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切削工具及其圓形雙面切削刀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12352閱讀:238來源:國知局
切削工具及其圓形雙面切削刀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固持在具有旋轉(zhuǎn)軸線的旋轉(zhuǎn)切削工具中的切削刀塊。所述切削刀塊包括:兩個相對的端表面和在所述兩個相對的端表面之間延伸的周部側(cè)表面,每個端表面具有穿過所述端表面的共同的第一對稱軸線,圍繞所述第一對稱軸線,每個端表面對于一些N值而言呈N重旋轉(zhuǎn)對稱,其中N選自2、3和4的組群。在每個端表面與所述周部側(cè)表面之間的結(jié)合處形成的周部切削刃,所述周部切削刃包括與N個直的切削刃合并的N個彎曲切削刃,所述直的切削刃在所述彎曲切削刃的末端處在所述彎曲的切削刃之間延伸。所述兩個端表面的所述彎曲切削刃在所述切削刀塊的沿所述第一對稱軸線的端視圖中不會交疊。
【專利說明】切削工具及其圓形雙面切削刀塊
[0001]本申請是國際申請日為2009年8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為2008年8月31日)的已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PCT專利申請(中國國家申請?zhí)枮镹0.200980133638.X,國際申請?zhí)枮镻CT/IL2009/000814,發(fā)明名稱“切削工具及其圓形雙面切削刀塊”)的分案申請。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圓形切削刃的統(tǒng)削切削刀塊(cutting insert),且特別地,本發(fā)明涉及這樣的一種雙面切削刀塊。
【背景技術(shù)】
[0003]當生產(chǎn)渦輪機葉片時,渦輪機葉片的內(nèi)表面的最終機加工階段通常是由具有圓形切削刃的銑削切削刀塊實現(xiàn)的。在這種情況下,被用來通過這種切削刀塊進行切削的總的可用扇段通常大于120°,因此,切削刀塊僅可轉(zhuǎn)位(index)兩次,這是因為第三次轉(zhuǎn)位將無法使用全范圍扇段,即,切削刃橫跨了超過120°。
[0004]已公知的圓形切削刀塊或具有圓形切削刃的切削刀塊通常是單面的,且正如所提到地那樣,僅可充分地利用兩個切削刃。例如,美國專利N0.4,175,896披露了一種單面切削刀塊,該刀塊具有兩個弧形切削刃,這兩個弧形切削刃相對于彼此是偏心的且通過沿直徑方向?qū)ΨQ的平的面彼此分開。
[0005]圓形雙面切削刀塊通常是陶瓷刀塊,且沒有設(shè)置供夾持螺釘通過其中的中心通孔。未設(shè)置通孔是不利的,這使得需要使用更為復(fù)雜且昂貴的固持系統(tǒng)。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四個或更多個圓形切削刃的雙面可轉(zhuǎn)位切削刀塊。
[0007]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四個圓形切削刃的雙面可轉(zhuǎn)位切削刀塊,其中每個所述切削刃延伸超過120°。
[0008]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雙面切削刀塊的工具保持器,所述雙面切削刀塊具有四個圓形切削刃和通孔,所述切削刀塊借助于穿過所述通孔的夾持螺釘被固持在所述工具保持器內(nèi)。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固持在具有旋轉(zhuǎn)軸線的旋轉(zhuǎn)切削工具中的切削刀塊,所述切削刀塊包括:
[0010]兩個相對的端表面和在所述兩個相對的端表面之間延伸的周部側(cè)表面,每個端表面具有穿過所述端表面的共同的第一對稱軸線,圍繞所述第一對稱軸線,每個端表面對于一些N值而言呈N重旋轉(zhuǎn)對稱,其中N選自2、3和4的組群;
[0011]在每個端表面與所述周部側(cè)表面之間的結(jié)合處形成的周部切削刃,所述周部切削刃包括與N個直的切削刃合并的N個彎曲切削刃,所述直的切削刃在所述彎曲切削刃的末端處在所述彎曲的切削刃之間延伸;其中:
[0012]所述兩個端表面的所述彎曲切削刃在所述切削刀塊的沿所述第一對稱軸線的端視圖中不會交疊。
[0013]通常情況下,位于所述N個彎曲切削刃中的每個彎曲切削刃的中部部分中的N個切削刃軸線與所述第一對稱軸線平行地進行延伸,且
[0014]其中一個所述端表面的所述N個彎曲切削刃中的每個切削刃圍繞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切削刃軸線相對于所述另一端表面的相對的彎曲切削刃進行旋轉(zhuǎn),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沿第一對稱軸線的端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
[0015]有利地,所述N個彎曲切削刃中的每個切削刃位于環(huán)面上。
[0016]進一步有利地,當所述切削刀塊被固持在所述旋轉(zhuǎn)切削工具中且所述旋轉(zhuǎn)切削工具圍繞其旋轉(zhuǎn)軸線旋轉(zhuǎn)360°時,每個操作性彎曲切削刃掃過環(huán)面的一部分。
[0017]在一個實施例中,任何給定彎曲切削刃的一個末端比所述給定彎曲切削刃的另一末端定位得離所述切削刀塊的中間平面更遠,所述中間平面位于所述端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處。
[0018]在一個實施例中,與其中一個所述端表面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述彎曲切削刃位于第一基準平面中且與另一所述端表面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述彎曲切削刃位于第二基準平面中,
[0019]所述第一基準平面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彼此平行且與所述切削刀塊的中間平面之間具有等距間隔且位于所述中間平面的任一側(cè)上,所述中間平面位于所述端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處。
[0020]通常情況下,所述切削刀塊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具有構(gòu)成所述第一對稱軸線的通孔軸線,所述通孔在所述兩個端表面之間延伸;且
[0021]所述周部表面包括第一對、第二對、第三對和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每對側(cè)部鄰接表面圍繞所述通孔軸線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02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端表面是等同的。
[0023]如果需要,則所述彎曲切削刃中的每個彎曲切削刃的主要部分沿等于或大于120°的角度進行延伸,正如沿所述第一對稱軸線所觀察到地那樣。
[0024]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相對的端表面中的第一端表面構(gòu)成了限定出第一基準平面的上表面,所述兩個相對的端表面中的第二端表面構(gòu)成了限定出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平行的第二基準平面的下表面;
