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金屬罐加工的技術(sh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覆膜鐵方罐感應加熱封口設備和感應加熱封口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金屬罐可以采用覆膜金屬板制作而成,覆膜金屬板(又稱覆膜鐵)是通過熔融法將塑料薄膜復合在冷軋薄鋼板而得到的復合材料,是一種鋼鐵深加工產(chǎn)品, 可以兼具塑料薄膜和金屬板材的優(yōu)點,廣泛用于金屬包裝罐等領域。覆膜金屬板。
金屬罐包括圓形金屬罐和方形金屬罐。方形金屬罐簡稱方罐,方罐設有四面?zhèn)缺?、方形頂蓋(頂壁)、方形罐底(底壁),四面?zhèn)缺诘捻斁壓头叫雾斏w(頂壁)的邊緣之間交界部位形成方罐的四條上邊沿,四面?zhèn)缺诘牡拙壓头叫喂薜祝ǖ妆冢┑倪吘壷g交界部位形成方罐的四條下邊沿,方罐的四條上邊沿和四條下邊沿統(tǒng)稱方罐邊沿。每條方罐邊沿對應的相鄰兩面金屬壁邊緣部位是采用彎卷并壓緊的的方式實現(xiàn)垂直連接,盡管方罐邊沿的兩面金屬壁邊緣部位之間可以壓得很緊、卷得比較密實,但畢竟只是依靠兩層金屬緊貼在一起而實現(xiàn)密封,因而氣密性能存在往往較大局限性,即氣密性較差。同樣的,與其它方罐一樣,現(xiàn)有覆膜鐵方罐也存在邊沿氣密性較差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及一種覆膜鐵方罐感應加熱封口設備和感應加熱封口方法,它能使覆膜鐵方罐邊沿部位相鄰金屬壁表面之間的覆膜層融合,進而達到密封效果。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實現(xiàn):一種覆膜鐵方罐感應加熱封口設備,包括有感應加熱通道,每條感應加熱通道包括有前輸送帶、后輸送帶、兩個感應加熱工位、一套水平夾送機構(gòu),前輸送帶的輸送帶面與后輸送帶的輸送帶面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兩個感應加熱工位位于前輸送帶、后輸送帶之間;
兩個感應加熱工位分別為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頂沿感應加熱工位;
底沿感應加熱工位包括有方框形的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里面纏繞有電磁感應線圈,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的豎向位置低于后輸送帶的輸送帶面;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還安裝有第一承載板,第一承載板上方設有能將覆膜鐵方罐向下按壓的第一豎向氣缸;第一承載板下方設有能對第一承載板施加向上向上彈性壓力的第一彈性部件;當?shù)谝怀休d板沒有受到來自第一豎向氣缸的向下作用力時,第一承載板所處的位置為第一常態(tài)位置,且第一常態(tài)位置與后輸送帶的輸送帶面處于同一水平位置;
頂沿感應加熱工位包括有方框形的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里面纏繞有電磁感應線圈;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的豎向位置高于前輸送帶的輸送帶面,兩者之間的豎向距離大于所加工的覆膜鐵方罐的豎向高度;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的下方能豎向移動地安裝有第二承載板,第二承載板下方設有能將第二承載板向上托起的第二豎向氣缸;
當?shù)诙Q向氣缸的活塞桿向下收縮到極限位置時,第二承載板所處的位置為第二常態(tài)位置,第二常態(tài)位置與前輸送帶的輸送帶面處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水平夾送機構(gòu)包括有左右成對配合的兩條縱向?qū)к?,每條縱向?qū)к壣夏芸v向滑動地安裝有滑動支座,每條縱向?qū)к壣系幕瑒又ё夏軝M向移動地安裝有兩個用以夾住方罐的夾塊,前后兩個夾塊之間的縱向距離等于底沿感應加熱工位和頂沿感應加熱工位之間的縱向距離;左右兩條縱向?qū)к壍膴A塊左右成對配合,兩條縱向?qū)к壱还灿星昂髢蓪A塊;還設有驅(qū)動各滑動支座前后往復運動的滑動支座縱向驅(qū)動機構(gòu),每個滑動支座上安裝有驅(qū)動夾塊左右橫向移動的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
所述滑動支座縱向驅(qū)動機構(gòu)為曲柄滑塊機構(gòu);曲柄滑塊機構(gòu)包括有滑塊、縱向滑軌、連桿及曲柄,連桿的兩端分別與曲柄及滑塊鉸接;滑塊安裝在縱向滑軌上,滑塊與滑動支座固定連在一起而同步運動;當曲柄滑塊機構(gòu)驅(qū)動滑動支座移動到其行程的最前端時,每條縱向?qū)к壣系那懊嬉粚A塊的縱向位置與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相同,后面一對夾塊的縱向位置與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相同;所述曲柄的長度等于每條縱向?qū)к壣系那昂髢蓚€夾塊之間的縱向距離的一半。
