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CNC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夾緊裝置和夾緊松開的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手機外殼在銑外形時,一般在手機外形邊框上進行固定,這樣就需要在手機外形邊框上預留足夠的余量,作為刀具軌跡;同時還需預留定位手機外殼的夾具壓點位置,因而需要相對更多的材料,而當制備完后,又要將多余的這些預留足夠的余量切除,所以材料利用率較低;且這種定位方法,在銑削大平面時,對盤刀直徑有一定的限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夾緊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將所述夾緊裝置用于狹小內腔工件上夾緊松開的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夾緊裝置,包括底座、支撐板、定位板、撥塊、氣缸和至少三根夾緊拉桿;所述支撐板設于底座與定位板之間,所述氣缸包括夾緊氣缸和轉向氣缸,所述夾緊氣缸置于底座上,夾緊氣缸的輸出軸上設有夾緊拉桿轉接板,所述轉向氣缸置于所述夾緊拉桿轉接板與定位板之間,所述轉向氣缸的輸出端與撥塊的一端連接,撥塊的另一端與置于定位板上的轉向推塊連接;所述定位板和轉向推塊上設有通孔,所述夾緊拉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夾緊拉桿轉接板上,另一端的頂部設有“T”或“L”形件并穿過定位板和轉向推塊上的通孔;所述夾緊拉桿的側邊還設有撥鞘。
其中,所述定位板上的通孔為能讓所述夾緊拉桿上下移動的貫通孔。
較佳地,所述轉向推塊上的通孔包括容納并能讓所述夾緊拉桿作水平位移的移動部,和容納所述撥鞘的調撥部。
1.較佳地,所述定位板上設有撥塊位移槽,所述撥塊置于位移槽內,一端與所述轉向氣缸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置于定位板上的轉向推塊連接。
較佳地,所述夾緊拉桿的一端固定在夾緊拉桿轉接板上,另一端套設有“T”形件,“T”形件的側邊固定設有撥鞘,所述“T”形件能相對所述夾緊拉桿轉動。
較佳地,所述夾緊拉桿的一端頂部設有設固定“T”形件,側邊固定設有撥鞘;所述夾緊拉桿的另一端設在夾緊拉桿轉接板上,并能相對所述夾緊拉桿轉接板原位轉動。
較佳地,所述狹小空間內腔側壁設有與所述“T”形件相對應的夾緊卡槽。
較佳地,所述夾緊拉桿至少為10根。
所述夾緊裝置松開工件的方法,具體:夾緊氣缸工作,其輸出軸向上頂,帶動夾緊拉桿轉接板、轉向推塊、夾緊拉桿在彈簧頂柱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同時,轉向氣缸向右移動,帶動撥塊、轉向推塊向右運動,轉向推塊撥動撥銷,從而使夾緊拉桿繞其軸旋轉九十度,“T”形件退出所述狹小內腔工件的夾緊卡槽從而使狹小內腔工件無障礙取出。
所述夾緊裝置夾緊工件的方法,具體:轉向氣缸向左移動,帶動撥塊、轉向推塊向左運動,轉向推塊撥動撥銷,從而使夾緊拉桿繞其軸旋轉九十度,“T”形件伸入所述狹小內腔工件的夾緊卡槽;同時夾緊氣缸工作,其輸出軸向下移動,帶動夾緊拉桿轉接板、轉向推塊、夾緊拉桿在彈簧頂柱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將狹小內腔工件夾緊固定在夾緊裝置上。
本發(fā)明包括底座、支撐板、定位板、氣缸和夾緊拉桿;夾緊拉桿一端設有“T”形件,夾緊拉桿在氣缸帶動下轉向,通過“T”形件與工件內腔上的夾緊卡槽進行卡扣;采用內腔扣位夾緊,不僅可以節(jié)省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且節(jié)省了傳統(tǒng)方法中最后還要切除外形邊框上的余量的工序;尤其銑大平面時,對盤刀直徑無限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夾緊裝置中轉向推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夾緊裝置另一結構松開狀態(tài)的局部剖示圖
圖4是本發(fā)明夾緊裝置另一結構夾緊狀態(tài)的局部剖示圖