[0025]所述彎曲切削刃包括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二主切削刃;
[0026]在所述切削刀塊的端視圖中,所述第一主切削刃具有相對于第一切削刃軸線的第一曲率半徑且所述第二主切削刃具有相對于第二切削刃軸線的第二曲率半徑,
[0027]所述第一切削刃軸線和所述第二切削刃軸線平行于所述通孔軸線且位于所述通孔軸線的相對側(cè)處;
[0028]所述第一切削刃軸線位于與所述第二主切削刃相隔第一距離的位置處,所述通孔軸線位于與所述第二主切削刃相隔第二距離的位置處,且所述第一距離小于所述第二距離。
[0029]通常情況下,所述切削刀塊圍繞第二對稱軸線呈180°旋轉(zhuǎn)對稱,所述第二對稱軸線位于介于所述第一基準平面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之間的中間平面上,且在兩個刀塊對稱點處與所述周部表面相交;
[0030]所述刀塊對稱點中的每個刀塊對稱點形成于第一基準線與第二基準線的相交處,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給定的副切削刃的第一側(cè)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
[0031]所述第一基準線使給定端表面的第一主切削刃的前端與相對端表面的第一主切削刃的前端相連;且
[0032]所述第二基準線使給定端表面的第二主切削刃的后端與相對端表面的第二主切削刃的后端相連。
[003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削刃軸線和所述第二切削刃軸線位于假想平面的相對側(cè)處,所述假想平面與包括所述第一對稱軸線和所述第二對稱軸線的對稱平面垂直。
[0034]進一步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固持在具有旋轉(zhuǎn)軸線的旋轉(zhuǎn)切削工具中的切削刀塊,所述切削刀塊包括:
[0035]兩個相對的端表面和在所述兩個相對的端表面之間延伸的周部側(cè)表面,每個端表面具有穿過所述端表面的共同的第一對稱軸線,每個端表面圍繞所述第一對稱軸線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036]形成于第一端表面與所述周部側(cè)表面之間的結(jié)合處的周部切削刃,所述第一端表面構(gòu)成了上表面,所述周部切削刃包括與兩個直的切削刃合并的兩個彎曲切削刃,所述兩個直的切削刃在所述彎曲切削刃的末端處在所述彎曲切削刃之間延伸;
[0037]從所述周部切削刃向內(nèi)延伸的連續(xù)延伸的傾斜表面,所述傾斜表面在相對于第二端表面成一定傾斜斜度角(rake slant angle)的情況下產(chǎn)生傾斜,所述第二端表面構(gòu)成了下表面;
[0038]所述上表面包括位于所述傾斜表面的最內(nèi)末端處的傾斜內(nèi)部末端和位于通孔的最上端處的孔上端,所述通孔在所述端表面之間延伸,介于位于所述周部切削刃上的給定點與所述傾斜內(nèi)部末端之間的長度包括第一傾斜長度,且介于所述給定點與所述孔上端之間的長度包括第二傾斜長度,所述第一傾斜長度和所述第二傾斜長度取自于平行于所述下表面的平面中;其中:
[0039]所述傾斜斜度角等于或大于25° ;
[0040]被定義為所述第一傾斜長度與所述第二傾斜長度之間的比率的傾斜伸長比小于I且等于或大于0.8 ;且
[0041]所述彎曲切削刃中的每個彎曲切削刃的主要部分位于環(huán)面上且沿等于或大于120°的角度進行延伸,正如沿所述第一對稱軸線所觀察到地那樣。
[0042]通常情況下,所述周部表面包括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和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所述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43]更進一步地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工具具有縱向旋轉(zhuǎn)軸線且包括:
[0044]工具本體和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所述工具本體具有形成于所述工具本體的前端中的至少一個刀塊凹口,所述切削刀塊被固持在所述至少一個刀塊凹口中,所述至少一個刀塊凹口包括:
[0045]凹口切向鄰接表面;
[0046]從所述凹口切向鄰接表面沿切向向后延伸的帶螺紋的孔;
[0047]從所述凹口切向鄰接表面向上延伸的凹口側(cè)壁,所述凹口側(cè)壁的兩個隔開的部分是第一凹口鄰接表面和第二凹口鄰接表面,所述第一凹口鄰接表面相對于所述凹口切向鄰接表面形成了銳角的第一凹口內(nèi)部角度,所述第二凹口鄰接表面相對于所述凹口切向鄰接表面形成了銳角的第二凹口內(nèi)部角度;
[0048]所述切削刀塊包括:
[0049]第一對、第二對、第三對和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每對所述側(cè)部鄰接表面圍繞所述通孔軸線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050]所述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51]所述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52]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53]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54]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相對于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圍繞第二對稱軸線呈180°旋轉(zhuǎn)對稱,所述第二對稱軸線在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與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之間經(jīng)過,
[0055]所述上表面限定出第一基準平面且所述下表面限定出第二基準平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準平面平行于位于所述上表面與所述下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處的中間平面,
[0056]所述周部表面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且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形成了鈍角的第一內(nèi)部夾角,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給定的副切削刃的第一側(cè)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
[0057]所述周部表面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且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形成了銳角的第二內(nèi)部夾角,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所述第一側(cè)視圖的第二側(cè)視圖中所觀察到地那樣,