在后輸送帶的前端上方還設有活動擋塊;還設有驅(qū)動活動擋塊擋住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或避讓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的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顒訐鯄K在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的驅(qū)動下,可以移動到某一個位置而擋住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也移動到另一個位置而避讓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讓覆膜鐵方罐順利向前移動)。
感應加熱通道的數(shù)量有兩套,兩套感應加熱通道左右并排布置;兩套感應加熱通道的后方還設有后方總輸送帶,兩套感應加熱通道的前方還設有前方總輸送帶,后方總輸送帶和兩套感應加熱通道的后輸送帶之間設有后傳送輥組,前方總輸送帶和兩套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之間設有前傳送輥組;前傳送輥組包括有多根橫向延伸的前傳送小輥,各前傳送小輥前后并排布置且同步轉(zhuǎn)動;后傳送輥組包括有多根橫向延伸的后傳送小輥,各后傳送小輥前后并排布置且同步轉(zhuǎn)動;
在后傳送輥組的上方能左右滑動地安裝有撥動片,還設有驅(qū)動撥動片左右滑動的撥動片驅(qū)動機構(gòu);在前傳送輥組的上方還固定設有兩個斜向?qū)驑?gòu)件,兩個斜向?qū)驑?gòu)件的水平投影形狀形成后大前小的八字形,兩個斜向?qū)驑?gòu)件前端的間隙對準著前方總輸送帶的后端。
一種覆膜鐵方罐感應加熱封口方法,采用上述覆膜鐵方罐感應加熱封口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一)、將覆膜鐵方罐前后排列地逐漸送入到后方總輸送帶上面,由后方總輸送帶帶動各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并傳送到后傳送輥組上,每個覆膜鐵方罐剛被推上后傳送輥組時,該覆膜鐵方罐位于后傳送輥組的橫向中間位置;
(二)、后傳送輥組的各根后傳送小輥保持不停轉(zhuǎn)動;當覆膜鐵方罐被送到后傳送輥組上面之后,后傳送輥組的各根后傳送小輥的轉(zhuǎn)動使覆膜鐵方罐繼續(xù)向前移動,在此過程中,撥動片驅(qū)動機構(gòu)帶動撥動片左右來回移動,將各個覆膜鐵方罐撥動到后傳送輥組的左側(cè)或右側(cè),在每前后相鄰的兩個覆膜鐵方罐中,其中一個覆膜鐵方罐撥動到后傳送輥組的左側(cè),另一個覆膜鐵方罐撥動到后傳送輥組的右側(cè),使覆膜鐵方罐分開為左右兩列;
(三)、撥往后傳送輥組左側(cè)的覆膜鐵方罐繼續(xù)向前移動而進入左側(cè)的感應加熱通道,由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后輸送帶向前傳送,而后進入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頂沿感應加熱工位,實施底沿和頂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然后將這些覆膜鐵方罐推上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撥往后傳送輥組右側(cè)的覆膜鐵方罐繼續(xù)向前移動而進入右側(cè)的感應加熱通道,由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后輸送帶向前傳送,而后進入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頂沿感應加熱工位,實施底沿和頂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然后將這些覆膜鐵方罐推上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
(四)、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帶動已經(jīng)完成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覆膜鐵方罐繼續(xù)向前運動,并將覆膜鐵方罐推送到前傳送輥組后端的左側(cè);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帶動已經(jīng)完成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覆膜鐵方罐繼續(xù)向前運動,并將覆膜鐵方罐推送到前傳送輥組后端的右側(cè);
(五)、前傳送輥組的各根小轉(zhuǎn)輥保持不停轉(zhuǎn)動;當覆膜鐵方罐被送到前傳送輥組后,前傳送輥組各根小轉(zhuǎn)輥的轉(zhuǎn)動使覆膜鐵方罐繼續(xù)向前移動,在此過程中,在兩根斜向?qū)驑?gòu)件的導向作用下,前傳送輥組上面的各個覆膜鐵方罐逐漸向橫向上的中央靠攏,最后從兩根斜向?qū)驑?gòu)件前端的間隙逐一離開前傳送輥組,逐一地進入到前方總輸送帶,原來在步驟(二)中被分為左右兩列的覆膜鐵方罐重新匯合為一列,由前方總輸送帶送往下游,完成整個加工過程;
