8、滑軌9、安裝板10、水平氣缸11,所述焊接臺2通過立柱水平安裝在機架1上方,所述左固定支架3固接在機架1的左側,所述左固定支架3的上部向右彎折,且彎折部上豎直安裝一個左氣缸4,所述左氣缸4的活塞桿向下穿出彎折部且末端固接一個左夾持塊5,所述機架1的右側固設一根滑軌9,所述右移動支架6通過滑軌9與機架1滑動連接,所述右移動支架6的上部向左彎折,且彎折部上豎直固接一個右氣缸7,所述右氣缸7的活塞桿向下穿過彎折上部且末端固接一個右夾持塊8,所述安裝板10豎直固接在機架1的最右端,所述水平氣缸11安裝在安裝板10的右端面上,且水平氣缸11的活塞桿向左穿過安裝板10后末端與右移動6支架連接。
所述焊接臺2安裝在左固定支架3與右移動支架6之間。
所述左夾持塊5、右夾持塊8均為l型塊。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施的:將待焊接的工件置于焊接臺2上,調節(jié)左夾持塊5的高度,使其與工件的左側固定,然后啟動水平氣缸11與右氣缸7,使右夾持塊8夾持住工件的右側,在夾持過程中,由于工件一方面受到左氣缸4及右氣缸7所帶來的縱向應力,同時受到水平氣缸11所帶來的橫向應力,因此夾持更為穩(wěn)定,且可根據工件大小,來調節(jié)左夾持塊5與右夾持塊8的位置,適用范圍大大增加。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限制本發(fā)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