[0058]所述上表面設(shè)有呈平面的上部中心鄰接表面,所述上部中心鄰接表面構(gòu)成了刀塊上部切向鄰接表面,所述刀塊上部切向鄰接表面從相關(guān)聯(lián)的傾斜表面朝向所述通孔向內(nèi)延伸;
[0059]所述下表面設(shè)有呈平面的下部中心鄰接表面,所述下部中心鄰接表面構(gòu)成了刀塊下部切向鄰接表面,所述刀塊下部切向鄰接表面從相關(guān)聯(lián)的傾斜表面朝向所述通孔向內(nèi)延伸;其中:
[0060]在所述切削刀塊的被固持的位置處,所述刀塊下部切向鄰接表面與所述凹口切向鄰接表面鄰接,所述刀塊的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的一個鄰接表面與所述第一凹口鄰接表面鄰接,所述刀塊的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的一個鄰接表面與所述第二凹口鄰接表面鄰接,且,夾持螺釘穿過所述切削刀塊的所述通孔并與所述刀塊凹口的所述帶螺紋的孔以螺紋方式接合。
[006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62]所述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63]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且
[0064]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065]如果需要,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相對于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圍繞所述對稱軸線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066]進一步地,如果需要,所述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正如在第一剖面平面中截取的剖面中觀察到地那樣,
[0067]所述第一剖面平面包含所述通孔軸線,且相對于包含所述通孔軸線和所述對稱軸線的對稱平面被傾斜地設(shè)置,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端視圖中所觀察到地那樣。
[0068]更進一步地,如果需要,所述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正如在第二剖面平面中截取的剖面中觀察到地那樣,
[0069]所述第二剖面平面包含所述通孔軸線且相對于所述對稱平面且相對于所述第一剖面平面以平面角度被傾斜地設(shè)置,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頂視圖中所觀察到地那樣。
[007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平面角度為80°。
[0071]通常情況下,所述周部表面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且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形成鈍角的第一內(nèi)部夾角,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副切削刃的第一側(cè)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且
[0072]所述周部平面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且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形成銳角的第二內(nèi)部夾角,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第一側(cè)視圖的第二側(cè)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
[0073]如果需要,所述第一主切削刃和所述第二主切削刃沿其主要部分沿循著主要的第一曲率半徑且沿其次要部分沿循著次要的第二曲率半徑。
[0074]通常情況下,所述至少一個刀塊凹口設(shè)有位于所述第二凹口鄰接表面上方的凹口鄰接釋放表面,所述凹口鄰接釋放表面從位于所述切削刀塊的被固持位置的所述刀塊的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的相鄰鄰接表面被釋放。
[007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切削刀塊在所述至少一個刀塊凹口內(nèi)可轉(zhuǎn)位四次。
[0076]通常情況下,所述第一凹口鄰接表面與所述第二凹口鄰接表面形成了銳角的凹口角度,正如在所述至少一個刀塊凹口的頂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
[0077]如果需要,所述至少一個刀塊凹口設(shè)有位于所述凹口側(cè)壁與所述凹口切向鄰接表面之間的凹口釋放通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78]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且為了說明如何在實踐中實施本發(fā)明,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其中:
[0079]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切削工具的透視圖;
[0080]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切削工具,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切削刀塊從其凹口中被移除;
[0081]圖3是圖2所示切削刀塊的放大透視圖;
[0082]圖4是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端視圖;
[0083]圖5是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端視圖,圖中示出了兩個端表面的切削刃,并未示出通孑L ;
[0084]圖6是沿圖7所示的線V1-VI截取的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剖視圖;
[0085]圖7是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第一側(cè)視圖;
[0086]圖8是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第二側(cè)視圖;
[0087]圖9是沿圖4所示的線IX-1X截取的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剖視圖;[0088]圖10是沿圖4所示的線X-X截取的圖3所示切削刀塊的剖視圖;
[0089]圖11是圖2所示刀塊凹口的頂視圖;
[0090]圖12是沿圖11所示線XI1-XII截取的刀塊凹口的剖視圖;
[0091]圖13是沿圖11所示線XI1-XII截取的刀塊凹口的剖視圖,且切削刀塊被夾持螺釘固持在刀塊凹口中;
[0092]圖14是被安裝在刀塊凹口中且對工件進行機加工的切削刀塊的頂視圖;