由于生產(chǎn)線上游的覆膜鐵方罐源源不斷地送往后方總輸送帶,因此上述步驟(一)、(二)、(三)、(四)、(五)不停地反復進行;
其中,在上述步驟(三)中,每條感應加熱通道不斷循環(huán)進行以下具體的分步驟:
(1)、各個覆膜鐵方罐進入后輸送帶,由后輸送帶帶動而向前運動,當其中一個覆膜鐵方罐移動到后輸送帶的最前端時,覆膜鐵方罐被活動擋塊擋住而暫停向前移動,位于后輸送帶的最前端的覆膜鐵方罐稱為“預備工位方罐”;此時, 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的第一承載板處于第一常態(tài)位置,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的第二承載板處于第二常態(tài)位置;且第一承載板上留有覆膜鐵方罐,該覆膜鐵方罐的底沿已經(jīng)在前面循環(huán)動作周期中接受過電磁感應加熱封口;且第二承載板上留有覆膜鐵方罐,該覆膜鐵方罐的底沿和頂沿已經(jīng)在前面循環(huán)動作周期中接受過電磁感應加熱封口;其中,位于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的覆膜鐵方罐稱為第一工位方罐,位于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的覆膜鐵方罐稱為第二工位方罐;此時,滑動支座位于其行程的最后端,后面一對夾塊的縱向位置對準著預備工位方罐,前面一對夾塊的縱向位置對準著第一工位方罐,但后面一對夾塊尚未從橫向上將預備工位方罐抱緊,前面一對夾塊尚未從橫向上將第一工位方罐抱緊;
(2)、滑動支座的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各夾塊左右靠攏,后面一對夾塊將預備工位方罐抱住,同時前面一對夾塊將第一工位方罐抱??;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活動擋塊避開,避讓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曲柄滑塊機構(gòu)驅(qū)動滑動支座移動到其行程的最前端,前后兩對夾塊隨之向前移動,后面一對夾塊將原來的預備工位方罐向前抱到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的第一承載板上,該覆膜鐵方罐成為新的第一工位方罐;同時,前面一對夾塊將原來的第一工位方罐向前抱到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的第二承載板上,該覆膜鐵方罐成為新的第二工位方罐;而原來的第二工位方罐被新的第二工位方罐向前推動到前輸送帶的輸送帶面上;
(3)、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活動擋塊移動,使活動擋塊擋住后面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滑動支座上的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各夾塊左右張開,滑動支座的夾塊不再抱緊著第一工位方罐、第二工位方罐;再接著,第一豎向氣缸的活塞桿向下伸出,克服第一彈性部件的向上彈力,將第一工位方罐和第一承載板向下按壓,直至第一工位方罐的底沿靠近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在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交變磁場作用下,第一工位方罐的底沿部位產(chǎn)生電渦流而發(fā)熱升溫,使第一工位方罐的底沿部位發(fā)熱,使第一工位方罐的底沿部位的相鄰金屬壁表面之間的覆膜層融合,完成第一工位方罐底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在對第一工位方罐底沿進行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同時,第二豎向氣缸的活塞桿向上伸出,將第二承載板和第二工位方罐向上托起,直至第二工位方罐的頂沿靠近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在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交變磁場作用下,第二工位方罐的頂沿部位產(chǎn)生電渦流而發(fā)熱升溫,使第二工位方罐的頂沿部位發(fā)熱,使第二工位方罐的頂沿部位的相鄰金屬壁表面之間的覆膜層融合,完成第二工位方罐頂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
(4)、第一豎向氣缸的活塞桿向上縮回,在第一彈性部件的向上彈力作用下,第一承載板恢復到第一常態(tài)位置,第一工位方罐隨著第一承載板的上升而上升;第二豎向氣缸的活塞桿向下縮回到極限位置,使第二承載板向下移動并恢復到第二常態(tài)位置,第二工位方罐隨著第二承載板的下降而下降;曲柄滑塊機構(gòu)驅(qū)動滑動支座移動到其行程的最后端;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頂沿感應加熱工位回復到分步驟(1)所述的狀態(tài);
不斷重復循環(huán)進行上述第(1)、第(2)、第(3)、第(4)分步驟。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
