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瓷套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E26型燈頭是一款安裝螺紋頭燈泡的產(chǎn)品,燈頭的安裝由五個工位共同完成,首先把三顆鉚釘安裝在下模上,接著嵌入安裝鋁圈,在鋁圈安裝完成后,接著是舌片安裝,緊接安裝瓷套,最后工位安裝電源線以及沖壓三顆鉚釘,將三顆鉚釘翻邊,翻邊結束后,整個E26燈頭的安裝完成。
目前燈頭零件的裝配采用純手工方式,生產(chǎn)效率低,速度最快是一分鐘三個左右,實現(xiàn)半自動化生產(chǎn)不僅可以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還可以提高生產(chǎn)效率,減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在瓷套裝配環(huán)節(jié)上,主要工作是將瓷套有序的裝配到下模上,瓷套的孔與下模上對應的結構互相匹配,由于瓷套的外部尺寸較大,因此上料較為簡單,但瓷套安裝時,對安裝位置有嚴格要求,因此,瓷套裝配的難點在于調節(jié)瓷套的位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手工裝配燈頭零件效率不高,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chǎn)成本高昂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動化的瓷套裝配裝置。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瓷套裝配裝置,包括送料槽,所述送料槽末端設置有隔開瓷套的隔料機構及夾取隔離的瓷套移動至裝配位的夾料裝置,裝配位上方還設置有對瓷套進行導向裝配的導料機構,所述的送料槽末端還設置有對瓷套進行轉動定位的位置調節(jié)機構,所述的位置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在送料槽末端底部的轉臺,轉臺下方設置有帶動轉臺轉動的電機,所述送料槽末端上方設置有頂料氣缸及被頂料氣缸帶動縱向移動頂住瓷套中間凹陷處的頂桿,所述送料槽末端上方還設置有限位氣缸及被限位氣缸帶動縱向移動的限位桿。
進一步,所述的限位桿上設置有測距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送料槽為與瓷套外形適配的U型槽。
進一步,所述隔料機構包括擋料氣缸,被擋料氣缸帶動的擋料板,隔料氣缸及被隔料氣缸帶動的隔料板,所述的擋料氣缸、擋料板與隔料氣缸、隔料板平行且錯開容納一個瓷套的距離,所述的擋料板對應設置在送料槽末端,所述的隔料板設置于送料槽末端以內的位置。
為了對隔料機構起導向作用,同時防止隔料機構的板件發(fā)生變形,影響隔料,所述送料槽末端設置有分別對應擋料板和隔料板供其配合通過的兩導向槽。
進一步,所述的夾料裝置包括氣爪,被氣爪帶動的夾持裝置,以及帶動氣爪及夾持裝置移動的送料氣缸。
進一步,所述導料機構包括安裝在裝配位上方的導料氣缸,以及被導料氣缸帶動縱向移動的三根導桿,所述的三根導桿分別對應瓷套上的三個通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瓷套裝配裝置實現(xiàn)了自動裝配瓷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從而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結構簡單清晰,便于維護改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送料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隔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位置調節(jié)機構與送料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轉臺和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夾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導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7,本發(fā)明的一種瓷套裝配裝置,包括送料槽1,所述送料槽1末端設置有隔開瓷套6的隔料機構5及夾取隔離的瓷套6移動至裝配位的夾料裝置2,裝配位上方還設置有對瓷套6進行導向裝配的導料機構4,所述的送料槽1末端還設置有對瓷套6進行轉動定位的位置調節(jié)機構3。