[0093]圖1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切削刀塊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0094]圖16是圖15所示切削刀塊的第一側(cè)視圖;和
[0095]圖17是圖15所示切削刀塊的第二側(cè)視圖;
[0096]圖18是圖15所示切削刀塊的頂視圖;
[0097]圖19是沿圖18的線XIX-XIX截取的圖15所示切削刀塊的剖視圖;
[0098]圖20是沿圖18的線XX-XX截取的圖15所示切削刀塊的剖視圖;
[0099]圖21是沿圖19所示的線XX1-XXI截取的圖15所示切削刀塊的剖視圖;和
[0100]圖22是切削刀塊的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01]現(xiàn)在參見圖1和圖2,圖中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切削工具10。切削工具10具有縱向旋轉(zhuǎn)軸線A和旋轉(zhuǎn)方向R,所述縱向旋轉(zhuǎn)軸線限定出切削工具10的前后方向。切削工具10包括工具本體12,所述工具本體具有在工具本體12的前端16中形成的多個刀塊凹口
14。切削刀塊18通過夾持螺釘20被固持在每個刀塊凹口 14中。切削刀塊18可優(yōu)選通過壓制和燒結(jié)的方式或通過注射成型技術(shù)而由硬質(zhì)合金粉末制成。
[0102]現(xiàn)在參見圖3至圖10。切削刀塊18包括限定出第一基準平面Pl的上表面22、限定出第二基準平面P2的下表面24和在上表面22與下表面24之間延伸的周部表面26。上表面22和下表面24構(gòu)成了切削刀塊18的端表面28。在一些實施例中,端表面28可以是相同的,且第一基準平面Pl可平行于第二基準平面P2。
[0103]切削刀塊18設(shè)有通孔30,所述通孔具有通孔軸線B。通孔30在上表面22與下表面24之間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18可圍繞通孔軸線B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104]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端表面28可包括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可以是相同的。切削刃形成于每個端表面28與周部表面26之間的結(jié)合處。
[0105]圖5是切削刀塊18的端視圖,圖中示出了兩個端表面的切削刃,并未示出通孔30。上表面22的切削刃在圖中由實線表示且下表面24的切削刃由虛線表示。從圖中可以看至IJ,上表面22的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相對于下表面24的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成一定角度地移位。因此,正如在切削刀塊18的端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給定端表面28的主切削刃并不與相對端表面8的主切削刃交疊。
[0106]為清晰起見,主切削刃的這種未交疊可以如下方式被描述。切削刃32、34中的每個切削刃具有與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切削刃軸線C。切削刃軸線C位于切削刃的中間部分35中且與對稱軸線S平行地延伸,稍后將對所述對稱軸線進行描述。中間部分35指的是包括彎曲切削刃的幾何中心的區(qū)域且并不必然指的是彎曲切削刃的實際幾何中心。[0107]因此,如圖5所示,一個端表面28的彎曲切削刃32、34中的每個彎曲切削刃圍繞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切削刃軸線C相對于另一端表面28的相對的彎曲切削刃32’、34’進行旋轉(zhuǎn)。
[0108]在切削刀塊18的端視圖中,第一主切削刃32具有相對于第一切削刃軸線Al的第一曲率半徑R1,且第二主切削刃34具有相對于第二切削刃軸線Al的第二曲率半徑R2。如圖5所示,第一切削刃軸線Al和第二切削刃軸線A2可平行于通孔軸線B且位于所述通孔軸線的相對側(cè)處,如圖所示,第一切削刃Al位于與第二主切削刃34相隔第一距離Dl的位置處,通孔軸線B位于與第二主切削刃34相隔第二距離D2的位置處,且第一距離Dl小于第二距離D2。
[0109]因此,正如切削刀塊18的端視圖所示,第一切削刃軸線Al與第二主切削刃34的距離比與通孔軸線B的距離更近。相似地,第二切削刃軸線A2與第一主切削刃32的距離比與通孔軸線B的距離更近。
[0110]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并不必須沿循著曲率半徑,且它們可以以其他形式彎曲。例如,在圖5的上部部分中以虛線示出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可沿其主要部分MPll沿循著主要的第一曲率半徑MR11,且沿其次要部分MP21沿循著次要的第二曲率半徑MR21。
[0111]在該實施例中,主要的第一曲率半徑MRl I可不同于次要的第二曲率半徑MR21。此夕卜,主要的第一曲率半徑MRll可沿由主要部分MPll表示的相對較大的角度,例如120°的角度,進行延伸,其中次要的第二曲率半徑MR21可沿由次要部分MP21表示的更小的角度,例如20°的角度,進行延伸。該實施例是相對于僅一個主切削刃而被示出的,在該實例中是相對于第二主切削刃被示出的。然而,該實施例可同等地應(yīng)用于第一和第二主切削刃。
[0112]在圖5的下部部分中以虛線示出的另一實施例中,主要的第一曲率半徑MR12可沿相對較大的角度MP12,例如140°的角度,進行延伸,其中次要的第二曲率半徑MR22可沿小得多的角度MP22,例如1°至10°的角度,進行延伸。該實施例是相對于僅一個主切削刃被示出的,在該實例中是相對于第一主切削刃被示出的。然而,該實施例可同等地應(yīng)用于第一和第二主切削刃。
[0113]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由多個部段形成(圖中并未示出),所述多個部段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徑且彼此合并以便形成連續(xù)彎曲的主切削刃。
[0114]第一主切削刃32具有前端36和后端38。第二主切削刃34具有前端40和后端42。第一副切削刃44在其前端46處與第一主切削刃32的前端36合并,且在其后端48處與第二主切削刃34的后端42合并。
[0115]第二副切削刃50在其前端52處與第二主切削刃34的前端40合并,且在其后端54處與第一主切削刃32的后端38合并。
[0116]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副切削刃44等同于第二副切削刃50。第一副切削刃44和第二副切削刃50主要用于實施向下斜坡(ramp down)操作且其長度是根據(jù)機加工需要確定的。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副切削刃44和第二副切削刃50沿直線被成形。