一、本發(fā)明能將覆膜鐵方罐自動送入到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頂沿感應加熱工位,將方罐的四條上邊沿送到貼近方框形的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的位置,以及將方罐的四條下邊沿送到貼近方框形的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的位置,在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的電磁線圈交變磁場作用下,產(chǎn)生電渦流而使方罐的邊沿部位發(fā)熱升溫,使邊沿部位相鄰金屬壁表面之間的覆膜層融合,達到密封效果,因此本發(fā)明的設備稱為封口設備,本發(fā)明的方法稱為封口方法。
二、由于感應加熱時間是固定的,而且電磁感應加熱時間相比送罐時間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使覆膜層升溫融合;為了提高整條方罐生產(chǎn)線的生產(chǎn)速度,本發(fā)明的感應加熱通道同時實施頂沿封口和底沿封口,使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速度提高兩倍,另外本發(fā)明設置有兩條感應加熱通道,又使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速度再提高兩倍,即整機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工作效率總體上提高了四倍,因此大大提高整條方罐生產(chǎn)線的生產(chǎn)速度;換言之,可以避免電磁感應加熱封口工序拖慢整條方罐生產(chǎn)線的生產(chǎn)速度。
三、覆膜鐵方罐向前輸送的過程中,在經(jīng)過后方總輸送帶時排列成為縱向的一列(因為上游輸送下來的就是一列),然后自動分為兩列進入左右兩條感應加熱通道,經(jīng)過電磁感應加熱封口之后,又自動匯合成為縱向的一列進入前方總輸送帶,這樣可以與下游工序接軌。
四、自動化程度高,節(jié)省人工。
附圖說明
圖1是覆膜鐵方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具體實施例的整體立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具體實施例的整體水平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圖3中局部放大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是圖4中局部放大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是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是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是圖7中C-C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0是圖8中B-B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1是水平夾送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具體實施例的一種狀態(tài)示意圖。
圖13是圖12中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的放大示意圖。
圖14是圖12中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的放大示意圖。
圖15是圖12所示狀態(tài)的水平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6是圖15中的夾塊抱住方罐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7是圖12中的活動擋塊避開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8是圖17中的夾塊移動到最前端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9是圖18所示狀態(tài)的水平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0是圖19的夾塊從橫向?qū)⒎焦薹潘珊蟮臓顟B(tài)示意圖。
圖21是從圖20所示狀態(tài)繼續(xù)進行加熱封口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22是圖21中底沿感應加熱工位的放大示意圖。