為了實現(xiàn)對瓷套6的位置調節(jié),所述的位置調節(jié)機構3包括設置在送料槽1末端底部的轉臺31,轉臺31下方設置有帶動轉臺31轉動的電機32,所述送料槽1末端上方設置有頂料氣缸33及被頂料氣缸33帶動縱向移動頂住瓷套6中間凹陷處的頂桿34,所述送料槽1末端上方還設置有限位氣缸35及被限位氣缸35帶動縱向移動的限位桿36。
進一步,所述的限位桿36上設置有測距傳感器37。
進一步,所述送料槽1為與瓷套6外形適配的U型槽。在隔料的位置,送料槽1做成了缺口的形式,目的是方便位置調節(jié)機構3的轉臺31的安裝。
進一步,所述隔料機構5包括擋料氣缸51,被擋料氣缸51帶動的擋料板52,隔料氣缸53及被隔料氣缸53帶動的隔料板54,所述的擋料氣缸51、擋料板52與隔料氣缸53、隔料板54平行且錯開容納一個瓷套6的距離,所述的擋料板52對應設置在送料槽1末端,所述的隔料板54設置于送料槽1末端以內的位置。
為了對隔料機構5起導向作用,同時防止隔料機構5的板件發(fā)生變形,影響隔料,所述送料槽1末端設置有分別對應擋料板52和隔料板54供其配合通過的兩導向槽11。
進一步,所述的夾料裝置2包括氣爪21,被氣爪21帶動的夾持裝置22,以及帶動氣爪21及夾持裝置22移動的送料氣缸23。
為了防止夾持裝置22損傷瓷套6,所述的夾持裝置22的夾取部位設置有橡膠墊。
進一步,所述導料機構4包括安裝在裝配位上方的導料氣缸41,以及被導料氣缸41帶動縱向移動的三根導桿42,所述的三根導桿42分別對應瓷套6上的三個通孔。
在初始階段,瓷套6由定做的震盤實現(xiàn)自動上料,瓷套6由震盤上料后,進入裝配機的送料槽1,依靠瓷套6間相互的擠壓,在U型槽的引導下,不斷的向前輸送,直至遇到隔料機構5的阻擋。
經(jīng)送料槽1上料后的瓷套6,需進行隔料才能保證裝配過程的順利進行,裝配機中檢測到受阻的瓷套6后,發(fā)出隔料信號,由隔料機構5實現(xiàn)隔料。其具體的工作流程如下:初始狀態(tài)下,擋料氣缸51帶動擋料板52處于前伸狀態(tài),避免瓷套6從前端掉落,另外,裝配機中安裝了一對對射型傳感器,傳感器檢測到瓷套6到達隔料位置后,隔料氣缸53前伸,帶動隔料板54擋住后面的瓷套6,從而完成了瓷套6的隔料。
隔料完成后,位置調節(jié)機構3動作,通過電機32、氣缸等零部件實現(xiàn)瓷套6位置的調節(jié),具體的實現(xiàn)過程如下:頂料氣缸33帶動頂桿34,稍稍靠在瓷套6中間凹陷處,依靠電機32帶動轉臺31,實現(xiàn)瓷套6的轉動,瓷套6的正確位置由一對測距傳感器37根據(jù)瓷套6的外形特點,通過測距的形式辨別。當瓷套6轉到正確的安裝位置時,通過測距傳感器37的信號,限位氣缸35帶動限位桿36下伸,陷入瓷套6其中一個孔中,從而限制了瓷套6的轉動,保證了瓷套6的正確安裝位置。
夾料裝置2的作用是夾緊瓷套6,并將其推向下模7上方。夾料使用一個氣爪21實現(xiàn),為了不至于夾壞工件和提高摩擦系數(shù),所以在夾取部位采用了橡膠制作。在與氣爪21部分連接件設計成“L”型,從而避免了與前方的支持板運動的干涉,而送料氣缸23為三軸薄型帶導桿氣缸,用于將瓷套6送至下模7正上方。具體的實現(xiàn)過程為:瓷套6處于正確的安裝位置后,氣爪21帶動夾持裝置22夾取瓷套6,送料氣缸23隨即將夾取的瓷套6送至裝配位,即下模7的正上方。
向前輸送結束后,導料機構4通過導料氣缸41帶動三根導桿42向下運動,穿過位于裝配位的瓷套6的三個孔,并到達下模7鉚釘孔內。此時,送料機構的氣爪21松開,瓷套6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導桿42的導向,最終完成瓷套6的裝配。在這里,導向板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導桿42的運動,使得導桿42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不偏移,保證了裝配的順利進行。
最后各機構復位,進入下一循環(huán)。
當然,本發(fā)明除了上述實施方式之外,還可以有其它結構上的變形,這些等同技術方案也應當在其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