[0117]從圖5中可以看到,除了上表面22的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相對于下表面24的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成一定角度地移位這一事實以外,上表面22的第一副切削刃44和第二副切削刃50相對于下表面24的第一主切削刃44’和第二主切削刃50’線性地移位。[0118]切削刀塊18可圍繞對稱軸線S呈180°旋轉(zhuǎn)對稱。對稱軸線S位于介于第一基準平面Pl與第二基準平面P2之間的中間平面M上,且在兩個刀塊對稱點56處與周部表面26相交。所述刀塊對稱點56中的每個刀塊對稱點被成形于第一基準線LI與第二基準線L2的相交處,如圖7所示。圖7是切削刀塊18的垂直于第一副切削刃44和第二副切削刃50的第一側(cè)視圖。
[0119]在上述實施例中,主切削刃32、34彼此等同,副切削刃44、50彼此等同,且兩個端表面28,即上表面22和下表面24彼此等同。因此,為了給下表面24的切削刃編號,任意決定被作出以使切削刀塊18圍繞對稱軸線S旋轉(zhuǎn)180°。在該位置處,先前位于上表面22中的切削刃現(xiàn)在位于下表面24中且其附圖標記上添加了前綴符號。因此,例如,第一主切削刃32的相對應(yīng)的切削刃被標記為32’,等等。
[0120]第一基準線LI使給定端表面28的第一主切削刃32的前端36與相對端表面28的第一主切削刃32’的前端36’相連。第二基準線L2使給定端表面28的第二主切削刃34的后端42與相對端表面28的第二主切削刃34’的后端42’相連。
[0121]周部表面26包括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0、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和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60、62、64圍繞通孔軸線B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122]如圖9所示,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上表面22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圖9是在第一剖面平面P3中截取的剖視圖。第一剖面平面P3包含通孔軸線B且相對于包含通孔軸線B和對稱軸線S的對稱平面SP被傾斜地設(shè)置,如圖4所示,圖4為切削刀塊18的端視圖。
[0123]如圖10所示,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0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下表面24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圖10是在第二剖面平面P4中截取的剖視圖。第二剖面平面P4包含通孔軸線B且相對于對稱平面SP且相對于第一剖面平面P3被傾斜地設(shè)置,如圖4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剖面平面P3與第二剖面平面P4形成了 80°的平面角度Φ。
[0124]介于第一剖面平面P3與第二剖面平面P4之間的平面角度Φ也可參見圖6,其中第一剖面平面P3垂直于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且第二剖面平面P4垂直于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0。
[0125]如圖8所示,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上表面22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下表面24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0126]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相對于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圍繞對稱軸線S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0127]如圖7所示,周部表面26與第一基準平面Pl且與第二基準平面P2形成了銳角的第一內(nèi)部夾角α。圖7為切削刀塊18的第一側(cè)視圖,該圖是從垂直于副切削刃44的方向觀察得到的。
[0128]圖8是沿垂直于對稱平面SP的方向截取的切削刀塊18的第二側(cè)視圖。垂直于對稱平面SP的方向由假想平面N表示。因此,切削刀塊18的第二側(cè)視圖的方向垂直于切削刀塊18的第一側(cè)視圖的方向。如圖8所示,周部表面26與第一基準平面Pl且與第二基準平面Ρ2形成了銳角的第二內(nèi)部夾角β。[0129]從圖5中可以看到,第一切削刃軸線Al和第二切削刃軸線A2位于對稱平面SP的相對側(cè)處。第一切削刃軸線Al與對稱平面SP相隔第一軸線距離D5且第二切削刃軸線A2與對稱平面SP相隔第二軸線距離D6。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第一軸線距離D5等于第二軸線距離D6。
[0130]在一個實施例中,從圖5中可以看到,第一切削刃軸線Al和第二切削刃軸線A2可位于假想平面N的相對側(cè)處。在該實例中,第一切削刃軸線Al與假想平面N相隔第三軸線距離D7且第二切削刃軸線A2與假想平面N相隔第四軸線距離D8。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第三軸線距離D7等于第四軸線距離D8。
[0131]如圖3和圖4最佳地示出地,給定端表面28的第一主切削刃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及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第一副切削刃44和第二副切削刃50形成了連續(xù)延伸的切削刃66,所述切削刃與傾斜表面68相關(guān)聯(lián)。在一個實施例中,傾斜表面68沿切削刃66的整個長度連續(xù)地延伸。傾斜表面68從切削刃66朝向通孔軸線B向內(nèi)延伸,且朝向另一端表面28向后延伸。
[0132]切削刀塊18的上表面22設(shè)有呈平面的上部中心鄰接表面70,所述表面從相關(guān)聯(lián)的傾斜表面68朝向通孔30向內(nèi)延伸。相似地,下表面24設(shè)有呈平面的下部中心鄰接表面72,所述表面從相關(guān)聯(lián)的傾斜表面68朝向通孔30向內(nèi)延伸。
[0133]如圖9所示,上部中心鄰接表面70與下部中心鄰接表面72相隔第三距離D3,第一基準平面Pl與第二基準平面P2相隔第四距離D4,且第三距離D3小于第四距離D4。
[0134]現(xiàn)在參見圖11至圖14。每個刀塊凹口 14包括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可以是呈平面的,且其可被成形為單個表面,如圖11所示,或被分成多個表面。如果凹口切向鄰接表面被分成多個表面S,該多個表面可被釋放溝槽分開。帶螺紋的孔76沿切向從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向后延伸。
[0135]刀塊凹口 14進一步包括凹口側(cè)壁78,所述凹口側(cè)壁從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向上延伸。凹口側(cè)壁78中的兩個凹口側(cè)壁形成了凹口鄰接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凹口鄰接表面通過并未形成凹口鄰接表面的凹口側(cè)壁78而分開。