圖23是圖21中頂沿感應加熱工位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圖3、圖4、圖5所示的覆膜鐵方罐邊沿加工設備,包括有兩套感應加熱通道3,兩套感應加熱通道3左右并排布置;兩套感應加熱通道3的后方還設有后方總輸送帶1,兩套感應加熱通道3的前方還設有前方總輸送帶5,后方總輸送帶1和兩套感應加熱通道3的后輸送帶32之間設有后傳送輥組,前方總輸送帶5和兩套感應加熱通道3的前輸送帶31之間設有前傳送輥組;前傳送輥組包括多根橫向延伸的前傳送小輥4,各前傳送小輥4前后并排布置且同步轉(zhuǎn)動;后傳送輥組包括有多根橫向延伸的后傳送小輥2,各后傳送小輥2前后并排布置且同步轉(zhuǎn)動;在后傳送輥組的上方能左右滑動地安裝有撥動片21,還設有驅(qū)動撥動片21左右滑動的撥動片驅(qū)動機構(gòu);在前傳送輥組的上方還設有兩個斜向?qū)驑?gòu)件41,兩個斜向?qū)驑?gòu)件41在水平投影上形成后大前小的八字形,兩個斜向?qū)驑?gòu)件41前端的間隙(如圖4中EF所示)對準著前方總輸送帶5的后端。
圖4所示,左右兩條感應加熱通道3的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圖6、圖7、圖8、圖9、圖10所示,每條感應加熱通道3包括有前輸送帶31、后輸送帶32、兩個感應加熱工位、一套水平夾送機構(gòu)9,兩個感應加熱工位分別為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前輸送帶31的輸送帶面與后輸送帶32的輸送帶面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位于前輸送帶31、后輸送帶32之間;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包括有方框形的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61,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61里面纏繞有電磁感應線圈,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61的豎向位置低于后輸送帶32的輸送帶面;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還安裝有第一承載板62,第一承載板62上方設有第一豎向氣缸63,第一豎向氣缸63的活塞桿下末端固定連接有輔助壓塊65,在第一豎向氣缸63的驅(qū)動下,輔助壓塊65能將覆膜鐵方罐向下按壓;第一承載板62下方設有能對第一承載板施加向上向上彈性壓力的第一彈性部件64,第一彈性部件64為氣缸(也可以改為彈簧);當?shù)谝怀休d板62沒有受到來自第一豎向氣缸63的向下作用力時,第一承載板62所處的位置為第一常態(tài)位置,且第一常態(tài)位置與后輸送帶32的輸送帶面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如圖12、圖13所示;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包括有方框形的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71,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71里面纏繞有電磁感應線圈;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71的豎向位置高于前輸送帶31的輸送帶面,兩者之間的豎向距離大于所加工的覆膜鐵方罐8的豎向高度;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71的下方能豎向移動地安裝有第二承載板72,第二承載板72下方設有能將第二承載板向上托起的第二豎向氣缸73;當?shù)诙Q向氣缸73的活塞桿向下收縮到極限位置時,第二承載板72所處的位置為第二常態(tài)位置,第二常態(tài)位置與前輸送帶31的輸送帶面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如圖12、圖14所示;
圖6、圖11所示,所述每條感應加熱通道3的水平夾送機構(gòu)9包括有左右成對配合的兩條縱向?qū)к?1,每條縱向?qū)к?1上能縱向滑動地安裝有滑動支座92,每條縱向?qū)к?1上的滑動支座92上能橫向移動地安裝有兩個用以夾住方罐的夾塊93,前后兩個夾塊93之間的縱向距離等于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和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之間的縱向距離;左右兩條縱向?qū)к壍膴A塊93左右成對配合,兩條縱向?qū)к壱还灿星昂髢蓪A塊;每個滑動支座92上安裝有驅(qū)動夾塊93左右橫向移動的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94,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94為小氣缸94。
圖6、圖11、圖16所示,還設有驅(qū)動各滑動支座92前后往復運動的滑動支座縱向驅(qū)動機構(gòu),所述滑動支座縱向驅(qū)動機構(gòu)為曲柄滑塊機構(gòu);曲柄滑塊機構(gòu)包括有滑塊95、縱向滑軌96、連桿97及曲柄98,連桿97的兩端分別與曲柄98及滑塊95鉸接;滑塊95安裝在縱向滑軌96上,滑塊95與滑動支座92利用傳動桿90固定連在一起而同步運動;當曲柄滑塊機構(gòu)驅(qū)動滑動支座92移動到其行程的最前端時,每條縱向?qū)к?1上的前面一對夾塊93的縱向位置與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相同,后面一對夾塊93的縱向位置與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相同;所述曲柄98的長度等于每條縱向?qū)к壣系那昂髢蓚€夾塊93之間的縱向距離的一半。
