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軋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體式組合立輥。
背景技術:
熱帶軋機立輥相對于其它類型軋機立輥結構比較特殊。如圖1所示,該類立輥的輥身下端面有一個與輥身外圓直徑落差312mm直徑為φ855x70mm長,內(nèi)孔直徑為φ735x90mm深起密封、防水作用的端面槽。按常規(guī)組合立輥結構,φ855/735凸出的這部分要作為輥套的一部分,不僅使整個輥套毛坯加長,毛凈比大,而且內(nèi)外多余部分還要車掉,加工時間長,造成制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分體式組合立輥,包括輥軸和套裝于輥軸上的輥套,輥套下端面上設有與輥套分體的擋水圈,所述擋水圈通過卡槽定位結構安裝于輥套下端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卡槽定位機構包括設置于輥套下端面上的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中靠近底面的側面上還設有比圓形凹槽直徑更大的圓形卡槽,所述圓形凹槽、圓形卡槽的中心線與輥套中心線重合。
更進一步的,所述擋水圈與圓形凹槽、圓形卡槽均為過盈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本發(fā)明將其防水作用的端面槽部分與輥套主體部分分開鑄造加工,并裝配在一起,裝配采用過盈裝配,結構采用卡槽定位結構,緊固可靠,同樣滿足使用要求,可減少鑄造量,降低凈毛比,節(jié)省輥身外層的合金用量,減少加工量,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立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擋水圈和輥套連接結構圖;
圖3是本發(fā)明圖2的A部分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是一種分體式熱帶軋機用組合立輥,包括輥軸和套裝于輥軸上的輥套,如圖2所示,輥套1下端面上設有與輥套分體的擋水圈,所述擋水圈通過卡槽定位結構安裝于輥套下端面上。
所述卡槽定位機構包括設置于輥套下端面上的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中靠近底面的側面上還設有比圓形凹槽直徑更大的圓形卡槽,所述圓形凹槽、圓形卡槽的中心線與輥套中心線重合,參見圖2和圖3。
所述擋水圈與圓形凹槽、圓形卡槽均為過盈配合。
本發(fā)明裝配時,先將輥軸與主輥套裝配,然后將擋水圈放置在主輥套孔內(nèi),擋水圈上端面與主輥套貼合,主輥套冷卻后將擋水圈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