[0136]凹口鄰接表面包括第一凹口鄰接表面80和第二凹口鄰接表面82。第一凹口鄰接表面80與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形成了銳角的第一凹口內(nèi)部角度Y,且第二凹口鄰接表面82與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形成了銳角的第二凹口內(nèi)部角度δ。
[0137]在切削刀塊18的被固持位置處,刀塊下部中心鄰接表面72與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鄰接,刀塊的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中的一個鄰接表面與第一凹口鄰接表面80鄰接,刀塊的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中的一個鄰接表面與第二凹口鄰接表面82鄰接,且夾持螺釘20穿過切削刀塊18的通孔30,且與刀塊凹口 14的帶螺紋的孔76以螺紋方式接合。
[0138]借助于上述銳角的內(nèi)部角度Y和δ,刀塊的第一操作性側(cè)部鄰接表面58和第三操作性側(cè)部鄰接表面62置靠在第一凹口鄰接表面80和第二凹口鄰接表面82上的情況以燕尾榫的方式提供了對切削刀塊18的穩(wěn)固夾持,因此將切削刀塊18更好地緊固在刀塊凹口 14 內(nèi)。
[0139]刀塊凹口 14設(shè)有凹口鄰接釋放表面84。所述凹口鄰接釋放表面位于第二凹口鄰接表面82上方且遠離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在切削刀塊18的被固持位置處,凹口鄰接釋放表面84從刀塊的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的相鄰鄰接表面被釋放。
[0140]刀塊凹口 14進一步設(shè)有凹口釋放通道86。凹口釋放通道86位于凹口側(cè)壁78與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之間。當切削刀塊18被固持在刀塊凹口 14內(nèi)時,凹口釋放通道86為與切削刀塊18的下部中心鄰接表面72相關(guān)聯(lián)的切削刃66提供了足夠的余隙,所述下部中心鄰接表面與凹口切向鄰接表面74鄰接。
[0141]從圖11中可以看到,第一凹口鄰接表面80與第二凹口鄰接表面82形成了銳角的凹口角度Θ從而為切削刀塊18的側(cè)部鄰接表面提供足夠的支承。
[0142]圖14示出了切削刀塊18的頂視圖,此時所述切削刀塊被固持在刀塊凹口 14內(nèi)并對工件W進行機加工。為清晰起見,圖中僅示出了工具本體12的一部分。如圖所示,可沿相對較大的弧呈圓形的作用性(active)主切削刃32使得切削工具10能夠有效地進行機加工,例如沿葉片T的整個內(nèi)部表面88機加工出渦輪機葉片T的內(nèi)部輪廓。
[0143]圖中由實線表示的切削刀塊18示出了當開始對渦輪機葉片T的內(nèi)部表面88進行機加工時,該切削刀塊所處的位置。圖中由虛線表示的切削刀塊18示出了當對渦輪機葉片T的內(nèi)部表面88進行的機加工結(jié)束時,該切削刀塊所處的位置。
[0144]通過切削刀塊18相對于渦輪機葉片T的內(nèi)部表面88所處的兩個極端位置可以看至IJ,整個作用性主切削刃32在該機加工過程中處于操作中。由于主切削刃32沿相對較大的弧延伸,因此其可有效地對渦輪機葉片T的整個凹進內(nèi)部表面88進行機加工。
[0145]在其他應(yīng)用(未示出)中,作用性副切削刃44可有效地實施向下斜坡操作。
[0146]因此,如上文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切削刀塊18能夠?qū)嵤┒喾N切削操作,且可在刀塊凹口 14內(nèi)轉(zhuǎn)位四次。
[0147]現(xiàn)在參見圖15至圖21,圖中示出了切削刀塊的另一實施例。在這些圖中,相似的零部件由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但標記加上100。圖15至圖21所示的切削刀塊118具有與上述切削刀塊18的結(jié)構(gòu)相似的結(jié)構(gòu)。然而,其切削刃的形狀有所不同。
[0148]切削刀塊118在其每個端表面128中包括第一主切削刃132和第二主切削刃134,所述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二主切削刃通過其末端被連接至第一副切削刃144和第二副切削刃 150。
[0149]第一主切削刃132具有前端136和后端138。第二主切削刃134具有前端140和后端142。第一副切削刃144在其前端146處與第一主切削刃132的前端136合并,且在其后端148處與第二主切削刃134的后端142合并。
[0150]第二副切削刃150在其前端152處與第二主切削刃134的前端140合并,且在其后端154處與第一主切削刃132的后端138合并。
[0151]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副切削刃144可等同于第二副切削刃150。第一副切削刃144和第二副切削刃150主要用于實施向下斜坡操作且其長度和形狀是根據(jù)機加工需要被確定的。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主切削刃132可等同于第二主切削刃134。
[0152]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主切削刃132的前端136比第一主切削刃的后端138定位得離中間平面M更遠。相似地,第二主切削刃134的前端140比第二主切削刃134的后端142定位得離中間平面M更遠。第一主切削刃132和第二主切削刃134的這種構(gòu)造為切削刀塊118提供了相對于上部中心鄰接表面170的較高的正傾斜度。
[0153]第一主切削刃132和第二主切削刃134中的每個主切削刃位于環(huán)面上。此外,當切削刀塊被固持在切削工具10的刀塊凹口 14中時,切削工具圍繞其旋轉(zhuǎn)軸線A旋轉(zhuǎn)360°,位于操作性主切削刃,即位于第一主切削刃132或第二主切削刃134,上的每個點掃過環(huán)面的一部分。
[0154]第一主切削刃132和第二主切削刃134及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第一副切削刃144和第二副切削刃150形成了連續(xù)延伸的切削刃166,所述切削刃與傾斜表面168相關(guān)聯(lián),所述傾斜表面可沿端表面128的整個圓周連續(xù)地延伸。如圖18至圖21所示,傾斜表面168通過底切部90與上部中心鄰接表面170合并,所述底切部起到兩種作用。首先,其使得能夠?qū)C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碎屑進行更好的控制。其次,其使得能夠?qū)⑸喜恐行泥徑颖砻?70相對于切削刀塊118的上表面122進行更好地區(qū)分,因此確保了上部中心鄰接表面170具有令人滿意的鄰接性質(zhì)。從圖19至圖21中可以看到,底切部90的尺寸和形狀在切削刀塊118的不同剖面處可有所不同。相似地,這也可應(yīng)用于切削刀塊118的下表面124。
[0155]在上述實施例中,主切削刃132、134相對于中心鄰接表面170的高度取向使得切削刃高于中心鄰接表面,即,中心鄰接表面170與中間平面M的距離比與主切削刃132、134的距離更近。然而,在其他實施例(未示出)中,主切削刃132、134,或至少其一部分,與中間平面M的距離可比與中心鄰接表面170的距離更近。