圖5、圖12所示,在后輸送帶32的前端上方還設有活動擋塊33;還設有驅(qū)動活動擋塊33擋住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或避讓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的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34,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34也是選用小氣缸?;顒訐鯄K在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的驅(qū)動下,可以移動到某一個位置而擋住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也可以移動到另一個位置而避讓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讓覆膜鐵方罐順利向前移動)。
上述實施例一中,第一彈性部件64之所以可以選用氣缸,是因為氣缸的壓力實質(zhì)上也是來源氣體壓力,而氣體壓力帶有彈性。具體地說,當氣缸利用壓力使活塞桿挺出(第一承載板移動到高位)時,如果活塞桿(第一承載板)受到更大的外力(且該外力與活塞桿挺出方向相反),則活塞桿會回縮,相當于彈性部件的屈服;此后如果該外力消失,則活塞桿會恢復向上挺出,相當于彈性部件的恢復原狀。因此,氣缸具有彈性部件的性質(zhì),可以理解為彈性部件。
實施例二
一種覆膜鐵方罐邊沿加工方法,采用上述實施例一的覆膜鐵方罐邊沿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一)、將覆膜鐵方罐8前后排列地逐漸送入到后方總輸送帶1上面,由后方總輸送帶1帶動各覆膜鐵方罐8向前移動,并傳送到后傳送輥組的后傳送小輥2上,每個覆膜鐵方罐8剛被推上后傳送輥組時,該覆膜鐵方罐8位于后傳送輥組的橫向中間位置;
(二)、后傳送輥組的各根后傳送小輥2保持不停轉(zhuǎn)動;當覆膜鐵方罐8被送到后傳送輥組上面之后,后傳送輥組的各根后傳送小輥2的轉(zhuǎn)動使覆膜鐵方罐8繼續(xù)向前移動,在此過程中,撥動片驅(qū)動機構(gòu)帶動撥動片21左右來回移動,將各個覆膜鐵方罐8撥動到后傳送輥組的左側(cè)或右側(cè),在每前后相鄰的兩個覆膜鐵方罐8中,其中一個覆膜鐵方罐8撥動到后傳送輥組的左側(cè),另一個覆膜鐵方罐8撥動到后傳送輥組的右側(cè),使覆膜鐵方罐8分開為左右兩列;
(三)、撥往后傳送輥組左側(cè)的覆膜鐵方罐8繼續(xù)向前移動而進入左側(cè)的感應加熱通道3,由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后輸送帶32向前傳送,而后進入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實施底沿和頂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然后將這些覆膜鐵方罐8推上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31;撥往后傳送輥組右側(cè)的覆膜鐵方罐8繼續(xù)向前移動而進入右側(cè)的感應加熱通道3,由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3的后輸送帶32向前傳送,而后進入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實施底沿和頂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然后將這些覆膜鐵方罐8推上右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31;
(四)、左側(cè)感應加熱通道的前輸送帶31帶動已經(jīng)完成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覆膜鐵方罐8繼續(xù)向前運動,并將覆膜鐵方罐8推送到前傳送輥組后端的左側(cè);右側(cè)的前輸送帶31帶動已經(jīng)完成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覆膜鐵方罐8繼續(xù)向前運動,并將覆膜鐵方罐8推送到前傳送輥組后端的右側(cè);
(五)、前傳送輥組的各根前傳送小輥4保持不停轉(zhuǎn)動;當覆膜鐵方罐8被送到前傳送輥組后,前傳送輥組各根前傳送小輥4的轉(zhuǎn)動使覆膜鐵方罐8繼續(xù)向前移動,在此過程中,在兩根斜向?qū)驑?gòu)件41的導向作用下,前傳送輥組上面的各個覆膜鐵方罐8逐漸向橫向上的中央靠攏,最后從兩根斜向?qū)驑?gòu)件41前端的間隙(如圖4中EF部位所示)逐一離開前傳送輥組,逐一地進入到前方總輸送帶5,原來在步驟(二)中被分為左右兩列的覆膜鐵方罐8重新匯合為一列,由前方總輸送帶5送往下游,完成整個加工過程;