圖5是本發(fā)明裝置夾緊手機外殼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的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助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發(fā)明。
一種夾緊裝置,見圖1-5,包括底座11、支撐板12、夾緊氣缸41、夾緊拉桿轉接板2、轉向氣缸42、撥塊7、定位板3、轉向推塊5和夾緊拉桿8。
支撐板12設于底座11與定位板3之間,支撐板12可以是一塊測立板,也可以是幾塊,其除了起到支撐的作用,同時也能將夾緊氣缸41封裝于支撐板12與底座11之間的空間內。
夾緊氣缸41的輸出軸上設有夾緊拉桿轉接板2,轉向氣缸置42于夾緊拉桿轉接板2與定位板3之間;轉向氣缸42的輸出端與撥塊7的一端連接,撥塊7的另一端與置于定位板3上的轉向推塊5連接;撥塊7可以是設置在定位板3的側邊,也可以是設置在定位板3的本體上。當設置在側邊時,需要在定位板3側邊貫通定位板3上下面開設能讓撥塊7左右移動的凹槽30;當設置在定位板3的本體上時,則需要在定位板3本體上開設能讓撥塊7左右移動的容置撥塊7的通孔503。
定位板3和轉向推塊5上還設有容置夾緊拉桿8通孔,夾緊拉桿8的一端設置在夾緊拉桿轉接板2上,另一端穿過定位板3和轉向推塊5上的通孔,夾緊拉桿的另一端的頂部設有“T”形件81,夾緊拉桿8的側邊還設有撥鞘82。
定位板3上的通孔可以讓夾緊拉桿8相對于定位板3上下移動,轉向推塊5轉向推塊上的通孔包括容納并能讓所述夾緊拉桿作水平位移的移動部501,和容納所述撥鞘的調撥部502,當轉向推塊5相對夾緊拉桿8作相對左右的平面位移時,調撥部502撥動撥銷82,導致“T”形件轉向。當然,也可以在轉向推塊5表面上、移動部501旁設置凸出撥銷撥塊,即當轉向推塊5移動時,由撥銷撥塊撥動撥銷從而帶動“T”形件轉向。
其中,夾緊拉桿8有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式,一種是夾緊拉桿8的底端固定在夾緊拉桿轉接板2上,另一端有“T”形件,“T”形件為“T”形套設件,并套設在夾緊拉桿8的頂端。“T”形套設件的側邊固定設有撥鞘,“T”形套設件在夾緊拉桿8的頂端并能相對所述夾緊拉桿8轉動;在轉向推塊5的帶動下,夾緊拉桿8固定不動,其上“T”形套設件及其固定在其上的和撥鞘相對夾緊拉桿8轉動。另一種是,夾緊拉桿8的頂部的“T”形件為固定的“T”形片,夾緊拉桿8的側邊固定設有撥鞘82;夾緊拉桿8的另一端設在夾緊拉桿轉接板2上,夾緊拉桿轉接板2上設有固定夾緊拉桿8直徑的槽,槽內設有彈性機構,夾緊拉桿8在轉向推塊5的帶動下,能在槽內原位轉動;夾緊拉桿8轉動同時帶動固定在其桿上的“T”形件和撥鞘轉動。
狹小空間內腔側壁設有與所述“T”形件相對應的夾緊卡槽,為了讓工件更穩(wěn)的固定,同時為了銑的效果均勻;最好選擇十個以上的夾緊拉桿8對狹小內腔工件進行卡位固定。
松開工件9時:夾緊氣缸41工作,其輸出軸向上頂,帶動夾緊拉桿轉接板2、轉向推塊5、夾緊拉桿8在彈簧頂柱6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同時,轉向氣缸42向右移動,帶動撥塊7在定位板凹槽30內向右移動,撥塊7帶動轉向推塊5向右運動,轉向推塊5上的移動部501相對于夾緊拉桿8移動,同時調撥部502撥動撥銷82,從而使夾緊拉桿8繞其軸旋轉九十度,“T”形件81退出所述狹小內腔工件9的夾緊卡槽90從而使狹小內腔工件無障礙取出。
夾緊工件9時:轉向氣缸42向左移動,帶動撥塊7在定位板凹槽30內向左移動,撥塊7帶動轉向推塊5向左運動,轉向推塊5上的移動部501相對于夾緊拉桿8移動,同時調撥部502撥動撥銷82,從而使夾緊拉桿8繞其軸旋轉九十度,“T”形件伸入所述狹小內腔工件9的夾緊卡槽;同時夾緊氣缸41工作,其輸出軸向下移動,帶動夾緊拉桿轉接板2、轉向推塊5、夾緊拉桿8在彈簧頂柱6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將狹小內腔工件9夾緊固定在夾緊裝置上。
其中也可以用“T”形件也可以做成“L”形件。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故凡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