[0156]切削刀塊118的構(gòu)造使得在機加工過程中能夠帶來顯著的優(yōu)點,所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應(yīng)該意識到這一點。主切削刃所具有的較高的正向傾斜度提供了切削刀塊118的操作性主切削刃,此時切削刀塊118被安裝在機加工過程中的切削工具10中,且其負向傾斜角度與被安裝在負向軸向定位位置處的圖1所示切削刀塊18的負向傾斜角度相比要更小。這種更小的負向軸向傾斜度使得可更容易地進行切削、更好地移除碎屑、降低切削力、并降低了功率消耗。切削刀塊118的這種構(gòu)造可用于需要對具有相對較高張力的材料和高溫合金進行機加工的場合。該實例帶來的進一步有點是可避免碎屑的粘結(jié)。
[0157]現(xiàn)在參見圖22,圖中示出了切削刀塊的另一實施例。在該圖中,相似的零部件由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但標記加上200。
[0158]如圖所示,切削刀塊218包括兩個端表面228和在所述兩個端表面之間延伸的周部表面226。其中一個端表面228形成了與上述切削刀塊118的上表面122相似的上表面222,且另一端表面形成了切削刀塊218的下表面224。上表面222包括與連續(xù)延伸的傾斜表面268相關(guān)聯(lián)的連續(xù)延伸的周部切削刃266。
[0159]切削刃266包括兩個彎曲切削刃,即第一主切削刃232和第二主切削刃234,以及兩個直的切削刃,即第一副切削刃244和第二副切削刃250,所述兩個直的切削刃在第一主切削刃232和第二主切削刃234的末端之間進行連接(圖中并未示出第一副切削刃244)。
[0160]為了更好地切削延展性材料,如果形成有傾斜表面268的話,則該傾斜表面要比切削刀塊118的傾斜表面168大得多。傾斜表面268在相對于切削刀塊218的下表面224成傾斜斜度角λ的情況下被傾斜。傾斜斜度角λ相對較大且優(yōu)選等于或大于25°。
[0161]傾斜內(nèi)部末端92被限定在這樣的區(qū)域中,其中傾斜表面268的最內(nèi)末端與孔周部區(qū)域94合并,所述孔周部區(qū)域圍繞著通孔30??字懿繀^(qū)域94在孔上端96處與通孔30合并且其與切削刀塊218的下表面224大體上平行地進行延伸。第一傾斜長度Hl被限定在位于周部切削刃266上的給定點98與傾斜內(nèi)部末端92之間,該長度是在平行于下表面224的平面中測得的。第二傾斜長度Η2被限定在位于周部切削刃266上的相同的給定點98與孔上端96之間,該長度是在平行于下表面224的平面中測得的。
[0162]傾斜伸長比E被限定為第一傾斜長度Hl與第二傾斜長度Η2之間的比率。傾斜伸長比E可在優(yōu)選范圍內(nèi)變化。根據(jù)一個實施例,該傾斜伸長比E小于I且等于或大于0.8。
[0163]由于傾斜表面268相對較大,因此其沿切削刀塊218的向內(nèi)方向幾乎延伸至通孔30。對于這種構(gòu)造而言,與在切削刀塊118的上表面122中存在中心鄰接表面170相反地,上表面222缺少中心鄰接表面。
[0164]因此,由于切削刀塊218缺少中心鄰接表面,因此其無法被用作雙面切削刀塊。因此,切削刀塊118的下表面224缺少切削刃,且被成形為平的,以便僅用作鄰接表面。因此,周部表面226僅形成有為了與單面切削刀塊鄰接所需的鄰接表面,所述單面切削刀塊即為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258和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262 (未示出)。
[0165]盡管上文已經(jīng)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某種特定程度地描述,但應(yīng)該理解:可在不偏離下文所主張的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對其作出多種變化和變型。
[0166]切削刀塊并不限于在每個端表面上設(shè)置兩個主切削刃。在一個實施例(未示出)中,切削刀塊設(shè)有三個主切削刃,所述三個主切削刃在其末端處通過三個副切削刃進行連接。這三個主切削刃可以是等同的。同樣,這三個副切削刃也可以是等同的。
[0167]在一個實施例(未示出)中,切削刀塊設(shè)有四個主切削刃,所述四個主切削刃在其末端處通過四個副切削刃進行連接。這四個主切削刃可以是等同的。同樣,這四個副切削刃也可以是等同的。
[0168]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切削刀塊可通過穿過通孔的夾持螺釘被固持。切削刀塊可具有四個、六個或八個圓形的切削刃,其中該切削刀塊可轉(zhuǎn)位四次、六次或八次。切削刃可沿相對較大的弧進行延伸且可以大于120°的角度進行延伸。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固持在具有旋轉(zhuǎn)軸線(A)的旋轉(zhuǎn)切削工具(10)中的雙面切削刀塊(18、118),所述切削刀塊包括: 兩個相對的端表面(28、128)和在所述兩個相對的端表面之間延伸的周部側(cè)表面(26),每個端表面具有穿過所述端表面的共同的第一對稱軸線(B),圍繞所述第一對稱軸線,每個端表面對于一些N值而言呈N重旋轉(zhuǎn)對稱,其中N選自2、3和4的組群; 在每個端表面與所述周部側(cè)表面之間的結(jié)合處形成的周部切削刃(66、166),所述周部切削刃包括與N個直的切削刃(44、50 ; 144、150 )合并的N個彎曲切削刃(32、34 ; 132、134 ),所述直的切削刃在所述彎曲切削刃的末端處在所述彎曲的切削刃之間延伸; 通孔(30),所述通孔具有構(gòu)成所述第一對稱軸線(B)的通孔軸線,所述通孔在所述兩個端表面(28)之間延伸; 其中: 所述兩個端表面的所述彎曲切削刃在沿所述第一對稱軸線(B)的方向中不會交疊;且所述周部表面(26)包括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0)、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和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每對側(cè)部鄰接表面圍繞所述通孔軸線(B)呈180°旋轉(zhuǎn)對稱。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當所述切削刀塊被固持在所述旋轉(zhuǎn)切削工具(10)中且所述旋轉(zhuǎn)切削工具圍繞其旋轉(zhuǎn)軸線(A)旋轉(zhuǎn)360°時,每個操作性彎曲切削刃(32、34 ;132、134)掃過環(huán)面的一部分。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118),其中:` 任何給定彎曲切削刃(132、134)的一個末端(136、140)比所述給定彎曲切削刃的另一末端(138、142)定位得離所述切削刀塊的中間平面(M)更遠,所述中間平面位于所述端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處。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18),其中: 與其中一個所述端表面(28)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述彎曲切削刃(32、34)位于第一基準平面(PD中且與另一所述端表面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述彎曲切削刃(32’、34’)位于第二基準平面(P2)中, 所述第一基準平面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彼此平行且與所述切削刀塊的中間平面(M)之間具有等距間隔且位于所述中間平面的任一側(cè)上,所述中間平面位于所述端表面之間的中間位置處。