由于生產(chǎn)線上游的覆膜鐵方罐8源源不斷地送往后方總輸送帶1,因此上述步驟(一)、(二)、(三)、(四)、(五)不停地反復進行;
其中,在上述步驟(三)中,每條感應加熱通道不斷循環(huán)進行以下具體的分步驟:
(1)、各個覆膜鐵方罐8進入后輸送帶32,由后輸送帶32帶動而向前運動,當其中一個覆膜鐵方罐移動到后輸送帶32的最前端時,覆膜鐵方罐8被活動擋塊33擋住而暫停向前移動,位于后輸送帶的最前端的覆膜鐵方罐稱為“預備工位方罐”(在圖12中的方罐80就是預備工位方罐);圖12、圖13、圖14所示,此時, 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的第一承載板62處于第一常態(tài)位置,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的第二承載板72處于第二常態(tài)位置;且第一承載板62上留有覆膜鐵方罐81,該覆膜鐵方罐81的底沿已經(jīng)在前面循環(huán)動作周期中接受過電磁感應加熱封口;且第二承載板72上留有覆膜鐵方罐82,該覆膜鐵方罐82的底沿和頂沿已經(jīng)在前面循環(huán)動作周期中接受過電磁感應加熱封口;其中,位于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的覆膜鐵方罐稱為第一工位方罐(在圖12中的方罐81就是第一工位方罐),位于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的覆膜鐵方罐稱為第二工位方罐(在圖12中的方罐82就是第二工位方罐);此時,滑動支座92位于其行程的最后端,兩對夾塊93也位于其行程的最后端,后面一對夾塊93的縱向位置對準著預備工位方罐80,前面一對夾塊93的縱向位置對準著第一工位方罐81,但后面一對夾塊93尚未從橫向上將預備工位方罐80抱緊,前面一對夾塊93尚未從橫向上將第一工位方罐81抱緊,如圖15所示;
(2)、滑動支座上的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94驅(qū)動各夾塊93左右靠攏,后面一對夾塊93將預備工位方罐80抱住,同時前面一對夾塊93將第一工位方罐81抱住,如圖16所示;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34驅(qū)動活動擋塊33避開,活動擋塊33避讓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如圖17所示;曲柄滑塊機構(gòu)驅(qū)動滑動支座92移動到其行程的最前端,前后兩對夾塊93隨之向前移動,后面一對夾塊93將原來的預備工位方罐80向前抱到底沿感應加熱工位6的第一承載板62上,該覆膜鐵方罐80成為新的第一工位方罐;同時,前面一對夾塊93將原來的第一工位方罐81向前抱到頂沿感應加熱工位7的第二承載板72上,該覆膜鐵方罐81成為新的第二工位方罐;而原來的第二工位方罐82被新的第二工位方罐81向前推動到前輸送帶32的輸送帶面上,如圖18、圖19所示;
(3)、活動擋塊驅(qū)動機構(gòu)34驅(qū)動活動擋塊33移動,使活動擋塊33擋住后面覆膜鐵方罐向前移動路徑,如圖21所示;滑動支座的夾塊橫向驅(qū)動機構(gòu)94驅(qū)動各夾塊93左右張開,滑動支座的兩對夾塊93不再抱緊著新的第一工位方罐80、新的第二工位方罐81,如圖20所示;第一豎向氣缸63的活塞桿向下伸出,克服第一彈性部件64的向上彈力,將第一工位方罐80和第一承載板62向下按壓,直至第一工位方罐80的底沿靠近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71,在第一電磁感應加熱器71交變磁場作用下,第一工位方罐80的底沿(金屬)部位產(chǎn)生電渦流而發(fā)熱升溫,使第一工位方罐80的底沿部位發(fā)熱,使第一工位方罐80的底沿部位的相鄰金屬壁表面之間的覆膜層融合,完成第一工位方罐80底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如圖21、圖22所示;在對第一工位方罐80底沿進行電磁感應加熱封口的同時,第二豎向氣缸73的活塞桿向上伸出,將第二承載板72和第二工位方罐81向上托起,直至第二工位方罐81的頂沿靠近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71,在第二電磁感應加熱器71交變磁場作用下,第二工位方罐81的頂沿部位產(chǎn)生電渦流而發(fā)熱升溫,使第二工位方罐的頂沿部位發(fā)熱,使第二工位方罐81的頂沿部位的相鄰金屬壁表面之間的覆膜層融合,完成第二工位方罐頂沿的電磁感應加熱封口,如圖21、圖23所示;
(4)、第一豎向氣缸63的活塞桿向上縮回,在第一彈性部件64(即實施例一的氣缸或彈簧)的向上彈力作用下,第一承載板62恢復到第一常態(tài)位置,第一工位方罐80隨著第一承載板的上升而上升,恢復到圖12、圖13所示狀態(tài);第二豎向氣缸73的活塞桿向下縮回到極限位置,在自重及輔助下推氣缸74的輔助推動下,第二承載板72向下移動并恢復到第二常態(tài)位置,第二工位方罐81隨著第二承載板72的下降而下降;曲柄滑塊機構(gòu)驅(qū)動滑動支座92移動到其行程的最后端;底沿感應加熱工位、頂沿感應加熱工位回復到步分驟(1)的狀態(tài)、
不斷重復循環(huán)進行上述第(1)、第(2)、第(3)、第(4)分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