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所述兩個端表面(28、128 )是等同的。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切削刀塊,其中: 所述彎曲切削刃中的每個彎曲切削刃的主要部分(MP11、MP12)沿等于或大于120°的角度進行延伸,正如沿所述第一對稱軸線(B)所觀察到地那樣。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其中: 第一端表面構(gòu)成了限定出第一基準平面(Pl)的上表面(22、122),第二端表面構(gòu)成了限定出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平行的第二基準平面(P2)的下表面(24、124); 所述彎曲切削刃包括第一主切削刃(32、132)和第二主切削刃(34、134); 在所述切削刀塊的端視圖中,所述第一主切削刃(32、132)具有相對于第一切削刃軸線(Al)的第一曲率半徑(Rl)且所述第二主切削刃(34、134)具有相對于第二切削刃軸線(A2)的第二曲率半徑(R2), 所述第一切削刃軸線(Al)和所述第二切削刃軸線(A2)平行于所述通孔軸線(B)且位于所述通孔軸線的相對側(cè)處; 所述第一切削刃軸線(Al)位于與所述第二主切削刃(34、134)相隔第一距離(Dl)的位置處,所述通孔軸線(B)位于與所述第二主切削刃(34、134)相隔第二距離(D2)的位置處,且所述第一距離(Dl)小于所述第二距離(D2)。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所述切削刀塊圍繞第二對稱軸線(S)呈180°旋轉(zhuǎn)對稱,所述第二對稱軸線位于介于所述第一基準平面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Pl,P2)之間的中間平面(M)上,且在兩個刀塊對稱點(56)處與所述周部表面(26)相交; 所述刀塊對稱點中的每個刀塊對稱點形成于第一基準線(LI)與第二基準線(L2)的相交處,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給定的直的切削刃的第一側(cè)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 所述第一基準線(LI)使給定端表面(28、128)的第一主切削刃(32、132)的前端(36、136)與相對端表面(28、128)的第一主切削刃(32、132)的前端(36、136)相連;且 所述第二基準線(L2)使給定端表面(28)的第二主切削刃(34、134)的后端(42、142)與相對端表面(28)的第二主切削刃(34、134)的后端(42、142)相連。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所述第一切削刃軸線(Al)和所述第二切削刃軸線(A2)位于假想平面(N)的相對側(cè)處,所述假想平面與包括所述第一對稱軸線(B)和所述第二對稱軸線(S)的對稱平面(SP)垂直。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第一端表面構(gòu)成了限定出第一基準平面(Pl)的上表面(22、122),第二端表面構(gòu)成了限定出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平行的第二基準平面(P2)的下表面(24、124); 所述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22、122)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所述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0)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24、124)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上表面(22、122)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且 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中的每個側(cè)部鄰接表面沿朝向所述下表面(24、124)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所述第三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2)相對于所述第四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4)圍繞第二對稱軸線(S)呈180°旋轉(zhuǎn)對稱,所述第二對稱軸線處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準平面(P1,P2)之間的中間平面(M)上,并且在兩個刀塊對稱點(56)處與所述周部表面(26)相交。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從在第一剖面平面(P3)中截取的剖視圖中觀察,所述第一對側(cè)部鄰接表面(58)沿朝向所述上表面(22、122)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所述第一剖面平面(P3)包含通孔軸線(B),且在所述切削刀塊的端視圖中觀察,其相對于包含所述通孔軸線(B)和所述第二對稱軸線(S)的對稱平面(SP)被傾斜地設(shè)置。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從在第二剖面平面(P4)中截取的剖視圖中觀察,所述第二對側(cè)部鄰接表面(60)沿朝向所述下表面(24、124)的方向朝向彼此會聚; 所述第二剖面平面(P4)包含所述通孔軸線(B),且在所述切削刀塊的頂視圖中觀察,其相對于所述對稱平面(SP)且相對于所述第一剖面平面(P3)被傾斜地設(shè)置。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所述平面角度(Φ)為80°。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削刀塊(18、118),其中: 所述周部表面(26 )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Pl)且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P2 )形成了鈍角的第一內(nèi)部夾角(α),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副切削刃(44,50,144,150)的第一側(cè)視圖中觀察到地那樣,且 所述周部表面(26)與所述第一基準平面(Pl)且與所述第二基準平面(Ρ2)形成了銳角的第二內(nèi)部夾角(β ),正如在所述切削刀塊的垂直于所述第一側(cè)視圖的第二側(cè)視圖中所觀察到地 那樣。
【文檔編號】B23C5/20GK103737093SQ201410032386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A.薩特蘭, Y.門 申請人:伊斯卡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